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哮喘GINA指南解读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7版]》要点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7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7ef5f5da38376baf1fae52.png)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
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
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一)诊断标准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GINA 2017之哮喘评估篇丨指南共识

GINA 2017之哮喘评估篇丨指南共识一起来看一下2017年GINA哮喘指南解读——哮喘评估篇!作者丨蓝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来源丨医学界呼吸频道一什么是哮喘评估?要点哮喘评估哮喘控制的两方面:①症状控制和未来不良后果的风险;②治疗方面问题,如吸入器的使用、治疗依从性、药物副作用、合并症。
从白天和夜间哮喘症状、药物缓解使用频率、活动限制方面评估症状控制。
症状控制不佳不仅对患者而言是负担,还是未来病情恶化的风险因素。
即使症状控制良好,及时评估患者未来疾病恶化、固定气流受限和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已明确的和症状控制无关的病情恶化风险因素包括:一年内病情恶化≥1次,依从性差,吸入器使用方法错误,肺功能低下,吸烟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一旦诊断为哮喘,肺功能就可以作为最佳指标预测未来风险。
肺功能检查应在确诊时、开始治疗后3-6个月进行,并在治疗方案确定后定期复查。
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检查结果不一致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症状控制不佳和疾病恶化可能为不同因素所致,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控制症状和阻止疾病恶化所需的治疗水平可用于回顾性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
区分严重哮喘和控制不佳的哮喘很重要,如由于吸入器使用方法错误和/或依从性差和药物剂量小,应给予不同的处理。
成年人、青少年、6-11岁儿童哮喘评估如何描述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控制情况描述应包括症状控制和未来不良后果风险两方面,例如:X症状控制良好,但未来恶化风险升高,因其去年出现一次严重的疾病恶化。
Y症状控制不佳,还有几个未来恶化风险因子:肺功能低下、未戒烟、用药依从性差。
对病人而言“哮喘控制”的含义?许多研究描述了医患之间对哮喘控制水平理解的不一致,这并不意味着患者过高估计了哮喘控制或过低估计了哮喘控制的严重程度,而是因为患者对“控制”一词与医生理解不一致。
在患者看来,哮喘控制效果就是用药之后症状缓解速度。
所以,在使用“哮喘控制”一词时,应向患者解释其中含义。
哮喘GINA指南解读

哮喘GINA指南解读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哮喘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治疗哮喘,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全球哮喘协会主席会议(GINA)指南,旨在全面提高哮喘的防控水平。
那么,什么是GINA指南?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对于怎样治疗哮喘,我们该怎样进行实践操作呢?接下来,我们将来一一解读这些内容。
什么是GINA指南?GINA指南是准确及时地治疗哮喘的权威指南,它的全称是“全球哮喘协会主席会议指南”,它包含了由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论证,基于现有医学证据的哮喘管理方案。
GINA指南简化了平时哮喘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管理手段,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直接地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好地治疗哮喘。
GINA指南的主要内容GINA指南主要包含了哮喘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诊断、管理和治疗。
其中,最重要的是诊断,因为一个正确的诊断能为治疗哮喘提供正确的指导,有效地减少哮喘症状的出现。
诊断在GINA指南中,建议医生要对患有哮喘症状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并对他们的过去健康状况、遗传和环境因素进行考虑。
此外,指南还提醒医生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史、查看相关的体征和症状,如呼吸音、皮肤、鼻腔和喉咙等等。
在这些调查工作完成后,医生还可以考虑进行肺功能检测,就是让患者进行肺气量测定,通过测定数据进行哮喘的评估。
现代肺部检查工具大致分为三类: X射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但是,在GINA指南中,强烈建议医生使用合成函数检测(spirometry)来诊断哮喘,因为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可以在并不会加重哮喘症状的情况下快速检测出肺功能异常。
此外,这种检测方法也经过了严格的科学验证,所以在现代肺部检查中非常重要。
管理由于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上不可能孤立进行,所以GINA指南提倡进行全面的哮喘管理。
包括评估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为患者提供相关的个别护理建议。
GINA更新要点解读及哮喘急性加重期治疗ppt课件

GINA2017更新要点
GINA2017更新要点
§5 关于降阶梯治疗
降级治疗的目的:探寻对于患者最小最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患者
继续规律使用控制药物。 降级治疗的条件:哮喘控制良好达3个月、肺功能稳定方可考虑
降级治疗。
按需使用ICS和SABA作为降级方案的证据不足。 第二阶段患者降级治疗时,添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能对患者有帮助。
不推荐基于 FeNO来对哮喘患者应用ICS进行治疗。
过敏患者的FeNO水平升高,已添加至哮喘发作的 独立预测因子列表中。
GINA2017更新要点
§4 治疗方案推荐——总体上没有进行太大的更新
强调ICS是哮喘治疗的基石, ICS/LABA维持缓解治疗是中重度哮喘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
第三阶段患者,首选控制药物为低剂量的ICS+LABA。
GINA2017更新要点介绍 ﹠ 哮喘急性加重期治疗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胡 瑞 成
内容提纲
1 GINA2017更新要点介绍 2 哮喘急性加重期治疗
哮喘急性加重定义 哮喘急性加重诊断 哮喘急性加重期严重程度评估 哮喘急性加重期管理
哮喘急性加重期治疗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7年2月,GINA专 家组发布了 新版的 哮喘管理及预防指南
发现哮喘恶化的迹象;行动计划应包含何时及如何使用缓释和控制 药物、口服激素及在症状未能缓解时如何寻求医疗帮助;
哮喘迅速恶化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内容提纲
1 GINA2017更新要点介绍 2 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定义 哮喘急性发作诊断 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评估 哮喘急性发作期管理
哮喘GINA指南解读

哮喘GINA指南解读GINA指南简介基于国际哮喘管理战略(GINA)制定的哮喘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哮喘病人。
GINA指南的制定是在对全球哮喘病人的研究基础上,由世界各地的哮喘专家共同制定。
该指南制定了一些管理措施和疾病预防方法,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呵护和治疗。
GINA指南根据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多种级别,包括:•间歇性哮喘•持续性哮喘–轻度持续性哮喘–中度持续性哮喘–重度持续性哮喘不同级别的哮喘需要不同的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哮喘的治疗措施GINA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病情的不同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间歇性哮喘的治疗对于轻度间歇性哮喘患者,可以在需要时使用快速作用型β2激动剂来缓解哮喘症状。
如果病情加重,就应该采用较低的剂量的吸入性类固醇,以控制症状。
持续性哮喘的治疗对于持续性哮喘患者,如轻度持续性哮喘或中度持续性哮喘,应该采用长期控制治疗方法,包括:•吸入性类固醇•长效β2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同时,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和哮喘病情的变化来调整剂量或改变药物的组合使用。
对于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治疗方法,包括:•最高剂量的吸入性类固醇•长效β2激动剂•口服类固醇哮喘的预防方法除了药物治疗,GINA指南还提供了一些哮喘预防的方法:1.避免哮喘诱因:如避免冷空气、室内空气污染和烟草烟雾等引起哮喘的因素。
2.加强锻炼和体育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有益于提高肺功能和普通的生命质量。
但也要注意运动时的呼吸和用药等方面的控制。
3.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吸入器是哮喘患者常用的药物治疗设备,在正确使用吸入器的前提下,可以使药剂到达肺部并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4.建立哮喘管理计划:针对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制订适当的哮喘管理计划,包括合理的药物使用和医生监督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GINA指南为哮喘患者提供了全面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哮喘患者应该认真遵守医生的指导,建立合理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支气管哮喘GINA解读

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 (或)不同程度地出现 症状(喘息、气急、胸 闷、咳嗽等)
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 疗症状、体征消失,肺 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 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 上。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临床特点 气短 体位 讲话方式 精神状态 出汗 呼吸频率 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 哮鸣音 脉率(次/min)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陈炜
自2002年起,GINA发布的《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 略报告》每年更新一次。
2012年提出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需 要个体化治疗。
GINA二十年:引领哮喘管理理念不断进步
1995 .GINA指南首次公布 2002. GINA指南首次给予证据更新,全面描述哮喘的炎症机制,推荐
上皮脱落
上皮纤维化 感觉神经激活
胆碱能反射
平滑肌收缩 肥大 / 增生
哮喘炎症发展过程
急性炎症
时间
慢性炎症
气道重塑
哮喘本质:气道炎症
正常人
哮喘病人
神经机制
胆碱能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 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 -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低下 -迷走神经张力亢进 -肾上腺素神经的反应性增加 -NANC失衡: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及P物质、 神经激肽
自行缓解。
最大呼气流量(PEF)日
4. 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
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
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哮喘的分期
是指喘息、气促、咳嗽、 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 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 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 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 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 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GINA 2017更新解读

支持与反对哮喘的症状
复习三:妊娠哮喘
复习三:妊娠哮喘
怀孕并不影响药物的治疗,相反需要更好的控制
复习四:何为完全控制
复习五:如何降阶梯
降阶梯应该在患者完全控制3个月后开始
复习五:是否可以停药
患者无症状后6-12个月,没有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可考虑停用控制药物, 但是需要密切观察
复习六:ICS的地位
Allergic asthma Non-allergic asthma Late-onset asthma Asthma with fixed airflow limitation Asthma with obesity
复习二:反复的时间是多少
内科学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 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 有关。 2、发作时双肺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需要以下一项实验阳性 激发试验 可逆实验 PEF昼夜变异率
ICS是哮喘治疗的基石
疑问一:选择福莫特罗而不是选择 沙美特罗
• 谢谢
定义
更新一:ACO
更新二:肺功能评估
治疗后3-6个月 以后1-2年评估一次 对于高风险患者更加频繁
更新三:FENO
FENO不能用于诊断和除外哮喘 且FENO不能用于决定是否使用ICS GINA推荐用小剂量的ICS用来治疗大部分的哮喘患者,以减少患者未来加重的风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更新四:免疫治疗
更新四:免疫治疗
皮下免疫治疗可减轻哮喘患者的症状评分及药物的需求量,但也存在过敏反应的风险 舌下免疫治疗可作为Step3-4的补充治疗,可以减少ICS的用量,副作用为轻微口腔及 胃食管症状 使用免疫治疗需要评估利弊,以及花费较大
2017哮喘全球倡议指南中关于哮喘的定义、类型和诊断

·1584· E-mail:zgqkyx@[13]BENN P A,EGAN J F,FANG M,et al.Chang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prenatal diagnosis[J].Obstet Gynecol,2004,103(6):1255-1260.DOI:10.1097/01.aog.0000127008.14792.14.[14]MORGAN S,DELBARRE A,WARD P,et al.Impact of introducing a national policy for prenatal Down syndrome screening on the diagnostic invasive procedure rate in England[J].Ultrasound Obstet Cynecol,2013,41(5):526-529.DOI:10.1002/uog.12384.[15]吕时铭.高龄孕妇的产前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6):401-403.DOI: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6.06.001.LYU S M.Prenatal diagnosis of birth defects for pregnant women with advanced age[J].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16,39(6):401-403.DOI: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6.06.001.[16]VSETICKA J,GATTNAROVA Z,MARIK L,et al.Uhrasound diagnosis of severe mesomelie dysplasia in two fetuses,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neck translucency and tetralogy of Fallot in one and cystic hygroma in the other[J].Am J Med Genet A,2010,152A(4):815-818.DOI:10.1002/ajmg.a.33328.[17]BILARDO C M,PAJKRT E,DE GRAAF I,et al.Outcome of fetuses with enlarged nuchal translucency and normal karyotype[J].Uhrasound Obstet Gynecol,1998,11(6):401-406.DOI:10.1046/j.1469-0705.1998.11060401.x.[18]CHENG C C,BAHADO-SINGH R O,CHEN S C,et al.Pregnancy outcomes with increased nuehal translucency after routine Down syndrome screening[J].Int J Gynaecol Obstet,2004,84:5-9.DOI:10.1016/S0020-7292(03)00206-6.[19]BESTWICK J P,HUTTLY W J,WALD N J.Distribution of nuchal translueeney in antenatal screening for Down's syndrome[J].J Med Screen,2010,17(1):8-12.DOI:10.1258/jms.2010.009107.[20]TAHMASEBPOUR A,RAFIEE N B,GHAFFARI S,et al.Increased nuchal translucency and pregnancy outcome[J].Iran J Public Health,2012,41(11):92-97.[21]SOUKA A P,VON KAISENBERG C S,HYETT J A,et al.Increased nuchal translucency with normal karyotype[J].Am J Obstet GynecoI,2005,192(4):1005-1021.DOI:10.1016/j.ajog.2004.12.093.[22]戚庆炜,蒋宇林,刘俊涛,等.对高龄孕妇于孕中期行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10):737-741.DOI:10.3321/j.issn:0529-567X.2008.10.005.QI Q W,JIANG Y L,LIU J T,et al.Second trimester maternal serum screening for Down's syndrome in women of advanced maternal age: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J].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8,43(10):737-741.DOI:10.3321/j.issn:0529-567X.2008.10.005.(收稿日期:2017-12-21;修回日期:2018-03-06)(本文编辑:殷丽刚)·全科医生工具箱·标准·方案·指南——2017哮喘全球倡议指南中关于哮喘的定义、类型和诊断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不同国家的发病率为1%~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E抗体
控制类药物
色甘酸类药物
E
C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D
缓释茶碱
哮喘治疗药物
短效β2受体激 动剂口服制剂
B
速效β2受体激 动剂吸入制剂
A
C
短效茶碱类
缓解类药物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E
D 抗胆碱能药物
β2受体激动剂
短效类---特布他林 沙丁胺醇 长效类---福莫特罗 沙美特罗 班布特罗
抗胆碱能药
短效类---异丙托溴铵
可选择 控制药物
低剂量 吸入性糖皮质 激素(ICS) 白三烯调节剂 (受体拮抗剂或 合成抑制剂)
低剂量ICS 加白三烯调节剂 低剂量ICS 加缓释茶碱
缓释茶碱
免疫疗法
特异性免疫疗法,又称脱敏疗法 (或称减敏疗法),
60%以上的哮喘发病与特异性变应原有关。
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如注射卡介苗、转移因子、疫
ACO 不用于描述单一的疾病实体,而是与「哮喘」和 「COPD」一样,可能包括了由不同潜在机制所致的多种不同形
式的气道疾病(表型)。
2017GINA更新要点
2. 已确诊患者的肺功能测量时机和频率
GINA 2017 建议:应在诊断或治疗开始时,进行肺功能评估;
在控制治疗 3~6 个月后复查,以评估患者个人的最佳 FEV1; 此后,按以下原则定期复查: ①大多数成年患者:至少应每 1~2 年进行一次肺功能复查; ②存在急性加重发作和 / 或肺功能下降风险等因素的高风险 患者,复查频率应该更高; ③儿童患者的复查频率也应更高,具体可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 程度和临床过程而定。 ④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复查肺功能时,一般不需停用原有治 疗;但每次复查时,这些治疗最好能基本一致。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3、重度至危重度
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合并抗 胆碱药; 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沙丁胺醇,加用口服 LT拮抗剂; 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或甲泼尼松或地塞米松,一般3~5天缓解后 改为口服;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 给予氧疗; 如病情恶化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抗原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Th2 细胞 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 上皮细胞 上皮纤维化
粘液栓
神经激活
上皮脱落 血浆渗出 水肿形成 粘液分泌过多 血管扩张 新血管形成
感觉神经激活
胆碱能反射 平滑肌收缩 肥大 / 增生
哮喘的本质:气道炎症
正常人 哮喘病人
哮喘炎症发展过程
急性炎症
慢性炎症 气道重塑
告 - 医生诊断类哮喘,独立于婴幼儿喘息之外的相关因素。
②除了附录中的详细资料以外,在主报告中纳入了有关哮喘控 制不良和 ICS 治疗,对儿童生长潜在影响的信息。其中包括: 在治疗的前 1-2 年, ICS 可能会减少患儿生长速度,但这 一效果不具有渐进性或累积性; 一项长期预后研究显示,其对成人身高的影响仅为 0.7%。
苗等生物制品抑制变应原反应的过程, 有一定辅助
的疗效。
2017GINA哮喘阶梯治疗
哮喘长期管理的途径
评估 哮喘控制 水平
治疗达到 哮喘控制
监测维持 哮喘控制
2017GINA更新要点
1. 建议使用“哮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术语替 代以前的“哮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症”
(Asthma-COPD overlap,ACO)是 GINA 2017 和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组织合作项目推荐的术语,用于描 述具有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两种疾病特征的患者。
2017GINA更新要点
3. 增加了针对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ENO)的附加信息 ①FENO 对诊断或排除哮喘没有帮助。 ②对某个时间点的单次 FENO 测量结果应谨慎判读。 ③由于缺乏长期的安全性研究,目前不推荐基于 FENO 对诊 断或疑似哮喘患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
此外,过敏患者的 FENO 升高,已被添加至哮喘发作的独立
预测因子列表中。
2017GINA更新要点
4. 治疗方案的更新 ①作为第 3 和第 4 阶梯治疗的附加选项,对于经 ICS 治 疗后仍有急性加重发作,且 FEV1>70% 预测值的室内尘螨敏 感成年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目前可以考虑添加舌下免疫 治疗(SLIT)的选项。 ②在第 5 阶梯治疗中,将瑞利珠单抗(Reslizumab)列为
长效类---噻托溴铵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
多环节抑制炎症;
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
减少微血管渗漏;
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 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轻度
吸入糖皮质激素 200~500ugBDP/日; 有症状时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没有使用ICS等哮喘控制药物的情况下禁用LABAs, LABAs单 药制剂只能与哮喘控制药物联合使用, LABAs不能单独使用,可能导致哮喘加重甚至死亡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若需在ICS基础上添加LABA,应使用 ICS/LABA的复合制剂,以确保患者同时使用两种药物的依从性。 频繁使用SABA时哮喘急性加重的一项危险因素;此外,过度使
GINA二十年:引领哮喘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 1995. GINA指南首次公布。 2002. GINA指南首次给予证据更新,全面描述哮喘的炎症 机制,推荐ICS是最有效的控制药物。 2006. GINA指南推荐给予哮喘控制水平进行阶梯治疗, 明确推荐重度哮喘使用ICS+LABA治疗。 2010.GINA指南明确提出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的管理目标: 实现哮喘当前控制和降低未来风险。 2012.GINA指南明确提出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的慢性呼吸疾病,需 要个体化治疗。 2014.GINA指南首次提出:ICS+LABA是中重度哮喘患者首选控制药 物 2016.增加噻托溴铵作为第四季治疗药物在>12岁人群中的使用 2017.哮喘慢阻肺重叠(Asthma-COPD overlap syndrome)
时间
哮喘的病理生理改变
急性 炎症 慢性 炎症 气道 重塑
支气管收缩 粘膜水肿 气道分泌增多
增加炎症细胞数量
细胞增殖
上皮损伤
细胞外基质增多
气道狭窄
气道高反应性
降低气流可逆性
症状
哮喘恶化/加重
哮喘的分期
临床缓解期
慢性持续期 急性发作期
是指喘息、气促、 咳嗽、胸闷等症状 突然发生,或原有 症状急剧加重,常 有呼吸困难,以呼 气流量降低为其特 征,常因接触变应 原、刺激物或呼吸 道感染诱发。
≥ 18 岁成人重度嗜酸细胞性哮喘抗IL-5 治疗的另一种选
项。 ③为了帮助下调 ICS 用量,添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选项。
④对于合并慢性鼻窦炎的哮喘患者,确认鼻部治疗可以减少
其鼻部症状,但一般不能改善哮喘预后。
2017GINA更新要点
5. 其它方面的更新 ①婴儿期长期咳嗽和无感冒症状的咳嗽,是其日后出现家长报
是指经过治疗或未 经治疗症状、体征 消失,肺功能恢复 到急性发作前水平,
是指每周均不同频
度和(或)不同程 度地出现症状(喘 息、气急、胸闷、 咳嗽等)
并维持3个月以上。
治疗
脱离变应原 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免疫治疗
哮喘治疗药物
吸入糖皮质激素
A F B
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降低
第一步 第二步
五步治疗方案
第三步 第四步
增加
第五步
哮喘教育
按需使用 速效2-激动剂
环境控制
按需使用速效2-激动剂 选择一种 选择一种
低剂量ICS 加长效2激动剂 中/高剂量ICS
加用一种 或多种
中/高剂量ICS 加长效2-激动剂 白三烯调节剂
加用一种 或多种
口服糖皮质激素 (最小剂量) 抗IgE治疗
2017,GINA指南哮喘定义
哮喘为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点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特点包 括多变的呼吸道症状(如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和可变的呼 气气流受限。 哮喘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包含随时 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 时又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
突出了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存在多种 哮喘亚型,其中列举了常见的5种亚型:过敏性哮喘、非过敏性哮 喘、迟发型哮喘、伴固定气流受限的哮喘及肥胖型哮喘,但目前 对哮喘的表型认识仍不充分。
病因
遗传因素
哮喘发病
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
1
变态反应学说
2
气道炎症学说 神经-受体失衡学说
3
炎症是哮喘发作的核心
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
谌志军
2017 年支气管哮喘 2017GINA 解读 GINA解读
由于哮喘和医生的束手 无策而死于维也纳
贝多芬 1770-1827
死于支气管哮喘
邓丽君 1995年
GINA
全球性哮喘防治创议已成为 目前防治哮喘的权威指南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用SABA(比如>200个剂量/月)是哮喘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
谢 谢 聆 听 !
效果不佳可加用口服β2受体激动剂控释片;
或小量茶碱控释片 (200mg/d); 或加用抗胆碱药治疗
2、中度
吸入糖皮质激素500~1000ugBDP/日; 规则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联合抗胆碱药吸入或 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亦可加用口服LT拮抗剂; 若不能缓解,可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或联合用抗胆碱药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 (<6Omg/d); 必要时可用氨茶碱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