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伤处置分级
犬伤处置流程图.doc

犬伤处置流程图
接
完裸无贯
破
开
触露
伤出
或
穿
膜
放
好损或皮血性性
皮、者皮被饲肤的皮伤
肤擦抓肤污养被轻肤口被伤伤被染动轻微咬、舔舔物咬抓伤粘
I 级暴露Ⅱ级暴露Ⅲ级暴露
观察伤口有无出血,犬伤患者进入诊室
患者衣物有无血迹
判断犬伤分级,登记患者信息
和分泌物,提醒患者
不要污染诊室
伤口冲洗: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
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 分钟。
伤口消毒: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同时对污染区域进
行消毒
医生告知患者应当采取措施,患者获知情同意
I 级暴露Ⅱ级暴露Ⅲ级暴露
皮如一
疯免
肤不般疫
动
完能人功
物
好确群能
伤
且认低
及
无下
头
感或
面
染可
部
危疑险
无需处置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犬伤门诊抢救预案模板

一、预案目的为确保犬伤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狂犬病等疾病传播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门诊因犬类动物咬伤、抓伤等导致的患者,特别是狂犬病暴露高风险患者。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犬伤门诊抢救小组,由门诊主任担任组长,急诊科、外科、内科、护理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 确定抢救小组负责人,负责协调各部门、人员,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四、抢救流程1. 患者接诊(1)接诊医生询问患者伤情,了解伤人动物情况。
(2)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伤情严重程度。
(3)将患者引导至抢救区域,进行紧急处理。
2. 伤口处理(1)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清除大部分病毒。
(2)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外科清创,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和坏死组织。
(3)给予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
3. 疫苗接种(1)根据患者伤情和狂犬病暴露分级,确定疫苗接种方案。
(2)按照疫苗接种程序,为患者接种狂犬病疫苗。
(3)如有必要,为患者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4. 观察与治疗(1)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2)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病毒治疗、抗过敏治疗等。
(3)做好病情记录,及时与上级医院沟通,必要时转诊。
五、应急预案1. 若患者出现狂犬病症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小组进行全力救治。
2. 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疫苗接种,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及时转诊。
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六、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抢救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犬伤患者的救治能力。
2. 对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进行犬伤救治知识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抢救流程。
七、监督与检查1. 门诊主任负责对犬伤门诊抢救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 对抢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整改,不断提高救治水平。
八、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更新,或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本预案。
犬伤门诊工作制度表

犬伤门诊工作制度表一、目的为了规范犬伤门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就诊者的安全和满意度,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门诊部所有犬伤就诊者。
三、工作程序1. 接诊(1)医生接待就诊者时,应详细询问受伤情况,包括受伤时间、地点、受伤部位、伤势程度等。
(2)医生应询问就诊者的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及接种史,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伤口处理(1)护士负责处理就诊者的伤口,确保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2)对伤口较大或较深的就诊者,应进行清创缝合术。
3. 疫苗接种(1)根据就诊者的受伤情况和接种史,医生确定疫苗接种方案。
(2)护士负责为就诊者注射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4. 登记(1)护士在《犬伤门诊接种登记本》上详细登记就诊者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等。
(2)记录就诊者的受伤情况、治疗过程和疫苗接种情况。
5. 暴露分级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对就诊者进行暴露分级,并根据暴露级别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工作职责1. 科长(1)负责犬伤门诊的管理工作。
(2)监督和检查门诊各项工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 门诊医生(1)接待就诊者,询问受伤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2)书写门诊病历,记录就诊者相关信息。
3. 注射室护士(1)处理就诊者伤口,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2)记录疫苗接种情况。
4. 药房药剂人员(1)保管和分发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确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有效期和质量。
5. 检验科(1)检验就诊者的抗-RV。
(2)提供检验结果,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五、工作质量要求1. 确保就诊者安全,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2.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就诊者等待时间。
3. 严格遵循诊疗规范,确保治疗效果。
4. 注重服务质量,提高就诊者的满意度。
六、工作考核1. 每月对门诊工作进行考核,包括就诊者满意度、工作完成情况等。
2. 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工作不到位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处罚。
犬伤处置速查手册 于朋永

【卫字】2009版——犬伤处置速查手册2016年编辑:于朋永1、哪些动物侵害需要进行犬伤处置;…………………………………………………………2、犬伤暴露及分级处置;………………………………………………………………………3、处理流程,主要操作原则及规范;…………………………………………………………4、疫苗的接种和球蛋白的注射;………………………………………………………………5、如何书写犬伤病历?…………………………………………………………………………附:暴露前免疫…………………………………………………………………………………1、那些动物咬伤需要注射狂犬疫苗?被温血动物咬伤后,要打狂犬病疫苗。
温血动物也称“恒温动物”,是具有完整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动物。
一般来说,温血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提示了一些高危动物:如犬、猫、蝙蝠、狐狸、狼、鼬獾、浣熊、臭鼬(黄鼠狼)等。
在我国主要是犬,其次是猫。
也见到一些人被其他动物,比如蝙蝠、马、猪、猴子、鼠(宠物鼠)、兔子、金丝熊、猴子等咬伤而患上狂犬病的。
因此,被这些动物致伤后,也应注射狂犬病疫苗。
被乌龟、蛇、甲鱼等冷血动物致伤,不需要打狂犬病疫苗。
但被蛇咬伤后要作特别的处理。
被家养的小鸡、小鸭和小鹅等两脚动物致伤后,一般也不用打狂犬病疫苗。
但是局部伤口的处理和破伤风的预防。
狂犬病毒暴露的主要对象是被:犬、蝙蝠、猫、狐狸、狼、鼬獾、浣熊、臭鼬(黄鼠狼)等动物咬伤的患者。
注:暴露的粘膜被动物舔舐同样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2、暴露的分级及处理方法: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1.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
2.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
3.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级。
注:如何鉴别抓伤的二级暴露还是三级暴露?使用酒精棉签涂擦患者有明显刺激感即为三级暴露。
暴露分级及处理

暴露分级及处理
暴露分级标准共为三个等级:患者与动物接触时,如果皮肤没有出现破损,这种情况则被称为Ⅰ级暴露;如果皮肤已经破损,但是伤势比较轻微,这种情况被称为Ⅱ级暴露;如果皮肤破损后伤势非常严重,可以被称为Ⅲ级暴露。
通常Ⅰ级暴露是无需进行任何处理的,如果为Ⅱ级暴露,则应当简单处理伤口,包括冲洗以及消毒,然后注射狂犬疫苗,Ⅲ级暴露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伤口清创,视伤口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包扎或者缝合,然后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抑制剂,并且接种狂犬病疫苗。
上述是狂犬病暴露等级的分类以及处置方法,建议患者如果存在狂犬病Ⅱ级或以上暴露,应当及时进行处置。
狂犬病分级处置措施

暴露级别
暴露情况描述
处置措施
Ⅰ级暴露
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其他医学处理
Ⅱ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
1. 处理伤口: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2. 接种狂犬病疫苗:按照推荐的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共注射5剂次(或按照“2-1-1”免疫程序接种4剂次)。
Ⅲ级暴露
1.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2. 破损皮肤被舔舐。3. 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唾液污染(如被舔舐)。4. 暴露于蝙蝠。
1. 处理伤口:同Ⅱ级暴露伤口处理。2.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根据受种者体重计算使用剂量,一次性全部使用。3. 接种狂犬病疫苗:同Ⅱ级暴露疫苗接种。
犬伤处置分级

犬伤暴露的定义与分级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此外,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6, 18, 19, 22]: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I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粘膜的暴露)。
表3. 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6, 18, 19, 22]暴露类型 接触方式暴露程度 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 I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a,b ;2.完整皮肤被舔舐;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无 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则不需处置II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轻度 1.处理伤口; 2.接种狂犬病疫苗。
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c;2.破损的皮肤被舔舐;3.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唾液污染(如被舔舐);4.暴露于蝙蝠d。
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3.注射狂犬病疫苗e。
注:a.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
犬伤处置分级

犬伤暴露的定义与分级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此外,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6, 18, 19, 22]: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I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粘膜的暴露)。
表3. 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6, 18, 19, 22]暴露类型 接触方式暴露程度 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 I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a,b ;2.完整皮肤被舔舐;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无 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则不需处置II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轻度 1.处理伤口; 2.接种狂犬病疫苗。
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c;2.破损的皮肤被舔舐;3.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唾液污染(如被舔舐);4.暴露于蝙蝠d。
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3.注射狂犬病疫苗e。
注:a.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犬伤暴露的定义与分级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此外,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6, 18, 19, 22]: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I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粘膜的暴露)。
表3. 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6, 18, 19, 22]暴露类型接触方式暴露程度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I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a,b;2.完整皮肤被舔舐;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无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则不需处置II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轻度 1.处理伤口;2.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c;2.破损的皮肤被舔舐;3.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唾液污染(如被舔舐);4.暴露于蝙蝠d。
严重 1.处理伤口;2.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3.注射狂犬病疫苗e。
注:a.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
b.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59]。
(美国CDC明确指出: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可患狂犬病。
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不属于哺乳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c.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的咬伤属于III级暴露。
(WHO 推荐:由于头、面、颈、手和外生殖器部位神经丰富,建议这些部位的暴露属于III级暴露[6])d.暴露于蝙蝠属于III级暴露。
e.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
如果伤人动物在10日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恰当诊断技术证明该动物未患狂犬病,则可以终止免疫接种。
WHO及美国CDC均推荐10日观察法[6, 18, 19, 22],但也同时明确指出:①10日观察法仅限于家养的犬、猫和雪貂,且伤人动物需有2次明确记载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史;②10日观察法要考虑众多因素,如:暴露地区的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伤口类型、暴露严重程度、伤人动物的临床表现及其免疫接种状况、伤人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的可能性以及实验室诊断的可获及性等。
③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如有可能,应对可疑动物进行识别,隔离观察(外观健康的犬或猫)或安乐死后进行实验室检测,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或观察期内,应继续进行疫苗的暴露后预防接种。
如实验室检测阳性,应立即进行回顾性风险评估以确定所有可能暴露人群,并应给予其暴露后预防程序。
如可疑动物无法进行实验室检测或观察,则应给予全程暴露后预防,如果动物经适当的实验室检测证实未感染狂犬病则暴露后预防可以终止。
当健康且接受过正确的疫苗接种(至少两次有效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记录)的家养犬、猫或雪貂伤人时,如易于进行10日观察,尤其是当伤者在过去的 3个月内曾经接受过暴露前预防或暴露后预防免疫治疗时,在确保给予伤者恰当的伤口处理前提下,可推迟加强免疫接种。
2.暴露后处置2.1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内容包括:①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②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③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
2.2 判定暴露级别后,应根据需要尽早进行伤口处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详见表3)。
①判定为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②判定为II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参见下文疫苗接种及再次暴露后处置中疫苗接种的内容);③判定为III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参见下文疫苗接种、再次暴露后处置中疫苗接种及被动免疫制剂的内容)。
(1)伤口的外科处置暴露后处置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二是预防伤口发生继发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
对于II 级和III 级暴露,彻底的伤口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伤口处理包括对伤口内部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以及后续的外科处置,这对于预防狂犬病发生,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6, 18, 136]。
伤口处理包括对每处伤口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以及后续的外科处置。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
如清洗或消毒时疼痛剧烈,可先给予局部麻醉。
①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
如条件允许,建议使用狂犬病专业清洗设备和专用清洗剂对伤口内部进行冲洗。
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6, 31, 37, 137, 138]。
②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25%~0.05%)[130]、苯扎氯铵(0.005%~0.01%)[139]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③外科处置:在伤口清洗、消毒,并根据需要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至少两小时后,根据情况进行后续外科处置[6]。
外科处置要考虑致伤动物种类、部位、伤口类型、伤者基础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
普通创伤伤口相比,动物致伤伤口具有病情复杂、软组织损伤严重、合并症多、细菌感染率高等特点,目前尚无统一的外科处置规范[139, 140]。
且动物咬伤涉及骨科、耳鼻咽喉科、眼科、整形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临床专业,各专业在开放伤口处置上均有各自的原则或规范。
因此,严重、复杂的动物咬伤伤口的后续外科处置,最好由专科医生或在专科医生协助下完成。
A.外科清创术:所有严重的咬伤伤口(如:撕裂伤、贯通伤、穿刺伤等)均需进行彻底的外科清创术。
术前要根据伤口部位、手术大小及方式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区域麻醉、复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按照标准的外伤清创术原则进行[141]。
B.组织修复:咬伤所导致的重要器官、组织(如:神经、肌腱、骨、关节、血管等)损伤,应根据受损器官组织的具体情况(如受损程度、感染可能性、修复难度等)、相应专科的处置原则,选择进行I期修复、II期修复或延期修复。
C.伤口关闭及抗生素使用:伤口是否进行I期闭合以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要考虑众多因素,如:就诊时间、伤口严重程度、伤口部位、致伤动物、伤口类型、伤者基础健康状况(如年龄和基础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受损、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以及医生对动物咬伤伤口处置的经验等[30, 32, 38, 142-149]。
上述因素均可影响伤口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
暴露于犬、啮齿类动物,以及位于头面部、口腔粘膜的浅表、清洁、新鲜伤口[37, 39-43, 150, 151]属于继发感染的低危因素。
而暴露于猫、灵长类、猪等动物;位于手、足、胫前、关节部位的穿刺伤、贯通伤、大面积撕裂伤、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伤口;老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放化疗等基础疾病等均属继发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存在感染高危因素者尽量避免I期缝合,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3-5天后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延期缝合或II 期缝合,必要时可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早期许多文献建议对伤者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2, 142]。
近些年的文献报道显示,预防伤口感染的关键在于尽早进行彻底的伤口清洗、清创及伤口闭合或覆盖。
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可显著降低咬伤伤口的细菌感染率[143-147]。
文献研究提示,对于细菌感染低危者,在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和清创后,与II期、延期闭合伤口或伤口保持开放相比,I期闭合伤口并不增加伤口的感染率,且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愈合后瘢痕更小[30, 32, 140, 141]。
也有许多研究显示,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未令咬伤患者受益[152-155]。
不推荐对所有的III级咬伤病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或已出现伤口感染的病例可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最好根据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推荐使用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洛林酯和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37, 39-43, 150, 151, 156-166]。
D.存在感染高风险因素者,伤口内应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
伤口较大时,为避免继发感染,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如必须缝合,应采取松散稀疏的缝合方式,以便于继续引流。
如果就诊时伤口已缝合,原则上不主张拆除。
若缝合前未浸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仍应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存在感染高风险因素者,应根据伤口状况、伤者基础免疫情况(破伤风类毒素)、距离最后接种时间等,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免疫预防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