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扭伤(讲稿)

合集下载

最新针灸科带教讲课

最新针灸科带教讲课
主。 处方:肾俞 大肠俞 腰阳关 阿是(无阿是怎办?) 委
中 方义: 操作:常规针灸。注意方法的选用和针刺深浅:肾虚
腰痛针用补法,寒湿、瘀血泻法或平补平泻;肾虚、 寒湿可灸或温针灸;瘀血腰痛刺血拔罐。
•针灸科带教讲课
三、治疗方法
(二)其他疗法 1 皮肤针+拔罐 寒湿、瘀血 2 三棱针+拔罐 寒湿、瘀血 3 耳针:腰椎 肾 神门 (三)临证经验与体会 1 腰痛缪刺法 2 腰痛穴的用法 3 急性腰扭伤:可选后溪、人中、腰痛穴(独特用
法)、手三里、行间与太冲之间压痛点、龈交异点
•针灸科带教讲课
第二节 痿证
肺热叶焦:《素问.痿论》 脾胃虚弱:《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而四
肢不用”,“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脾胃湿热:“湿热不攘,大筋挛短,小筋驰长;
挛短为拘,驰长为痿。” 肝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 治痿独取阳明 外伤性截瘫夹脊穴必用。
针灸学
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 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针灸科带教讲课
首先需要明白的两个问题
如何去针灸? 什么病适合针灸?
•针灸科带教讲课
基本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论篇 操作篇
应用篇
•3
•针灸科带教讲课
上篇 基础理论
•针灸科带教讲课
针灸治疗作用
“医道虽繁,可一言一蔽之,曰阴阳而已。” “针道虽繁,可一言一蔽之,曰通调而已。”
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 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体
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
•针灸科带教讲课
耳 穴 的 部 位
•针灸科带教讲课

急性踝关节扭伤(针灸治疗学)

急性踝关节扭伤(针灸治疗学)
2.受伤后适当限制扭伤部位活动,避免加重疼痛。扭伤早期应 配合冷敷止血,24小时内禁止热敷,24小时后予以热敷以助瘀 血吸收。
病案导入
田某,男,19岁,2015年9月5日初诊。
主诉:右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2小时。
现病史:2小时前,因下楼时不慎踩空而致右侧外踝部扭伤。 患侧外踝前下方肿胀、青紫疼痛,按之痛甚,关节屈伸不利,行 走不便,无右下肢体无力、发麻,无发热、咳嗽,无心慌气短。 查:右下肢体无畸形,踝关节肿胀,局部皮肤有瘀斑片,皮温稍 高,外踝压痛,踝关节活动受限,未触及骨擦感,末梢血运、感 觉良好,足内翻试验(+),右下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膝髄关 节活动未见异常,余肢体亦未见异常。
1.诊为何病?何证型?
踝关节扭伤——辨经: 足少阳筋络
肿胀、疼痛在外踝下方,病在足太阳筋络;
问题与思考
肿胀、疼痛在外踝前下方,病在足少阳筋络; 肿胀、疼痛在内踝下方,病在足少阴筋络;
肿胀、疼痛在内踝前下方,病在足太阴筋络。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取局部穴位为主。
问题与思考
1.诊为何病?何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问题与思考
【概述】
概念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软组织韧带损伤引起的踝关节肿胀、 疼痛,甚至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
病因病机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发生常与踩空、弹跳或足部运动时用力过猛 或不当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踝部筋络。基本病机是筋络不通。
【辨证要点】
主症
扭伤部位因瘀阻而肿胀疼痛,伤 处肌肤青紫,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功 能障碍。
辨经筋
肿胀、疼痛在外踝下方,病在足太阳筋络; 肿胀、疼痛在外踝前下方,病在足少阳筋络; 肿胀、疼痛在内踝下方,病在足少阴筋络; 肿胀、疼痛在内踝前下方,病在足太阴筋络。

急症针灸经验——急性腰扭伤

急症针灸经验——急性腰扭伤

急症针灸经验——急性腰扭伤【概述】急性腰扭伤多因剧烈转动躯体,腰部肌肉用力失调所致。

损伤常发生于骶棘肌及腰背筋膜附着部。

其临床特征为上述动作后卒感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咳嗽、深呼吸等加重,腰部可有明显压痛点。

症状于扭伤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加重。

急性腰扭伤是针灸治疗最为有效的病症之一。

现代最早报道见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半个多世来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近二十年来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有几个特点,其一是,各种穴位刺激法的广泛应用,除传统的刺灸拔罐外,耳针、电针、穴位激光针灸、火针、穴位微波针灸等几乎都用于治疗本病,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二,在大量病例的对比观察基础上,一方面是发现了不少有效穴位,一方面则对有效穴位和配方进一步筛选。

最近有人分析验证,发现损伤在足太阳经的以后溪疗效最好;伤在督脉,水沟效果明显;伤在足太阳和足少阳的,取腰痛穴最理想。

另外,强调针灸同时配合自身运动,取同样的穴位,配合自身运动者疗效明显高于不配合者。

以上这些,都使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不断提高。

【治疗】(一)体针一1.取穴主穴:水沟(或左右旁开1cm处)、后溪(或睛明)、腰痛穴、天柱、手三里、扭伤穴。

配穴:命门、阳关、大肠俞、合谷。

腰痛穴位置:手背,指总伸肌腱两侧,腕背横纹下1寸处,一手两穴。

扭伤穴位置:阳池与曲池穴连线上1/4与下3/4交界处。

2.治法一般仅取1个主穴,效果不理想时加配穴。

主穴均按损伤部位选穴。

腰脊正中损伤:水沟,直刺1分~2分,反覆捻转,持续2分钟;或水沟旁开1cm处,左手拇、食指将患者上唇捏住,右手以2寸毫针,从左侧进针,对侧出针,来回拉动强刺激5秒~10秒。

在上述针刺同时,医者站于患者身后,紧扶患者腰腹交界处(章门、京门穴附近),帮助其活动腰部20次,如前俯后仰,左右旋转等。

腰软组织损伤(面积较小者):后溪,取对侧或痛侧,往合谷方向进针,亦可由合谷透至后溪,深刺1寸~1.5寸,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2分钟;或睛明,取痛侧,针入0.5寸~1.0寸(宜缓慢进针,防止损及血管),得气后轻轻捻转,不可提插捣针。

《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身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学时:99(81/18学时)学分:5.5一、课程性质与目的《针灸治疗学》是针灸专业的重点课程,是研究如何将已学的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知识,综合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学好笨课程对于使用针灸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辨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总论(14学时)重点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了解针灸的治疗作用、辩证论治纲领。

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2学时)了解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治疗作用。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2 学时)掌握清热温寒、补虚泻实,熟悉治神守气。

第三章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2学时)熟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八纲辨证等,了解辩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针灸配穴处方(4学时)掌握针灸的选穴原则、配穴方法、处方的组成。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4学时)掌握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难点:特定穴在临床应用中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中篇各论(65学时)第一章内科病症(重点) 28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痹症、腰痛、坐骨神经痛、痿症、中风、面瘫、三叉神经痛、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癫病、狂病、痫病、郁病、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淋证、遗精、阳痿、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等病证的定义、治疗方法。

熟悉这些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2)了解末梢神经炎、面肌痉挛、痴呆震颤麻痹、疟疾、胃下垂、尿失禁、水肿、阳强、早泄、男性不育、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 第二十九单元 皮外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 第二十九单元 皮外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 瘾疹 (一)辨证要点瘾疹病位在肌肤腠理,与感受风邪及脏腑气血盛衰关系密切。

腠理不固,风邪入侵,或因体质素虚,食用鱼虾荤腥食物,致胃肠积热,复感风邪,均可使邪郁腠理而发病。

基本病机是营卫失和,邪郁腠理。

本病以实证多见,也有虚实夹杂之证。

(二)瘾疹的治法:疏风和营。

取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三)瘾疹的处方主穴: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三阴交方义:曲池、合谷属于手阳明经穴,与肺经相表里,可通经络、行气血、疏风清热;血海、膈俞合用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两组穴位相配能疏风、活血、止痒;三阴交属足太阴经,乃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养血活血、润燥祛风止痒。

何故(隐忍)三去割血? 合谷(瘾疹)三阴交曲池膈俞血海 配穴:风热犯表配大椎、风门; 风寒束表配风门、肺俞; 胃肠积热配天枢、足三里; 血虚风燥配脾俞、足三里。

呼吸困难配天突,恶心呕吐配内关。

(四)瘾疹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泻法。

膈俞可点刺出血。

风寒束表者可灸,血虚风燥者只针不灸。

2.其他治疗拔罐法取神阙穴,选用大号玻璃罐,先留罐5分钟,起罐后再拔5分钟,如此反复拔3次。

也可以用闪罐法拔至穴位局部充血。

细目二 蛇串疮 辨证要点本病病位在皮部,主要与肝、脾相关。

多由于情志内伤,肝经郁热,热溢皮肤;或脾虚生湿,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肌肤而成。

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气血凝滞,而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本病以实证多见,也有本虚标实之证。

蛇串疮的治疗操作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泻法,强刺激。

皮损局部阿是穴用围针法,即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则根据疱疹带的大小选取数点,向疱疹带中央沿皮平刺。

2.其他治疗刺络拔罐法取疱疹处及周围皮肤,用三棱针刺破疱疹,使疱内液体流出,并拔火罐,令出血。

皮肤灼热刺痛、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兼口苦,烦躁易怒,苔黄,脉弦滑数,针刺配穴为A.足三里、血海B.肝俞、气海C.阴陵泉、内庭D.行间、侠溪E.血海、三阴交『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灼热刺痛,兼口苦,烦躁易怒,苔黄,脉弦滑数”提示肝胆火盛,选穴为行间、侠溪。

扭 伤--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扭    伤--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针灸临床教研室 陈梅
扭伤(sprain) 扭伤(sprain)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 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 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 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 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 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 活动受限,多发于腰, 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 髋等部位. 肘,髋等部位.
【辨证】 辨证】
主症 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不能,继 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不能, 则出现肿胀,伤处肌肤发红或青紫. 则出现肿胀,伤处肌肤发红或青紫. 兼见皮色发红,多为皮肉受伤,青色多为筋伤, 兼见皮色发红,多为皮肉受伤 青色多为筋伤 皮肉受伤, 筋伤, 紫色多为瘀血留滞 新伤疼痛肿胀 活动不利者, 瘀血留滞; 疼痛肿胀, 紫色多为瘀血留滞;新伤疼痛肿胀,活动不利者, 为气血阻滞; 陈伤每遇天气变化而反复发作者 每遇天气变化而反复发作者, 为气血阻滞;若陈伤每遇天气变化而反复发作者, 为寒湿侵袭,瘀血阻络. 为寒湿侵袭,瘀血阻络. 此外,更宜根据扭伤部位的经络所在, 此外,更宜根据扭伤部位的经络所在,辨清扭 伤属于何经. 伤属于何经.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疗】
治法 祛瘀消肿,舒筋通络.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祛瘀消肿,舒筋通络.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主穴 腰部:阿是穴 肾俞 腰痛穴 委中 腰部: 踝部: 踝部:阿是穴 申脉 丘墟 解溪 膝部: 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阳关 梁丘 肩部: 肩部:阿是穴 肩髑 肩醪 肩贞 肘部: 肘部:阿是穴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部: 腕部:阿是穴 阳溪 阳池 阳谷 髋部:阿是穴 环跳 秩边 承扶 髋部: 诸穴均针,用泻法;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 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 在筋守筋" 故治疗当以扭伤局部取穴为主, 方义 "在筋守筋",故治疗当以扭伤局部取穴为主, 关节对应取穴法,治疗关节扭伤疗效甚捷. 关节对应取穴法,治疗关节扭伤疗效甚捷.

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1 8 . 3 7 7 , P= 0 . 0 0 0 ; t =l 1 . 3 5 8 , P=0 . 0 0 0 ) ; ( t :1 7 . 2 7 6 , P=0 . 0 0 0 ; t =1 0 . 7 0 8 , P= 0 . 0 0 0 ) ; ( t =1 2 . 4 3 6 , P= 0 . 0 0 0 ; t =1 8 . 3 1 4 , P=
0 . 0 0 0 ) ; ( t = 2 4 . 3 6 3 , P= 0 . 0 0 0; = 2 2 . 8 8 6 , P= 0 . 0 0 0 ) ] ; 且 治 疗 后 针 刺 组 踝 关 节疼 痛 、 肿胀 、 功 能 障碍 评 分 及 症 状 体 征 综 合 评 分 较
治疗前的降低值 均大于扶 他林组[ ( 2 . 6 0± 0 . 9 2 ) 分, ( 1 . 5 0± 0 . 8 7 ) 分, t = 5 . 7 0 6 , P= 0 . 0 0 1 ; ( 2 . 3 7 - 4 0 . 9 0 ) 分, ( 1 . 4 5 - 4 0 . 9 0 ) 分, t =
疗 2周后 , 2组 患者踝 关节疼 痛评 分[ ( 1 . 4 0 -1 4 . 2 7 ) 分, ( 2 . 4 6 -1 4 . 5 0 ) 分] 、 肿胀评分 [ ( 1 . 5 3±1 . 2 2 ) 分, ( 2 . 4 1 ±1 . 5 8 ) 分] 、 功能障
碍评 分[ ( 2 . 0 9 4 - 1 . 3 7 ) 分, ( 2 . 1 8 -1 4 . 5 4 ) 分] 及症 状体征 综合评 分[ ( 5 . 0 2±2 . 8 7 ) 分, ( 7 . 0 9 -4 4 . 0 8 ) 分] 均较治 疗前 降低 [ ( £ =
3 1 0 0 3 0 Zh e i i a n g。 C h i n a

针刺少海穴治疗踝关节扭伤2例

针刺少海穴治疗踝关节扭伤2例

针刺少海穴治疗踝关节扭伤2例匡艳红(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ꎬ广东㊀珠海㊀519055)㊀㊀㊀㊀关键词:踝关节扭伤ꎻ针刺治疗ꎻ少海穴㊀㊀㊀㊀中图分类号:R684.7㊀文章标识码:D㊀文章编号:1006-978X(2020)01-0029-01㊀㊀笔者近读«下病上刺3则»一文ꎬ文中作者认为下肢伤痛是较为多见的疾患ꎬ在临床上采用 下病上刺 法治疗ꎬ取穴少ꎬ奏效快[1]ꎬ联想到笔者身处基层ꎬ深感于当地老百姓劳于生活㊁苦于诸多关节疾患ꎬ遂将 下病上刺 取穴少㊁奏效快 牢记于心ꎬ并翻阅«黄帝内经»ꎬ以备急用ꎮ在临床遇到两例踝关节扭伤患者ꎬ针刺治疗如下ꎮ㊀㊀例1:周ˑꎬ女ꎬ42岁ꎬ2019年5月25日初诊ꎮ主诉:左足踝关节酸痛反复发作约5aꎬ加重约3个月ꎮ现病史:2014年冬季不慎从两级台阶上摔下ꎬ左侧足背外侧先着地ꎬ瞬间左踝疼痛难忍ꎬ难以站起ꎬ幸得旁人扶持ꎬ站起后ꎬ左足不能着地ꎬ坐一刻钟左右ꎬ因长途车不能久停ꎬ遂单足跳上车ꎬ回湖南后ꎬ左足踝关节外前象限肿胀明显ꎬ但痛渐减ꎬ可以慢行ꎬ考虑未伤及骨头ꎬ遂未就诊于医院ꎮ其后每逢气温突降时左足踝关节即作酸痛ꎬ不影响行走ꎮ2019上半年珠海多雨ꎬ左侧踝关节肿痛明显ꎬ行走欠利ꎬ遂前来就诊ꎮ现症:左足踝关节外上侧肿㊁痛ꎬ喜按ꎬ按之软ꎬ局部皮色不变ꎬ左足跟肿胀明显ꎬ食欲可ꎬ二便调ꎬ夜寐佳ꎬ舌质淡红ꎬ舌下络脉瘀曲ꎬ苔薄白ꎬ脉右略涩ꎬ左略弦ꎬLMP5月4日~10日ꎬ经可ꎮ诊断:筋伤-踝关节扭伤ꎮ取穴:考虑患者左足内翻㊁左足背外侧着地ꎬ多损伤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ꎬ根据«灵枢 始终»曰: 病在上者ꎬ下取之ꎻ病在下者ꎬ高取之 ꎬ«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 故善用针者ꎬ从阴引阳ꎬ从阳引阴ꎬ以右治左ꎬ以左治右 的针灸理论ꎬ遂从右手手腕开始ꎬ向上沿着手少阴心经㊁手厥阴心包经往肘关节方向ꎬ寻找压痛点ꎬ最后在右少海穴处寻到最强压痛点ꎮ操作:嘱患者端坐于凳上ꎬ右少海穴常规局部消毒ꎬ用毫针(规格0.25mmˑ50mm)针刺ꎬ得气后ꎬ嘱缓慢活动左足踝关节ꎬ活动幅度要逐渐增大ꎬ且与缓步行走交替进行ꎬ留针30minꎬ出针后ꎬ肿减痛缓ꎮ1个月后回访ꎬ患者诉天气转变时左侧踝关节稍有酸楚不适ꎬ肿痛未再作ꎮ㊀㊀例2:唐ˑꎬ女ꎬ40岁ꎬ2019年6月18日初诊ꎮ主诉:左足踝关节扭伤2dꎮ现病史:患者在自家楼顶晾晒衣服时ꎬ不慎跌倒ꎬ左侧足背先着地ꎬ站起后ꎬ左足踝关节㊁左足背疼痛难忍ꎬ行走困难ꎬ昨天在医院经X检查显示:左足踝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ꎮ现症:左足踝关节内翻时ꎬ左足踝关节㊁左足背外侧痛不可忍ꎬ左足背偏外侧肿胀显ꎬ局部色紫暗ꎬ摸之不热ꎬ踝关节活动不利ꎬ食欲可ꎬ二便调ꎬ夜寐一般ꎬ舌质淡ꎬ苔薄白ꎬ脉略细弦ꎬ左尺弦甚ꎬLMP6月1日~7日ꎮ诊断:筋伤-踝关节扭伤ꎮ取穴:原理同上ꎬ同样在右少海穴处寻到最强压痛点ꎮ操作:嘱患者靠坐于椅上ꎬ右少海穴处常规局部消毒ꎬ用毫针(规格0.25mmˑ50mm)针刺ꎬ得气后ꎬ嘱活动左踝关节ꎬ患者恐惧疼痛拒之ꎬ经鼓励后ꎬ试着将左足内翻ꎬ瞬间觉疼痛明显缓解ꎬ接着鼓励患者站起行走ꎬ可行走ꎮ嘱患者端坐逐渐加大踝关节的活动幅度㊁站立行走交替进行ꎬ30min后ꎬ出针ꎬ患者左踝关节㊁左足背痛显减ꎬ左足背肿胀见减ꎬ皮肤紫暗色略减ꎬ满意而归ꎮ1周后电话回访ꎬ患者述针刺1次后未做其他治疗ꎬ现已肿痛不显ꎬ局部皮肤颜色明显改善ꎮ按语: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损伤ꎬ无骨折㊁错位㊁皮肉损伤等情况ꎬ多由于超负荷剧烈运动或负重时姿势不当或意外跌倒或过度扭转关节等原因ꎬ导致踝关节的肌腱和皮肤受损ꎬ气血阻滞使经络不通ꎬ出现扭伤部位疼痛ꎬ关节屈伸活动不利ꎬ继而出现肿胀ꎬ扭伤处肌肤因扭伤程度不同而发红或青紫[2~3]ꎮ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有明显的优势ꎬ可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ꎬ起到调节气血㊁畅通经脉㊁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ꎬ进而促使损伤部位气血流动运转ꎬ恢复关节的功能活动ꎻ亦能激活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ꎬ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ꎬ同时减少对患者学习㊁生活和工作的影响[4]ꎮ笔者之前均以针刺局部穴位治疗诸关节疼痛病症ꎬ效果有速有缓ꎮ近针刺少海穴治疗新㊁旧踝关节扭伤各1例ꎬ效果均佳ꎬ实属偶得ꎮ以 少海 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查找到10余篇文献ꎬ多以治疗冠心病㊁脑梗死㊁中风后遗症为主ꎬ且均多穴同用ꎬ暂未见公开报道的少海穴用于治疗踝关节疾患的相关文献ꎬ但«针灸大成»言少海: 主肘挛腋胁下痛ꎬ四肢不得举ꎮ鉴于此ꎬ笔者将继续观察少海穴治疗踝关节扭伤的效果ꎬ以期能速愈此疾ꎬ欢迎指正ꎮ参考文献:[1]㊀陈得心.下病上刺3则[J].上海针灸杂志ꎬ1987(3):8. [2]㊀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ꎬ2012:293-294.[3]㊀陈凯楠.皮下浅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ꎬ2017ꎬ25(6):11-12.[4]㊀李㊀可ꎬ伍㊀磊.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经验浅谈[J].中国民间疗法ꎬ2019ꎬ27(5):102-103.作者简介:匡艳红(1977-)ꎬ女ꎬ2009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ꎬ博士研究生ꎬ主治中医师ꎮ现在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ꎮ研究方向:证的规范化研究㊁中医外治法研究㊁疑难病症临床研究ꎮ收稿日期:2019-07-08修回日期:2019-08-01本文编辑:朱庆文92中医外治杂志㊀2020年2月第29卷第1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扭伤
【概述】
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肌健、韧带、血管等扭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的证候。

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肩、肘、腕、腰、髋、膝、踝等部位。

扭伤属软组织损伤范畴,中医又称“伤筋”。

是由间接外力作用于关节(包括可动和微动关节),引起其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或撕脱而造成。

其主要病理变化是皮下出血、浆液渗出、挫伤或断裂。

临床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的瘀血、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病因病机】
本病由于剧烈运动或持重物不当、跌仆、牵拉以及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四肢关节周围及躯干部位筋脉损伤,而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局部所致。

若迁延不愈,外邪易乘虚而入,致伤瘀夹痹,经络失于温煦,瘀滞难解,则恢复缓慢。

【辩证分型】
扭伤部位因瘀阻而肿胀疼痛,伤处肌肤青紫,患肢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常伴有局部热痛。

1.新伤:局部微肿,肌肉压痛,肌肤发红,则伤势较轻;如肿胀高起,皮包紫红,关节屈伸不利,疼痛剧烈,表示伤势较重,或有瘀血留滞。

2.陈伤:一般肿胀不明显,以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常因风寒侵袭或劳作而反复发作。

分期
早期:扭伤2~3天内,局部疼痛剧烈,瘀血、肿胀明显,功能障碍。

中期:扭伤3~4天后,瘀血逐渐吸收,瘀斑由紫转青,肿胀渐消,疼痛减轻。

轻者可基本获愈,此期约1~2周。

后期:瘀斑由青转黄褐色,肿胀明显消退,疼痛缓解,功能逐渐恢复。

一般需经3~5周痊愈。

部分病人局部消散吸引不佳,疼痛隐隐,活动受限,可迁延而成慢性损伤。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祛瘀消肿,舒筋通络。

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主穴:
腰部:阿是穴肾俞腰痛穴委中
踝部:阿是穴申脉丘墟解溪
膝部:阿是穴膝眼膝阳关梁丘
肩部: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
肘部:阿是穴曲池小海天井
腕部:阿是穴阳溪阳池阳谷
髋部:阿是穴环跳秩边承扶
方义:
扭伤主要是由气血壅滞而致局部肿胀疼痛,故治疗当取近部腧穴,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使损伤组织的功能得以恢复。

配穴:
可用循经近刺和远刺相结合的方法。

如腰部正中扭伤病在督脉,可远取人中、后溪;腰椎一侧或两侧(紧靠腰椎处)疼痛明显者,可取手三里或三间,因为手阳明经筋夹脊内。

也可根据受伤部位的经络所在,在其上下循经邻近取穴,如膝内侧扭伤病在足太阴脾经者,除用阿是穴外,可在扭伤部位其上取血海、其下取阴陵泉,以疏通脾经气血。

疼痛较重配合谷、太冲,瘀血肿胀甚者配血海、三阴交。

因为手足同名经脉气相通,故关节扭伤还可应用手足同名经取穴法,又称关节对应取穴法,治疗关节扭伤疗效甚捷。

方法是踝关节与腕关节对应,膝关节与肘关节对应,髋关节与肩关节对应。

例如踝关节外侧昆仑、申脉穴处扭伤,病在足太阳经,可在对侧腕关节手太阳经养老、阳谷穴处寻找有最明显压痛的穴位针之;再如膝关节内上侧扭伤,病在足太阴经,可在对侧肘关节手太阴经尺泽穴处寻找最明显压痛点针之。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选取相应扭伤部位、神门,中强度刺激,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刺络拔罐法:选取阿是穴,用皮肤针叩刺疼痛肿胀部,以微出血为度,加拔火罐。

适用于新伤局部血肿明显者或陈伤瘀血久留,寒邪袭络等。

【经验介绍】
仲跻尚眼针治疗软组织损伤3O2例。

方法:按三焦取穴法取穴,即颈、肩、肘、腕、指、胸等部位取上焦穴为主;胸背部取中焦穴为主;腰以下部位取下焦穴为主。

在三焦取穴的基础上配合看眼取穴,即在眼球区血管变化最明显的经区取穴。

结果:痊愈159例,好转123例,无效 20例。

有效率达 99%。

(仲跻尚.眼针治疗软组织损伤302例。

中国针灸 1990; 10(3):5)
【附注】
1.针灸治疗本病有很好的止痛、消肿的作用。

可以治疗各个部位的扭伤。

据8篇文献报道,针灸治疗各类扭伤2153例,其中痊愈者1801例,占83·7%。

2.在针灸诸法中,对于急性扭伤首选体针,以消肿止痛,对于陈旧性扭伤,或扭伤后遗症则以灸法为先。

3.宜动静结合。

适当限制受伤局部的活动,以免加重损伤。

同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有益的活动,以促进血液的流通,加速功能的恢复。

【小结】
扭伤是指肢体关节及周围组织和躯体的软组织,因间接暴力使其突然发生超出生理范围的活动时,引起筋膜、肌肉、韧带的过度扭曲、牵拉而引起损伤或撕裂。

其总属筋脉受损、气血壅滞所致。

临床上多以部位论治,拟消肿止痛为原则,局部取穴为主,适当选用远道腧穴。

除毫针刺外,拔罐、刺络、耳针、穴位注射等方法,均可获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