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探索宇宙

合集下载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

太阳系的8大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注:地球直径为12735km;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5 ×108 km;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d(天)。
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 先进的手段和良好的条件,人类开始走 向了太阳系。
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人类接触的第一颗恒星, 就是离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最近的太阳了
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有可能存在生命吗?
练习: 1。地球位于离太阳较近的第几条轨道上( ) A、第二条 B、第三条 C、第四条 D、第五条 2。人类第一个太空人是( ) 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C、奥尔德林
D、杨利伟
3。首次使人类踏上月球的飞船是( ) A、“阿波罗”11号 B、“神州”二号 C、“神州”五号 D、“ 4。
课后思考: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行星直径 地球=1) (地球 ) 0.39 0.97 1 0.53 11.2 9.5 3.7 3.5
距离太阳 地球=1) (地球 ) 0.39 0.72 1 1.52 5.20 9.53 19.2 30
公转周期 地球=1) (地球 ) 0.24 0.61 1 1.88 11.9 29.5 84 165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 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其中,仙女座河外星系 仙女座河外星系是离 仙女座河外星系 银河系比较近的一个星系。 从仙女座发出的光需要200 万年才能到达地球,也就是 说,我们在夜空中所见到的 仙女座已是200万年以前的 仙女座了。
A.未来太阳系空间站
B.未来太空城市
无垠的宇宙,奥秘无穷。人类对太空一直充满了美好的 希望和幻想。回首20世纪,人类已冲破了地球引力的束缚, 将自己的足迹留在了地球以外坚实的土地之上,展望21世纪, 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的居 住地将不会再是人类的幻想。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下)同步练习:11.3 探索宇宙(Word 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下)同步练习:11.3 探索宇宙(Word 含答案)

第三节探索宇宙知识点1探索的历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543年,布鲁诺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日心说”B.1632年,哥白尼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人类的视线深入到了更为宽广的星空C.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D.人类第一个太空人是中国的杨利伟2.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D.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3.“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2浩瀚的星空4.如图所示的“宇宙层次结构”概念图,正确的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是指由太阳、地球、月球这几个天体所运行的空间B.银河系只有一个恒星——太阳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D.太阳系就是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的系统6.(2020河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深入。

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体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A.执行导航任务的北斗系列卫星B.月球上行走的“玉兔”月球车C.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站D.“天眼FAST”探测到的太阳系外的脉冲星7.关于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大多数宇宙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B.宇宙正在膨胀,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C.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绕银河系公转,银河系绕着比它更大的超星系团公转D.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地球是卫星8.(2021湖州)如图所示是“气球充气”活动,若将小圆点表示星系,该活动模拟了(填序号)。

①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②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③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大9.(2021丽水)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选填“行星”或“恒星”)。

答案第三节探索宇宙1.C2.A3.哥白尼牛顿4.A5.C6.D“天眼FAST”探测到的太阳系外的脉冲星在太阳系外,离地球最远,故D正确。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知识要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探索宇宙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1、 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是:远处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球的缺损面是圆弧形。

2、 通过观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知道:黄色的区域是陆地,白色的区域是白云,蓝色的区域是海洋。

3、 通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赤道看上去是很圆的。

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所有的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地图1、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纸上的图形。

2、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比例尺: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4、 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5、 图例:地图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一、太阳实际距离图上距离1、太阳的有关数据:直径:140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1274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2、太阳表面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黑子(光球层)3、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 耀斑(色球层)日珥(色球层)4、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它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5、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探索宇宙》一课是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课。

这一单元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未来家园的梦想等内容。

《探索宇宙》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

人类为探索宇宙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功应归功于人类的好奇心和智慧。

早先,人类用眼睛和想象来认识宇宙。

今天我们使用各种先进的工具来观察宇宙。

这些工具包括非常敏感的无线电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

了解这些探索的历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惊叹人类智慧的无穷,还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学情分析:对于太阳、地球、银河系、宇宙这些概念,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于宇宙空间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和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目标: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信息途径获得的关于宇宙、探测工具、航天大事记的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乐于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所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意识到人类对天空的认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教学难点: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与了解宇宙关系的认识及其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并整理有关望远镜以及宇宙探索的进步、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的精彩瞬间吗?(播放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分离视频)当你看到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分离时的场面时你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此时你在想什么?(多么渴望能与航天员叔叔一同乘坐飞船探索宇宙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遨游广阔无垠的太空,探索神秘的宇宙。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5)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因为月球只能反射太阳光,故实际上是太阳光。
2、月球的形状特征
(1)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高原和山脉;暗区为平原和盆地等低陷地带
(2)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小天体的频繁撞击月球;次要原因是古老火山的爆发
3、月球上不同于地球之处:
(1)月球上没有大气、水、生命;
9、许多节日就根据农历而定:
节日 农历日期 月相
春节 正月初一 新月
元宵 正月十五 满月
端午节 五月初五 接近上弦月
七夕 七月初七 上弦月
中国鬼节 七月十五 满月
中秋节 八月十五 满月
重阳节 九月初九 上弦月
8、古诗词中与月相有关的一些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夜:元宵之夜 即正月十五元宵节) ________满月
C、影响气候、天文、地质、造成洪涝、旱灾
D、危及星际航行
E、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强时,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二、月球
1、月球概况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日地距离的1∕400
(3)月球质量很小,约地球的1∕8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
(4)月球直径为3476千米
恒星:2000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颗,能自己发光的星体
2、光年: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
3、银河系的直径:10万光年 太阳距离银河系中心距离大约3万光年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的分类和生命星球的特点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教材的安排上,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同时,由于宇宙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宇宙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的分类和生命星球的特点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的分类和生命星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恒星的生命周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直观地展示宇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宇宙相关的谜语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如宇宙、恒星、行星等。

3.知识讲解:讲解宇宙的组成、恒星的分类和生命星球的特点。

4.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天空,识别不同的恒星和行星,了解它们的特点。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恒星的生命周期等话题。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起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等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讨论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2.恒星和行星的区别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了解它们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宇宙的相关知识。

3.讲授法:教师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宇宙星空图片2.恒星和行星的资料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宇宙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

2.呈现(10分钟)呈现恒星和行星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恒星和行星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找出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恒星、行星等概念。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有哪些未知?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热情。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起源和恒星、行星的特点。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 第三节 探索宇宙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  第三节  探索宇宙

第三节探索宇宙知识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宇宙的了解.教学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新课引入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多年来,神舟系列飞船多次上天并安全返回,承载并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展示神舟系列飞船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画面,忘乎所以的时候,教师提醒大家思考——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飞上天去探索宇宙的呢?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探索的历程1.识图——创设情境,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教师归纳:这些图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2.问题——科学猜想.(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2)哥白尼和日心说.(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5)“神舟”号飞船的四次成功飞行.3.上网查阅——文献探究.学生协作式活动过程,教师可参与其中,与同学们共同查阅资料,共同讨论.4.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在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代表,进行信息发布.把相关问题的科学猜想,论证分析进行报告.5.老师评价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成果,指出探究活动中的不足,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探究点二浩瀚的星空、幻想与追求1.识图——创设情境.学生认识“浩瀚的星空”中的图,并进行归纳.(1)请同学们在图1所示的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投影此图,指出地球的位置.(2)图2是以地球为参考,逐渐向外延伸,向同学们简单呈现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图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浩瀚的星空”,请同学们选题进行网上查询,也可以自拟论题查询.2.问题——科学猜想.(1)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2)地球结构和演化.(3)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4)空间技术.3.上网查询——文献探究.4.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5.老师评价总结.多媒体展示:火星发现水的资料,如图所示.美国宇航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让同学们想象以后在其他星球上的生活场景.第三节探索宇宙一、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介绍了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探索宇宙
1. (2012•黄石中考改编)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有很多相似之处。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
B.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C.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
D.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没有规律
2.(2013•济南一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选填“托勒密”或“哥白
尼”或“哈勃”)利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3. (2012•淮安中考改编)古人通过观察和猜想,建立了不同的宇宙模型,其中古希腊天文
学家托勒密提出以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地心说”。

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日心说”。

【新闻再播】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3日10时07分,在航天员聂海胜的精准
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
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

执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十号飞船交会对接的乘组人选,正在进行严格训练和选拔程序。

周建平说:“我们期望还有女航天员参加飞行,保持两男一女的搭配。


中国自主研制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将继续在神舟十号飞船任务中为航天员提供生活保障,这些技术未来也将应用在空间站的建设当中。

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型号总设计师胡胜云介绍说,尽管和地面上的空调、电热炉功能一样,但太空厨房、太空空调不仅要承受各种恶劣太空环境的考验,还要保证长期运行不出故障,否则不仅维修困难,还会威胁航天器和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如今,中国自主研制的这些生活设施已经伴随天宫一号在太空运行了一年多时间,状态一直很好,这些都为未来更长时间的载人航天任务积累了经验。

【拓展创新】
(1)夜晚的星空,人们观察到许多闪烁的星星,它们大多数与太阳一样,都是哪一类天体?。

(2)下表中是部分星系移动的数据:
参考答案
1. 思维点睛: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相似;天体及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天体之间及
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的作用力;守宙天体的运动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D 【解析】原子结构类似于太阳系的结构,中心为原子核,核外为绕核转动的电子,
故A正确;宇宙中任何物质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故B正确;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故C正确;宇宙天体的运动符合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故其运动是有规律的,故D错误。

2. 思维点睛:哈勃发现了谱线的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解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利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答案:哈勃
3. 思维点睛:熟记物理学史上一些物理学家的贡献。

【解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地心说”。

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日心说”。

答案:地球太阳
【拓展创新】
思维点睛:(1)人类看到的星星都是和太阳相同的能发光发热的恒星;(2)物理知识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定义概念,更重要的还应该学会应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相关答案。

【解析】(1)我们知道太阳为恒星,而星星和太阳一样,故星星大多数为恒星;(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处女座星系、大熊座星系、牧夫座星系、长蛇座星系中,离我们距离越远,那么它们的运动速度越快;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而这种膨胀还在继续。

答案:(1)恒星(2)①星系离我们距离越来越大,运动速度越来越快②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