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优质文档]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问诊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问诊

表现
病因
惊恐而心悸,或心悸易惊,恐
惊悸
外受异常刺激
惧不安
若无明显外界诱因心跳剧烈, 惊悸进一步
怔忡
上至心胸,下至脐腹
发展而来
特点
时发时止,全身情况较好,病 情较轻
病情较惊悸严重,持续时间较 长,常见于器质性病变
4.胁胀: 自觉胁肋部胀满不舒,与肝胆病有关 5.脘痞: 胃脘部胀满不舒 ⑴食积胃脘:脘痞伴嗳腐吞酸、进食尤甚 ⑵脾胃气虚:脘痞、伴食少便塘 ⑶湿阻中焦:脘痞伴纳呆呕恶、苔腻 ⑷饮停于胃:脘痞纳少伴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 ⑸胃阴亏虚:脘痞干呕,饥不欲食 ⑹肝气犯胃:脘痞伴胸胁胀满 6.腹胀: 自觉腹部胀满不舒 ⑴鼓胀:腹大胀满如鼓,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 —①酒食不节②情志所伤③虫积血癥 7.身重: 自觉身体沉重,如负重物-水湿泛滥、气虚不运 ⑴湿邪困阻:身重伴脘腹胀满、苔腻 ⑵水湿泛溢肌肤:身重伴浮肿尿少 ⑶脾气亏虚:身重伴嗜卧、倦怠乏力 ⑷热病后期,邪热耗伤气阴:身重乏力
二.问目 目病与心、肝、肾三脏病变关系密切 1.目痛: ⑴肝火上炎:两目胀痛,兼面红目赤,急躁易怒 ⑵风热火毒上扰:目赤肿痛,兼羞明多眵 ⑶气血不足或阴虚火旺:两目隐痛,渐发势缓,干涩 2.目眩: 自觉视物旋转动荡,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感 ⑴实证、虚实夹杂:①肝阳上亢②肝阳化风③痰湿上蒙清窍
63
⑵虚证:气虚、血虚、阴精不足,目失所养 3.目昏: 目昏指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4.雀盲(夜盲): 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后视力明显减退,视物不清 5.歧视(复视): 指视一物成二物而不清的症状 以上三种眼病总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常见于久病或年老体弱之人
A.肾精亏虚失养
B.寒湿侵袭阻络
C.瘀血阻滞经络

《中医诊断学》教材辨证内容补充之我见

《中医诊断学》教材辨证内容补充之我见
故 证候上 也有“ 营卫 不 和”“ ,营卫 两 虚 ” 。 证 茎 中疼痛 , 质暗滞 , 。 舌 脉涩 1 卫 气病证 . 1 参考文献 1 . 卫气不足证 : .1 1 指卫气不足, 导致固摄腠理 、 温煦皮肤、 防御外 【 邓铁涛. 1 】 中医诊断学【 】 M. 上海科 学技术 出版社. 8. 14 9 邪能力下降所致的证候。临床表现 : 自汗出, 易 畏风 , 时有鼻塞喷 【1 2 朱文峰 . 中医诊断学【 】 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0 . 2 7 0 嚏、 流清涕 , 形体怕冷, 或有面色偏 白、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等症 , 【 黄利 兴 , 英锋 . 叶 天 士 营 气病 变的证 治【. 3 ] 刘 析 J 中医文 献 杂 志 , 】
1 .邪气外犯 , .2 1 卫气郁滞证 : 指外邪干扰 , 导致卫气运行受阻, 功 能发挥失 调所 致 的证 候 。 主要 表现 为寒热 失调 , 出异 常( 汗 无汗或 有汗)或有身体疼痛 , , 或有咳嗽微喘 , 舌平, 脉浮或紧或数 。临床
根 据邪气 不 同而有相 应 的不 同表 现。
21 00年 2月
医嘱执行 、 患沟 通 、 理记 录等要 求也 有 了系统 的认 识 。 护 护 较好 地 培养 了护生的动手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因此, 两组 护生 的出科 操作成 绩 , 察组 优 于对照 组 。 观 通过对 观察组 发放 调查 表发 现 , 多元 化教 学 法是 有效 可行 的 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先导的启发式教学 , 由于提前将病例发到护 生手中,护生针对病例主动查阅资料或与同学探讨疑难f题 , 司 使 抽象 乏味 的学习 变为积 极寻 求知 识 、 探索 未知 世 界的 一种 愉快 经 历, 不仅能使护生掌握知识 , 还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 了自学能力。模拟演示让所有护生都参与进来 , 了其学习兴 激发 趣和主动性, 通过扮演不 同角色 , 学会与 ̄. 协作沟通 , t, tk t 切实体会 患者及家属的心境、 , 需求 有助于形成评判性思维 , 并认识到丰富 和广泛 的专业及 人文 知识 在护 理工 作 中的重 要 性 。因此 , 对 护生 多元化教学法的综合评价较高 , 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第33讲朱文峰—舌质舌色舌形

第33讲朱文峰—舌质舌色舌形

第33讲朱文峰—舌质舌色舌形《中医诊断学讲稿》朱文峰第33 讲望舌质:舌色(二)、舌形本书全文检索:第四个,绛舌。

绛舌,绛舌就比红舌的颜色更红一些,更深一些了。

深红色,绛色,这个颜色比那个红舌更红了,绛舌。

绛舌就是比红舌更深了,带深红色,甚至带有暗红色,颜色更深了,颜色没有那么鲜艳了。

红舌鲜艳一些,绛舌颜色更老了一些,更深了一些,带暗红色。

这个颜色就暗了吧,不像前面讲的那个红舌那么鲜艳。

暗色,就是说它有缺氧的表现,里面不但是红,并且颜色变深了,变成紫暗舌了。

什么问题?和红舌的性质是一样的,它也是主热盛、阴虚。

这和前面是一样的,前面的是热盛阴虚,这一个也是热盛阴虚,只是到了绛色,比前面的热更严重一些,或者热势更盛了一些。

有血液运行不畅了,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颜色越红,越深,热就越盛,呈这么一个正比。

由红舌发展成为绛舌,我们辨证的时候,卫气营血辨证,认为是卫分证、气分证,已经到了营分证、血分证了,深了一些。

或者是阴液不足了,这是舌体的络脉运行不畅了,有这样的表现,这是绛舌的主病。

舌绛里面又注意看,又结合有没有舌苔,舌绛而有苔的,就是刚才讲到的热入营血、脏腑内热炽盛的一种表现。

有苔,上面还是有舌苔,这个绛不太明显,颜色还不是很深,但是是颜色深了、暗红了,这边上是暗红色吧。

绛舌,暗红舌,舌苔,有苔,(是)热入营血的一种表现。

如果舌绛而无苔,或者少苔,无苔,或者有裂纹,那就是阴虚火旺。

它主两个,一个是里热炽盛,一个是阴虚火旺。

怎么判断它是阴虚火旺还是里热炽盛呢?一个从舌体的大小来看,里热炽盛,阴液亏虚不是很严重的时候,舌体相对大一些。

那么阴液亏虚,阴虚火旺,阴液亏少得严重,所以舌体会小一些。

同时,舌体干燥、有裂纹、舌体无苔这样的表现。

没有什么舌苔,这个病人舌苔很少,舌绛,但是也还有津液一样的,反光,这是照的,照起来反光,反光了。

说明阴虚火旺可以出现舌质绛,里热炽盛也可以出现舌质绛。

里热炽盛可以出现舌赤,阴虚火旺也可以出现舌赤。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结果:实验组试卷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学生主观认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医诊断学;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其特点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师生双向交流。

该教学法生动具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维持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近年来,笔者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兹报告如次。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2008级和2009级共8个教学班,分年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4个教学班共218人,对照组4个教学班共209人,所有学生均通过普通高招入学。

两组教材均使用朱文峰主编的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均由笔者担任授课教师,理论教学和见习教学时数完全相同。

两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人体解剖学》的考试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实验组:实行案例教学法,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第一步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串讲本节教学内容,并回答学生在预习本节内容时所遇到的难点。

然后教师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原则,引领学生概括出证型的基本特点和鉴别方法。

约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

第二步引入临床医案。

将上一教学单元结束时发放给学生的医案让学生再次研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公推代表发言,回答医案后的思考题。

然后由教师对每组的发言逐一点评,最后归结出正确答案。

约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

第三步进行课堂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鼓励提出不同意见,并可相互补充和纠正,教师最终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最后教师布置下一教学单元的预习内容,并发放下一单元的病案和思考题。

中医诊断学完整版精品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完整版精品PPT课件
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
(一)面部色诊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面部色诊原理:面部血脉分部丰富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色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色与泽的关系
色与泽,又称“气色” 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的盈亏 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盛衰
《四诊抉微》“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望诊遵经》“光明润泽者,气也;青赤 黄白黑者,色也,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 可无气也。”
二、辨证求因 病证结合,以证为主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望—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闻—听声音、嗅气味 问—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 切—诊脉和按诊
《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 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八纲:对四诊资料进行分类划分 (三)辨证:对表现出来的症状确定证型
(2) 五色主病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阴寒内盛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阳虚衰 面色青灰,突发剧烈心痛-心阳暴脱 眉间、唇周青灰-小儿惊风
急惊风:见于小儿高热引起的抽搐,两目 上视。为高热耗津,引动肝风 慢惊风:见于小儿无热,而时时手足搐搦。 为脾虚肝乘
五色主病
2、赤色 主热证,亦可主戴阳证 实热:满脸通红、目赤 虚热:午后颧红 戴阳证:面红如妆
(四)常色与病色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泽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
气,有神气 (1)主色──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色泽
(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 变化的面色
(1)五色善恶顺逆
善色-五色光明润泽
2、病色 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 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同学们,上午好!现在开始上课。

我们上一次讲到了闻诊,闻诊主要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里面又讲了这样几个内容:一个是发声。

就是声音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

从发声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一般可以辨它是属于虚、寒、阴证,还是属于实、热、阳证。

其中比较特殊一点的是讲了失音和音哑的问题。

第二个讲语言。

语言的问题所提到的几个症状,都是与心神密切相关,谵语、郑声、错语、独语、狂言、言謇,这样几种病变的发生,语言异常,多半是属于神志的昏迷或者是错乱所导致的。

第三个讲呼吸。

除呼吸的强弱、快慢、缓急以外,我们还讲到了借助听诊器来听呼吸音、支气管音和肺部的啰音,这几种病理改变都和肺的病变有关系。

第四个讲咳嗽。

呼吸里面还讲到了喘、短气和少气这几个症状。

喘气、喘、哮、短气和少气这几个症状的比较和它和临床意义。

咳嗽主要是结合痰的情况来进行辨证,干咳和痰里面,由痰的颜色、多少来分辨寒热、燥湿。

咳嗽里面还讲到了有两种特殊病,是一种特殊的咳嗽声音,一个是百日咳——顿咳,连续性的、痉挛性的咳嗽,咳后有一种鸡鸣的回声;还有一种是白喉的咳嗽,咳如犬吠,这是讲了咳嗽。

然后讲了心音。

心音主要是借助听诊器来分辨心音的强弱、缓急,是心音增强还是心音减弱。

心音增强可能一般是热证、阳亢、阴虚,也可能因为血虚所导致;心音的减弱与心肺的气虚,特别是心阳气虚密切相关,除了这个以外,如果有痰饮、瘀血、水湿等等停留于胸部这些地方,也可能使心音减弱。

比如说支饮这些疾病,可以使心音遥远,听不到,减弱。

如果心脏出现杂音,一般来说,说明是心脏有疾病,有心脏的疾病存在。

然后是讲了胃肠的异常声音。

呕吐、呃逆、嗳气都是胃气上逆的表现。

根据他呕吐的物质,清稀,有没有食物,有没有臭气等等来辨别它的病变性质。

呃逆、嗳气,胃气上逆,也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这是讲到了呕吐、呃逆、嗳气。

还讲到了肠鸣,正常人一般用耳朵听不到肠鸣,但是用听诊器可以听得到,1分钟3到5次,在脐周围比较明显。

中医视频系列教程全集11之4

中医视频系列教程全集11之4

00中医视频】 《系列教程》全集 (11 之 4)流行病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全集流行病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主讲:状态:人气 :620 次点播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 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 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的方法包括监测、观察、 假设检验 .. ,本网站视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 全快捷。

中医内科学 全集中医内科学主讲: 状态:人气 :948 次点播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院 海中医学院主编。

原为 1964 年中医学院二版 .. ,本网站视 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

中医诊断学 全集中医诊断学主讲: 状态:内容: 内容: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 是基础理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医内科学》 内科著作。

人气 :780 次点播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频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

主讲: 状态:人气 :693 次点播虽然视频制作的欠缺一些生动,但是老师讲的不错,看来不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学院 ) 全集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学院)主讲: 状态:人气 :2193 次点播中医四大基础 视频教学 (RM 格式 ) 中医基础理论由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教授主讲。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教材。

本课程分为导论、 内容: 中医诊断定义: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本网站视中药炮制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全集中药炮制 (北京中医药大学 )内容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的授课录像, 讲的比较详尽。

是那种照本宣科类的。

详目附下:第一章 绪 论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 ,本网站视频无内容:无需安装任何播放器即可观看,安全快捷。

第15集《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

第15集《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

第15集《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如下:问诊就讲完了,现在我们开始讲望诊。

四诊的顺序上,原来一般都是提望闻问切,我们为了和这个病历的记录相一致,一般也是病人来了,多半都是从问诊开始,所以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把问诊编成第一章,而把望诊编成第二章了。

第二章望诊望诊,什么叫望诊?(我)觉得大家都已经掌握了。

主要用眼睛去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和局部表现。

这个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是讲的全身的神、色、形、态改变,以及某一个局部,头、眼睛、手、腹部等等局部的表现,凡是用眼睛去看。

其中还有一个中医特别重视的就是舌象,还包括分泌物,还有一个小儿的指纹等等,这一些内容。

通过观察来测知他的健康状况,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说测知健康状况呢?我们来看病的也好,没看(病的也好),我们一般都可以观察他的神色形态,他的神色形态很好,他不一定是有病,或者虽然有病,也是还不太明显,一种亚健康状态,所以我们是观察健康状况,并且了解病情的一种检查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用眼睛去观察来诊断病情。

第二个,原理。

用眼睛观察为什么能诊断出病情来,为什么能够认识到具体的病变。

这一个就是我们讲诊断原理的时候已经讲过。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有诸内者形诸外,就是司外揣内的原理,体表外在的,都是内脏气血阴阳的反映,通过外在的表现,可以推测内在脏器的活动、阴阳气血的状况,所以观察外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部的变化。

《灵枢·本脏》篇所说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它的意义,望诊的意义。

望诊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在《难经》里面提到,“望而知之谓之神”,把这个望诊的功夫处于一种神圣化、神化,一望而知,我们的望诊确实是可以从体表反映内部的状况。

有些看相的,实际上主要也是望诊,看相的这个人,有一些他采用了一些伪科学的方法,夸大(其词)来(骗人),但是也不能说看相的没有科学原理,那也是不对的,看相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科学原理,看面相,从脸上看一下,看手相,里面还是有科学原理的,只是有些人为了搞到一些经济利益来哗众取宠,夸大其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1 章绪论: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司委托,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中心举办,由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承担的,《中医诊断学》示范教学师资培训班,现在开始了。

我应邀担任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我感到很荣幸。

我们这次讲课所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十五”国家级规范教材,也是新世纪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规范教材——《中医诊断学》。

这门课程教材是由我主编的,现在由我来担任主讲,自然可以保证我们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但是,我觉得这次给大家讲课,形式和内容上还是不太一样。

我从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

按照国家管理局的规定,应该是以本科院校的学生为对象,而我们本科院校的学生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开《中医诊断学》,他们在中医里面的知识,中医诊断学的知识,都是有限的。

而我们大家基本上都是教员,对于中医诊断学,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个课程讲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就是我讲的同志们可能都知道了,而同志们希望我讲的又不(一定)能够面向本科的同学讲。

所以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在这种教学的氛围上,都会有一定的差距,都会产生一个错位,这个错位就会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这个教学,要进行全程的录像、录音,制成VCD光盘,还要在网上开展网上教学,要受到全国的同行,乃至全国中医界的检验,又要使今后学习起来能够便于接收,所以要讲这门的课难度还是比较大。

为了讲这一个课,我这一个多月整天都在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幻灯片。

用多媒体教学,它好的地方就是知识比较丰富,形式可能多样一点。

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没有版述,教员嘛,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我不带粉笔,一个字都不写,讲课里面这种生动性也就受到影响,这恐怕是不足的地方。

我们这一次的教材也好,教学内容也好,幻灯片的内容也好,除了要继承我们历史上优秀的中医诊断学的遗产以外,实际上我们全国从事中医诊断学的工作者,我们的老师,都为我们这个内容添了很多的光彩,都有他们的功劳。

我讲的内容,实际上有很多是取自全国其他院校老师的一些好的经验,有他们的功劳。

如果有什么错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这是我的问题。

同时我希望我们这次教课,能够变成一个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过程,大家都是从事中医诊断方面的老师,希望能够共同的启发、提问,共同的研究、商量,看把这门课怎么讲好。

也可能要提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当学员一样,不要有问不答、起而不发。

我希望大家共同配合把这门课讲好,同时可能要作一些必要的记录。

至于有一些内容,大家可能还想听一些教材以外的其他的内容,或者要开展一些学术讨论。

我可以考虑安排,就是开设专门的讨论课,或者是另外开一次讲座,另外抽时间来开设。

总之,希望共同的把这门课程学好。

下面就正式开始讲课了。

我们《中医诊断学》的整个内容,分为三篇,上篇、中篇、下篇三篇。

前面有一个绪论,后面有一个原文选录,上、中、下三篇里面一共有十二章,今天我们开始讲《中医诊断学》的绪论。

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诊,什么叫做断?所谓诊,就是查看和验证的意思。

比如说通过我们的检查,通过我们的询问,来获取各种病理信息。

什么叫做断?断是讲的分析判断,就是辨别病情,判断病情,判断、决断的意思。

这个断字详细写是这个样子,我看这个字造得很不错,“斷”字是什么意思?四个绞丝,这四个绞丝代表什么意思?那就是复杂。

各种复杂的病情,各种复杂的事物,复杂的矛盾,我们要把这些复杂的事物分析判断出来,把它切割开来,旁边一个斤字,“斤”是什么意思?斧头。

斧头干什么呢?就是切断,给它作出判断。

对这个复杂的病情能够进行判断,所以用了这个断字,造字我看中国文化就造得很好,这个字造得很好。

因此,诊是讲的诊察、察看、辨症,收集病情资料。

断是讲的分析、判断,对病情作出分析判断,因此诊断两个字合起来,就是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

实际上就讲到了我们诊断的三大主要内容:诊察病情,就是诊法;判断疾病,疾病的判断,特别是临床各科都有一个疾病诊断的问题;辨别证候,对病情证候作出判断。

这就是我们讲的诊断的内容。

我们《中医诊断学》,什么叫中医诊断学呢?中医诊断学它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这些诊察判断,都要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对于病情怎么样收集,怎么样进行辨别,它的疾病和证候里面包含了基本理论。

比如我们今后要讲到各种病因病机,各种脏腑病证的归属,它实际上涉及很多理论问题。

如果没有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我们诊断就学不好。

包括它的基本知识,有一些就是基本知识,就是要死记硬背把它记下来,比如说各种病的症状、证候的名称,它的概念,为什么叫头痛?没有很多的解释,头痛就是这个症状,这样一个症状你就把它叫做头痛。

像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怎么样询问病情,怎么察舌等等,这都是技术问题。

所以我们诊断里面它应该包括了三部分内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样一门课程叫做中医诊断学。

这门课程,它在整个中医学里面,它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

原来学了《中基》,或者有的还学了《内经》、《伤寒论》等等,学了基础理论,要到临床各科去,应该先有一个诊断打基础,所以它是一个桥梁课,也是临床各个专科的基础。

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我们作为医生来说,整天忙着的就是忙于诊(断)和治疗,我们诊断就占了一半。

所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就可以看出。

绪论里面要讲的第一大问题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中医诊断学有四大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诊法。

刚才讲到,所谓诊法就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过去我们叫做四诊。

(第一个)就是望诊,望诊就是通过医生的眼睛去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排出物、小儿指纹等等这些内容,这就是望诊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是闻诊,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用耳朵去听,听病人发出的各种病理声音;第二个是用鼻子去嗅,看病体有什么气味,呕吐物、排泄物有什么气味,病室里面有什么气味。

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三个是问,就是询问病人的自觉痛苦和各种病史等等情况。

第四个是切诊。

切诊里面最主要的,我们中医最具特色的是脉象。

除了按脉以外,还包括按其他的部位,按胸腹、按肌肤、按四肢等等,用手去按。

这样望、闻、问、切,中医过去把它称为四诊。

实际上我看不是四诊,使用了我们人的医生的几大感官,都用上了。

眼、耳、口、鼻、手,就是用口去问,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嗅,耳朵去听,用手去按。

那么实际上如果按照我们医生的感官来说,应该是五诊,是不是?按感官应该是五诊。

而古代一直把它称为四诊。

如果是按照我们的教材,现在把它分成了六章,就是把舌诊,因为很突出,内容也很多;脉诊,中医也有非常多的特色,内容也很多,把这两部分内容单独拿出来,(各自)作为一章,所以就有六章书了。

诊法里面包括了六章,那么我们能不能够叫做中医是六诊呢?还是不叫六诊,还是只有望闻问切四诊。

实际上我刚才讲到,应该是眼、耳、口、鼻、手,应该是五个诊法,那么这里面和西医相比较,西医是问诊加视触叩听,西医没有用鼻,没有用嗅觉,中医有一个嗅觉,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中医诊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是诊病,诊病也叫做辨病,就是对疾病的病情进行判断,判断出病种,作出病名诊断,判断是哪一种疾病,最后要给它一个病名,诊断出来是个什么名称。

比如我们讲的疟疾、痢疾、肺痈、痫病、消渴,请大家注意,我这些用语都是规范性的用语。

痫病过去叫做癫痫,我们不能叫癫痫,癫和痫应该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癫和狂也是不同的疾病,痫病,痫就痫,不能叫癫痫,按照中医的观点。

比如妇科的滑胎、痛经;小儿科的麻疹、夏季热;外科的红丝疔、乳癖(乳癖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乳腺小叶增生)、脓疱疮、牛皮癣;肛肠科的内痔、外痔;骨伤科的股骨颈骨折;五官科的白喉;眼科的聚星障等等,像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是病名,这些内容我们都是叫做病名。

那么这个病名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实际上病名是对这一种病,所代表的这种病的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疟疾,它代表疟疾这种病的全过程,它有什么特点和规律;麻疹,它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括和抽象,概括,并且抽象出来。

这样一种表现:小孩子发烧两三天以后,全身出现疹点,然后疹点收缩、消退,这样一个病理过程,这种表现我们给它一个名称,抽象一个名称,这个病叫做麻疹。

什么叫红丝疔?有一条红线,在手上、脚上,出现一种红线,有疔疮的特点的这种表现,我们把它抽象成红丝疔。

所以这个病名它代表了这种病,它所代表这种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请大家注意“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实际上要把这个病字弄懂也不太容易,不是那么很容易弄懂的。

我们看一下广义的疾病概念,这个概念越广的概念,越难下定义。

比如说我们讲“人”,大家每天都看到是人,但是什么叫做人,有一个人就写过一篇文章,他说“我不是人”,为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呢?他说给人下的定义是什么东西?人是能够直立行走、具有思维活动、能够制造工具的一种高等动物。

他说他是高等动物还是对的,但是他说直立行走他受伤了,他躺在床上不能直立行走,所以说他不是人;文化革命的时候,他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讲自己愿意讲的话,所以他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他说我一辈子没有制造过工具,我穿的衣服,吃饭用的碗,写字用的笔,睡的床铺,所有都不是他自己制造的,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制造过工具,所以说他不是人。

那就说明什么问题?这个人好像我们每天都看到,全世界有五六十亿人口,但是要给人下个定义很不容易。

我们要给病[疾病]下个定义也很不容易,什么叫疾病?对这个疾病的概念我们过去中医叫什么,怎么叫的?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不平衡了,阴阳(平衡)关系被打破了,这就是疾病。

阴平阳秘,这就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就是健康,相互协调的。

阴平阳秘打破了,阴阳不平衡了,这就是疾病了。

这个概念很抽象,很难下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有一个结论,健康是一种在躯体、精神、社会上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这就是健康。

在躯体上他没有病,精神上也没有痛苦,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就是健康。

所以疾病是和健康是相对的,疾病和健康相对。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这一段话,健康对健康之间的,就给医学,现在的医学模式是不是就有一个新的定义,改变了?原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