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X u m u s h o u y i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免疫标记方式,有着方便、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多方面使用优势。

这一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随着其发展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的不同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在兽医领域中得到足够的发展。

免疫胶体金凭借着自身的精准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兽医临床中应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对畜禽疫病的有效判断,可提升禽畜疫情防控的成效。

一、免疫胶体金技术概述1、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应用中,免疫胶体金主要是通过胶体金作为示踪的标注物,在抗原抗体的反应中实际使用。

氯金酸在还原剂的作用下渐渐的变为金颗粒,成为疏水胶溶剂,会带有负电荷。

在弱碱环境中,胶体金有着负电荷,动物体内则有着正电荷基团,将此二者结合后不会对蛋白质原本的生物特性造成影响。

而且,胶体金离子会对蛋白质的分子形成一定的吸附功效,可在临床疫病的检测中有效应用。

2、检测技术一般情况下,常常使用的检测技术有CGEIA、DIGFA这两种方法。

此两种方式的相同点是,在抗原或者是抗体中加入适量的需要检验的标本,在渗滤作用下,两者会结合,再通过胶体金标记。

DIGFA应用中,会将蛋白质吸附,加快免疫速度,也使颜色转变更加明显。

CGEIA在实际应用中,要通过免疫层析条,依照一定的顺序粘贴,并切成条状检测。

3、使用优点这一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有着多方面优势。

具体来讲,在使用上方便且高效,可以在基础或者是现场等环境中使用,其所有呈现的反应都能够维持在15分钟之内。

使用的费用不高,此技术在应用中不需要购买特殊或者是贵重的相关仪器。

应用的范围也很广泛,能够满足各种检测的条件。

还可以开展多项内容的测试,将样品的应用率提高,在保证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同时,也能有效解决部分样品难以获取的难题。

这项技术的标记物性质也很稳定,保留的时间很长,而且保存所需条件也不多。

二、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1、在禽类临床上应用禽类产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若是禽类产品出现疾病,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浅谈兽医诊断运用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

浅谈兽医诊断运用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

浅谈兽医诊断运用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
程雪玲
【期刊名称】《中兽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4(0)8
【摘要】胶体金的示踪标志物是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笔者从该技术的原理以及优点出发对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进行分析,最后研究其在兽医诊断之中的使用状况。

【总页数】2页(P25-26)
【关键词】胶体金;渗滤试验;层析实验;兽医诊断
【作者】程雪玲
【作者单位】山西省陵川县畜牧兽医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4.43
【相关文献】
1.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在兽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J], 杨雪林;张福官;杨卫华;周海南;沈政会
2.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在兽医诊断上的应用 [J], 王凤强;姜北宇;刘明泽;赵玉军;米丰全;刘剑
3.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J], 王宇
4.兽医诊断中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 [J], 孔玉芬
5.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J], 康淑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浅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浅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发表时间:2018-11-16T10:05:47.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商德兵龚斌刘贤云[导读] 摘要:对病畜进行临床诊断,第一步就是要观察其整体状态。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常德 415700摘要:对病畜进行临床诊断,第一步就是要观察其整体状态。

应着重观察其体格发育、营养程度、精神状态、姿势体态、运动及行为的变化和异常,这样可对病情有个总体了解和大概方向的判定。

文章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兽医临床诊断1前言临床常规检验是兽医工作的重点,能够及时、准确地对生病的动物进行诊断,可以为动物的治疗明确方向,留出充裕的治疗时间。

兽医常规检验就是为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等提供信息和依据,但是,往往被临床兽医忽视。

2兽医的临床意义2.1血液检验1)ESR测定(红细胞沉降率)。

ESR见于各种类型的发热,贫血,严重的溶血性疾病和某些传染病以及广泛的炎症,如猪瘟和马传染性贫血;严重脱水时红细胞沉降减慢(大出汗,多尿,严重腹泻,如胃肠炎,破伤风,肠脱位,感染性脑脊髓炎和一些腹痛,破伤风等)2)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由脱水,腹泻和水肿引起的血液浓度导致血红蛋白增加。

如腹泻,呕吐,过度出汗和一些中毒;各种类型的贫血导致血红蛋白减少,如牛结核病,牛羊血吸虫病,牛血红蛋白尿,梨虫病,仔猪蛔虫病和仔猪贫血等。

3)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白血病炎症,贫血和大多数细菌感染引起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如鸡白血病,肺结核,猪丹毒,猪瘟,马腺,马打鼾和肺炎,胸膜炎,腹膜炎等。

;病毒感染引起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如猪瘟,流感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

首先,病毒性疾病会减少白细胞的总量;第二,在急性传染病和各种炎症感染的早期阶段,白细胞总量增加;第三是细菌感染的早期阶段,如猪瘟,牛出血性败血症和马。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王路长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亦称为免疫金。

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发生牢固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属于静电结合,因此对蛋白质的生物特性不产生影响。

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是80年代继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和酶等三大标记技术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它就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物,以磷酸纤维膜为固相载体,通过渗滤或层析作用,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实现对待测抗原或者抗体的一种快速检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这个技术的掌握也越发的娴熟。

如今,这门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电子显微镜下的研究、光显微细胞学研究等方面。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如病毒细菌病、寄生虫、乙肝、早孕等的检测。

根据临床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快速斑点免疫金渗透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而这两者在作用的机理上有一定的相似处,它们都要以微孔滤膜为载体,此外,这两者都是在标本与其进行融合之后发生了毛细血管的渗滤作用,最后,我们通过对标记物进行观察,看到明确的实验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分开研究一下它们。

1.斑点免疫金渗滤法:这种技术的核心是以微孔滤膜为载体。

作为一种免疫检测技术,它的原理与其他的一些免疫检测技术没有太多差异,毕竟免疫检测技术都是借助抗原抗体的特异性。

针对这门技术而言,也是不例外的。

在进行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时,我们可以将抗原先滴加于醋酸纤维膜上,紧接着,我们对其进行封闭处理,进而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完成密闭处理这一流程后,我们要加入待测物质并进行适当地检验,当然,在这之后,我们还要进行适当地清洗,当以上的几个过程完成,我们便可以对此进行细致的观察。

在小孔醋酸纤维膜上出现红色反应时为阳性反应,阴性反应不着色。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作者:陈飞燕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6期摘要: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一项免疫标记技术,该技术在早期时期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用于监测人体的乙肝抗原、艾滋病毒等临床诊断。

在伴随该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广泛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逐渐应用于兽医临床当中,并在兽医临床诊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应用地位,能够通过技术原理快速有效的诊断出畜禽病理因素,并经过后期技术检测找出病毒抗原策略,使畜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这是当前畜禽养殖开展疫病防治措施的有效方法。

对此,为进一步探讨该话题,本文针对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各个应用原理展开分析,并探讨该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兽医;临床;应用引言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临床中按照技术原理可分为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和快速免疫层析法技术,其临床应用方向主要为组织学、细胞学及免疫学等范围,并在近几年临床的不断应用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诊断效果。

而在兽医临床中,该技术凭借特异性、简便、精确度高等优势频繁应用于畜禽动物的病原检测环节当中,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畜禽动物作出疫情鉴别及诊断,为兽医临床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准确依据,从而使兽医能够根据病原体类型及时采取控制手段,切实将畜禽疫情全面控制于最小范围内,使各项防控工作实现高效开展。

1.免疫胶体金技术解析1.1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原理免疫胶金技术在临床中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胶体金来完成物质的追踪与标志,是当前检测与判断抗原体反应的重要技术。

胶体金的的主要形成是由氨金酸受还原剂影响逐步凝聚为颗粒状,再逐渐形成疏水胶溶液,该溶液物质存在负电荷。

从常规情况下来说,疏水溶液若处于静电环境下其胶体状况会更加稳定,而若环境呈现弱碱状态,胶体金则会出现负电荷现象。

在畜禽动物体中,其普遍会存在正电荷与负电荷基团,这些电荷基团主要来自于蛋白质分子,因此当畜禽动物与胶体金进行融合时,其不会对畜禽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分子特性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胶体金还具备良好的吸附作用,其能够通过胶体金离子作用对畜禽体内蛋白质的形成进行吸附,是当前畜禽养殖疫病检测的有效方法[1]。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人类医学上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

近几年来在生物医学各领域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目前该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法(colloidal gold enhanced immunochronmtography assay,CGEIA)和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ot-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用于检测人类乙肝表面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艾滋病病毒等。

近几年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在兽医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高和无污染等优点。

1胶体金的制备及基本原理1.1胶体金的发现1857年,法拉第用还原法从氯金酸水溶液中制备胶体金,并发现在其中加入少量电解质后,可使胶体金由红色变为蓝色,最终凝集成无色,而加入明胶或其他大分子物质便可阻止这种变化,他的重大发现奠定了胶体金制备和应用的科学基础。

直至1971年Faulk W P等[1]将胶体金引入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2-3]。

1.2胶体金的制备胶体金是通过在氯金酸水溶液中加入还原剂使之还原并聚集形成胶体金粒子而形成的。

使用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还原剂,可以控制所产生的粒子大小,即粒子的大小取决于反应溶液中最初还原试剂和还原核的数量。

还原剂浓度越高,核浓度也越高,氯金酸水溶液的还原也就从更多的还原中心开始,因此产生的胶体金粒子数量越多,体积也越小。

粒子直径每增加1倍,数量减为原来的1/8。

目前,制备胶体金的方法有许多种,根据时间的先后,依次为抗坏血酸还原法、柠檬酸三钠还原法、乙醛超声波还原法、放射性胶体金法、硼氢化钠还原法、鞣酸-柠檬酸三钠还原法、白磷还原法及白磷还原法的改良法和微波制备胶体金法。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出直径1 nm~500 nm的胶体金粒子,但作为免疫标记探针,其直径一般在3 nm~50 nm的范围内。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多指标并行检测:未来免疫胶体金技术可能发展为多指标并行检测的能 力,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或指标,提高检测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兽医临床更为复 杂的需求。
4、生物信息学结合:将免疫胶体金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可以实现大 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算法在免疫胶体金技术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诊断 准确性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精细程度。
五、未来展望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其可能的应用场景和发 展方向包括:
1、拓展应用范围: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领域仍有待进一步 拓展。例如,可以探索其在兽药残留检测、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应用, 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集成化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操作流程可能实 现更高程度的集成化和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例如,通过引入微流控 技术,实现样本的前处理、反应液的快速混合、洗涤等步骤的自动化操作。
二、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 中的应用意义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疾病诊断:免疫胶体金技术可用于动物体内多种病原体的快速诊断。例 如,可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病毒抗原或抗体,辅助诊断禽流感、 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此外,免疫胶体金技术也可用于动物体内其他细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诊断。
一、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一种将抗体或抗原固定在胶体金颗粒表面的标记技术。胶 体金颗粒在溶液中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当加入特异性抗体或抗 原时,抗体或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金颗粒表面结合,形成特定的免疫胶体金 复合物。当加入样品溶液后,免疫胶体金复合物可与样品中的目标抗原或抗体结 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或紫色斑点或线条,从而实现定性或定量分析。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周友泉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

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

1971年Faulk 和Taytor将胶体金引人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免疫层析法( immunochromatogra-phy)和快速免疫金渗滤法(Dot-immu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用于检测HBsAg、HCG 和抗双链DNA抗体等,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污染等优点。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

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

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

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

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胶体金的制备一般采用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柠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

下面介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玻璃容器的清洁:玻璃表面少量的污染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一切玻璃容器应绝对清洁,用前经过酸洗、硅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10期(下半月)
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268科研◎畜牧兽医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把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然后作用于抗原体,使其与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物质结合,然后根据抗原抗体反应来达到检测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相对成熟的免疫标记技术。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

在弱碱的环境下胶体金是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特性的反应,比如胶体金颗粒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以及与其相结合的大分子物质所表现的免疫性和生物学特性作用,使得胶体金在免疫学及细胞生物学等领域被大规模应用[1]。

1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胶体金颗粒制备方法胶体金标记,实际上就是胶体金将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主要原理是由于胶体金颗粒表面是呈负电荷,而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呈正电荷,两种电荷基团由于静电吸附作用而牢固结合。

而胶体金颗粒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其制备可以利用抗坏血酸还原法和柠檬酸还原法等方法从氯金酸中快速提取。

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须清洗干净,要使用优质的氯金酸,否则会影响到胶体金颗粒的稳定性。

胶体金颗粒能够强力吸附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物质,与免疫球蛋白、毒素、抗生素等各种非共价进行有效结合,因此在临床试验及各种医学研究中成为实用的器材,被广泛应用[2]。

而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利用胶体金颗粒的各种物理特性,及其与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结合能够改变颜色,在显微镜下容易进行观察研究的特点而研发的。

胶体金颗粒在与蛋白质结合时在显微镜下会呈黑褐色;当这些标记物大量聚集时,在肉眼下会呈红色等,因而适用于定性或者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法,而且标价后的大分子物质活性不会发生改变 [3]。

2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优点
2.1 使用方便快速,便于基层使用和现场使用,免疫胶体金的所有反应能在十五分钟内结束;
2.2 免疫胶体金技术使用的成本低,不需要购进特殊的仪器设备;
2.3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的检测条件;
2.4 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进行多项检测,增加样品的使用率,降低成本的同时解决了一些样品难以取得的困难;
2.5 胶体金技术中的标记物性质稳定,标记样品的保存时间较长,保存条件要求较低,并且没有信号衰减现象;
2.6 胶体金本身呈红色,易于研究,减少了酶标需要加入发色试剂等致癌性底物,降低了危害。

3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当前,我国畜牧正处于逐渐的发展阶段,由于各种不利因
素的存在导致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目前多数地区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符合要求的兽医疫病区,关于防疫工作的教育宣传相对不足,导致大部分散养殖的农户缺乏动物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没能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动物疫情的发生。

其次,目前我国动物疫情的防疫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使得防疫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

再次,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

动物的防疫工作不像人类的防疫工作一样受各个单位重视。

在动物实施防疫工作中,常常出现一针多畜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消毒工作。

另外,由于国家在动物防疫方面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得工作人员缺少工作热情等。

可见,我国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存在极大的问题,应急需采取相关措施改善这种局面。

而免疫胶体金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标记物稳定性强、健康无害等优点,适合在兽医临床中大力推广。

在兽医临床上,可以利用胶体金技术制备的试纸对畜禽病毒类疾病进行诊断,有利于对畜禽类疾病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预防。

例如,王长美等用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情况、免疫胶体金试验以及病毒分离和鉴定,快速诊断证实鹅群患禽I 型副粘病毒病。

王爱华等兽医学研究人员采用15nm 的胶体金颗粒作为实验的标记物,制备出用于检验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的胶体金试纸条。

这种胶体金试条纸可以检验出浓度约为1.35“g /mE 的纯化EDSV 。

同时程安春等利用银加强胶体金探针检测提纯的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1 1719斗g /mL ,用这种检测方法检测了人工感染的50只鸡采集的样本,对卵巢、输卵管峡部、咽喉部、软壳蛋的阳性率均为100%,粪便阳性率为92%。

王泽霖等采用胶体金标记纯化的羊抗鼠IgG ,建立了一种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进行检测的银加强金标免疫技(Sliver-enhanced colloidal gold assay ,SECGA ),SECGA 检测抗原可用IBV 早期检测,具有群特异性,快速,敏感,简便,结果易判定。

4 结语
免疫胶体金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标记物稳定性强、健康无害等优点,在兽医临床疾病诊断和检验检疫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尤其是在基层、农村等实验设施较差的地区更应得到普及。

随着免疫胶体金新的标记物和制备方法的发展,免疫胶体金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蔺俐仲,徐春志,靳朝.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7,02:106-109.
[2]庄金秋,梅建国,沈志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2,09:70-75.
[3]张凤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01:7-9.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刘惠玲
(吉林省敦化市畜牧业管理局站管科,吉林敦化 133700)
[摘 要] 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GICT)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
疫标记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标记物稳定、健康无害等优点。

免疫胶体金技术发展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制备方法等方面出发,综述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免疫胶体金 兽医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S85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6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