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4.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资源的分类、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金属资源的图片、资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和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金属资源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动性、氧化还原反应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反应。

3. 实践:学生进行金属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5. 总结:教师总结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发言,评估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保护措施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运用金属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2. 探讨金属资源的替代品和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3.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冶炼工厂或相关科研机构,加深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优秀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优秀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1.知道—些常见的含铁、铝、铜等的金属矿物质。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知识点梳理一、几种主要的金属矿物——矿石金属资源的存在方式: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化合物性质较活泼,所以它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

矿石:工业上把能提炼金属的矿物叫矿石。

常见矿石名称与其主要成分:二、铁的冶炼1.钢铁生产的发展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古代和中世纪的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钢铁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们就开始了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成了我国最主要的金属;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1亿吨,跃居世界首位。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1)仪器:铁架台(2个)、硬质玻璃管、单孔橡皮赛(2个)、酒精灯、试管、酒精喷灯、双孔橡皮赛、导气管。

(2)药品:氧化铁粉末、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气体3)装置图:氧化碳氧化铁■:(4)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并固定;③向玻璃管内通入氧化碳气体;石灰水④给氧化铁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5)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高温占燃(6)化学方程式:3CO+FeO'2Fe+3C02C0+0'2CO23222Ca(OH)+CO=CaCOI+HO2232(7)注意事项:与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一样,即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完毕,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

(8)尾气处理:因CO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在空气中,处理的原则是将CO燃烧掉转化为无毒的CO或收集备用。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培养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的腐蚀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利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加工和应用。

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腐蚀的原因、金属的防腐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利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教学难点:金属的腐蚀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3. 利用实验演示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2. 讲解金属的性质:介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 探究金属的利用:讲解金属的冶炼、加工和应用过程。

4. 分析金属的腐蚀原因:讲解金属腐蚀的内外因素。

5. 介绍金属的防腐措施:展示金属防腐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防腐方法。

6.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金属腐蚀实验,观察腐蚀现象,分析腐蚀原因。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金属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金属冶炼、加工和应用过程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金属腐蚀原因和防腐措施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探讨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

2. 介绍新型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3. 探讨金属回收的意义和途径。

八、教学资源1. 金属性质和利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金属腐蚀实验器材和试剂。

3. 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文献资料。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优秀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优秀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和现在我国钢铁产业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对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引导学生从一些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设计学生活动进行讨论,通过采集资料的处理和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与分析获得新的感悟;第三: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如铁的冶炼采用视频播放,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实验,环节紧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军事与科技也需要大量的金属,金属有广泛的用途,对于人类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对其要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讲授新课(一)金属资源的存在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它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九年级《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3.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可能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避免过于简单使学生失去挑战性,也要防止过难导致学生挫败感。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作业质量。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培养能力:
设计一系列金属实验,如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金属腐蚀与防护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思考、分析,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整合,加深理解:
结合课本内容,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金属资源的性质、分类、用途等知识点,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方法引导,突破难点:
九年级《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章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金属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金属的性质、分类和用途,以及金属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具体知识与技能目标如下:
1.知道金属元素的分布、性质和分类,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金属现象。
1.重点:金属资源的性质、分类、用途及其保护措施。
2.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金属资源保护的实际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以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为主题,我们来设计一堂关于金属资源的教学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以及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课程导入1.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金属材料,如铁、铝、铜等,以及金属制品的广泛应用。

2.引发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金属资源重要?如果我们不合理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会有什么后果?二、金属资源的重要性1.讲解金属资源的定义和种类: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等。

2.讲解金属资源在工业生产、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要性。

3.组织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三、金属资源的利用方式1.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方式:回收再利用、节约使用、替代材料等。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金属资源的利用方式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种金属资源的利用方式,并展示给全班。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1.讲解金属资源的保护意义: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2.讲解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减少浪费等。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及其可行性,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五、可持续发展与金属资源利用1.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析金属资源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六、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利用方式、保护措施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思考问题: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文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金属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培养起合理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的意识,以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优秀教案

第八单元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是对前面两课题知识的应用,体现了金属材料某些化学性质,并针对这些性质提出炼铁的方法以及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现象来推出金属生锈的条件和防锈的方法。

把化学原理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课时分配:2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学会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 学会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 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生活中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 通过对铁钉生锈条件的探究,学习运用对比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 通过铁的冶炼原理和根据化学方程式有关杂质计算的学习,懂得化学原理、计算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有机整体,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炼铁的原理;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2、难点: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对铁锈蚀条件的初步探究。

四、学情分析:本课题内容处在九年级整个教材的中间位置,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原因分析能力,而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学生对于铁是如何得到的很有兴趣,并且学生对于铁制品容易生锈的事实较为熟悉,对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也有所认识,但对其变化的实质尚不清楚,可通过阅读资料、探究性实验来合作学习本课题内容。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练结合、分组讨论。

2、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学法上的区分)。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优秀教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铁的冶炼。

2.有关炼铁的杂志问题的计算。

二、难点: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情况简介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教学环境和思考:本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合理引导学生复习已有知识,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构建补充完整的知识框架。

本节课由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资料“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表引入,简单介绍了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

同时设置了一个悬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设问把学生心中所思明朗化,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求知方向。

通过例题的方式,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1.知道—些常见的含铁、铝、铜等的金属矿物质。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知识点梳理一、几种主要的金属矿物——矿石金属资源的存在方式: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化合物性质较活泼,所以它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

矿石:工业上把能提炼金属的矿物叫矿石。

常见矿石名称与其主要成分:二、铁的冶炼1.钢铁生产的发展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古代和中世纪的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钢铁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们就开始了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成了我国最主要的金属;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1亿吨,跃居世界首位。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1)仪器:铁架台(2个)、硬质玻璃管、单孔橡皮赛(2个)、酒精灯、试管、酒精喷灯、双孔橡皮赛、导气管。

(2)药品:氧化铁粉末、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气体(3)装置图:(4)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并固定;③向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④给氧化铁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5)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6)化学方程式: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2CO+O 2点燃2CO 2Ca(OH)2+CO 2=CaCO 3↓+H 2O(7)注意事项:与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一样,即先通入CO 再加热,实验完毕,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 至试管冷却。

(8)尾气处理:因CO 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在空气中,处理的原则是将CO 燃烧掉转化为无毒的CO 2或收集备用。

3. 工业炼铁(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还原剂(CO )将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3)主要设备:高炉(4)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C+O 2点燃CO 2 2CO+O 2点燃2CO 2 3CO+Fe 2O 3高温2Fe+3CO 2CaCO 3高温CaO+CO 2↑ CaO+SiO 2高温CaSiO 3注意: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

知识点三 含杂质化学反应的计算 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的换算关系: X 纯物质质量分数4.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1)将含杂质的物质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2)将纯净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将计算得到的纯净物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的质量。

【典例精分析】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铁制品的表面刷油漆能起到防锈作用B .保留铁制品上的铁锈,能阻止铁制品进一步锈蚀C .铜长期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会生锈D .铝合金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材料锈蚀的知识,较易。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可隔绝氧气和水分,防止铁制品生锈;铁锈很疏松,如不除掉会加快铁的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而生成铜绿;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铝合金抗腐蚀性强。

故选A .例2.工业炼铁是把铁矿石和焦炭等原料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通入空气进行一系列反应把铁还原出来。

(1)通入空气使固态的焦炭转化为具有还原性的气态物质,转化过程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 203)在高炉里反应生成单质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计算:①氧化铁(Fe 20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②5000t 含氧化铁84%的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t ; ③上述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得含铁98%的生铁 t 。

[答案](1)2C +O 2高温2CO (2)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3)①160②4200③3000解析:(1)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即2C +O 2高温2CO (2)生成的CO 还原Fe 2O 3,即有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3)①Fe 2O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2+16×3=160;②含氧化铁的质量为5000t ×84%= 4200t ;③可炼得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为4200t ×的相对分子质量e 2*的相对原子质量e 32O F F ×100%÷98%=4200t ×160112×100%÷98% =3000t 。

误区指津1.以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因素就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殊不知,金属的冶炼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不同的金属冶炼的难度不同,不同的金属应用的范围也不同,地壳中含量多的,不一定就是世界上年产量多的。

2.不少同学认为铁矿石都可以用来炼铁,实际上工业炼铁要选择含铁质量分数高,生成物对环境无污染的矿石。

基础回顾轻松入门知识点一、几种主要的金属矿物1.人类每年要向地壳和海洋中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亿吨计的金属。

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 ( )A.铜 B.铝 C.铁 D.银2.矿石的名称与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黄铁矿( FeS2) B.赤铁矿(Fe0)C.辉铜矿( Cu2S) D.铝土矿(Al23)3.炼铁选用的铁矿石不仅要求含铁量高,而且要求含“有害元素”少。

今有下列铁矿石,你认为不适宜炼铁的是()A.磁铁矿 B.赤铁矿 C.菱铁矿 D.黄铁矿4.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所以铁在地壳中以形式存在。

常见的含铁的矿物有:磁铁矿(主要成分为)、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

知识点二铁的冶炼5.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②高温煅烧石灰石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④焦炭充分燃烧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只有④6.将6.96g铁的某种氧化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5.28g二氧化碳,则这种铁的氧化物是()A.FeO B.Fe2O3C.Fe3O4D.无法确定7.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0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时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图(1)中,设计第②个酒精灯的目的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应先点燃第____个酒精灯。

(4)图(2)与图(1)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炼钢的主要原料是生铁,在古代,人们把烧红的生铁放在铁砧上反复捶打,最终可使生铁转化为钢,这也就是成语“百炼成钢”和“千锤百炼”的来历。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上述最关键一步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建造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就是用了大量的钢铁。

(1)钢铁属于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焦炭 CO 2 CO Fe请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开采矿物”或“节约金属资源”)。

(1)混合物 (2)水蒸汽 氧气 (3)隔绝氧气 (4)3CO + Fe 2O 3 === 2Fe + 3CO 2 (5)节约金属资源 知识点三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0.化学方程式在量的方面表示_______________。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对于含杂质的物质,则必须换算成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才能计算。

11. 16g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中含有铁 ( ) A . 16g B .12. 8g C .11. 2g D .8.96g 12. 2000t 含Fe 20375%的赤铁矿可炼出含铁97%的生铁多少吨?13.某赤铁矿石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 %则该矿石样品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 )过量空气、高温 ① 焦炭、高温② 赤铁矿、高温 ③ 高温乙甲A .95%B . 85%C .90%D .80%14.加热一种矿石和铁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到汞和硫化亚铁,则该矿石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 .汞、硫、铁B .汞C .硫D .汞和硫15.将CO 通入盛有lOgFe 20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通入CO 至试管冷却后,试管内固体剩余物为7.6g ,则剩余物中单质铁的质量为 ( )A .llgB .5.6gC .2.8gD .7.Og16.甲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装置的示意图,乙图是高炉炼铁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图硬质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甲图中尾气处理的目的是 。

(3)乙图中高炉炼铁时焦炭的作用是① ;② 。

(4)为什么乙图中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答: 。

17.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 2000年,钢铁年总产量已达到1.27亿吨,成为世界钢铁大国。

某钢铁厂日产含3%杂质的生铁2240吨,则需要含Fe 203 80%的赤铁矿多少吨?1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

同学们称取了5.7g 钢样品,投入装有10.0g 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为10.0g)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1)反应中产生氢气 克,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多少?(精确到0.1%) (2)钢的类型分为:含碳质量(C %)0.03%~0.3%为低碳钢;0.3%~0.6%为中碳钢;0.6%~2%为高碳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