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与电子》实验指导书
[整理]《汽车电器与电子》实验指导书.
![[整理]《汽车电器与电子》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6695e0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8.png)
[整理]《汽车电器与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发电机的拆装及检测一、实验目的1.掌握硅整流交流发电机的拆装顺序,正确使用拆装工具。
2.掌握交流发电机各部件及总成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设备、器材及工量具交流发电机1台;常用拆装工具l套;台虎钳l台;专用拉器1个;万用表1台。
三、实验原理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如图2-5所示,主要由定子总成、转子总成、端盖、电刷与电刷架、风扇、带轮、整流器组成。
图2-5 交流发电机结构图1-电刷弹簧压盖2-电刷3-电刷架4-后端盖5-硅二极管6-散热板7-转子总成8-定子总成9-前端盖10-风扇11-三角皮带轮2.技术标准及要求(1)常见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间的阻值见表2-4。
(2)电刷长度也叫电刷高度,应不低于原尺寸1/2,否则应更换。
(3)转子绕组阻值,一般12V系统为3.5~6Ω,24 V系统为15~21Ω。
(4)定子绕组阻值小于1Ω,且各相平衡。
(5)整流二极管正向电阻为8~10Ω,反向电阻在10000Ω以上。
表2-4 常见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间的阻值注:指针式万用表型号不同,测得“B”与搭铁之间的阻值不同。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1.交流发电机的不解体检测(1)外部观察和转动检查①检查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有无松动。
②将传动带拆下,并将发电机各接线柱上的导线拆下。
用手转动发动机转子,检查转动是否灵活自如,是否有异响和卡滞现象。
(2)使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值①测量交流发电机F接线柱与E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值,万用表红、黑笔分别接F接线柱和E接线柱,其阻位应符合标准要求。
测量时,用手转动发动机转子,观察电阻值的变化情况。
若转动转子时电阻值偏大,则可能是电刷与滑环接触不良、电刷弹簧弹力过小,电刷磨损过短或电刷接线柱松动等原因造成的。
②测量交流发电机B接线柱和E(发电机外壳)接线柱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
测量正向电阻值:红笔接B接线柱,黑笔接E(发电机外壳)接线柱;测量反向电阻值:红笔接E(发电机外壳)接线柱,黑笔接B接线柱。
《汽车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实训》实训指导书DOC

《汽车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实训》指导书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三学制)独立实践学时:54一、实训内容及要求综合性的说明(一)实训内容如下:1. 汽车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认识1)电源设备: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2)用电设备:起动系、点火系、照明与信号、辅助电器3)检测装置:各类仪表、报警装置4)配电装置:接线盒、开关、继电器、保险等5)全车电路:电路图、电路分析2. 起动机的性能测试1)起动机的拆解;2)起动机主要部件的检测;3)起动机的装配及性能检测3. 电源系统的检测1)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测2)交流发电机拆解;3)交流发电机整体检测、主要零部件检测。
4)交流发电机的组装。
4. 雨刮系统的检测1)雨刮的高速、低速、间歇,停机复位工作原理与操作2)雨刮喷水的操作5. 点火系统的检测1)发动机点火系的特点分析发动机点火系统系统采用无分电器双火花塞直接点火系统,当两组点火线圈发生故障时,发动机立即熄火或不能启动。
ECU不能检测到该故障信息。
如果一个火花塞由于开路使这个点火回路断开,那么和它共用一个点火线圈的火花塞也因电气线路故障而不能跳火;如果一个火花塞由于短路而不能跳火,但电气回路没有断开,那么和它共用一个点火线圈的火花塞仍然能够跳火。
2)电阻测试电阻测试为辅助性测试,主要是检测线束的导通性,以确认线束通畅,无断路短路,插接器牢靠,各信号传递无干扰。
3)电压测试该项目电压测试有电源电压测试和信号电压测试两部分,其中信号电压测试是确定点火线圈是否失效的主要依据。
6. 汽车照明系统的检测1)前照灯远近光的转换操作与原理、灯光水平与高度的调整2)雾灯雾灯的操作与电路原理、雾灯高低位置的调整3)小灯、尾灯、停车灯小灯、尾灯用作停车灯操作与电路原理做小灯、尾灯的操作与电路原理4)行李箱照明灯与顶灯行李箱照明灯与顶灯操作与电路原理5)牌照灯牌照灯操作与电路原理6)各种照明灯仪表盘照明灯、时钟照明灯、点烟照明灯、烟灰缸照明灯、除霜器开关照明灯,雾灯开关照明灯、空调开关控制面板照明灯等的控制。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实训指导书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实习指导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电学院前言本实训为汽车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并了解各故障产生的现象、原因及故障排除的技巧与方法,本课程重点主要放在汽车常见电器设备的排故检修方面,以提高学生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动手能力。
任课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实训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故障产生的现象、原因及排除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基本要求与方式1、基本要求要求实训指导教师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同时要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实训内容;并要及时解决实训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保证实训过程的顺利进行。
学生则应遵照实训要求和目的,按步骤认真完成实训内容并上交实训报告。
2、实训方式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合理利用工具、设备对相应的电器进行拆装、检测、装复。
三.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学生要写在实训报告纸上,实训报告要写明:实训课程、实训目的、实训设备、实训内容及实训结果。
实训指导教师要按照院系有关规定,认真批改实训报告。
三.考试(考核)方法与规定考核方法参照院系相关规定执行。
编者目录实训项目一起动蓄电池的解体、检测、装复 (1)实训项目二吸式密度计、测液玻璃管的使用 (3)实训项目三电解液的配制 (5)实训项目四补充充电 (6)实训项目五硅整流发电机的拆装 (7)实训项目六硅整流发电机的一般测试 (10)实训项目七双级触点式调节器的一般检调 (12)实训项目八硅整流发电机的试验 (14)实训项目九起动机的拆装 (17)实训项目十起动机的调整 (18)实训项目十一起动机的试验 (21)实训项目十二磁脉冲分电器拆装与维护 (23)实训项目十三点火正时的调整 (24)实训项目十四前照灯的屏幕式调整 (25)实训项目十五电热式闪光器的调整 (26)实训项目十六电喇叭的调整 (27)实训项目十七电流表的检验 (28)实训项目十八油压表的检验 (29)实训项目十九燃油表的检验 (30)实训项目二十汽车空调电路、管路的联接与控制 (31)实训项目二十一总线路分析 (32)实训一起动蓄电池的解体、检测、装复一.目的要求通过对起动蓄电池的解体、检测、装复,进一步掌握蓄电池的构造,以及解体、装复的方法和步骤;初步了解检测的方法、标准及其工具的使用。
《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吕彩琴(带实验报告)B解析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编写:吕彩琴实验一 蓄电池的构造认识及充电课程名称:汽车电器课程编号:03011605实验时数:1实验性质:综合性一、实验目的、要求1.熟悉蓄电池的构造特点;2.掌握蓄电池工作原理、工作过程;3.了解蓄电池故障原因;4.学会蓄电池充电的技术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蓄电池:2.解体的联条外接式蓄电池5个;3.解体的联条穿壁式蓄电池5个;4.解体的免维护蓄电池5个;5.充电机。
6.玻璃管。
7.温度计。
8.密度计。
三、实验步骤1.构造的认识对照比较解体的各类蓄电池的结构特点。
2.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1)蓄电池的外观检查(1)检查蓄电池外壳是否破裂、电解液有无渗漏;(2)检查蓄电池正、负极桩是否脏污或有氧化物;(3)观察加液孔盖是否破裂、电解液有无渗漏、通气孔是否畅通。
2)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1) 打开加液孔盖,(2)将玻璃管伸入单格电池中,并与防护板接触。
用拇指堵住管的上端口,然后提出液面。
( 注意:玻璃管不得离开蓄电池加液孔上方)。
(3)测量玻璃管内液体的高度,此高度即为高出极板的电解液液面高度。
其值一般为10—15mm 。
将测量结果填入实训记录表中。
(4)用相同的方法检查其余单格。
3) 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检查(1)使用密度计测量电解液的相对密度:使用密度计测量密度时,应同时测出电解液的温度,并将测量的密度值根据下式换算成25℃时的相对密度: )25(00075.0.25-+=t t C γγ式中:t γ——实测电解液相对密度;t ——实测电解液温度。
依次检查每个单格的电解液相对密度,各单格的密度差应小于0.01,将测量结果填入实训记录表中。
使用高率放电计测量蓄电池的放电程度:①用“设备与器材”中介绍的方法进行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测量。
②读数时电压表的指针应处于稳定状态,若在5s内电压迅速下降,表示该单格电池有故障。
将所测数据与表2-1对照,判断蓄电池的放电程度。
③依次测量各单格电池的大电流放电电压(各单格电池的电压差应小于0.1V)。
《车辆电器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车辆电器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车辆工程教研室2013年10月目录实验一车载电源系统实验二空调系统的构造与测试实验三全车线路实验四电子控制系统实验一车载电源系统一、实验目的1、掌握车用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掌握蓄电池的检测方法3、掌握蓄电池的初充电、补充充电等方法。
4、能正确地拆装交流发电机,并能对交流发电机各组成件及总成进行检测。
5、掌握晶体管电子调节器的检测方法。
6、熟悉车载电源系统的线路连接并会进行故障检测与排除。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1、蓄电池1只2、硅整流交流发电机1台3、电器试验台1台,发动机实验台架1台,或者汽车1辆4、蓄电池电解液密度计1只,放电叉1只,万用表1只5、台钳及平台1套,一字、十字起子各1只,开口、梅花扳手各1套6、弹簧秤、游标卡尺或钢板尺、拉器、百分表各1只,V型铁1对7、油盆、毛刷,适量清洗剂、润滑脂、“00”号纱布及棉纱三、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蓄电池的检测与充电1、蓄电池的检测(1)外部检查检查蓄电池封胶有无开裂和损坏,极柱有无破损,壳体有无泄漏,否则应修复或更换。
然后用温水清洗蓄电池外部的灰尘泥污,再用碱水清洗。
清洗后疏通加液盖通气孔,用钢丝刷或极柱接头清洗器除去极柱和接头的氧化物并涂一层薄薄的工业凡士林或润滑脂。
(2)电解液液面高度检测用内径为4~6mm、长度约150mm的玻璃管检测电解液液面高度。
要求液面高出极板上沿10-15mm。
对于半透明式蓄电池,液面应位于最高和最低液面标记之间。
液面过低时,应补加蒸馏水;液面过高时,应用密度计吸出部分电解液。
(3)电解液相对密度检测:用密度计测量相对密度,应符合技术标准。
密度过低时,应予以调整。
免维护蓄电池多数设有内装式密度计(充电状态指示器),根据指示器的颜色判定蓄电池状态。
绿色表示充足电;当变黑和深绿色时,说明存电不足,应予以充电;当显示浅黄色或者无色透明时,必须更换蓄电池。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 -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教研室- - 总结资料XX理工学院2013-2014实验一全车电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全车线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
2、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实验设备奥迪A6全车线路实验台三、实验设备组成实验台架由电器系统和辅助电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电器系统包括: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系统、充电系统、仪表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组成;辅助电器系统包括:雨刷、喇叭、电动后视镜、电动车门玻璃升降器、中央门控。
四、实验步骤1、演示性试验1)电源系统采用380V1.5KW的电机驱动发电机工作。
起动实验台后,通过组合仪表的充电指示灯可以显示发电机工作状态;当充电指示灯点亮时显示发电机可能不发电或有其他故障,当充电指示灯熄灭时显示发电机工作正常。
2)起动系统接通点火开关拨动至起动档,起动机电磁开关线圈电路接通;电磁开关与传动机构工作,起动机主电路接通,此时起动机开始动作,同时电机驱动发电机开始运转。
组合仪表上的充电指示灯熄灭。
放松点火开关后,起动机工作结束。
3)仪表系统帕萨特B5组合仪表由冷却液温度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手制动拉起和制动液位警告灯、机油压力警告灯、充电指示灯、远光指示灯、冷却液液位警告灯等组成。
组合仪表照明灯须将大灯开关(包括仪表照明灯调节)扳至小灯档方可点亮。
当把变光开关打到远光档时组合仪表上远光指示灯点亮则表示远光灯已点亮。
4)照明系统帕萨特B5的照明系统分为车外照明和车内照明两部分。
车外照明包括前照灯、前雾灯、后雾灯、后尾灯组合、牌照灯等;车内照明包括室内阅读灯、行李箱灯、仪表照明灯、用电器及开关位置照明灯、空调板照明灯等。
打开点火开关,把灯光开关扳到第一档,前后示宽灯、仪表照明灯、牌照灯和开关位置照明灯同时点亮。
把灯光开关扳到第二档前照灯点亮,通过上下扳动组合开关左侧的变光开关可以实现远近光转换。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 指导书

项目一、蓄电池结构认知及使用维护和故障检测、充电机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认识蓄电池的外部和内部结构;2、学会使用高率放电计、比重计等仪器检查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方法及保养;3、了解充电设备及其使用二、实验仪器已解剖的蓄电池,吸式密度计、玻完整蓄电池等三、实验方法及步骤1.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测量图1-2 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图1-3 吸管式密度计测量电解液密度(1)玻璃管测量法。
测量时,用一根直径为3~5mm的空心玻璃管,垂直插入蓄电池加液孔内极板的上平面处,大拇指按紧玻璃管上端,使管口密封,然后提起玻璃管,迅速用尺测量管内的液面高度,或用浅色的干木条垂直插入孔内极板的上平面处,然后取出用尺量取痕迹的高度。
高度标准应在10~15mm 之间(见图1-2)。
若液面过高,用吸管吸至标准液面。
若液面过低,一般应添加蒸馏水至标准液面。
(2)观察液面高度指示法。
对透明塑壳封装的蓄电池,可通过观察容器壁上的两条高低指示线,判断液面的高度。
正常的液面高度应在两指示线之间,如过高或过低应予调整,调整的方法同上(1)。
2.密度计测量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及蓄电池放电程度判断(1)将一定量的电解液吸入密度计内,使密度计浮子处于吸管的中部,不能触及吸管的顶部、底部及玻璃壁,液面所在的刻度即为相对密度值。
或根据浮子上的红、绿、黄三色标签,粗略判断密度值,红色区域为 1.1~1.15g/cm3,绿色区域为 1.15~1.25g/cm3,黄色区域为 1.25~1.30g/cm3。
如图1-3所示。
3.充电机的使用及蓄电池的补充充电(1)充电机使用检查调压器手柄是否处于最低输出位置。
将充电机的输出“+、-”分别接蓄电池的正负极,同时在充电机上的电压表上显示蓄电池的电压。
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顺时针慢慢旋转调压器手柄,调节充电电流至要求值。
在充电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和随时调整充电电流的大小,直至蓄电池充足电。
停止充电时,应先将调压器手柄逆时针退回原处,然后切断电源开关,再拆除蓄电池的充电连接线。
06932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汽车实验中心目录实验一汽车传统点火系统工作过程 (1)实验二车用交流发电机实验 (4)实验三车用低压电器电路实验 (13)实验四模拟电路元件认识实验 (18)实验一汽车传统点火系统工作过程一、实验目的1.了解传统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2.掌握传统点火系的工作过程二、实验原理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电容器、断电器、配电器、火花塞、阻尼电阻和高压导线等组成。
汽油机在压缩接近上止点时,可燃混合气是由火花塞点燃的,从而燃烧对外作功,汽油机的燃烧室中都装有火花塞。
火花塞有一个中心电极和一个侧电极,两电极之间是绝缘的。
当在火花塞两电极间加上直流电压并且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就会被击穿而产生电火花,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所需要的最低电压称为击穿电压;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发动机点火系。
图1 点火系统其工作原理为:接通点火开关,发动机开始运转。
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断电器凸轮不断旋转,使断电器触点不断地开、闭。
当断电器触点闭合时,蓄电池的电流从蓄电池正极出发,经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断电器活动触点臂、触点、分电器壳体搭铁,流回蓄电池的负极。
当断电器的触点被凸轮顶开时,初级电路被切断,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中的电流迅速下降到零,线圈周围和铁心中的磁场也迅速衰减以至消失,因此在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压,称为次级电压,其中通过的电流称为次级电流,次级电流流过的电路称为次级电路。
触点断开后,初级电流下降的速率越高,铁心中的磁通变化率越大,次级绕组中产生的感应电压越高,越容易击穿火花塞间隙。
当点火线圈铁心中的磁通发生变化时,不仅在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互感电压),同时也在初级绕组中产生自感电压和电流。
在触点分开、初级电流下降的瞬间,自感电流的方向与原初级电流的方向相同,其电压高达300V。
它将击穿触点间隙,在触点间产生强烈的电火花,这不仅使触点迅速氧化、烧蚀,影响断电器正常工作,同时使初级电流的变化率下降,次级绕组中感应的电压降低,火花塞间隙中的火花变弱,以致难以点燃混合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发电机的拆装及检测一、实验目的1.掌握硅整流交流发电机的拆装顺序,正确使用拆装工具。
2.掌握交流发电机各部件及总成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设备、器材及工量具交流发电机1台;常用拆装工具l套;台虎钳l台;专用拉器1个;万用表1台。
三、实验原理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如图2-5所示,主要由定子总成、转子总成、端盖、电刷与电刷架、风扇、带轮、整流器组成。
图2-5 交流发电机结构图1-电刷弹簧压盖 2-电刷 3-电刷架 4-后端盖 5-硅二极管 6-散热板7-转子总成 8-定子总成 9-前端盖 10-风扇 11-三角皮带轮2.技术标准及要求(1)常见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间的阻值见表2-4。
(2)电刷长度也叫电刷高度,应不低于原尺寸1/2,否则应更换。
(3)转子绕组阻值,一般12V系统为3.5~6Ω,24 V系统为15~21Ω。
(4)定子绕组阻值小于1Ω,且各相平衡。
(5)整流二极管正向电阻为8~10Ω,反向电阻在10000Ω以上。
表2-4 常见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间的阻值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型号“F”与“E”间(Ω)“B”与“E”间(Ω)“N”与“E或B”间(Ω)正向反向正向反向注:指针式万用表型号不同,测得“B”与搭铁之间的阻值不同。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1.交流发电机的不解体检测(1)外部观察和转动检查①检查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有无松动。
②将传动带拆下,并将发电机各接线柱上的导线拆下。
用手转动发动机转子,检查转动是否灵活自如,是否有异响和卡滞现象。
(2)使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值①测量交流发电机F接线柱与E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值,万用表红、黑笔分别接F接线柱和E接线柱,其阻位应符合标准要求。
测量时,用手转动发动机转子,观察电阻值的变化情况。
若转动转子时电阻值偏大,则可能是电刷与滑环接触不良、电刷弹簧弹力过小,电刷磨损过短或电刷接线柱松动等原因造成的。
②测量交流发电机B接线柱和E(发电机外壳)接线柱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
测量正向电阻值:红笔接B接线柱,黑笔接E(发电机外壳)接线柱;测量反向电阻值:红笔接E(发电机外壳)接线柱,黑笔接B接线柱。
用上述方法,测量B、N接线柱之间的正反向电阻以及E、N接线柱之间的正反向电阻,电阻值应符合标准要求。
(常见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间的阻值如表2-4所示。
)2.发电机的拆卸(1)拆下电刷架紧固螺钉,取下电刷架总成(含电刷),如图2-6所示。
(2)在前后端盖上做记号,用扳手拆下连接前后端盖的拉紧螺栓,将其分解为与转子结合的前端盖和与定子连接的后端盖两大部分,如图2-7所示。
注意:不能单独将后端盖分离下来,否则会扯断定子绕组与整流器的连接线。
(3)将转子夹紧在台虎钳上,如图2-8所示。
拆下带轮紧固螺母后,可依次取下带轮、风扇、半圆键、定位套。
图2-6 拆电刷架紧固螺钉图2-7 拆连接前后端盖的拉紧螺栓图2-8 夹紧台虎钳图2-9 前端盖与转子分离(4)将前端盖与转子分离,如图2-9所示,若该部件装配过紧,可用专用拉器拉开,或用木锤轻敲,使之分离。
注意:铝合金端盖容易变形,因此拆卸时应均匀用力。
(6)拆防护罩,拆掉后端盖上的3个螺钉,即可将防护罩取下,如图2-10所示。
(7)拆下定子上4个接线端(三相绕组3个首端及一个中性点)在散热板上的连接螺母,使定子与后端盖分离,如图2-11所示。
图2-10 拆防护罩图2-11 拆连接螺母(8)拆下后端盖上紧固整流器总成的螺钉,如图2-12所示,取下整流器总成。
(9)零部件的清洗:对机械部分可用汽油或清洗液清洗,对电气部分(如绕组、散热板及封闭轴承等)宜用干净的棉纱擦拭,去除表面尘土、脏污。
图2-12 拆螺钉3.交流发电机解体检验发电机拆卸后检测转子、定子的电阻值及绝缘电阻,既可以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也可以使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
对于线圈电阻的测量,为了取得较准确的数值,建议用数字式万用表。
(1)检查转子①转子绕组(磁场绕组)断路与短路检查:将两支笔分别触在集电环上,其电阻值应符合技术标准。
若阻值为∞,说明断路;若阻值过小,说明短路。
一般12V发电机转子绕组电阻约为3.5-6Ω,而24V发电机转子绕组电阻约为15-21Ω。
②转子绕组搭铁检查:即检查转子绕组与铁心(或转子轴)之间的绝缘情况。
用万用表电阻最大挡检测两集电环与铁心(或转子轴)之间的电阻,若表针有偏转,则说明有搭铁故障;正常应为∞。
③集电环(滑环)检查;集电环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烧损,否则用0号纱布打磨。
两集电环间隙处应无污垢。
集电环圆度误差不超过0.025毫米,厚度不小于1.5毫米。
(2)检查定子①定子绕组断路与短路检查:用数字式万用表电阻最大挡检测定子绕组3个接线端,两两相测,正常时阻值应小于1Ω且相等。
若阻值为∞,说明断路;过小(近似等于零)则说明短路。
②定子绕组搭铁检查:即检查定子绕组与定子铁芯间的绝缘状况。
用万用表电阻最大挡检测定子绕组接线端与定子铁芯间的电阻,应为∞,否则说明有搭铁故障。
(3)检测二极管将万用表的两测试棒接于二极管的两极测其电阻,再反接测一次,若电阻值一大(10k Ω)一小(8~10Ω),差异很大,说明二极管良好。
若两次测量阻值均为∞,则为断路;若两次测得阻值均为0,则为短路。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时,质量良好的二极管正向电压一般为500~700 m V,反向电阻为几百千欧。
对焊接式整流二极管来说,只要有一只二极管损坏,则需更换该二极管所在的正或负整流板总成;若为压装结构,则只需更换故障二极管即可。
4.将检测合格的各部件装复装复前,先在轴承内填充润滑脂,填充量约为轴承空间的1/3,然后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组装交流发电机。
(1)将整流器装到后端盖上,打上3颗固定螺栓,整流器即被固定在后端盖上。
应注意绝缘垫片不能漏装。
装好后用万用表测量“B”接线柱与端盖间的电阻应为∞,测量两散热板之间及绝缘散热板与端盖之间电阻均为∞。
若上述电阻较小或为零,则表明漏装了绝缘垫片或套管,应拆开重装。
(2)将定子总成与后端盖装合,将定子绕组上的4个接线端子从后端盖孔中穿出,将接线端分别连接在整流器的接线螺钉上。
(3)将前端盖装到转子轴上,先将前端盖上的轴承加注润滑油脂后装入轴承盖并紧固好,再将该部分套到转子轴上,若过盈量较大,可用木锤轻轻敲入。
(4)将后端盖、定子绕组装到转子轴上,应注意使前后端盖上发电机安装挂角位置适当(符合拆解标记)。
上述两大部分结合后,穿上前后端盖紧固螺栓并分几次拧紧。
注意各螺栓的拧紧切不可一次完成,而应轮流进行,并且不断转动转子,若转子运转受阻或者内部有摩擦,应调整螺钉的拧紧力矩。
(5)装配风扇、带轮,在转子轴上套上定位套片,拧紧带轮紧固螺母。
(6)安装后端盖上的防护罩。
(7)安装电刷架总成。
(8)检验装配质量,使用万用表检测各接线柱与外壳间的电阻值,是否符合参数要求,否则应该拆卸重新安装。
五、注意事项1.用台虎钳夹持转子爪形磁极时,必须注意不使磁爪受损变形。
2.发电机拆装应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拆下的零件应按顺序放好,装复完成后必须检验装配质量。
实验二起动机的拆装及检修一、实验目的1.掌握起动机的拆装方法和顺序,正确使用拆装工具。
2.了解起动机各零部件的技术要求,掌握各零部件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器材及工量具常用拆装工具一套;游标卡尺,千分表;起动机,电枢检验仪,220V交流校灯。
三、实验原理1.起动机的结构起动机是起动系统的核心部件。
起动机由直流串励电动机、传动机构和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起动机总成如图2-13所示。
图2-13 起动机的组成1-电磁开关 2-触点 3-蓄电池接线柱 4-动触点 5-前端盖 6-电刷弹簧7-换向器 8-电刷 9-机壳 10-磁极 11-电枢 12-磁场绕组 13-导向环14-止推环 15-单向离合器 16-电枢轴 17-驱动齿轮 18-传动机构19-制动盘 20-啮合弹簧 21-拨叉 22-活动铁心 23-复位弹簧 24-电磁开关2.技术标准及要求(1)电枢轴径向圆跳动不大于0.10-0.15毫米,轴颈外径与衬套内径配合间隙应为0.035-0.077毫米,最大不超过0.15毫米。
电枢的轴向窜动量一般为0.15-0.18毫米。
(2)换向器与电枢轴的同轴度不大于0.03毫米,换向片高出云母片0.40-0.80毫米。
(3)电刷磨损后的高度不应小于新电刷高度的一半,一般不小于10毫米;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面不低于80%;用弹簧秤测量电刷弹簧的压力,其数值一般为11.76-14.7N。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1.起动机的解体(1)清除外部尘污和油垢。
(2)旋出防尘盖螺钉,拆下防尘盖,用铁丝钩提起电刷弹簧,将电刷取出。
拆下电枢上止推圈处的卡簧,如图2-14所示。
(3)用扳手旋出两紧固穿心螺栓,取下前端盖,抽出电枢,如图2-15所示。
图2-14 拆下防尘盖及卡簧图2-15 拆下前端盖及电枢(4)拆下电磁开关主接线柱与电动机接线柱间的导电片;旋出后端盖上的电磁开关紧固螺钉,使电磁开关后端盖与中间壳体分离,如图2-16所示。
(5)从后端盖上旋下中间紧固螺钉,取下中间支承板,旋出拨叉轴销螺栓,抽出拨叉,取出离合器,如图2-17所示。
图2-16 分离电磁开关后端盖图2-17 取出离合器(6)解体后,清洗擦拭各零件。
金属零件用煤油或汽油清洗,绝缘零件用布或浸汽油的布擦拭。
2.电枢的检修主要是检查电枢绕组有无断路、搭铁和短路故障,以及电枢轴是否弯曲。
(1)电枢轴①用游标卡尺检测轴颈外径与衬套内径,配合间隙应为0.035-0.077毫米,最大不超过0.15毫米,间隙过大应更换衬套并重新铰配。
②用百分表检测电枢轴弯曲度,电枢轴径向圆跳动不应超过0.10-0.15毫米,否则应予以校正,如图2-18所示。
(2)换向器①检查换向器表面有无烧蚀,轻微烧蚀用00号砂纸打磨,严重时应车削。
②换向器与电枢轴的同轴度不大于0.03毫米,否则在车床上修整。
③换向片高出云母片0.40-0.80毫米,否则应更换。
图2-18 检测电枢轴径向圆跳动图2-19 电枢绕组搭铁检查(3)电枢绕组①电枢绕组搭铁的检查如图2-19所示,万用表的两触针分别搭在换向器和铁芯(或电枢轴)上,其电阻应为∞,否则为搭铁故障;也可用万用表和220V交流试灯进行检查,两只表笔分别连接电枢铁芯与换向片,万用表应不导通(试灯应不发亮),如万用表导通或试灯发亮,说明电枢绕组搭铁,需要更换电枢总成。
②电枢绕组短路的检查如图2-20所示,先把电枢放在电枢检验仪的“U”型铁芯上,再将一块薄钢片(如锯条)放在电枢上方的线槽上,然后接通检验仪电源,并缓慢转动电枢一周,薄钢片应不振动,若薄钢片振动,表明电枢绕组有短路故障。
当换向器有一处短路时,钢片将在四个槽上出现振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