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腱鞘囊肿(讲稿)

合集下载

腱鞘囊肿讲课PPT课件

腱鞘囊肿讲课PPT课件
稻壳公司
腱鞘囊肿讲课PPT 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汇报人员
01
腱鞘囊肿概述
02
腱鞘囊肿的诊断与鉴别
03
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
04
腱鞘囊肿的预防与康复
05
腱鞘囊肿的案例分享与答疑解惑
06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01
腱鞘囊肿概述
定义与位置
定义:腱鞘囊肿是一种发生在关节或腱鞘内的 囊性肿物,通常由关节液或腱鞘内容物形成。
鉴别诊断时需注意 与相似疾病进行区 分,如滑囊炎、腱 鞘炎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时 需遵循医生指导, 避免误诊或漏诊。
患者需配合医生的 治疗方案,按时服 药、定期回诊复查 ,以及注意调整生 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
01
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法治疗:通过按摩、揉捏等方法,缓解囊肿周围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手术方式:囊肿切除术、关 节镜手术等
手术注意事项:术后护理、 康复锻炼等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和消炎。 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治疗、电刺激治疗和按摩等,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注射治疗:将药物或激素注射到囊肿内,使囊肿缩小或消失。 手术治疗:如果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囊肿。
药物治疗:口服或外用药物,缓解炎症和疼痛,促进囊肿吸收。
支具治疗:使用支具固定关节,减轻囊肿的压迫和疼痛。
康复治疗:通过物理疗法、运动康复等方式,促进囊肿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 肌肉紧张。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囊肿较大、症 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等
手术目的:切除囊肿,缓解 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
中度腱鞘囊肿患 者的康复锻炼方 法

腱鞘炎针灸治疗的方法

腱鞘炎针灸治疗的方法

腱鞘炎针灸治疗的方法作者:黄运绥腱鞘炎不单单是很多家务劳动比较常见的疾病,现在很多白领上班族因为长期使用电脑,也导致患上腱鞘炎的概率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从事手腕过多活动而引起的腱鞘和肌腱的水肿。

腱鞘炎的症状中最重要的是功能障碍,发生于上肢手腕部的腱鞘炎多影响队员发力,有时击球时会出现动作变形,发生于足踝部的腱鞘炎在运动步伐时会感到疼痛而影响动作。

腱鞘是包绕肌腱的鞘状结构。

外层为纤维组织,附着在骨及邻近的组织上,起到固定及保护肌腱的作用。

内层为滑膜可滋养肌腱,并分泌滑液有利于肌腱的滑动。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腱鞘炎的症状表现为疼痛,多数不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只诉关节“别扭”,运动时关节内酸胀或发不出力的感觉。

有时腱鞘炎患者感到条带状疼痛。

局部的肿胀,也是腱鞘炎的表现之一,腱鞘炎的发病肌腱会有条索状隆起,程度不一。

传统疗法认为本病是因劳损伤及经筋,或寒湿侵及脉络,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所致,传统传统疗法治疗应遵循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则,既要驱除寒湿致病外邪,又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好多患者选用中药,它可使气血运行通畅,改善局部循环,修复受损组织,并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腱鞘炎的治疗方法1、封闭治疗打封闭就是往患处注射药物,则属于局部注射类固醇,局部封闭治疗,可使早期腱鞘炎得到缓解,每周封闭一次,对临时缓解疼痛有极好的效果。

年轻女性慎用,是激素类药,会导致2-3个周期月经不调,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

并且打封闭时要找鞘内注射的准确性高的医师,否则只会延误病情多受折磨。

生活充满了色彩,但是蒙着一层雾需要你的拨开2、针灸治疗通过针灸治疗,对针灸师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理论培训和临床经验作保证则会贻误病机。

并且周期较长,效果不明显,精品佳作,安心下载,放心使用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还有可能越治越重,得不偿失。

针灸治疗腱鞘炎,配穴操作手法演示(有动图)

针灸治疗腱鞘炎,配穴操作手法演示(有动图)

针灸治疗腱鞘炎,配穴操作手法演示(有动图)导读:手指疼痛、转动不灵活,有时还会听到“咔叭”的响声。

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患上腱鞘炎了。

中医针灸治疗腱鞘炎效果显著,下面跟随胡静大夫一起学习吧。

腱鞘炎的概述图片来源于网络概念:腱鞘炎是以手腕部或足踝部的腱鞘,因外伤、劳损而出现以受累关节屈伸不利、局部肿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病因病机:本病属于中医学“筋痹”,其发生与劳作过度、外伤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是筋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本病多发生在手腕部,以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和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最常见。

多见于手工操作者,女性多于男性。

腱鞘炎的辨证与针灸治疗方案(一)主症症状:患指腱鞘处肿胀疼痛,受累关节活动不利,有时可触及皮下硬结。

主穴:阿是穴操作:按照受累肌腱寻找痛点。

如果痛点比较小,那么针刺痛处即可,如果痛点面积较大,可以阿是穴为中心,在四周围刺2~4针。

可配合使用温针灸或艾灸。

(二)兼症按经脉循行部位进行辨证,可分为手太阴、阳明;手少阳、阳明;手厥阴手太阴、手阳明经筋:桡骨茎突处疼痛,可向手及前臂放射,以拇展肌腱受累为主,在列缺、阳溪附近有明显压痛。

配穴:阳溪、列缺阳溪穴:平刺进针列缺穴:提捏进针手少阳、手阳明经筋:手指伸展时疼痛、活动受限,以指伸肌腱受累为主,在阳池、合谷附近又明显压痛。

配穴:外关、阳池、合谷外关穴阳池穴手厥阴经筋:当手指屈曲时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弹响,系指屈肌腱受累。

配穴:大陵、内关大陵穴手太阴经筋:当拇指屈曲时疼痛、以拇屈肌腱受累为主,在鱼际、太渊附近有明显压痛。

配穴:鱼际、太渊鱼际穴太渊穴:用左手拇指将桡动脉拨开,沿大拇指指甲切际处刺入,此穴得气之后不需要提插捻转。

调护注意事项:针灸治疗腱鞘炎疗效较佳。

治疗期间应减少腕部活动,注意保暖,避免寒湿刺激。

手腕腱鞘囊肿小针刀疗法

手腕腱鞘囊肿小针刀疗法

手腕腱鞘囊肿小针刀疗法
手腕腱鞘囊肿,是一种好发于手腕背侧、掌侧等处的良性肿块。

有单房性和多房性之分。

襄肿壁的外层由纤维组织构成,内层由白色光滑的内皮膜覆盖,囊内充满胶状黏液。

囊腔可与关节腕或膜鞘相通,但也有成封闭状者。

手腕胞鞘袋肿不会发生癌变,不会扩散,虽然他们可能会扩大规模.但是不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手腕腱鞘囊肿症状很明显,发病部位会有轻微酸痛感,囊液变多时就会变硬而且有压痛的感觉,并会有腕部无力,不适或酸痛、放射性痛类症状,严重的话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碍。

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见。

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筋结”、“筋瘤”范畴。

本病多为关节过度活动、反复持重等导致劳伤经筋、气血运行不畅,凝滞筋脉。

或是外伤劳损,伤及筋膜,邪气所居,瘀滞而运化不畅,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而成囊肿。

手腕腱鞘囊肿小针刀疗法一
针刀定点:囊肿最高点。

操作规程:患者坐位,根据囊肿的位置将有囊肿的部位向上,平放千手术台上。

充分暴露腕部囊肿,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术者戴无菌手套,左手拇、示指固定囊肿。

把囊肿最高点作为进刀点,右手持针刀,使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腕部肌肉循行方向一致,刺入到腱鞘浅层,针下有阻挡感时,切割2~3刀。

将针刀提至囊内,将
针体倾斜,分别向四周切割,将囊壁切开。

出针后,拇指用力下压,使囊肿内的胶状物挤出。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一般1~2次即可痊愈。

朱进忠:腱鞘囊肿的中药治疗法

朱进忠:腱鞘囊肿的中药治疗法

朱进忠:腱鞘囊肿的中药治疗法
中医书友会第101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腱鞘囊肿是针灸科的常见病,患者多因扭伤起病,初起症状不显,然日久疼痛愈重,致影响正常生活。

针灸门诊用多针围刺,起针后挤出透明黏液的方法有效,但有时也挤不出黏液,致患者病痛缠绵。

朱老用四物汤加味,供同仁参考。

(编辑/王超)
筋聚
作者/朱进忠
腱鞘囊肿,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

《中医伤科学》认为多因用力扭转或跌扑所致,其表现为腕部微肿,疼痛逐渐加剧,在桡骨茎突部阳溪穴处有显著压痛,且可牵引至手指、手掌以及前臂。

初起时活动略有障碍,患手握拳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腕向尺侧屈曲时疼痛增加,拇指运动乏力。

后期则轻度用力也不可能。

如在掌部用力扭转则疼痛加剧,旋转腕部可听到筋腱摩擦音。

并提出治法主要有四:一为理筋手法,二为针灸,三为封闭,四为手术。

四法虽各具千秋,但没有列内服药如何治疗。

余宗肝主筋,肝藏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则挛缩为聚为结之意,试用于一些筋聚患者,亦多有效。

例如:冯××,女,21岁。

左手腕背侧腱鞘囊肿如枣大一年多,用力或手腕活动时疼痛加重。

某院以可的松封闭,针灸及理筋手法治之不效。

细察其证,除以上症状外,并见胸满心烦,舌苔薄白,脉弦。

综合脉证,诊为血虚筋脉失养,为拟养血疏肝理筋,四物汤加味。

处方:当归15克,川芎9克,白芍12克,木瓜12克,熟地12克,片姜黄9克,晚蚕砂12克,五加皮15克,海桐皮9克。

服药2剂,疼痛、肿胀竟减轻七八,继服6剂,霍然而愈。

针灸治疗腱鞘囊肿46例

针灸治疗腱鞘囊肿46例

针灸治疗腱鞘囊肿46例李素荷;张璇【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2(031)007【总页数】1页(P466)【关键词】针灸疗法;电针;腱鞘囊肿【作者】李素荷;张璇【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51040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51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腱鞘囊肿是手或足部的关节或腱鞘内的滑液增多后发生的囊性疝,由手或足的肌腱或关节的长期过度使用引起,也可由结缔组织的粘液性变所致。

笔者采用针灸治疗腱鞘囊肿4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6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3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年;手腕背部腱鞘囊肿29例,足背腱鞘囊肿17例。

1.2 诊断标准①有外伤史或劳损史,多发生于关节周围,慢性起病,青壮年、女性多见;②囊肿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部位表浅,边缘清楚,初起质软,触摸有波动感,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基底固定;③多发生于关节附近,生长缓慢,疼痛少见,偶有压痛及无力感。

2 治疗方法取局部阿是穴(囊肿部位)。

选择适当体位,充分暴露囊肿部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25~40 mm毫针,在囊肿正中直刺1针,深度以达囊肿基底部(感觉针阻力突然消失),再从囊肿边缘前、后、左、右向其中心平刺4针。

囊肿正中一针施以温针(用2 cm艾条套于针柄上,从艾段下点燃后,任其逐渐燃完,若患者感到灼热难耐,可用硬纸片垫在皮肤上面)。

余4针相对两针1组接G6805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留针30 min后摇大针孔出针。

隔天治疗1次,治疗3次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3.1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压之无疼痛,囊肿消失或缩小2/3以上。

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囊肿变软好转或缩小1/2以上。

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囊肿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46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42例,好转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针灸治疗学——腱鞘囊肿(课件)

针灸治疗学——腱鞘囊肿(课件)

凌华用火针治疗腱鞘囊肿42例。方法:选取用直径0.8mm 火针,对准囊肿高处点刺1~2针,即可见粘性胶冻状透明液 体从针孔冒出,挤净后针孔用碘酒消毒加压包扎。3~4天后 再用直径0.4mm的细火针局部散刺2~3针。结果:治疗一 次后囊肿消失者40例,占95.2%。(凌华.火针治疗腱鞘 囊肿。中国针灸 1997; 17(l):56)
【附注】

针灸治疗腱鞘囊肿效果甚佳。据有关14篇统计,针 灸各法治疗本病804例,有效(包括治愈)789例, 总有效率98%。
针刺时,一定要透过囊壁,按摩时注意要挤破囊壁, 将囊液疏导至周围组织。且针刺同时配合温灸法则 能提高疗效。
治疗期间应减少腕部活动,并可配合热敷。
【小结】
腱鞘囊肿古称“腕筋瘤”,发 于关节的肌腱滑动处,常以腕 关节背侧为多见。
腱鞘囊肿
【概述】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内的 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微呈 白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属祖留 医学“筋结”、“筋瘤”的范围。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常见于腕 背和足背部。患者多为青壮年,女 性较多。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慢性劳损有关, 也有认为是局部胶样变性所致。囊 肿的外膜为纤维组织内膜,白而光 滑,内为白色粘液,有时与腱鞘或 关节腔相通、对与关节腔相通者, 则认为是关节腔或腱鞘的疝状物, 疝的产生是因为关节或腱鞘内压力 增大而出现的。
腱鞘囊肿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致痰凝筋脉,或因经久站立、 扭伤等致筋脉不和、气血运行失畅,阻滞于筋脉络道而成。
【辨证分型】
A
好发于关节和肌腱 附近,青壮年多见, 尤其女性较多。
1.辨证要点
B
多见于腕背部及足 背部。表现为局部 发展缓慢的小肿块, 呈半球形,表面光 滑,与皮肤无粘连, 大者有波动感,小 者只有硬韧感。

腱鞘炎针灸治疗的方法

腱鞘炎针灸治疗的方法

腱鞘炎针灸治疗的方法作者:黄运绥虽然腱鞘炎这一疾病看上去没什么危害,但是我们对腱鞘炎这一疾病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因为这一疾病所能造成的危害是超乎很多想象的。

如果腱鞘炎的患者不能及时的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话,那么患者的健康就会遭到极大的破坏。

腱鞘炎常发生的部位是桡骨茎突处、屈指肌腱处、桡侧伸腕肌腱处(腕关节背侧及腕骨上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处,腱鞘炎长期不治疗可导致腱鞘脓肿,并且长期疼痛,不能做用力的事情.腱鞘炎最常见的是并发腱鞘狭窄,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腱周组织出现炎性细胞,病变日久可引起肌腱的胶原纤维发生退变,并发腱鞘狭窄.腱鞘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局部长期劳损,受到风寒侵袭,积劳伤筋等,导致气血凝滞,经筋濡养受阻而造成的,当运动的时候关节内会出现酸胀无力感,却不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

腱鞘炎虽然看上去并不严重,其实它还潜在着一些危害,腱鞘炎患者在自我检查时,把拇指紧握在其他四指内,然后向腕的内侧做屈腕活动,这时桡骨茎突处会出现剧烈疼痛,有时患者也会感到条带状疼痛,逐渐加重时还会出现腕部拇指一侧的骨突(桡骨茎突)处以及拇指周围的疼痛,拇指活动会受到限制,在桡骨茎突处会出现压痛及摩擦感,有时会在桡骨茎突有轻微隆起豌豆大小的结节。

人体中腱鞘主要起着保护肌腱避免受到摩擦或压迫的作用。

外伤、劳损后腱鞘发生纤维性病变使肌腱在腱鞘内活动受阻引起的疾病称为狭窄性腱鞘炎。

生活中最常见的腱鞘炎有狭窄性腱鞘炎和屈指肌腱鞘炎两种。

针对不种类的腱鞘炎针灸治疗方法也不相同:腱鞘炎针灸治疗的方法,,狭窄性腱鞘炎的针灸治疗方法是:桡骨茎突部有外展拇长肌和伸拇短肌的总腱鞘通过,如果是因为损伤引起腱鞘增厚而发病,那么腕部桡侧疼痛,握拳外展时桡骨茎突部剧痛,拇指运动无力,在拇指运动时可有摩擦感或弹响,握拳尺侧试验阳性等症状。

其治疗是在压痛点、阳溪、列缺、合谷进行针灸。

腱鞘炎针灸治疗的方法,,屈指肌腱腱鞘炎:在拇指、中指、无名指中,拇指腱鞘炎是最多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腱鞘囊肿
【概述】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微呈白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属祖留医学“筋结”、“筋瘤”的范围。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常见于腕背和足背部。

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较多。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慢性劳损有关,也有认为是局部胶样变性所致。

囊肿的外膜为纤维组织内膜,白而光滑,内为白色粘液,有时与腱鞘或关节腔相通、对与关节腔相通者,则认为是关节腔或腱鞘的疝状物,疝的产生是因为关节或腱鞘内压力增大而出现的。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致痰凝筋脉,或因经久站立、扭伤等致筋脉不和、气血运行失畅,阻滞于筋脉络道而成。

【辨证分型】
1.辨证要点
(l)好发于关节和肌腱附近,青壮年多见,尤其女性较多。

(2)多见于腕背部及足背部。

表现为局部发展缓慢的小肿块,呈半球形,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大者有波动感,小者只有硬韧感。

(3)一般无痛苦,仅感累赘,活动多后内压加大,感到局部酸胀无力。

日久可出现酸痛。

2.类证鉴别
腱鞘囊肿与挠骨茎突腱鞘炎
共同点不同点
腱鞘囊肿腕部肿胀腕背部,不痛,半球形肿块
挠骨茎突腱鞘炎腕挠侧,明显压痛,肿胀,可有颗粒样突出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活血散结,疏调经筋(在筋守筋)。

以囊肿局部阿是穴为主。

主穴:囊肿局部阿是穴
配穴:发于手腕配外关,发于足背配解溪。

操作: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在囊肿的正中和四周各刺入1针,针尖均刺向囊肿的中心,以刺破囊壁为度,留针 20~30min,并用艾条在局部温和灸,出针时尽量摇大针孔,。

隔日 1次,至囊肿消失止。

2.其他治疗
三棱针法:选取阿是穴,在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医者左手掐持囊肿,右手持三棱针对准囊肿高点迅速刺人,将表层囊壁刺破,并向四周深刺,但勿透过囊壁的下层,然后摇大针孔并快速拔针,同时左手用力挤压囊肿,尽量使囊内的粘稠状物全部排出,然后常规消毒并加压包扎3-5日,一般1次即可。

若囊肿未全消或复发,可于1周后再行治疗1次。

【经验介绍】
1.俞国英用恢刺治疗腱鞘囊肿46例。

取穴:囊肿顶部中点。

方法:热敷后直刺,针尖刺破囊壁达囊中后,呈45度及75度角分别向四周
来回点刺,深度以刺破囊壁为度。

起针后用力按压推动,使囊壁破
裂,粘液流散。

结果;痊愈3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

总有效
率为93.5%。

(俞国英.恢刺治疗腱鞘囊肿46例。

中国针灸 1996;
16(10):40)
2.凌华用火针治疗腱鞘囊肿42例。

方法:选取用直径0.8mm火针,对准囊肿高处点刺1~2针,即可见粘性胶冻状透明液体从针孔冒出,挤净后针孔用碘酒消毒加压包扎。

3~4天后再用直径0.4mm的细火针局部散刺2~3针。

结果:治疗一次后囊肿消失者40例,占95.2%。

(凌华.火针治疗腱鞘囊肿。

中国针灸 1997; 17(l):56)
【附注】
1.针灸治疗腱鞘囊肿效果甚佳。

据有关14篇统计,针灸各法治疗本病804例,有效(包括治愈)789例,总有效率98%。

2.针刺时,一定要透过囊壁,按摩时注意要挤破囊壁,将囊液疏导至周围组织。

且针刺同时配合温灸法则能提高疗效。

3.治疗期间应减少腕部活动,并可配合热敷。

【小结】
腱鞘囊肿古称“腕筋瘤”,发于关节的肌腱滑动处,常以腕关节背侧为多见。

本病主要是由于局部气血凝聚而成,与外伤可能有关。

治疗以行气活血、舒筋散结为原则,以局部取穴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