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市LTE MAC层上行BLER提升专项
LTE专项优化指标提升_新出炉

MR提升效果
从曲线走势看,在小区数目相同的情况下MR覆盖率整体呈上升, 详见下图
专项优化方案
提升MR覆盖率方案:
- 不在道路切换链内的小区根据现网配置适当提升功率 - 基站告警每日监控推动处理
网管KPI提升方案:
– 4-4邻区核查:删除超远邻区、添加漏配邻区、邻区级参数统一核查、700米内 邻区全部添加为不可删除邻区 – 乒乓切换邻区对核查修改 – PRACH参数核查修改 – 基站告警每日监控推动处理 - 高负荷小区定期核查推动扩容 - 档位和当前用户数不相符的小区定期核查修改
专项优化方案
疑难问题排查
地质大学&城市学院下行丢包:图中4个基站一共750米左右,且各个基站的天线均为美 化罩,调整下倾角和方位角受限,导致现场重叠覆盖严重,其中海淀地质大学西南ZL15、海淀地质大学西南ZL-16、海淀北京城市学院ZL-4由于受重叠覆盖干扰导致下行丢包 严重。图中方位角与上站勘察一致:
• 优化方案输出
- 提升MR覆盖率方案 - 网管KPI提升方案
• 疑难问题排查 • 优化效果
专项优化方案
提升MR覆盖率方案:
- 不在道路切换链内的小区根据现网配置适当提升功率 - 基站告警每日监控推动处理
网管KPI提升方案:
– 4-4邻区核查:删除超远邻区、添加漏配邻区、邻区级参数统一核查、700米内 邻区全部添加为不可删除邻区 – 乒乓切换邻区对核查修改 – PRACH参数核查修改 – 基站告警每日监控推动处理 - 高负荷小区定期核查推动扩容 - 档位和当前用户数不相符的小区定期核查修改
专项优化指标提升
2017年4月
专项优化
VoLTE感知专项提升报告

VoLTE感知专项提升报告VoLTE语音质差小区专题2020年5月目录一.背景 3二.网络现状: (4)2.1 资源情况: (4)2.12G/4G语音业务量情况: (4)三VOLTE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6)3.1 覆盖: (6)3.2 干扰: (6)3.3 容量: (7)3.4 上下行不平衡: (8)3.5参数管理: (8)四.质差小区原因分析: (12)4.1指标情况: (12)4.2原因分析: (12)4.3场景分布: (14)五.VOLTE语音投诉: (14)5.1 场景分布: (15)5.2原因分析: (15)六.解决及提升计划: (16)七.困难及资源需求: (19)一.概述VoLTE质差小区占比包含5个细分指标:VOLTE低接入、VOLTE 高掉话、VOLTE上行高丢包、VOLTE下行高丢包、低ESRVCC切换,是综合表征VoLTE 语音质量的关键KPI之一,现对该指标展开专题优化,以期提升VoLTE用户语音感知,改善VoLTE用户网络体验。
二.两高两低小区指标定义两高两低质差占比(VOLTE质差小区占比)=∑(VOLTE低接入占比、VOLTE 高掉话占比、VOLTE上行高丢包占比、VOLTE下行高丢包占比、低ESRVCC切换小区占比),各指标定义如下:VOLTE低接入占比=(VOLTE接通率<95%且话务量>1爱尔兰的小区数)/话务量>1爱尔兰的小区数VOLTE高掉话小区占比=(掉话率大于5%且话务量大于1erl的小区数)/话务量大于1ERL小区数VOLTE上行高丢包小区占比=(VOLTE上行平均丢包率大于1%且MR采样点>500的小区)/MR采样点>500的小区数VOLTE下行高丢包小区占比=(VOLTE下行平均丢包率大于1%且MR采样点>500的小区)/MR采样点>500的小区数低eSRVCC切换小区占比=(eSRVCC切换成功率<95%且失败次数>5次)/(总小区数)VOLTE质差小区占比由5个关联指标组成,共同表征LTE网络VoLTE语音感知。
LTEMAC层上行机制的研究与实现中期报告

LTEMAC层上行机制的研究与实现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
LTEMAC层是LTE系统中的核心协议层,负责处理MAC层和PHY层之间的接口,主要功能包括:分配资源,协调多UE的访问,控制和管理数据传输等。
在LTEMAC层上行机制中,UE通过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请求资源分配,以便能够发送数据,同时通过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机制提高上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二、研究内容
1.随机接入过程的研究与实现:研究UE在上行链路中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Preamble随机接入信令的发送、回话请求信令的发送等。
实现UE的随机接入过程,从PHY层的物理层随机接入过程开始递阶实现LTEMAC层的随机接入过程。
2.HARQ机制的研究与实现:研究UE在上行链路中的HARQ机制,对于发送失败的数据包执行重传操作,提高上行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实现线性增长的HARQ协议,在UE未被告知结果前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三、研究进展
1.已经完成UE随机接入过程的基础架构研究与实现。
已经实现了UE的Preamble发送和回话请求信令的发送,验证了上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有效性。
2.已经完成HARQ机制的基础架构研究与实现。
已经实现了线性增长的HARQ协议,对于发送失败的数据包进行重传,提高了上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四、研究计划
1.在完成随机接入过程和HARQ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协议和算法,提高LTEMAC层上行机制的效率。
2.验证LTEMAC层上行机制的性能和稳定性,进一步完善上行机制的实现。
5G精品网格“三步九阶法” 专题优化案例

一、精品网背景介绍根据集团《中国电信集团生产任务[2020] 275 号》文件指示,电信于6月至9月开展精品网优化工作,本次精品优化工作由电信无线通信传输局牵头,联合网运部、网发部等周边部门,按照集团“占得上、体验优、验留稳”的优化思路,独创“三步九阶” 优化方法,打造出成高质量、可持续盈利、可持续发展的精品网络。
集团发文如下:集团精品网工作目标如下:二、“三步九阶法”方案介绍“三步九阶法” 是以“占得上、体验优、验留稳” 为最终目标,结合现场的实际工作情况,通过基础配置优化、覆盖优化、性能优化三大步骤,快速提升网络质量,实现精品网网络目标的优化方法。
(一)第一步:基础配置优化1. 阶段1:测试版本/开卡速率/测试方法(1)测试版本4G,5G,测试终端推荐版本如下,由于版本不断推新建议以最新的为准。
(2)开卡速率核心网开户信息中包含了两个重要信息:AMBR、QCI。
通过5G 基站X2 接口跟踪查看消息确认UE-AMBR,核查uEAggregateMaximumBitRate 信元的值是否符合要求。
NSA 组网下,5G 用户的开户信息在X2 口“SGNB_ADD_REQ” 消息中。
在网络侧根据信令中携带消息能查询APN-AMBR 速率。
实际生效的AMBR 为UE-AMBR 和APN-AMBR 中的最小值。
(3)测试方法测试终端位置固定在前或后挡风玻璃下方(胶带纸固定),车速30km/h 左右。
由于5G 速率较高,手机发热较大,如果产生高温告警,影响测试结果,建议采用冰袋降温或者购买手机支架将手机放置空调出风口处降温。
2. 阶段2:基线参数/邻区核查(1)参数核查根据中国电信集团发布《5G 部署区域的45G 现网基站关键参数设置建议》,对全网45G 参数进行核查,发现异常的即时修改。
参数核查规范如下所示:(2)邻区核查邻区规划是否准确、配置是否合理、优化策略是否全面,直接影响了网络初建期的业务感知。
泉州联通LTE网络NPS提升专项-去尾包速率

XX联通LTE网络NPS提升专项报告-去尾包速率目录一、概述 (2)二、指标定义 (3)三、去尾包速率低小区处理流程图 (3)四、去尾包速率低小区各维度分析 (3)4.1 参数维度分析 (4)4.2 覆盖维度分析 (4)4.3 干扰维度分析 (6)4.4 用户维度分析 (7)五、泉州现网指标分析 (9)六、优化处理进度 (10)七、优化提升措施 (11)7.1 调整PCI (12)7.2 单验优化放开 (12)7.3 二载波小区删除 (13)7.4 更换天线 (13)7.5 冗余数据删除 (14)7.6 提升小区发送功率 (14)7.7 天线调整 (15)7.8 维护故障处理 (15)7.9 现场测试验证 (16)7.10 小区负荷均衡 (16)7.11 小区合并 (17)八、效果评估 (17)九、后续工作计划 (18)十、遗留问题 (18)一、概述日常的测试无法遍历所有覆盖区域,无法体现居民区与房屋内的用户体验,所以通过去尾包速率低小区的统计,来反应用户的感知速率,同时通过后台相关的速率关联因子指标进行协同分析优化,能够更好的完善FDD-LTE的网络性能,更好的提升FDD-LTE网络用户的业务高速率体验。
二、指标定义统计时长:提取7天最忙时平均值统计粒度:天忙时统计小区级连续7天最忙时的去尾包速率平均值,速率低于10mbps的小区判定为去尾包速率低小区。
三、去尾包速率低小区处理流程图以下是低速率小区的处理流程图:四、去尾包速率低小区各维度分析低速率小区的处理分析可以分为4个维度进行,分别为参数维度、干扰维度、用户纬度、覆盖纬度。
4.1 参数维度分析以下是用户感知速率相关参数的参数调整建议统计表:4.2 覆盖维度分析对于覆盖问题导致的切换指标差,可以通过采集MR测量数据,并对RSRP参考信号电平值以及TA值进行统计弱覆盖、过覆盖、重叠覆盖等指标。
常见的覆盖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邻区缺失引起的弱覆盖2、参数设置不合理引起的弱覆盖3、缺少基站、基站故障引起的弱覆盖越区覆盖背向覆盖过覆盖7、重叠覆盖对于不同的覆盖问题,有着不同的优化方法,以下是常见覆盖问题的优化方法:(1)对于由于邻区缺失引起的弱覆盖,应添加合理的邻区,通过增加本小区的发送信号功率,从而提升本小区的SINR值;(2)对于由于参数设置不合理引起的弱覆盖(包括小区功率参数以及切换、重选参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相关参数;(3)对于由于缺少基站的弱覆盖,应通过在合适点新增基站以提升覆盖;(4)对于由于越区覆盖导致的覆盖问题,应通过调整问题小区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或者降低小区发射功率解决,通过调整小区天线的方位角可以改变基站的覆盖方向,调整小区的下倾角则可以改善基站的覆盖距离,但是降低小区发射功率将影响小区覆盖范围内所有区域的覆盖情况,不建议此种方法解决越区覆盖问题;(5)对于背向覆盖,大部分由于建筑物反射导致,此时通过合理调整方位角/下倾角,则可以有效避开建筑物的强反射。
5G优化案例:NR 2.1GHz DSS动态频谱共享试点总结案例

2.1GHz DSS 动态频谱共享试点XX目录一、背景介绍 (4)1测试环境 (4)2技术方案 (5)2.1调度算法: (5)2.2调度优先级策略: (5)3组网方案 (6)4测试系统及配置 (6)5测试终端选择 (7)6测试组网定义 (7)6.1孤立单小区 (7)6.2组网单小区 (7)6.3组网多小区 (7)6.4室外覆盖室内 (7)7信道条件定义 (7)7.1孤立单小区(或不连续覆盖的组网单小区/多小区)空口信道条件定义 (7)7.2组网单小区/多小区(干扰受限的组网单小区/多小区)空口信道条件定义 (9)二、DSS 功能测试 (10)1Bandwidth、BWP 配置验证 (10)2SSB 配置、SIB 消息合并发送验证 (11)3LTE CRS 速率匹配验证 (12)4RB 级速率配置验证 (14)5附加DMRS 符号位置可选 (14)6重选验证 (16)7MBSFN 验证 (17)7.1 2.1G NR 小区: (17)7.2 2.1G LTE 小区: (18)8NR 与LTE 相同调度优先级 (18)9NR 调度优先级高 (19)10LTE 调度优先级高 (20)11MBSFN 子帧兼容性测试 (21)三、室外站的室内覆盖验证 (23)1单小区室内下行业务信道覆盖测试-拉远 (23)1.1测试场景一:XX市北碚区万达广场 (25)1.2测试场景二:XX市北碚区万寿福居公租房 (29)1.2.1低楼层(3F)测试结果 (32)1.2.2中楼层(11F)测试结果 (33)1.2.3高楼层(25F)测试结果 (34)2单小区室内上行业务信道覆盖测试-拉远 (36)2.1测试场景一:XX市北碚区万达广场 (37)2.2测试场景二:XX市北碚区万寿福居公租房 (40)2.2.1低楼层(3F)测试结果 (40)2.2.2中楼层(11F)测试结果 (41)2.2.3高楼层(25F)测试结果 (43)四、总结 (44)2.1GHz DSS动态频谱共享试点阶段性测试报告XX【摘要】动态频谱共享(DSS,Dynamic Spectrum Sharing)技术是在同一频段内为不同制式的通信技术动态、灵活的分配频谱资源,这种技术在快速部署5G 网络,实现4G 向5G 平滑演进,利用低频段实现5G 网络广覆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LTE下行速率提升分析案例

LTE下行速率提升分析案例问题描述:在吴忠LTE一二期项目簇优化过程中,通过对现网多轮的RF簇优化,平均的PDCP 层下载速率只有在32M左右,在对F频段特殊子帧配比由3:9:2修改成9:3:2后,平均的PDCP层下载速率提升到34M左右,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F频段35Mbps,D频段40Mbps),虽然簇内还有由于新建基站未开通,弱覆盖导致速率偏低的区域,但是新开站开通的日期无法确定。
为了能够达到考核值,并且在考核中名列前茅,因此对提升下载速率的方法进行分析。
问题分析:为了提升下载速率,目前已经对现网实施的措施如下:1.对由于弱覆盖和SINR差导致下载速率低进行了多轮RF优化调整;2.对现网告警、参数以及邻区关系的核查,避免由于告警、参数和邻区关系问题导致速率偏低的问题;3.将F频段特殊子帧配比由3:9:2修改成9:3:2,增加资源提升下载;后续速率提升的处理思路:1)开启动态PDCCH调整开关,调整PDCCH初始OFDM符号数:从下行信道结构图中可以看到,PDCCH占符号数可以为1/2/3,如果固定为某个值,则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所占符号,PDSCH不能利用这些符号,造成资源浪费。
建议将动态PDCCH调整开关开启,将PDCCH初始OFDM符号数由3调整为1,增加数据信道占用的资源,提升下载速率。
2)调整系统消息的周期:下行信道中有一部分资源用来传系统消息,加大系统消息的周期也可以达到提高Pdsch信道对资源的利用率。
在协议允许的范围内,关闭系统消息SIB映射SI算法开关,调整SIB2和SIB3周期为5120ms。
3)调整下行参考信号功率:通过对小区下行参数信号功率调整,经试验证明可以对下行峰值有所提升。
解决措施:根据以上分析思路,对每个调整措施利弊进行权衡,觉得方案一的比较合适。
由于当前用户数比较少,PRB 资源大量增加,对速率的提升一定非常的明显。
因此对现网基站开启PDCCH 占用OFDM 符号数动态调整开关,并且对PDCCH 初始OFDM 符号数由3修改为1。
TD-LTE无线质量评估指标

TD-LTE无线质量评估指标该文档主要从覆盖类、干扰类、调度类、移动类、接入类和业务类六个方面给出了TD-LTE无线测试指标。
每项指标从指标说明、计算公式和所属协议层三个方面给出了详细说明。
12344.1业务类指标4.1.1应用层平均下载速率(含掉线)a)指标说明:反映LTE系统下行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单位:kbpsb)指标定义:应用层总下载量(含掉线)/下载总时长(含掉线)c)所属协议层:应用层4.1.2应用层平均下载速率(不含掉线)a)指标说明:反映LTE系统下行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单位:kbpsb)指标定义:应用层总下载量(不含掉线)/下载总时长(不含掉线)c)所属协议层:应用层4.1.3应用层平均上传速率(含掉线)a)指标说明:反映LTE系统上行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单位:kbpsb)指标定义:应用层上行总传输数据量(含掉线)/上传总时长(含掉线)c)所属协议层:应用层4.1.4应用层平均上传速率(不含掉线)a)指标说明:反映LTE系统上行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单位:kbpsb)指标定义:应用层上行传输数据量(不含掉线)/上传时长(不含掉线)c)所属协议层:应用层4.1.5每RB平均下载量(含掉线)a)指标说明:反映LTE系统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单位:bit/RBb)指标定义:应用层数据下载量(含掉线)/下载时间内调度RB数总数(含掉线)c)所属协议层: 应用层4.1.6每RB平均下载量(不含掉线)a)指标说明:反映LTE系统下行传输性能指标,单位:bit/RBb)指标定义:应用层数据下载量(不含掉线)/下载时间内调度RB数总数(不含掉线)c)所属协议层:应用层4.1.7掉线率a)指标说明:反映LTE系统业务指标,单位:%b)指标定义:各制式掉线次数总和/(成功次数+各制式掉线次数总和)其中:掉线的定义为测试过程中已经接收到了一定数据的情况下,超过3分钟没有任何数据传输。
c)所属协议层:应用层4.1.8数据掉线比a)指标说明:反映LTE系统业务指标,单位:KB/次b)指标定义:应用层数据下载量(含掉线)/各制式掉线次数总和c)所属协议层:应用层4.1.9边缘PDCP上/下行吞吐量(含掉线)a)指标说明:反映LTE系统边缘用户传输性能指标(含掉线),单位:kbpsb)指标定义:统计业务下载时间内,用户PDCP层吞吐量CDF (累计概率分布)5%对应的值c)所属协议层:PDCP层4.1.10边缘PDCP上/下行吞吐量(不含掉线)a)指标说明:反映LTE系统边缘用户传输性能指标(不含掉线),单位:kbpsb)指标定义:统计业务下载时间内,用户PDCP层吞吐量CDF (累计概率分布)5%对应的值c)所属协议层:PDCP层4.1.11低吞吐量占比a)指标说明:反映业务过程中,低吞吐量的占比,单位:kbpsb)指标定义:业务下载时间内,PDCP低吞吐量采样点/PDCP吞吐量总采样点其中TDL低吞吐量门限,下行取1Mbps, 上行取256kbp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BLER专项优化报告XX移动日常优化项目组2015-06-30目录XXBLER专项优化报告 (1)XXBLER情况介绍 (3)指标定义 (3)XXBLER现状 (3)问题分析及提升措施 (5)干扰分析 (5)故障排查 (6)覆盖问题 (7)上下行调度算法优化 (9)功控参数调整 (10)TOP小区处理 (12)BLER优化效果 (12)优化前后XX MAC层上行误块率对比 (12)XXBLER情况介绍指标定义BLER是一段时间内误块数与总TB块数的比值,即总的传输块数单位时间内误块数BLER。
误块率又分为上行误块率和下行误块率,定义分别如下:上行误块率=上行残留错误TB数/上行传输初始TB数,下行误块率=下行残留错误TB数/下行传输初始TB数。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统计可以明确,影响BLER的因素主要有:弱覆盖、越区覆盖、干扰(主要指系统外的干扰或设备异常引起的低噪高)、参数设置(功控类、上下行调度类等)及设备异常等,本次专项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对XX上行误块率进行优化提升。
XXBLER现状XX5月份上行误块率为6.25%,全省排名第18位,下行误块率为0.39%,全省排名第15。
XX上下行误块率指标都位于全省下游,需重点提升,本次专项重点提升上行误块率。
MAC层上行误块率:MAC层下行误块率:问题分析及提升措施干扰分析提取5月24日-31日全网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值,全网凌晨PRB干扰大于-113的小区数量在1825个左右,最高时段为7点,干扰小区达到2491个,根据现网闲时干扰状况判断,XX应该长期存在大气波导效应。
干扰小区统计:时间段计数项: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值 (毫瓦分贝)00:00:00 1167 01:00:00 1548 02:00:00 1522 03:00:00 1273 04:00:00 1441 05:00:00 1909 06:00:00 2491 07:00:00 3255 08:00:00 486现网有125个MAC层上行误块率大于10%的小区对应的干扰值大于-113,初步定位干扰对这125个小区产生影响。
计划打开这125个小区PRACH干扰抑制开关和干扰随机化算法开关。
解决措施:➢PRACH干扰抑制开关:含义:参数表示PRACH信道干扰抑制功能控制开关。
该开关仅适用于LBBPc基带板且eNodeB采用上行单天线或2天线接收场景,上行接收天线数大于2时LBBPc基带板不支持干扰抑制功能。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PRACH信道干扰抑制功能关闭时,PRACH信道对干扰没有抑制能力,在干扰场景下虚警数量会升高;PRACH信道干扰抑制功能开启时,可以改善PRACH 信道的虚警、RACH信道接入成功率、切换成功率、重同步或重建成功率,但也会使弱覆盖区域用户有机会尝试接入网络,从而影响RRC接入成功率。
修改命令:MOD CELLALGOSWITCH:PRACHINTRFREJSWITCH=ON;➢干扰随机化算法开关含义:干扰随机化算法开关,用于控制干扰随机化是否使能,以及具体使能基于eCO的还是基于eNB的干扰随机化算法,该参数仅对TDD有效。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在轻载网络下,当选择ENB_BASED时,可以降低轻载下的小区干扰,提升频谱效率,改善MCS分布;当选择ECO_BASED时,为开启基于eCO的干扰随机化则小区频谱效率增益会增加。
修改命令:MOD CELLALGOSWITCH:INTERFRANDSWITCH=ENB_BASED;对现网125个上行误块率高并且干扰低噪高的小区,调整PRACH干扰抑制开关和干扰随机化算法开关,调整后有90个小区误块率下降,35个小区误块率恶化,详情见下表:高干扰小区调整.xlsx故障排查由于网管能看到的显性故障日常监控都能发现并及时派发工单处理,本次排查偏重于隐形故障的排查,主要从驻波值高的RRU通道和RRU收发光功率2个方面排查。
本次核查共发现108个RRU的113个通道驻波值高于1.5,47个小区接收光功率过低,派发工单对这些RRU进行排查处理。
详情如下:驻波和光功率排查.xlsx覆盖问题评估方法:由于目前TD-LTE存在一定弱覆盖小区,这部分小区会造成覆盖区域内覆盖效果不佳,影响误块率指标。
通过LTE现网采集到的MR数据中CRS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RSRP进行分析,找出弱覆盖小区及问题隐患区域:弱覆盖采样点比例=弱覆盖采样点数(<-110dBm)/总采样数*100%;公式: (MR.Rsrp.00+ MR.Rsrp.01+…+ MR.Rscp.06)/ ( MR.Rsrp.00+ MR.Rsrp.01+…+ MR.Rsrp.46+ MR.Rsrp.47)*100%弱覆盖小区=弱覆盖采样点比例大于5% 。
本次弱覆盖小区分析是基于采集到的MR数据。
经过对TDL-MR数据统计分析,XX全网LTE小区参考信号电平RSRP, MR采样点数大于500的小区数6403个:其中5536个小区为RSRP<-110dBm占比>5%的弱覆盖小区,占比为86.46%;其中2532个小区为RSRP<-115dBm占比>5%的弱覆盖小区,占比为39.54%;其中71个小区为RSRP<-120dBm占比>5%的弱覆盖小区,占比为1.28%;下图是RSRP<-110dBm占比>5%弱覆盖比例小区分布情况:弱覆盖比例-全网下图是RSRP<-115dBm占比>5%弱覆盖比例小区分布情况:弱覆盖比例-全网弱覆盖比例分布范围区间站点数比例>=0 <0.05 867 13.54%>=0.05 <0.1 1325 20.69%>=0.1 <0.2 2360 36.86%>=0.2 <0.3 1170 18.27%>=0.3 <0.4 475 7.42%>=0.4 <=1 206 3.22%对弱覆盖TOP小区进行工程参数和无线参数进行核查,通过RF优化和功率调整等手段进行调整。
本次共涉及364个小区,其中调整天线120个小区,调整功率244个小区。
详情见下表:弱覆盖调整.xlsx上下行调度算法优化调度是保证无线数据业务良好运行的重要特性;调度器作为MAC层的一部分,用于确定在每个TTI上,哪些UE可以在哪些时频资源上接收或者上传数据;选择不同的上下行调度方式可以调整不同的MCS,使得初传BLER能达到目标值,进而影响上下行MAC层的误块率。
本次优化结合华为厂家提供的上行调度算法,并通过现网验证几个对误块率有提升效果的算法进行调整。
➢上行SR调度处理优化开关:含义:开关用于控制在DRX打开时,上行响应SR的调度传输达到HARQ最大重传次数仍失败后的重新调度是否要在DRX长周期on-duration timer开始时处理。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如果开关开启,上行响应SR的调度传输达到HARQ最大重传次数仍失败后的重新调度需要在DRX长周期on-duration timer开始时处理,开关关闭时,上行响应SR的调度传输达到HARQ最大重传次数仍失败后可立刻进行重新调度。
修改命令: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X,ULSCHSWITCH=UlEnhancedSrSchSwitch-1;➢上行接入用户调度优化开关:含义:该开关用于控制上行接入用户调度优先级提升(上行接入信令如Message5、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等信令的调度优先级提升)功能的打开与关闭。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如果开关开启,UlRaUserSchOptSw(上行接入用户调度优化开关)打开时,可以通过提升UE接入信令的调度优先级来提升整网接入(RRC建立成功率、RRC建立平均时延等)性能。
修改命令: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X,ULSCHSWITCH= UlRaUserSchOptSw-1;➢SRI虚警门限开关:含义:该参数为SRI虚警门限开关:打开开关后,用户进入DRX状态时SRI检测门限会提高;关闭开关,SRI检测门限恢复默认值。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开关打开,如果用户进入DRX状态,降低基站SRI虚警概率至0.5%,减少因SRI虚警产生的上行重传;如果用户未进入DRX状态,SRI虚警概率仍然使用1%的默认值。
开关关闭后,无论用户是否进入DRX状态,SRI虚警概率使用1%的默认值。
修改命令: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X, SRIFALSEDETTHDSWITCH=ON;对现网上行误块率高于5%的2234个小区(6月6日指标),分两批调整上行调度算法,调整后上行误块率由5.53%上升到4.70%,详情见下表:调度算法优化.xlsx功控参数调整无线系统中的上行功率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上行功控,可以使得小区中的UE既保证上行所发送数据的质量,又尽可能减少对系统中其他用户的干扰,延长UE电池的使用时间。
LTE系统中,同小区内不同用户之间的上行数据是正交的,因此,LTE系统采用慢速的上行功率控制,主要考虑通过功率控制来使得上行传输适应不同的无线传输环境,包括路损、阴影衰落等。
➢SRS功控开关:含义:开关关闭,表示不进行SRS功控的调整;开关打开,表示进行SRS功控的调整。
该开关只对TDD生效。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SRS功控打开时,可提升下行BF/CoMP用户的速率,降低SRS干扰。
修改命令: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X, SRSALGOSWITCH=SrsSubframeRecfSwitch-1;➢PUCCH内环功控开关:含义:开关关闭,不对PUCCH进行内环功控;开关打开,对PUCCH进行内环功控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当PUCCH内环功控开关打开时,能保证下行用户的速率,降低整网干扰;当PUCCH内环功控开关关闭时,整网干扰会加大。
修改命令:MOD 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X, PUCCHALGOSWITCH=PucchSwitch-1;对现网上行误块率高于5%的2234个小区(6月12日数据),调整上行功控算法,调整后上行误块率由4.53%上升到4.24%,详情见下表:功控算法优化.xlsxTOP 小区处理经过以上全网级优化调整后,XX 整体上行BLER 有了明显好转,后期建议把高误块率TOP 小区纳入日常指标处理工作中,保障指标的稳定。
附件为近期TOP 小区处理结果:误块率TOP小区处理结果.xlsxBLER 优化效果优化前后XX MAC 层上行误块率对比通过1个月的优化调整,截止到6月28日全网BLER 平均值下降2.33%,误码块率大于5%的小区数减少200个左右,提升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