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公示 指物权享有与变动的可取信与社会的外部表现方式,凡物权的享有与变动,均须经行公示.
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村民依法享有的在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保有住宅及附属设施的权利.
留置权 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地役权 依合同约定,而以他人的土地供自己土地的方便和利益之用的权利.
取得时效,又称时效取得,指无权利人以行驶所有权或者其他财产权的意思公然和平的持续占有他人财产,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间,即间权 指在土地的空中或者地中横切一立体空间而以之为标的设定的权力.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相邻关系 指相临近的不动产所有人或者利用人之间,一方所有人或者利用人的支配力与他方所有人或者利用人的排他力相互冲突时,为调和其冲突以谋求共同利益而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善意取得 出让人与受让人间,以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为目的而为不动产的移转登记或者动产的交付,即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在受让人为善意时,仍可由其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的制度.
担保物权 指债权人以确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而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所有的物或者权利上设定的定限物权.
抵押权 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物的占有而向债权人提供一定财产以担保债务的履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可以就其买的价金优先受偿的权利.
物权法名词解释之类

1、物权法:是调整人对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类型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包括类型强制和类型固定。
3、一物一权原则:一物之上只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一个所有权的客体只能为一个物。
一物之上不能设定两个以上内容相冲突的物权。
(例外:财团抵押和浮动抵押)4、公示公信原则:当事人必须以公开的方式使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公示是物权的象征。
经过公示,物权交易取得了公开可见的平台。
①设定力:不经交付或登记,物权变动就不会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②推定力:是以占有取得或者登记簿上的登记推定权利的取得甚或存在。
③公信力:一旦当事人在变动物权时依法定方式进行了公示,法律就赋予该物权变动具有完全的效力,即使公示有瑕疵,善意的受让人基于对公示的信赖,亦不负返还义务,仍能取得物权。
5、物权: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
6、物权的特征:一是内容上的支配性(所谓直接支配,是指物权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享受物的利益,无需他人的介入),而是主体方面的对世性,三是客体方面的特定性,四是效力方面的排他性,五是实现方面的绝对性,六是变动方面的公示性。
7、物权的效力:指法律赋予的使物权的支配效力得以完满实现的各种具体的保障力。
排他效力、优先效力、追及效力、物权请求权效力。
8、排他效力:是指在同一物上不得同时成立两个以上内容互不相容的物权。
9、优先效力:①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而非物权相互之间的效力。
②具体表现:所有权优先于债权一般发生在一物多卖的场合;用益物权的优先性——无论成立先后,建设用地使用权皆优先于租赁权;担保物权的优先性……③物权与物权间的优先效力……10追及效力:是指物权成立后,其标的物不论辗转于何人之手,物权人得追及物之所在,而直接支配其物的效力。
11、物权请求权效力:是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碍或者有被妨碍之虞时,物权人为恢复其物权的圆满状态,得请求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物权法》名词完全解释

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依法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法:是规范静态财产关系的法,是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效力和公示方法都应有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创设与物权法定内容相悖的物权。
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是指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一物一权原则:一个物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独立的物,在同一物指上不得设立两个以上互不相容的物权。
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对自己的动产或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所有权是一种最充分的权利,是一种绝对的权利。
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是指发生物权变动时,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物权变动的结果作为两个法律事实,它们的成立生效依据不同的法律根据的原则。
公示原则:是指物权的变动必须采取某种可使外界知晓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法律保护的原则。
公信原则:是指物权的变动以登记和交付为公示方法,善意受让人如果信赖这种公示而从事物权交易,即使公示所表现出的物权状态与真实状态不相符合,也不能影响该物权交易的效力。
占有: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从而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先占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对所有人抛弃的废旧物品2)依习惯先占而取得所有权。
他物权:是指对“他人之物”享有的物权,即所有权以外的各种物权。
遗失物:是指非基于占有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现又无人占有且并非无主的动产。
生活解释:甲有天然奇石一块,不慎丢失。
乙误以为无主物捡回家,配以基座,陈列于客厅。
乙的朋友丙十分喜欢,乙遂以之相赠。
后甲发现,向丙追索。
奇石属遗失物,乙应返还给甲。
理论解释: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半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指财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其财产,但他将该财产以合理价格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处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即时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名词1、物权的保护:通过法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保障物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其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制度。
2、所有权:指一切为人们所拥有、控制财产的权利,包括有体物与无体物,但在法律观念中,则是指对于有体物的所有权。
3、财团抵押权:将企业现有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权利视为一个整体,于其上成立的抵押权。
4、最高额抵押权:对于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预先确定一个最高的限度而设立的抵押权。
5、留置权: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权留置该动产。
以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6、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权利人即业主对于一栋建筑物中,自己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结合。
7、业主的管理权:指基于区分所有建筑物的构造,业主在建筑物的权利归属以及使用上,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共同关系。
并基于此共有关系而享有管理权。
8、担保物权的竞合:亦称物的担保的竞合,指在同一标的物上存在不同种类的担保物权,担保物权人不为同一人。
此时应以何类担保物权的效力优先的问题。
9、物权: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权。
10、相邻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权利时,给对方提供必要便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1、抵押权的设立:当事人依据物权法和其他法律规定通过法律行为或完成一定公示方式在抵押物上实现抵押权。
12、善意取得:亦称即时取得。
只无处分权人转让标的物给善意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所有权人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
13、担保物权:指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在债务人和第三人的物上设定的。
债权人直接取得或支配其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
14、动产浮动抵押:又称浮动担保,指抵押权人对抵押人提供担保的现有的以及将有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
物权法名词解释

1.登记:将物权变动的事项登记在国家主管机关的登记簿上。
2.交付:转移占有。
3.物权法定主义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4.本权:对标的物不仅有事实上的控制力,而且有权利为依据,该依据之权利,即为本权。
5.占有:自然人或法人对于财产实际上的占有、控制(在人的力量范围内、持续一定时间)6.原始取得: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依据法律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物权。
7.继受取得: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
(创设、转移)8.绝对消灭相对消灭9.抛弃:以消灭物权为目的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10.简易交付: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如受让人已经通过保管、租赁,借用等方式实际占有了动产,则于物权变动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
11.占有改定:动产物权的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特别约定,标的物仍然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这样,在物权让与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
12.指示交付: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出让人将其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替交付。
13.拟制交付:出让人将标的物的权利凭证交给受让人以代替物的现实交付。
14事实处分:在生产生活中使物的物质形态发生变更或消灭15.法律处分:依照所有人的意志,通过某种民事法律行为对物进行处理。
16.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转让标的物给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一般可以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所有权人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
17.遗失物:所有人遗忘于某处,不为任何人占有的物。
18.添附:数个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成一物,或者由所有人以外的人加工而成新物。
19.附合: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分离,若分离会导致毁损该物或者花费较大。
用建筑材料建筑房屋。
分为动产与动产、动产与不动产20.混合: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动产互相混杂合并,不能识别。
21.加工:在他人物上附加自己有价值的劳动,,是指成为新物。
22.先占:以所有的意思最先占有无主动产23.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是否有本权24.自主占有:以属于自己所有的意思表示的占有。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1.物权法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民事法律,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
制定物权法,必然要协调各方面的意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难度之大,操作过程之复杂,可想而知。
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广泛听取意见,尽可能协调各方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是制定物权法过程中的鲜明特点。
2.物“物”在民法上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不动产”是不可移动的物,比如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土地附着物。
“动产”是不动产以外的可移动的物,比如汽车、电视机等。
3.物权“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指权利人依法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占有“占有”是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
5.主物“主物”是指能独立发挥效用的物。
“从物”是指不能独立发挥效用、依附于主物并发挥辅助作用的物,比如电视机是主物,电视机的遥控器是从物。
6.善意“善意”是民法上的一个概念,是“恶意”的对称。
指当事人不知道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有关事实,并对这种不知道当事人没有过失,比如善意取得制度下规定的善意,是指甲擅自出售保管或者借来的财产,按照市场正常的交易规则,乙确实不知道甲无权处分这一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乙是善意的。
为了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法律规定乙在支付合理的价款后可以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民法上的善意,不是善良的意思,具有“不知情”的含义。
是否构成善意,依照法律规定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要件。
需要说明的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前提是法律允许转让的财产,法律不允许转让的财产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的一项制度,有关追赃的问题适用刑法的规定。
7.孳息“孳息”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天然孳息,比如母畜生的幼畜、果树结的果实。
法定孳息,比如按照借款合同取得的利息。
8.共有“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个人对一项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比如两个人共同购买一辆汽车。
9.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就担保财产依法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完整word版)物权法 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1.物权: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具有排他性的权利,即对特定物的排他支配权2.知识产权:指民事主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或文学艺术等领域内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3.继承权:与死者有特定身份关系的人承受死者遗留财产的权利4.对物权:特定的人对广义的物(有体物、无体物、财产权利及其他具有财产意义的物)直接支配之权利5.物权的效力:指法律赋予物权的强制性作用力与保障力6.物权的支配效力:指物权所具有的保障物权人对标的的物直接为一定行为,并享受其利益的作用力7.物权的排他效力:指物权相互之间的对抗效力,即一项物权排斥内容和性质与其相抵触的另一物权并存于同一标的的物之上,或者得压制同一标的物上的其他物权而现行实现的效力8.物权的优先效力:当特定的物既是物权的支配物,又是债权中的给付标的物时,无论物权与债权成立的先后,物权均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9.准物权:指在物权法所规定的范物权种类之外,性质与要件等相似与(典型)物权并准用物权法有关规定的财产权,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非典型物权或特别法上的物权10.类物权:具有“类似物权”的地位而受法律保护的占有某物的事实状态11.物权法定原则:又称物权法定主义,是指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等均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新物权或变更物权的法定内容之原则12.物权的变动:指物权的发生、移转、变更和消灭13.不动产登记:是指登记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并经审查,对不动产物权的设定、变更、移转、消灭等事项登记记载于特定簿册的事实14.初始登记:又称原始登记,指对原无权属证书的不动产首次办理不动产登记15.变更登记:指办竣初始登记后,因权利人名称、数量的变化或者不动产状况的变更而进行登记16.他项权利登记:指不动产权利人在其不动产智商为他人设定他物权而办理的登记17.移转登记:又称转移登记、过户登记,指因转让、赠与、继承、裁判等原因发生不动产权属转移时所进行的登记18.涂销登记:又称注销登记,指对错误的、不真实的或已经消灭的不动产物权经当事人申请或由登记机构依职权而予以销除而作的登记19.预告登记:指为保全一项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而作的提前登记20.更正登记:指真正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如认为登记有错误时申请更正或登记机关发现登记有错误时依职权对原登记进行更正修改所进行的登记21.异议登记:指真正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对现实登记的权利的正确性提出异议而进行的登记22.现实交付:直接交付,指一方将物的直接占有移转给另一方的行为23.简易交付:又称在手交付、先行占有,指动产物权的受让人已因其他关系先行占有了标的物,尔后双方又达成了物权变动的合意,因而不必再行交付,物权变动自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24.指示交付:又称长手交付、替代交付或返还请求权的让与,指当标的物由第三人占有时,让与人将对该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并通知占有人,以代替实际交付25.占有改定:指让出动产时,出让人仍有必要继续占有该项动产的,可以与受让人另有约定由其实际占有该动产而使受让人简介取得占有,以代替实际交付的情形26.物权公示原则:以公开的、外在的、易于查知的适当方式展示物权存在和变动的情况27.区分原则:物权变动与债权合同效力的区分原则,指在发生物权变动时,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作为两个法律事实,他们的成立生效应依据不同的法律依据的原则28.所有权: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占有、使用、受益、处分等方式为自由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29.占有权能:所有权人对于标的物为实际控制、管领的权能30.使用权能:指依物的性能或用途,在不毁损所有物本体或者变更其性质的情形下对物加以利用,以实现物的使用价值之权能31.收益权能:指收取所有物所产生的孳息和其他经济利益的权能32.处分权能:指依法对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的命运的权能。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一、名词解释1.物权一词最早起源于罗马法,但直到1900年才由《德国民法典》第一次在法律上予以正式确认。
其作为一个法律范畴,是由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所享有的支配权利。
换言之,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物权与债权一起,共同构成民法中最基本的权利形式。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方面:(1)物权不仅是人对物的关系,也是人与人的关系。
(2)物权本质上是一种支配权,是权利人对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3)物权是排他性的权利。
2.物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为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或者防止侵害的发生,请求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物权请求权是依附于物权的独立请求权,在物权受到侵害或者有遭受侵害可能导致物权人不能圆满支配其物权时行使,包括返还原物、消除危险、排除妨害、恢复原状。
物权请求权是一种基于物权而产生的、保护物权的请求权,也是物权法为保护物权而特别设定的一种方法。
3.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的标的物不管辗转流人什么人手中,物权人都可以依法向物的不法占有人索取,请求其返还原物。
任何人都负有不得妨碍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义务,无论何人非法取得所有人的财产,都有义务返还,否则,就是侵犯了所有人的权利。
不仅所有权,而且担保物权的标的物,不论辗转到何人之手,都不影响这些权利的存在。
但是,物权的追及效力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法律上确立善意取得制度之后,物权的追及效力应当受到善意取得适用的限制。
4.物权的优先效力,称为优先权。
优先效力包括如下内容:第一,物权的对外优先效力。
即当在同一标的物上同时存在物权和债权时,物权优先。
第二,物权的对内优先效力,或者说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
即同一物上有数个物权并存时.先设立的物权优于后设立的物权。
第三,法律、法规规定了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同一物上既存在某种物权,又存在某种兼具物权性质的权利时,前一种物权应当具有优先于后一种物权的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事代理权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家事代理权虽然属于广义上的无权代理,但其不同于一般的无权代理,而 是表见代理的一种特殊情形。因此,而家事代理权发生的代理效果无须被代理 人追认。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第一节、身份权概述
一、身份权的概念
(一)身份是指民事主体在特定亲属关系中所享有的地位。 (二)身份权是指自然人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产生并由其专属享有,以身份 利益为客体,为维护该种关系所必须的权利。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二、身份权的特征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六)行为能力欠缺宣告权 (七)监护权 (八)继承权 (九)家事代理权
夫妻姓名权、住所决定权、平等从业权、收养子女权等等不能认为是配 偶权的内容。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三、配偶权的法律保护
(一)具体侵权形态 1、来自配偶的侵害 2、来自第三人的侵害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二)责任的承担 1、配偶承担责任 ①有些责任要到离婚时才承担 ②主要是赔偿责任 2、第三人承担责任 ①主要是赔偿责任 ②有时配偶一起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第三节、亲权
一、亲权的概念
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管教和保护的权利。
身份权支配权是指权利人对身份利益进行排他性支配的权利,如管教子女 权、处分子女财产权。
身份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要求对方亲属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如抚(赡)养 请求权。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除此之外,身份权的行使方法也复杂多样(有的须依诉讼方法、有的依行 政程序、有的可以自行行使)。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第二节、配偶权
一、配偶权的概念
(一)配偶身份所享有的权利。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二、配偶权的内容
(一)同居权 (二)忠实权(义务) (三)生育权 (四)扶养权 (五)失踪、死亡宣告权
(二)责任的承担 1、亲属承担责任 2、第三人承担责任 ①主要是赔偿责任 ②有时亲属一起承担共同侵权责
决斗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普希金是19 世纪俄国著名的诗人。他在与莫斯科的绝色佳人娜塔莉娅·凡 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相遇后,二人便一见钟情,共同坠入爱河,不久之后便结 为夫妻。
几年后,沙皇禁卫军军官、法国纨绔子弟乔治·丹特斯在一次舞会上偶然 结识冈察洛娃,对她展开猛烈的攻势。普希金对这位第三者,气愤之极。他对 于他人夺己之爱的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四、亲权的法律保护
(一)具体侵权形态 1、子女受到亲权人的侵害 2、子女受到第三人的侵害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二)责任承担 1、亲权人承担责任 ①履行义务 ②剥夺其亲权 2、第三人承担责任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决斗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企图无法容忍。 1837年2月,普希金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名誉,毅然决定同丹特斯决斗。
奸滑的丹特斯在普希金尚未准备好时便开枪击中了普希金的要害。因枪伤严重, 一代诗豪终于不治身亡。
back
家事代理权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家事代理权亦称夫妻代理权或者日常事务代理权,是指配偶一方本无代理 权,在与第三人就实施日常事务为一定法律行为时,推定享有代理对方配偶行 使权利的权利。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二、亲属权的内容
(一)扶养权 (二)监护权 (三)生育权失踪、死亡宣告权 (四)行为能力欠缺宣告权 (五)继承权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三、亲属权的法律保护
(一)具体侵权形态 1、来自亲属的侵害 2、来自第三人的侵害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五)它是一个权利义务集合体 亲属关系权利与义务紧密结合的特点,是由亲属关系的伦理性、维护亲属
共同体利益的特性决定的。 其实只是有些身份权如此,而有的身份权并非如此。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三、身份权与人格权的区别
(一)客体不同 (二)法律作用不同 (三)产生时间不同 (四)是否必备不同
(一)发生于亲属团体中 (二)其权利客体是身份利益 (三)它是非固有、非必备的权利 (四)它的权利内容比较复杂
很多学者对身份权分类成身份权形成权、身份权支配权、身份权请求权。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身份权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人单方意志使双方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如收 养撤销权、婚生子女否认权、非婚生子女认领权。
第四节、亲属权
一、亲属权的概念
(一)亲属是指自然人因为血缘、收养而原因产生的身份。 (二)亲属权是指民事主体因为亲属身份而享有的权利。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二、亲属权的种类
(一)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的亲属权 (二)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的亲属权
(三)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属权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二、亲权的特征
(一)亲权专属于父母,并且父亲和母亲都平等享有(共同亲权原则) (二)调整的是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 (三)亲权的目的是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和财产方面利益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三、亲权的内容
(一)身心照顾权 (二)财产照顾权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四、身份权的历史发展
(一)最早是父权、夫权、亲权等等 (二)罗马法以后身份权日渐萎缩 (三)近代以来,身份权的专制性有了明显改善 (四)二战后身份权转变成平等的人身权
第十一章 身S份T权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五、身份权的种类
(一)配偶权 (二)亲权 (三)亲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