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

合集下载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真题一、文学常识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二、课文诵读节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重点词句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同“耶”2.古今异义(1)但当涉猎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①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②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3)见往事耳①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②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义:耳朵(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独(5)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等到今义:以及(6)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3.一词多义(1)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用②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2)当①当涂掌事掌管②但当涉猎应当(3)见①见往事耳了解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4)事①卿今当涂掌事政事②何见事之晚乎事情4.重点实词与虚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3)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4)蒙乃始就学于是,就(5)及鲁肃过寻阳经过(6)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7)即更刮目相待擦拭5.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第4课 《孙权劝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

第4课 《孙权劝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3.本文中,作为一介武夫的吕蒙,为什么能得到吴国有名的谋士鲁肃的赏 识,并主动拜母结交呢?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3.本文中,作为一介武夫的吕蒙,为什么能得到吴国有名的谋士鲁肃的赏 识,并主动拜母结交呢?
同学交流相关人物及故事情节,力求完整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2.交流、复述故事、概括故事,质疑并释疑请同学们先写下来,再由几位 同学交流相关人物及故事情节,力求完整.
示例: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有效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识的长进 得到了名将鲁肃的肯定与赞赏,并拜母结友的故事,
4.讨论:吕蒙学有所成,课文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是直接写出来的吗?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描写(侧面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意为三天,此为虚指,表示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刮 目相待”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即“长兄怎么认 清这件事这么晚啊!”其中“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巧妙地照 应鲁肃的赞叹,既是自得、自豪、自信,又是一种对自已进步的坦然。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4.讨论:吕蒙学有所成,课文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是直接写出来的吗?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描写(侧面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由此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其对吕蒙的前后判若两人既吃惊又赞赏,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长足进步。作为一个地位和见识都高于吕蒙的人,鲁 肃的这番话,较能说明吕蒙的长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专注教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字词】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双击可编辑删除 1。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孙权劝学主题思想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创作背景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

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史料整理改写而成的文章。

孙权劝学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

亦作当权。

二、词类活用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助词。

三、一词多义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当:但当涉猎。

(应当)当涂掌事。

(掌管)见:见往事耳。

(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四、古今异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古义:推辞。

《孙权劝学》全解

《孙权劝学》全解

《孙权劝学》全解《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一、作品原文孙权劝学1初2,权谓3吕蒙4曰:“卿5今当涂6掌事7,不可不学!”蒙辞8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9岂欲卿治经10为博士11邪12?但13当涉猎14,见往事15耳16。

卿言多务,孰若17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18。

及19鲁肃过寻阳20,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21才略22,非复23吴下阿蒙24!”蒙曰:“士别三日25,即26更27刮目相待28,大兄29何见事30之晚乎!”肃遂31拜32蒙母,结友而别33。

二、注释1.此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文题为后人所加。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黄龙元年(222)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如今在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2.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6.当涂:当道,当权。

当:掌管,主持。

“涂”通“途”,道路,仕途。

7.掌事:掌管政事。

8.辞:推托、推辞。

9.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书籍。

11.博士: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12.邪(yé):后写作“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4 孙权劝学

4 孙权劝学
与“为”连用,认为


6.参考译文。
[答案]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2.吕蒙长进惊人,鲁肃见证奇迹。 鲁肃来了之后,与吕蒙谈论,对吕蒙的变化感到十分吃惊,并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句话表现出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和心理,也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惊人长进。最后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说明鲁肃对吕蒙佩服之至,可见学习对于提高一个人的素质有多么重要。
三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一)疏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句记录下来。
2.教师课件展示重要词语、句子翻译。
3.小组合作,以提问的形式检查翻译,疏通文意。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简介。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东汉末年,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208),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建立了孙刘联盟。后在吴蜀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在山越地区设置郡县,促进江南土地开发。
三 主题概括

七下语文第四课《孙权劝学》笔记

七下语文第四课《孙权劝学》笔记

七下语文第四课《孙权劝学》笔记一、概述《孙权劝学》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孙权在东吴时期对于学习的重视与劝诫。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撰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及对于孙权劝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来全面解读本篇文章。

二、文章内容分析1. 文章主旨《孙权劝学》主要通过孙权在东吴时期的一段劝学之言,来表达对学习的重视与鼓励。

孙权通过倡导学习,使得整个国家的风气都发生了积极变化,也给青少年以及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育启示。

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引子、中间段和结尾三部分。

引子部分主要通过《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引出孙权的劝学之言。

中间段主要讲述孙权劝学的具体内容和道理。

结尾部分主要总结文章主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3. 重点内容孙权在《孙权劝学》中表示:“学无止境,功不唐捐。

”他强调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表明了对于学习的重视。

在他的鼓励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学习,形成了一种学习的风气,也为东吴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三、读书笔记撰写方法1. 精选摘录在阅读《孙权劝学》时,可以选取其中觉得重要或者有感悟的段落进行摘录,形成自己的读书摘抄。

2. 添加个人感悟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这有助于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文章内容,也能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3. 总结和归纳在读书笔记的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字,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四、孙权劝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孙权劝学思想,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重视学习。

正如孙权所言:“学无止境,功不唐捐”,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应对社会的变化,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结语通过阅读《孙权劝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还可以学习到孙权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理念。

读书笔记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帮助我们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孙权劝学》,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

《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好处。

”吕蒙开始学习。

当鲁肃来寻阳时,与吕蒙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
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
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著作】《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
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 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事务
古时王侯的自称。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只,只是。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研究儒家经典。 语气词,后写作“耶”。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
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知晓事情。
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 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 理由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 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 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 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 (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到,等到。 经过 不再是。 如今,现在。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
才干和谋略。
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下阿蒙!”
吕蒙的小名。
重新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古:等到
今:以及)
4.即更刮目相待
(古:重新,另,另外
5.但当涉猎 (古:只是 6.见往事耳 (古:历史
今: 更加)
今:转折连接词,但是)
今:过去的事)
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独自,孤独 )
9.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了解、知晓 今:看到,看见)
细读感悟
文章关于“学”写了哪些内容? 孙权劝学 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相关介绍
【孙权】(182年—252年),
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
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
者。太元元年(252年)病逝,
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
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吕蒙】(178年—219年,一说180年—220 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 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 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 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信赖。鲁肃去世 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 关羽,名扬三国。后不久病死。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2.称呼自己 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哥哥; 自己家庭称——寒舍。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
母,结友而别。
4
孙权劝学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结合工具书掌
握重点字词及文言现象,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树立
正确的学习观。
新课导入
司 马 光 砸 缸
走近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怎么体现的? (课时练p13)
2.鲁肃赞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言夸赞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结友而别” 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 略的惊人长进。
总结概括三人的性格特征。
2.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本文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 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 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
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
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
成就的品质,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 是如此。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耶”,语气词。
二、一词多义
但当涉猎
当涂掌事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助动词,应当
动词,正
了解 认清 介词,用 与“为”连用,认为
三、古今异义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推托 今:文辞,言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研究 今:治理) (古: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 今:学位名称) 3.及鲁肃过寻阳
译文: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
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
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
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
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 来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于 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 分别。
重点积累
一、通假字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三国时 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
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
射。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倡导、
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
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 形成。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 劝学 不可不学 涉猎、见往事 常读书,大有所益 善劝
吕蒙: 辞学——就学——才略大有长进 鲁肃: 大惊——结友
侧面表现
随堂练习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 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
说说你知道的称谓语。
1.称呼对方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高足——尊称对方的学生。
不可不学
孙权

(现身说法)
军中多务
辞 吕蒙 豪 当刮目相待 鲁肃 (侧面描写)
非吴下阿蒙

孙权是怎样劝诫吕蒙学习的?(课时练p13) 1.孙权劝学: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孙权 劝
吕蒙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 耐心教导,好学。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 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
赞 鲁肃
写法探究
1.记事简练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仅119个字,
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
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
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