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及其混纺织物染色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首先介绍了涤纶的结构和各项性能,从而得出涤纶的一些基本特性。
然后从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时产生的色花、色点、色差及分散染料的泳移现象论述了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并针对这些疵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解决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
关键词:涤纶疵点原因预防措施前言涤纶自发明至今以它绝对的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数量已占世界纺织纤维的1/3,约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的一半,成为合成纤维中的佼佼者,是当今理想的纺织材料。
它的优越性主要取决于它特定的大分子结构;不仅有刚性的苯环,而且有脂肪族的链节,使其不仅具有可熔融加工性,便于加工成纤维,而且其大分子足够的刚性,赋予纤维高的初始模量。
涤纶的综合性能好,强度大、弹性好,加工性能也好,其制成的面料挺括而不易变形,洗后不用熨烫,可纯纺也可和各种天然纤维混纺或交织,广泛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
在服装方面涤棉混纺织物可用于衬衣、床上用品,涤纶长丝可用于外衣、运动衣,也可用以生产仿羊毛、仿丝绸、仿麻等仿天然纤维产品等。
由于涤纶可以大批量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改进,生产费用降低,所以涤纶的前景一片大好。
而涤纶的染色疵点对涤纶的生产制品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我们必须对涤纶染色疵点有一定了解,比如涤纶染色时的色花、色点和色差等,并分析这些涤纶染色时疵点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从而提出控制涤纶染色时疵点的预防措施,解决这些涤纶染色疵点,以减少对涤纶加工和制品带来的生产麻烦【1】。
1 .涤纶和分散染料1.1涤纶1.1.1涤纶的结构涤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商品名称。
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普通涤纶的纵向为光滑、均匀、无条痕的圆柱体,横截面为圆形。
涤纶大分子链上不含有亲水性基团,且缺乏与染料分子结合的官能团,故吸湿性、染色性差,属于疏水性纤维。
涤纶大分子的基本链节中含有苯环,阻碍了大分子的内旋转,使主链刚性增加。
溢流喷射染色机的工艺应用

我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合成纤维,尤其是涤纶的日益发展,因此,对它继续采用载体法染色或靠进口色布显然是不能满足市場的需求了。
所以,从70年代后期起,就对涤纶及其混纺交织物开始应用高温高压溢流喷射染色机进行染色了。
首先,引进了美国一加斯顿·康蒂(Gaston County)染色机械公司在1967年国际纺织机械博览会(ITMA)上展出的加斯顿·康蒂Ⅰ型,它是一种罐状的染色机,我国统称:O-型机。
几乎同时,德国蒂斯(Thies)公司就推出了U-型机和单管的J-型机,等多种高温高压溢流喷射染色机。
紧接着香港立信、台湾亚矶等公司制造的溢流喷射染色机,包恬常温溢流(拉缸)等多种机型就佔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埸,加上,当时我国的乡镇企业正处蓬勃发展,以无锡前洲的一些印染机械厂来说,纷纷仿制溢流喷射染色机,確实对我国的染整业的发展也出了一把力。
可以讲,溢流喷射染色机是间歇式染整工程中用途颇为广泛的一种机型。
经过20多年的反复实践证明,无论进口机还是国产机都在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染整工程中发揮了各自的积极作用。
由于溢流喷射染机几乎能对绝大多数梭织/针织物都能进行染色加工,所以在目前的染整企业中该设备的佔有率约为60%左右,換句话说,无论是出口的、或内销的大多数纺织品都是从溢流喷射染色机上染出来的。
至今的状况大致是立信、亚矶二家染机在染整企业中约佔50%左右,尤其在针织沶染业中立信的常温溢流机是佔了绝对的多数,在高温高压溢流喷射染机中亚矶的质量普遍反映不错,其他人家生产的该类染机,严格来讲,各有利弊,主要是看加工什么产品,怎样使用?我认为染机在某种程度上是和染料相似,确保产品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报导,目前国内外溢流染色机的水平对比见表:主要指标国内国外最高布速(r/min)200700浴比1∶6~81∶5型式管数1~41~12可适应织物梭/针织物梭/针织物及表而敏感织物和超細纤维织物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变频器同步控制提布系统、折布系统、染液泵等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绝对的,只要掌握其基本性能,稍微差一点还是能染出较好的产品来的,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浙江的染整企业设备都较好,但加工产品档次欠高;而江苏的设备虽差一点,但加工的产品档次却不低。
功能性纤维及其织物的染色性能

注 : 实 验 数 据 由 山 东省 纺 织 产 品 质 量 监 督检 验 测 试 中 提 供 。
表 2 纳米银 系抗 菌涤纶 / 棉混纺织物 大肠杆菌抑菌效 果
相对力 份和 K/ 值 平均低 l S 7%。且 抗 紫外线纤维 织物
术、 处理 工 艺 等 问题 。
海澜集 团公司科研部 陶建 忠
张新龙 陈亚建
关蝴 :酶处理; 毛精坊织物 ;功能性 ;环保性 中嗣分类号 : S15 4 T 9 . 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编号 :10 3 2 (0 3 5 0 3 0 I 0 3— 0 5 2 0 )0 — 10— 2
混纺织物 。
剂中, 水银 、 、 镉 铅等金 属也 具有 抗菌 作用 , 但对人体有 害 ,铜 、 、钴等离子带 有颜色 , 响产 品的美 观,锌具 镍 影 有一 定的抗菌性 ,但其抗 菌强度仅为银 离子 的 1 ]0 。 / 0 0 因此 ,银离子在无机 抗菌剂 中占有主导地位 。 纤 维中的银离子 与细菌接触 后 , 到达微生 物细胞壁 ,
表 7 涤棉 混纺织物分散蓝 E一 4 染色性能 R
3 2 功 能性涤纶 与普通 涤纶 的得 色差异 . 将 普通涤纶短 纤与 C opu 吸 湿排汗涤 纶 、纳米抗 o lls
紫外 线涤纶 、抗 茵涤纶进 行小样高温 高压浸 染实验 ,测
色 数 据 见 表 4 。
表 4 功 能性涤纶与普通涤纶 短纤分散红 E一 3 染色性能指标 B
4%。
注 : 1 为 普 通 1. e 45tx涤 纶 ; 2 为 Co lls1 e opu 8tx涤 纶 ;3 为抗 紫 外 线 1 . e 纶 ;4 45tx涤 为 抗 菌 1 . C 45IX涤 纶 : 采 用 美 国 Coo rGrp lu a h
涤纶高温分散匀染剂

涤纶高温分散匀染剂摘要:在纺织品染色中,人们都希望染料能均匀地染着在织物上,没有深浅不匀和色斑,对因纤维质量造成染料对其亲和力的差异性有良好的遮盖能力。
为此,一般都选用适当的匀染剂来予以保证。
涤纶是三大合成纤维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具有很好的服用性能,为目前外衣用的主要织物。
涤纶及其混纺织物在用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时,尊因染料的分散性、匀染性差,升温速度控制不当而造成染色不均匀。
因此,染色时必须加入有效的匀染剂,因为涤纶织物染色温度一般在130℃左右,故其用的匀染剂一般称为高温匀染剂。
从匀染剂的作用机理来看,匀染剂可以分为对纤维具有亲合力和对染料具有亲台力的两种类型:前者是指在较低温度下,匀染剂对纤维的亲台力大于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它优先占据纤维的染色席位,随着温度的逐步提高,染料对纤维的亲合力加大,将已在纤维上的匀染剂取而代之,从而选到匀染目的;后者是指匀染剂对染料的亲合力大于对纤维的亲合力,这样它优先与染料结合,延缓了染料的上染速度,也可达到匀染的目的。
当然,也有个别匀染剂既对染料有亲合力,也对纤维有亲合力但究其机理仍属上述两种类型。
一、一般制备高温匀染剂的制取,通常就是通过对各表面活性剂展开甄选,展开对染料的分散性、匀染性、移染性消色性试验,观测对染色设备的污染程度及腹满性大小,再确认表面活性剂的适度共同组成及比倒。
通常高温匀染剂由两部分共同组成:即非离子型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例如:日本东邦盐a―lo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通常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染料存有亲和力,虽能够降低上湿速率,具备坯染作用,但因染料容易缔台而出现凝聚现象。
凡是对纤维亲和力大的助剂则匀染性好,而凝聚性小.反之则染料的凝聚性较强。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经硫酸酯化后,其匀染结果比未酯化的有提高,这主要是克服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凝聚作用,同时引入了硫酸酯基后,表面活性剂的分散能力提高,因而匀染效果提高。
在同一表面活性剂中,其亲水基团的n数与匀染能力有关,通常存有一个最佳范固,高于此范围时,其集中能力差。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染整习题

纯棉织物的染整习题集选择题1.淀粉酶退浆工艺中,最适宜的 PH 值是()A 6 ~ 7B 7 ~ 8C 4 ~ 52.煮练中常见的钙斑疵布是由于()A 水洗不充分B 煮练用水硬度太大C 烧碱量不足3.次氯酸钠漂白时,工作液的 PH 值宜控制在()A 弱酸性B 弱碱性C 中性4.次氯酸钠漂白酸洗时一般采用()A 硫酸或盐酸B 醋酸C 硝酸5.双氧水漂白时最适宜的 PH 值是()A 7 ~ 8B 3 ~ 4C 10 ~ 116.水玻璃作为双氧水稳定剂的主要缺点是()A 易结硅垢B 价格高C 白度不佳7.亚氯酸钠漂白时常选择活化剂是()A 酸B 碱C 氯化钠8.三种常用的漂白剂中,对设备要求最高,但对织物损伤最小的漂白剂是()A 次氯酸钠B 亚氯酸钠C 双氧水9.织物经丝光后对染料的吸附量增加是由于丝光后纤维()A 结晶区增加B 无定形区增加C 结晶区和无定形区都增加10.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烧毛设备是()A 气体烧毛机B 铜板烧毛机C 圆铜烧毛机11.含有磺酸基的表面活性剂是属于下列哪一类型()A 阴离子B 非离子C 阳离子12.对棉织物采用酶退浆表述错误的是()A 退浆率高,对纤维损伤大B 退浆率高,去除其他浆料的效果差C 退浆率高,环保无污染13.棉织物半丝光的目的是()A 提高光泽B 提高断裂强度C 提高染色性14.氯漂、氧漂、亚漂三种漂白方式,白度最佳的是()A 氯漂 B.氧漂 C 亚漂15.不能用煮沸的方法,必须经化学处理才能除去所含杂质的水称为()A 永久硬水B 暂时硬水C 软水16.可对低级棉织物进行烧毛的是()A 气体烧毛机B 铜板烧毛机C 圆筒烧毛机17.棉织物煮练中常用的主练剂是()A 纯碱B 烧碱C 水玻璃18.直接染料除可用于棉纤维的染色外,还常用于()的染色。
A 涤纶纤维 B粘胶纤维 C 腈纶纤维19.轧染时,初染液应该()A 加浓B 冲淡C 与常规染液一致20.染料称好后,要充分溶化,若溶化不完全,会产生色点和色块等病疵,化料时,一般()A 直接加入沸水搅拌即可B 加入冷轧水搅拌C先用少量软水调和成浆状在,再加入沸水软水搅拌21.直接染料当遇到还原剂时,染料被还原破坏,这时用氧化剂氧化()。
20种常用印染助剂在生产中的作用

20种常用印染助剂在生产中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染料、助剂和有机颜料行业的生产与市场发展健康而迅速,染料化学品消费初步增长。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对染料纺织化学品的需求,染料行业与纺织业的相互依托意味着中国染料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1、除油剂离子性:阴、非离子;外观: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作用:对石蜡、油蜡具有高度乳化、分散能力,可用作纤维、合成纤维、羊毛及其混合纺织物精练洗涤剂,对粘附在织物上的蜡质、油剂、污垢有良好的净洗去除效果。
基本参数用量:5--10g/L…2、精炼剂离子性:阴、非离子;作用:棉织物煮炼,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退浆、精炼,可获得较好的毛效及白度并能部分去除蜡质、油污等3、渗透剂离子性:阴、非离子;¥外观:无色至微黄色粘稠液体.作用:主要用于棉、涤棉等各种纤维的前处理当中;用于活性,分散等染料印花织物去除浮色,可在低温下处理,避免织物白地沾污,一般用量~克/升。
可以擦洗成品上的油污,特别对蚕丝成品的去油污斑点很有效。
用于分散还原等染料的染浴中作分散剂,用量以~克/升为宜。
用于腈纶纤维的染色前处理,洗涤油污。
4、醋酸外观及气味: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味;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机溶剂。
稀释后对金属有强烈腐蚀性。
闪点(℃):39;爆炸极限(%):;静电作用:可能有聚合危害:-危险特性: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等反应剧烈。
稀释后对金属有腐蚀性。
5、浴中宝透明粘稠乳液;离子性:阴离子、非离子;pH值:约5(10%水溶液);比重:约1﹕1(20℃);相容性:可与阴离子物质一起使用;PH值:6-7;赋予织物永久的亲水性、抗静电剂,加快吸湿排汗速度,膨松手感好,可避免折痕、鸡爪印产生;稳定性:在硬水及通常浓度的碱液和电解质中高度稳定。
性能及特点:由于高分子物极易被纤维吸附在表面形成粘滑的薄膜,从而降低织物与织物、织物与金属设备表面之间的摩擦。
整理中不形成永久性折痕,不形成擦伤痕或条痕。
20种常用印染助剂在生产中的作用

20种常用印染助剂在生产中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染料、助剂和有机颜料行业的生产与市场发展健康而迅速,染料化学品消费初步增长。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对染料纺织化学品的需求,染料行业与纺织业的相互依托意味着中国染料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1、除油剂离子性:阴、非离子;外观: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作用:对石蜡、油蜡具有高度乳化、分散能力,可用作纤维、合成纤维、羊毛及其混合纺织物精练洗涤剂,对粘附在织物上的蜡质、油剂、污垢有良好的净洗去除效果。
基本参数用量:5--10g/L2、精炼剂离子性:阴、非离子;作用:棉织物煮炼,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退浆、精炼,可获得较好的毛效及白度并能部分去除蜡质、油污等3、渗透剂离子性:阴、非离子;外观:无色至微黄色粘稠液体.作用:主要用于棉、涤棉等各种纤维的前处理当中;用于活性,分散等染料印花织物去除浮色,可在低温下处理,避免织物白地沾污,一般用量0.1~0.5克/升。
可以擦洗成品上的油污,特别对蚕丝成品的去油污斑点很有效。
用于分散还原等染料的染浴中作分散剂,用量以0.1~0.5克/升为宜。
用于腈纶纤维的染色前处理,洗涤油污。
4、醋酸外观及气味: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味;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机溶剂。
稀释后对金属有强烈腐蚀性。
闪点(℃):39;爆炸极限(%):4.0-17;静电作用:可能有聚合危害:危险特性: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等反应剧烈。
稀释后对金属有腐蚀性。
5、浴中宝透明粘稠乳液;离子性:阴离子、非离子;pH值:约5(10%水溶液);比重:约1﹕1(20℃);相容性:可与阴离子物质一起使用;PH值:6-7;赋予织物永久的亲水性、抗静电剂,加快吸湿排汗速度,膨松手感好,可避免折痕、鸡爪印产生;稳定性:在硬水及通常浓度的碱液和电解质中高度稳定。
性能及特点:由于高分子物极易被纤维吸附在表面形成粘滑的薄膜,从而降低织物与织物、织物与金属设备表面之间的摩擦。
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前处理汇总

20 2、连续式碱减量加工 平幅方式 NaOH 汽蒸温度 时间 1、织物力学性能 2、织物空隙率 3、织物的染色性
0.27~0.4kg/L 110~130 ℃ 3~5min
碱减量加工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21 ATYC公司的间歇式转笼特殊整理机
聚酯减量工艺
22
五、涤纶织物的热定形
目的:热定形是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将织物保持一
28
2.退浆: 涤棉混纺织物的上浆剂,我国目前采用以
聚乙烯醇为主的混合浆料。在各种浆料中,聚乙烯醇 的退浆是比较困难的,可采用热碱退浆或氧化剂退浆。 热碱退浆工艺为:织物浸轧80 ℃的含烧碱5~10 g/L的溶液→堆置或汽蒸30~60 min →热水或冷水洗 涤至织物上的pH值为7~8。 氧化剂退浆工艺为:织物浸轧含H2O2 4~5 g/L、 适量烧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汽蒸→热水洗 →冷水洗。
31
由于涤纶耐碱性差,不可能进行充分的煮练,而漂 白剂具有去杂能力。因此,涤棉织物退浆、煮练、漂 白三道工序应统筹考虑,根据不同品种和加工要求, 采用一步、二步或三步法工艺。 (1)漂白涤棉织物产品:亚-氧双漂工艺、碱煮-氧 -氧双漂工艺。 (2)中浅色涤棉织物:亚漂工艺、碱煮-氧漂工艺、 碱煮-氧-氧双漂工艺。 (3)深色涤棉产品:碱煮-氧漂工艺、碱煮-氯漂工 艺。
17 四、涤纶织物的碱减量加工 目的:获得真丝绸般柔软的手感、柔和的光泽、较好的悬 垂性和保水性,滑爽而有弹性。一般减量率为15% ~20%。
减量率 碱处理前织物重量 碱处理后织物重量 100% 碱处理前织物重量
碱减量加工的影响因素: NaOH的用量: 随碱浓度增大,减量率差距增加;氢氧化 钠用量为8%,减量率为19.2%。 促进剂:加快碱对涤纶分子的分解反应。阳离子表面活 性剂12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8
13溶解度参数( 4.184J)1/2/cm3/2
9.5
10.4 11.97
涤纶上的溶解度 (g/100g纤维)
7.4
9.7 8.5
3. 分散染料上染的吸附等温线
[D]f =K [D]s
•[D]f
•50
•
•40
3
•31.
•34.
•120℃
•30
3
•89.3 ℃
因此在分散染料的染液中不宜加阳离子助剂,会与 阴离子分散剂结合降低对染料的分散性。其次不能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时,非离子表面 性剂的溶解度下降,对染料的分散增溶作用也随之 降。
3. 分散染料在溶液中的溶解性与商品染料的晶格结构 颗粒大小有关。一般商品染料的颗粒在0.1~1.0μm 。颗粒小、晶格不稳定的分散染料溶解度较大,而 粒大、晶格稳定的溶解度小。
2. 涤纶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与纤维生产时的条件以 测试方法和条件都密切相关,并有很大差异。成品 纶属半结晶高聚物,结晶度在40~60%,取向度高 双折射率可达0.188。
(三)涤纶的玻璃化温度
在涤纶纤维玻璃化温度(Tg)以下,分子主链的链段 活动性低,纤维中自由体积所占比例小,染料向纤维内 部扩散阻力大。实际上在Tg以下,染色速率可以忽略不 计。但是,一旦染色温度上升到Tg以上,染色速率便大 大增加。
6. 温度提高,溶解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超过100℃ 时作用更明显。
7. 染色开始后随着染液温度的升高,染料分子动能增 ,相互碰撞和聚集的机会增加,染液的分散稳定性 降,染液中电介质的存在,会使染料的分散稳定性 一步下降,因此染色用水的硬度不宜过高。
(二)分散染料的化学稳定性
1. 分散染料的结构中含有酯基、酰胺基、氰基、羟基 ,由于结构的不同,对酸碱的稳定性不同,影响得 深浅,严重的产生色变。一般pH在5~6分散染料最 稳定。
涤纶的玻璃化温度(Tg)随其聚集态结构而变化。完全 无定型的Tg为68 ℃ ,部分结晶的Tg 为81℃,取向且结 晶的Tg为125℃ 。故常温下分散染料很难上染,必须借 助于载体,或在高温高压下(130℃左右),或 180~220 ℃的空气中,增加纤维大分子的热运动,使纤 维溶胀,微隙增大,有利于染料分子的扩散和上染。
② 涤纶纤维在纺制加工过程中曾经受热抽伸,使纤维分子有较高的取向 。
③ 涤纶纤维的分子量比较高、分子量的分布比较集中,导致分子间有较 的作用力。
按强度和伸长度的配合特点,涤纶长丝分高强力涤纶丝与普 通长丝。短纤维分高强低伸型、低强高伸型(普通)以及抗 球型(一般强度较低)。
2. 初始摸量和弹性
① 涤纶纤维分子链刚性较大,结晶度高,所以初始摸量较高 ,纤维在小负荷作用下不易变形。
4. 分散染料的晶体生长。由于颗粒小的染料溶解度大 其饱和溶液对于大颗粒染料即为过饱和溶液,使颗 大的染料自发地发生晶体增长,而影响染料的上染
5. 分散染料的晶型转变。一般一种染料存在几种晶型 几种晶型往往会由不稳定的晶型转变为稳定的晶型 但转变成稳定晶型后,染料的上染速率和平衡上染 分率都会下降。
(七)化学性能
1. 耐酸性:涤纶纤维对酸有一定的稳定性。如对有机 酸、98%甲酸、80%硫酸(室温)等较稳定。但对 浓硫酸、浓硝酸,会因酯键分解而溶解。
2. 耐碱性:涤纶纤维因分子中含有较多酯基,故不耐 碱。在室温下不溶于l0%氢氧化钠溶液,但浓度增 加或温度升高时,分子链会因酯键被碱液皂化或水 解而断裂。涤纶纤维受强碱作用时,从纤维外侧同 心地向内芯溶解,但残余部分纤维的强度和染色性 可保持不变。这是“涤纶仿真丝”工艺的基本原理 。
二、普通涤纶纤维的性能
(一)比重:结晶部分比重为1.455,无定形部分比重为 1.355,一般为1.38~1.40,比锦纶和腈纶高。
(二)力学性能
1. 强度和伸长度。涤纶纤维的强度很高,干强4~7cN/dtex,湿 态下强度不下降。主要是因为:
① 在涤纶纤维的大分子之间,能相互镶嵌结合形成结晶度高达60%左右 的结晶区。
2. 由于分散染料以偶氮型为主,当织物上残留有还原 物质时,如浆料、纤维素纤维、分散剂(含亚硫酸 )、羊毛的胱氨酸,会使染料被还原为芳胺化合物 不能上染涤纶纤维。
(三)分散染料的热稳定性
1. 分散染料分子量小,分子链短,含极性基团少,与 维的结合力小,在纤维上的固着是借助外界条件溶 于纤维中。染色织物在高温热处理下,染料易升华 导致褪色或沾染白地或其它颜色,以及高温热处理 备。
涤纶及其混纺织物染色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
第四讲 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染色
一、普通涤纶纤维的结构和染色性能 (一)涤纶的分子结构
聚合度n=130,分子量M=20000
1. 由CH2、酯基、苯环、端羟基组成,除分子两端存在两个端 羟基外,无其它极性基团,故涤纶亲水性极差,为疏水性纤 。常用的亲水性极性染料难以与之结合。只能采用分子量较 ,水溶性很小的非极性染料——分散染料染色。
(四)纤维的形态结构
纤维的粗细、表面的孔隙、表面结构与比表面积都会 纤维的染色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纤维表面的孔隙 越大、越多,越有利于染料的上染。但是,微隙较多, 会对入射光线产生多次反射,且反射的光线不一致,给 人的感觉是颜色浅而萎暗。与圆形截面纤维相比,异形 截面的纤维染色后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纤维若在拉伸 过程中形成了皮芯层,由于皮层分子链取向度较高,结 构较紧密,染料扩散速度慢,会影响染料的上染速率和 上染率。纤维越细,纤维比表面积越大,染料吸附面越 大,上染速度越快,越容易染透芯,但由于光学因素. 表观颜色深度越浅,染色后要达到较粗纤维的表观色深 度,所需的染料用量也越高。
2. 分子中的脂肪族烃链使 涤纶分子具有一定的柔 曲性;
3. 分子中的苯环由于具有 刚性,使涤纶分子链易 于保持线型。并且分子 上无大的侧基和支链, 而苯核和羰基几乎在同 一平面,具有较高的几 何规整性,分子间容易 借范氏力紧密堆砌在一 起形成结晶。
(二)普通涤纶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1. 涤纶纤维的聚集态结构,一般倾向于采用“折叠链 —缨状原纤”结构模型。它是伸直链和折叠链晶体 存的体系。一定张力条件下的热处理有提高折叠链 晶含量和增大微隙尺寸的作用。
•O •NHC2H4OH
•=
•=
•O •NHCH3
•=
•4.1 •O •NH
③ 分子间各作用力的总和可用内聚能或内聚能密度来 量。内聚能△E为1mol物质汽化成气体所需的能量, 可用溶解度参数δ2来表示。当进行载体染色时,需 择溶解度参数与染料、纤维溶解度参数相近的载体 才有利于染料的上染。
溶解度参数(4.184J )1/2/cm3/2
涤纶 10.8
分散大红 GF2R
分散红3
; • Dispersol P印花专用。
2. Foron (瑞士Sandoz )
• Foron S 升华牢度好,匀染性差; • Foron E 升华牢度差,匀染性好; • Foron SE 升华牢度和匀染性介于S和SE之间。
3. 国产分散染料
• 分散 S/H • 分散 SE • 分散 E
三、分散染料染色理论 (一)分散染料染涤纶的染色原理
④ 分散染料在各类合成纤维上的染色饱和值差别极大,一般 在锦纶、腈纶上较低,只能染淡色和中色,在醋纤上饱和 值最高。
涤纶 锦纶66
分散坚牢 地来诺尔
橙G
红2B
4.1
12.0
2.0
4.4
分散紫 2R 0.4
4.9
地来诺尔 牢黄A 7.1
5.0
醋酸纤维
5.1
11.2
8.4
16.0
⑤ 染色饱和值具有可加性,当结构相差较远的染料拼 时混合的染料饱和值接近于拼混染料的染色饱和值 和。但结构相近的染料拼色却出现相反的结果。
1. 溶解的染料分子的上染过程
•胶团中染料
染料晶体
•染料分子
•(溶解状态的单分子) •解 •吸 吸附
2. 染料与纤维的相互作用
① 醋酸纤维、涤纶和锦纶分子钟都含有大量的羰基, 纤和锦纶中还分别存在一定数量的-OH、-NH2,这 些基团都可和染料形成氢键。
② 范氏力是分散染料与纤维结合的主要作用力。醋酸 维由于分子中含有较多的-OOC-CH3,染料主要靠 极力或诱导偶极力。涤纶分子中非极性的碳氢部分 例较大,染料与纤维主要依靠色散力。
0
•100 ℃
•20
•10
•0
0.05
0.1
0.15
•[D]s
① 吸附等温线为斜率为K的一条直线,和一种物质溶解在两 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关系相似,服从能斯特(Nern )分配关系。
② 染料对纤维的染色亲和力与染料和纤维的结构和性质相关 ,结构相近的相容性好,亲和力高。
③ 染色温度对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和染色饱和值有较大的影 响。染色温度升高,染色饱和值增高,但是吸附等温线的 斜率却是下降的,即亲和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这是因为 随温度增加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比在纤维上快。
(五)耐光性:耐光性极好,仅次于腈纶。涤纶织 物经过2800h暴晒,强度为原来的30~40%。
(六)电性能及静电现象
涤纶的表面十分光滑,但纤维与纤维或纤维与 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很大(0.26 ~ 0.58),在 纺织纤维中属较高的。涤纶体积比电阻为 2×1015~1019Ω•cm,电绝缘性高,再加上吸 湿性差,故极易产生静电,影响纺织加工顺利 进行,或造成织疵、染斑。同时,穿着时也会 因摩擦产生的静电使织物易于粘灰、易脏、易 于起球。
(三)热性能及热收缩性
1. 涤纶的玻璃化温度(Tg)为68~81℃,软化温度(Tf)为 230~240℃。熔点(Tm)为255~260℃。结晶始于81℃,在 181℃时结晶速度达到最高点。涤纶纤维的耐热性与热稳定 性均很好。因为涤纶有较高的结晶度与分子结构中存在苯 结构。涤纶在150℃的热空气中加热168h,强度损失很小 在200℃热空气中也不发生分解。因而热定形温度为 220~230℃,熨烫温度宜采用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