墨子《兼爱》--译文word版本
(完整word)墨子《兼爱》 译文

墨子《兼爱》(上)译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译文:圣人以治理天下作为事业,必须知道动乱从何处产生,才能治理它.如果不知道动乱从何产生,就不能治理它。
比如医生给人治病,必须知道病的起因,才能治疗,不知道病的起因,就不能治疗一样。
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乱从何处产生,才能治理好,不知道乱从何处产生,就不能治理好。
圣人从事治理天下,就不得不考察乱的起因了。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我考察过产生混乱的起因?起因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臣对君不忠,子对父不孝,这就是乱。
儿子自爱而不爱父亲,所以损害父亲而自得利益.弟弟自爱而不爱兄长,所以损害兄长而自得利益;臣子自爱而不爱君主,所以损害君主而自得利益.这就是所谓的乱!反之,父亲对儿子不慈祥,兄长对弟弟不慈祥,君主对臣子不慈祥,这也是所谓天下之乱的原因。
父亲自爱,不爱儿子,所以损害了儿子而自得利益;兄长自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了弟弟而自得利益;君主自爱,不爱臣子,所以损害了臣子而自得利益.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因为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墨子“兼爱”思想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兼爱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
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此外还有逻辑学等;墨家主张的"仁",是"兼相爱"。
这是一种普遍的爱,是理想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
"兼相爱"的具体表现在"交相利"。
教育内容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墨子谈兼爱,可惜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版图吞并时代,统治者只看中他的守城术。
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全文如下: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
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译文如下: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
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墨子》的赏析:
《墨子》的创作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战争频繁。
墨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补充。
他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人应该平等、互爱、互助,反对等级制度和阶级压迫。
同时,他也反对过度奢侈和浪费,主张节俭、勤奋、诚实等品德。
在墨子的思想中,这些品德和价值观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墨子》的语言简练、意蕴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墨子的论述方式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得他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同时,墨子的文学风格也非常独特,他的文字简洁明了、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能够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墨子兼爱中》译文

《墨子·兼爱中》翻译此为本人整理,不足之处望给予指正。
第一段:子(第二人称的尊称)墨子言曰:“仁人之(取独)所以(用来)为事者,必(一定)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用)此为事者也。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天下之利何(什么)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补充音节,无义)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劫夺),人之与人之相贼(杀害),君臣不惠(名作动,施惠)忠(名作动,效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译】: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
”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
”第二段:既以(通“已”已经)非(意动,以…为非;认为…不对)之,何以(宾语前置,以何,用什么)易(改变)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看待)人之国若(像)视其(代词,指自己)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所以)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控制)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傲视)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不)起者,以(因为)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称赞)之。
“【译】:既然已经认为这些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彼此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
”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彼此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自己之身。
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融洽、协调。
《墨子兼爱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墨子|兼爱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墨子|兼爱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C.何以易之易:改变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墨子兼爱中译文

• 【译】: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旳原则, 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 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旳利是什么 呢?天下旳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目 前假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 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 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 孝敬,弟兄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
• 第四段:然而今日下之士君子曰:“然,
乃若(假如)兼则善(好旳)矣。虽 然,天下之难物于(对于…来说)故 (迂腐)也。
• 【译】:然而目前天下旳士 君子们说:“对!假如能兼 爱当然是好旳。 虽然如此,
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 旳事。
• 第四段:
•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只是)不识其(指兼 爱)利(益处),辩其害故(缘故)也。昔者晋文公好 (喜欢)士之恶(è破旧或粗劣之衣)衣,故文公之臣皆牂 (zāng母羊)羊之裘,韦(熟牛皮,此指围着牛皮 带)以(用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省略“之”, 以:凭借)见于(到)君,出以践(行走)于(在) 朝。是(这)其故何也?君说(同“悦”,喜欢)之,故 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把)一饭 为(看成)节,胁息(屏住气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等到)期年(一年),朝有黧黑(面容焦黑)之色,
• (补)今日下之君子,忠(内心)实(确实)欲 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 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大治) 道(途径)也,不可不务(努力)为(做)也。”
• 【译】:所以墨子说道:“像少吃饭、穿破衣、 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旳事。假如 君主喜欢这么,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彼此相 爱、交互得利是与此不同旳(好事)。爱别人旳 人,别人也跟着爱他;有利于别人旳人,别人也 跟着做有利于他旳事;憎恶别人旳人,别人也跟 着憎恶他;损害别人旳人,别人也跟着损害他。 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但是是君王不用这么旳措施 施政而士人不用这么旳措施行事旳缘故。
《墨子 兼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
虽然,不可行之物也,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
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
夫挈太山而越河济,可谓毕劲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
况乎兼爱之道与此异,古者圣王行之。
何以知其然?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
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
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患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
不可不务为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注】①挈:提举。
②屑临:注意到。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忠实A欲天下之回富而恶□其贫口欲天下之国治而恶其乱回当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之16章兼爱(下)》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16章兼爱(下)》原文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
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
”必曰:“从恶人、贼人生。
”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与?别与?即必曰:“别也。
”然即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是故别非也。
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水也,其说将必无可矣。
”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
”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彼者,由为己也。
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彼者犹为己也。
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者犹为己也。
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
”必曰:“从爱人利人生。
”分名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与?即必曰:“兼也。
”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与?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鼻蚁缥岜狙栽唬喝嗜酥 抡撸 匚袂笮颂煜之利,除天下之害。
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今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
是故子墨子曰:“别非而兼是者。
”出乎若方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而有道肆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
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
曰:“即善矣!虽然,岂可用哉?”子墨子曰:“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兼爱》--译文
墨子《兼爱》(上)译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译文:圣人以治理天下作为事业,必须知道动乱从何处产生,才能治理它。
如果不知道动乱从何产生,就不能治理它。
比如医生给人治病,必须知道病的起因,才能治疗,不知道病的起因,就不能治疗一样。
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乱从何处产生,才能治理好,不知道乱从何处产生,就不能治理好。
圣人从事治理天下,就不得不考察乱的起因了。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我考察过产生混乱的起因?起因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臣对君不忠,子对父不孝,这就是乱。
儿子自爱而不爱父亲,所以损害父亲而自得利益。
弟弟自爱而不爱兄长,所以损害兄长而自得利益;臣子自爱而不爱君主,所以损害君主而自得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乱!反之,父亲对儿子不慈祥,兄长对弟弟不慈祥,君主对臣子不慈祥,这也是所谓天下之乱的原因。
父亲自爱,不爱儿
子,所以损害了儿子而自得利益;兄长自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了弟弟而自得利益;君主自爱,不爱臣子,所以损害了臣子而自得利益。
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因为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译文: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
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
盗贼只爱自身,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
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的缘故。
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诸侯之间互相攻打其它国也是这样的。
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
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的国家而使自己国家得利。
天下各种乱事,全是这样的。
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源于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译文:假使天下人都能相爱,爱他人如爱自己,还有不孝的人吗?把父亲兄长和君主看作和自己一样,怎么会施行不孝呢?还会有不慈祥的人吗?把儿子、弟弟和臣子看作和自己一样,怎么会不慈祥呢?因此,不孝顺不慈祥的人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吗?把别人的家看作是自己的家,谁还去偷东西?把别人身上的东西看作和自己身上东西一样,谁还去抢?所以偷抢的盗贼没有了,还会有大夫相乱其家,诸侯之间相互攻打其它国家的事吗?把别人的家看作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去扰乱?把别国看作与自己的国家一样,谁还去攻打?所以大夫相互侵乱别人的家,诸侯之间相互攻打其它国家的事就没有了。
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爱,国与国之间就不相互进攻,家与家之间就不相互扰乱,盗贼没有了,君主臣子父亲儿子都能忠孝仁慈,这样,天下就能治理好了。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所以圣人从事治理天下,怎么可以不禁止人民之间相互憎恨,而劝导人民之间相爱呢?所以天下人们相亲相爱,天下就能够治理。
要是相互憎恨,天下就会混乱。
因此墨子说:“不可以不劝人民相爱。
”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