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装句教案
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倒装句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几种文言句式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查题型:翻译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言句式在高考中虽然没有单独设题,但是在翻译题中,有时会碰到文言句式,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下面我们主要学习倒装句的几种类型。
二、倒装句的几种类型谓语前置句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后。
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
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文言文句中,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面,但有时也会出现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样就造成了宾语前置,当然,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焉,胡,奚,曷”等,它们做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良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唯命是从。
唯你是问。
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倒装句的常见类型,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2、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文言文倒装句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翻译倒装句。
3、通过学习文言文倒装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倒装句的特点和规律。
能够正确翻译各类倒装句。
2、难点理解宾语前置句中不同类型的条件和用法。
区分定语后置句与正常语序句子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倒装句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来点儿趣味的)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我给大家说一句话:“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现在我把它改成“书我放在桌子上”,你们觉得这两句话一样吗?很明显不一样对吧!在现代,我们习惯说前面那句,但在古代,后面这种语序可是很常见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倒装句。
2、知识讲解(1)宾语前置给大家举个例子,“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这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再比如“忌不自信”,正常应该是“忌不信自”,意思是邹忌不相信自己。
同学们,你们想想,为什么古人要把宾语放到前面去呢?其实啊,这有时候是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候是因为一些固定的句式。
(2)定语后置咱们来看“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应该是“千里之马”,“之……者”就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还有“求人可使报秦者”,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之人”。
这种定语后置的句子,是不是读起来有点特别呀?(3)状语后置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于蓝”就是表示地点的状语,放到后面去了。
再比如“具告以事”,应该是“以事具告”。
(4)主谓倒装这个比较简单,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就是为了强调谓语。
文言文倒装句(讲)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
(《石钟山记》)
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正常语序)
•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
(《兰亭集序》)
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正常语序)
4.状语
用来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词语在句中 充当状语成分,状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 容词前面,标志是“地”。
• 翻译注意: 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练习: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B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 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 项( D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结论: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 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 语里有些则置后。 标志: 动词+“于”或“以”、“乎”+ 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 南。 [于 (在)河北]作战、[于 (在) 河南]作战 ②遂与秦王会渑池。 ③得璧,传之美人。
[于 (在)渑池] 会见
[于(给)]美 人
D、 宋何罪之有? (宋有何罪?)
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
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
A.君何以知燕王? (都是介宾倒装)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定语
──
中心词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荷担之子孙 可使报秦之人 知其事之宾客
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前置。
文言文-倒装句1-状语后置

时间段落 第 3 段 分钟
教学目标 状语后置的知识归纳和 讲解
内容模块
学生了解状语后置、谓语前置的文言文句子 现象, 并能辨识、调整语序,准确翻译。
-1-
教学过程 与 方法
1、 学生归纳以上句子的规律:倒装句中的 状语后置、谓语前置 2、 教师指点:状语后置、谓语前置的两种文言文 现象。
2、教师巡视。 3、 全体讨论,纠正。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时间 分钟。
时间段落 第 5 段 分钟
教学目标 整体阅读 内容模块 学生阅读文 言文段。
教学过程 学生完成文言文语段阅读,并完成作业 ,并上交。 与 方法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时间 10 分钟。
⑴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核舟记》) ⑵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 以大事也。(《出师表》) 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⑷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 纳谏) ⑸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翻译句子时 要归位。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时间 分钟。
2、 教师巡视。 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时间 5 分钟。
时间段落 第 2 段 分钟
教学目标 展示学生的翻译情况,讨论学生翻 译的得失
内容模块 展示学生的翻译情况,讨论学生翻 译的得失
教学过程 与 方法
1、 收集学生的作业,屏幕投影。未收集学生 的作业,同桌交换 依次展现学 生作业、学生讲评、纠正。
时间段落 第 4 段 分钟
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课外文言文句子中准确判别倒装的句子,并进行准确 翻译
文言倒装句之宾语补足语前置句说课稿

文言倒装句之宾语补足语前置句说课稿概述本篇文档旨在介绍文言倒装句中宾语补足语前置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文言倒装句文言倒装句是中国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语法结构,它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顺序与普通句子相反。
在文言倒装句中,除了主谓之外,还常常包含宾语补足语,即补充和修饰宾语的成分。
二、宾语补足语前置在文言倒装句中,为了强调宾语补足语的重要性或突出宾语补足语的修饰效果,经常将宾语补足语前置。
这种前置方式可以提升表达的艺术效果,使句子更加精炼、凝练。
三、前置宾语补足语的结构特点1. 宾语补足语前置一般位于句首,紧跟着谓语动词之后,与之构成倒装结构。
2. 宾语补足语前置后,宾语通常置于句末。
3. 宾语补足语前置的句子仍然满足主谓宾的基本语序。
4. 宾语补足语前置时,需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意思表达清楚。
四、前置宾语补足语的使用场景宾语补足语前置的使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强调宾语补足语的修饰效果,使之在句子中更加突出。
2. 通过前置宾语补足语,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有变化,增加文言文的韵味。
3. 在修辞手法中使用宾语补足语前置,达到修辞目的,提升表达的效果。
五、示例请参考以下示例句子,以更好地理解前置宾语补足语的使用方法:1. 句子:孔子以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敬仰。
- 前置宾语补足语:以品德高尚- 宾语:孔子- 翻译:孔子以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敬仰。
2. 句子:学生以优异成绩为自己争取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 前置宾语补足语:以优异成绩- 宾语:学生- 翻译:学生以优异成绩为自己争取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六、注意事项在使用前置宾语补足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句子的语境和表达需求,合理选择是否使用前置宾语补足语。
2. 保证宾语补足语的修饰效果明确,增加句子的表达力和可读性。
3.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琐碎的宾语补足语,保持句子的简洁明了。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倒装句中宾语补足语前置的介绍和相关注意事项。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二、定语后置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
例如: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精技击之少年)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 的格式。
高考文言文倒装句(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倒装句(公开课) 【学习目标】一、初步感知文言文倒装句的基本类型,并尝试归纳总结其大致规律;二、学以致用,能将其运用于文言阅读的翻译中。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析宾语前置及定语后置的几种常用规律类型。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宾语前置(一)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而彼且奚适也?彼且恶乎待哉?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P.S.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
(二)古之人不余欺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而莫之夭阏者不吾知其亦已兮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忌不自信规律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P.S.(1)否定副词:不、弗、莫、未、非、毋……(2)代词:余、吾、尔、自、是……P.S.“相”表单方的副词(你、我、他),“见”表单方的副词(我)。
“渠”代词。
(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厌之有?何陋之有?唯命是从唯利是图规律3:宾语+“之”/“是”+谓语P.S.宾语前置固定句式:何……之有,唯……是(四)一言以蔽之。
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规律4:名词/名词性短语+介词(以、向、于、与、自)+谓语小结:二、定语后置(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群臣侍殿上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规律1:中心语+定语(动词性:主谓/动宾)+“者”P.S.判断“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是否为定后句式?(否)启示:规律并非万能的,具体语境需要具体分析问题。
(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规律2:中心词+“之”+定语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使楚》规律3:三、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句式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和理解力。
3. 通过学习文言文句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倒装句的分类和判断,以及省略句的补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中的句式结构。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用于案例分析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中的句式结构,让学生通过PPT上的例子进行观察和理解。
4. 练习:让学生翻译和改写PPT上的练习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句式的应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感受古代语言的韵味。
2. 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句式差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3. 举例说明文言文句式在古代文学、历史等领域的应用,展示其独特魅力。
七、教学实践:1. 安排一节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式知识阅读文言文材料。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文言文句式,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 组织一次文言文句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倒装句专题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倒装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学习重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倒装句式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练习导学
阅读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将画线的句子特征作判断,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问曰:“画孰最难?”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曰:“鬼魅最易。
”“何为?““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1)客有为齐王画者(句式:)
翻译:
(2)不罄于前(句式:)
翻译: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
点)三、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探:双主探究)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
③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兮)
二、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③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③而又何羡乎?(而又羡何乎?)
3.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②唯利是图。
(唯图利)
③何陋之有?(有何陋?)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
③项伯东向坐(项伯向东坐)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③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一石粟
②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
③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三、(练:练习反馈)
1: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
D.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判断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能力。
答案A。
( A 项是判断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
2: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A.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风乎舞雩。
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请其矢,盛以锦囊。
4:(2008年广东)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5.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何为其然也?
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D. 沛公安在?
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凌万顷之茫然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以为桂林、象郡
7、阅读文段,指出画线的句子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岳飞诉冤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
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
四、思:
1、背诵几种句式特点
2、作业黄皮p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