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爱》 译文

合集下载

兼爱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兼爱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兼爱》者,墨子之篇也。

墨子,鲁之贤人也,学于子夏,问于齐太公,博学多才,以兼爱、非攻、节用、尚贤为四教,而以兼爱为尤重。

夫兼爱,所以利天下之民也。

夫天下之民,皆相爱,则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人与人不相害,而天下大治矣。

注释:《兼爱》者,墨子之篇也。

《兼爱》:指墨子的著作之一,主张兼爱之道。

墨子,鲁之贤人也。

墨子:名翟,鲁国(今山东境内)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学于子夏,问于齐太公。

学于子夏:子夏是孔子弟子,此处指墨子曾向孔子弟子子夏学习。

问于齐太公:齐太公即姜太公,周朝初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墨子曾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博学多才,以兼爱、非攻、节用、尚贤为四教,而以兼爱为尤重。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

兼爱、非攻、节用、尚贤:墨子的四大主张,即主张兼爱所有人、反对无差别攻击、提倡节约使用资源、崇尚贤能之人。

而以兼爱为尤重:其中,兼爱被墨子视为最为重要的教义。

夫兼爱,所以利天下之民也。

夫:发语词,用于句首,引起下文。

所以:表示原因。

利天下之民:对天下的人民都有益处。

夫天下之民,皆相爱,则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人与人不相害,而天下大治矣。

天下之民:指天下所有的人民。

相爱:相互爱护、关爱。

不相攻、不相乱、不相害:表示国家之间、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都不互相攻击、侵扰、伤害。

大治:社会秩序井然,国家治理得很好。

翻译:《兼爱》是墨子的著作之一。

墨子是鲁国的贤人,曾向孔子的弟子子夏学习,并向齐国的太公请教,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

他提倡兼爱、非攻、节用、尚贤这四种教义,其中特别重视兼爱。

兼爱之道,是为了让天下的人民得到利益。

如果天下的人民都能相互爱护,那么国家之间就不会相互攻击,家庭之间就不会相互侵扰,人与人之间就不会相互伤害,这样天下就能达到大治之境。

在墨子的思想中,兼爱是一种普遍的爱,不分贵贱、亲疏,是墨子哲学的核心。

他认为,只有通过兼爱,才能消除战争、混乱和仇恨,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兼爱》翻译

《兼爱》翻译

《兼爱》翻译圣人以治理天下做为事业,必须知道动乱从何处产生,才能治理它。

如果不知道动乱从何产生,就不能治理它。

比如医生给人治病,必须知道病的起因,才能治疗,不知道病的起因,就不能治疗一样。

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乱从何起,才能治理好,不知道乱从何起,就不能治理好。

圣人从事治理天下,就不得不考察乱的起因了。

尝考察过产生混乱的起因?起因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臣对君不忠,子对父不孝,这就是乱。

子自爱而不爱父,所以损害父亲而自得利益。

弟自爱而不爱兄,所以损害兄而自得利益。

臣自爱而不爱君,所以损害君而自得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乱!反之,父对子不慈,兄对弟不慈,君对臣不慈,这也就是所谓天下之乱了:父自爱而不爱子,所以损害了子而自得利益。

兄自爱而不爱弟,所以损害了弟而自得利益。

君自爱而不爱臣,所以损害了臣而自得利益。

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因为不相爱。

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

盗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

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

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

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打其国也是这样的。

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

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家得利。

天下各种乱事,全是这些了,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

假使天下人都能相爱,爱他人如爱自己,还有不孝的吗?把父兄和君看作和自己一样,何以施行不孝?还会有不慈?把子弟和臣看作和自己一样,何以行不慈?因此,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吗?把别人的家看作是自己的家,谁还去偷?把别人身上的东西看作和自己身上东西一样,谁还去抢?所以偷抢的盗贼没有了,还会有大夫相乱其家,相攻其国的事吗?把别人的家看做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去扰乱?把别国看作与自己的国家一样,谁还去攻打?所以象大夫相乱其家,诸侯相攻其国的事都没有了。

墨子“兼爱”思想

墨子“兼爱”思想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兼爱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

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此外还有逻辑学等;墨家主张的"仁",是"兼相爱"。

这是一种普遍的爱,是理想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

"兼相爱"的具体表现在"交相利"。

教育内容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墨子谈兼爱,可惜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版图吞并时代,统治者只看中他的守城术。

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爱人若爱其身一《墨子》的意思

爱人若爱其身一《墨子》的意思

爱人若爱其身一《墨子》的意思爱人若爱其身的翻译是爱别人就像爱自己。

原文出自于战国墨子的《墨子·兼爱上》。

原文: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白话译文:
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
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

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

《墨子兼爱中》译文

《墨子兼爱中》译文

《墨子·兼爱中》翻译此为本人整理,不足之处望给予指正。

第一段:子(第二人称的尊称)墨子言曰:“仁人之(取独)所以(用来)为事者,必(一定)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用)此为事者也。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天下之利何(什么)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补充音节,无义)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劫夺),人之与人之相贼(杀害),君臣不惠(名作动,施惠)忠(名作动,效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译】: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

”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

”第二段:既以(通“已”已经)非(意动,以…为非;认为…不对)之,何以(宾语前置,以何,用什么)易(改变)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看待)人之国若(像)视其(代词,指自己)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所以)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控制)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傲视)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不)起者,以(因为)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称赞)之。

“【译】:既然已经认为这些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彼此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

”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彼此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自己之身。

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融洽、协调。

墨子·兼爱原文及翻译

墨子·兼爱原文及翻译

墨子·兼爱原文及翻译墨子名翟,是宋国人,从小喜欢讲学。

有一天,他的弟子禽滑厘和他辩论起来,互相批评对方的学说不正确,又都很固执,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们争吵到深夜,互不相让,难以结束,墨子就把它记下来,写成《非命》篇,作为自己的著作,从此,墨子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原文:今人主之患,不在于人臣之不信,在于人主之不明;不明则赏罚不信矣。

故人主必有鉴也,必有见也,有以自知。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矣。

夫赏罚不信,禁令不行,此乱之所由生也。

君上,一国之本也。

国将亡,必先亡其君上。

何谓爱民?曰:必知其所利,必知其所恶。

二者,知而爱之,利而知之,可谓爱民矣。

爱民者,能得其利也;得其利者,能用其力也;用其力者,能爱其民也;爱其民者,能用其威也。

何谓恶民?曰:必知其所害,必知其所利。

二者,知而恶之,恶而知之,可谓恶民矣。

恶民者,能除其害也;除其害者,能用其力也;用其力者,能恶其民也;恶其民者,能用其威也。

及其身死国亡而后悔之,可谓晚已!爱民之道:务在博爱,必得其志。

博爱之人,谓之好善。

好善者,必以其道还诸天。

天之爱民,何厚于君上?凡兼相爱,交相利,必得其利,爱利之交,天下无不爱者。

爱民之道,在兼相爱;交相利。

利人者爱己,利己者利人。

此天之道,人之行也。

若夫爱人利人之义,未尽行也,天下之事有不可者三,可以言者一,可以行者二,而不可言者三。

古者圣王以为天下,非利之也;以为民,非害之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故圣王之立法度,设赏罚,所以利人也;所以利己也;所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非以害人也。

故圣王不务为不利,不求为不害,而天下治;不敢专为天下之大利,而天下大害。

故曰:“不务为不利,不求为不害”,此之谓也。

不务为不利,不求为不害,而天下治;不敢专为天下之大利,而天下大害。

故曰:“不务为不利,不求为不害”,此之谓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也,必无信也,此物奚宜至哉?自反而忠矣,自反而有信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孝也,必无义也,此物奚宜至哉?自反而孝矣,自反而有义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弟也,必无勇也,此物奚宜至哉?。

《墨子之16章兼爱(下)》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墨子之16章兼爱(下)》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16章兼爱(下)》原文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

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

”必曰:“从恶人、贼人生。

”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与?别与?即必曰:“别也。

”然即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是故别非也。

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水也,其说将必无可矣。

”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

”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彼者,由为己也。

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彼者犹为己也。

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者犹为己也。

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

”必曰:“从爱人利人生。

”分名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与?即必曰:“兼也。

”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与?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鼻蚁缥岜狙栽唬喝嗜酥 抡撸 匚袂笮颂煜之利,除天下之害。

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今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

是故子墨子曰:“别非而兼是者。

”出乎若方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而有道肆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

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

曰:“即善矣!虽然,岂可用哉?”子墨子曰:“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

墨子兼爱

墨子兼爱

《墨子·兼爱中》译文墨子说:“仁人所要做的事,必须是兴天下的利,除天下的害,以此为目标。

”然而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这样说:“现在,像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攻打,家与家之间相互抢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损害,君对臣无恩惠,臣对君不尽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敬,兄弟之间不和睦,这都是天下的害了。

”考察这些害的起因是什么?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而导致的。

墨子说:“是由于人不相爱而产生的。

现在的诸侯仅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他人的国家,所以不惜用全国的力量,去攻打别国。

今卿大夫只知道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不惜用全家的力量去抢夺别人的家。

现在人只爱自身,不爱他人,所以不惜用全身的力量去损害他人之身。

凡是诸侯不相爱,必定发动野战。

卿大夫不相爱,就一定相互抢夺。

人与人不相爱,就互相损害。

君臣不相爱,就没有惠与忠,父子不相爱,就没有慈孝,兄弟不相爱,就没有和睦。

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必凌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的祸害、争夺、怨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不相爱。

所以仁人认为这样不对,既然认为不对,“用兼相爱,交相利的办法改变它。

”什么是“兼相爱、交相利”的方法呢?墨子说:“把别人的国家看作是自己的国家,把别人的家,看作是自己的家,把别人的身,看作是自己的身,所诸侯相爱,就不会发动野战,家主相爱,就不会互相争夺,人人相爱,就不会互相损害,君臣相爱,必定上惠下忠,父子相爱,就会上慈下孝,兄弟相爱必定和睦相处。

天下的人都相爱,强不凌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所有天下的祸害抢夺怨恨,都可以让它不发生,这是由于相爱的缘故,所以仁者称赞它。

”但现在天下的士君子都说:“不错,兼爱当然很好,但这是天下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啊!”墨子说:“天下的士君子,只是不知道兼爱的利益,不明辨它的功效罢了。

”现在要是攻城野战,为了名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才是天下百姓认为最难办的事呢!但是君子如果喜欢,那么他的部下也能够做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兼爱》(上)译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译文:圣人以治理天下作为事业,必须知道动乱从何处产生,才能治理它。

如果不知道动乱从何产生,就不能治理它。

比如医生给人治病,必须知道病的起因,才能治疗,不知道病的起因,就不能治疗一样。

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乱从何处产生,才能治理好,不知道乱从何处产生,就不能治理好。

圣人从事治理天下,就不得不考察乱的起因了。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我考察过产生混乱的起因?起因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臣对君不忠,子对父不孝,这就是乱。

儿子自爱而不爱父亲,所以损害父亲而自得利益。

弟弟自爱而不爱兄长,所以损害兄长而自得利益;臣子自爱而不爱君主,所以损害君主而自得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乱!反之,父亲对儿子不慈祥,兄长对弟弟不慈祥,君主对臣子不慈祥,这也是所谓天下之乱的原因。

父亲自爱,不爱儿子,所以损害了儿子而自得利益;兄长自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了弟弟而自得利益;君主自爱,不爱臣子,所以损害了臣子而自得利益。

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因为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译文: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

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

盗贼只爱自身,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

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的缘故。

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诸侯之间互相攻打其它国也是这样的。

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

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的国家而使自己国家得利。

天下各种乱事,全是这样的。

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源于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译文:假使天下人都能相爱,爱他人如爱自己,还有不孝的人吗?把父亲兄长和君主看作和自己一样,怎么会施行不孝呢?还会有不慈祥的人吗?把儿子、弟弟和臣子看作和自己一样,怎么会不慈祥呢?因此,不孝顺不慈祥的人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吗?把别人的家看作是自己的家,谁还去偷东西?把别人身上的东西看作和自己身上东西一样,谁还去抢?所以偷抢的盗贼没有了,还会有大夫相乱其家,诸侯之间相互攻打其它国家的事吗?把别人的家看作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去扰乱?把别国看作与自己的国家一样,谁还去攻打?所以大夫相互侵乱别人的家,诸侯之间相互攻打其它国家的事就没有了。

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爱,国与国之间就不相互进攻,家与家之间就不相互扰乱,盗贼没有了,君主臣子父亲儿子都能忠孝仁慈,这样,天下就能治理好了。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所以圣人从事治理天下,怎么可以不禁止人民之间相互憎恨,而劝导人民之间相爱呢?所以天下人们相亲相爱,天下就能够治理。

要是相互憎恨,天下就会混乱。

因此墨子说:“不可以不劝人民相爱。

”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