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_孟令诗

合集下载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逐渐引起关注。

本文通过研究替格瑞洛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比较、临床应用和安全性评估,发现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和疗效等。

综合分析表明,替格瑞洛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替格瑞洛、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研究、抗血小板药物、安全性评估、疗效、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ACS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在ACS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血栓形成,保护患者的心肌。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起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近年来,替格瑞洛在ACS的治疗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1.2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危害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替格瑞洛是一种强效的P2Y12受体拮抗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本文旨在系统地总结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替格瑞洛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比较,为临床医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支持。

还将展望未来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治疗策略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参考。

通过对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替格瑞洛的作用机制替格瑞洛(Ticagrelor)是一种用于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属于P2Y12受体拮抗剂。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进展2. 河北工程大学 , 河北邯郸 056000摘要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P2Y12受体拮抗剂,属于环戊三唑嘧啶类化合物,替格瑞洛与其他药物相比具有更快、更强的抑制血小板效果,已经被多部指南推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或一线用药,无论是否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尽早和充分使用替格瑞洛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等的抗血小板治疗。

本文对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和安全性做一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替格瑞洛;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药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严峻致使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

而抗血小板治疗在ACS 药物治疗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其中的替格瑞洛已被多国指南推荐为一线抗血小板药。

替格瑞洛是2010年批准上市的抗血小板新药,属于新型的P2Y12受体的强效拮抗药,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能产生呈浓度依赖和可逆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ACS[1]。

替格瑞洛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困难、鼻出血、心动过缓、尿酸及肌酐升高等,其中前二者在临床最为常见,而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一系列的心律失常现象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很可能是致命性的。

PEGASUS-TIMI54研究指出,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早期停服替格瑞洛的常见原因[2]。

自替格瑞洛批准上市以来,国内外陆续对其在ACS治疗中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了多个临床研究及疗效观察,现对替格瑞洛管理ACS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机制、可能的危险因素、特点、干预及转归做一综述。

1.临床应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多项研究表明替格瑞洛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人群的整体预后,降低心血管联合终点和全因死亡率,张洁[3]的后期随访,试验组心功能指标显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栓再形成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提示替格瑞洛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更好,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并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血栓再形成。

替格瑞洛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临床效果及预后的作用分析

替格瑞洛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临床效果及预后的作用分析

替格瑞洛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临床效果及预后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选择替格瑞洛治疗后获得的早期临床效果以及表现出的预后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8年03月收治的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药物的选择;参照组(17例):选择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17例):选择替格瑞洛药物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肌红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

结果:同参照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术后24h肌红蛋白水平以及血肌酐水平对比,研究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参照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52.94%)对比,研究组(11.76%)获得明显降低(P<0.05)。

结论:医疗人员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选择替格瑞洛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患者肌红蛋白水平以及血肌酐水平改善,不良事件的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使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获得明显改善。

【关键词】替格瑞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临床效果;预后情况[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253-01以往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采用双抗疗法治疗期间,氯吡格雷药物的应用率显著,但是此种药物在抗血小板效果方面,因为表现出个体差异的影响,所以最终获得的效果存在差异,并且无法做到快速起效[1]。

本次研究将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确定更为有效治疗药物,以此说明替格瑞洛药物应用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8年03月收治的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药物的选择;参照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5岁~79岁,平均年龄为(68.92±6.49)岁;研究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6岁~77岁,平均年龄为(68.93±6.45)岁;观察对比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性别、年龄,最终发现无明显性差异(P>0.05)。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组)40例和替格瑞洛治疗组40例,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27.5%,显著高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 =0.019);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治疗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而不增加严重出血。

【关键词】替格瑞洛;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因此ACS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国对ACS 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治疗标准用药是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1,2] 。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它对血小板P2Y12受体的阻断是可逆性的。

本文通过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观察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5月于本科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ACC/AHA和WHO的诊断标准。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11)岁;替格瑞洛治疗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9)岁。

2组患者年龄、性别、易患因素、基础疾病、临床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总结了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替格瑞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随后分析了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研究,以及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

接着讨论了替格瑞洛在不同患者群体中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下的应用研究。

展望了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前景,并总结了其作为有效药物的证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替格瑞洛、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进展、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疗效研究、药物联合应用、患者群体、病情严重程度、前景展望、影响、有效药物证据。

1. 引言1.1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替格瑞洛通过抑制ADP受体的磷酸化而阻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替格瑞洛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凝血活性,还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替格瑞洛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与阿司匹林、普利类药物等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研究显示,替格瑞洛在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中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下的应用研究中发现,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迅速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2. 正文2.1 替格瑞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替格瑞洛是一种口服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起到抗栓效果。

替格瑞洛能够与Ⅱb/Ⅲa受体结合,阻断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Ⅱb/Ⅲa受体之间的结合,最终导致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临床研究表明,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再梗死和死亡等。

替格瑞洛在PCI(冠脉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1 9 1 0・
齐齐 哈尔 医学 院 学 报 2 0 1 4年 第 3 5卷 第 1 3期
J o u r n a l o fQ i q i h a r Un i v e r s i t y o fMe d i c i n e , 2 0 1 4 , V o 1 . 3 5 , N o . 1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血发生率差 异不 存在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结论
经临床研究 表明 , 采用替 格瑞洛对急性冠状 动脉综
主要 以我 院在 2 0 1 2年 5月至 2 0 1 3年 5月收治的 1 0 0例急性 冠状 动脉综合 征为对 象 , 采 用随机 分配 的原 则, 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 每个组别各 5 0例 。对 照组 患者 主要 采用 氯吡格雷 进行 治疗 , 实验 组 患者则采用替格瑞 洛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 的临床 疗效进行 观察 和 比较 。结 果 经临 床研究结 果显示 , 实验组患者 的不 良心血管事 件发 生率 明显 低于对 照组患者 , 差异 存在 统计学意 义 , P< 0 . 0 5 ; 两 组患者 的
综上所述 , 鼻 内镜下 鼻 中隔矫正术 治疗变态 反应 性鼻炎
效果显著 , 且并发症少 , 安全可靠 , 值 得临床推广应 用。
参 考 文 献
[ 1 ] 许超 , 李正权 , 侯军, 等. 鼻 内镜 手术 同期 行鼻 中隔矫 正术 1 0 0 例疗效分析 [ J ] . 重庆医学 , 2 0 0 8 , 3 7 ( 2 1 ) : 2 4 7 4 - 2 4 7 5 . [ 2 ] 苏英锋 , 孙秀珍 , 刘 迎曦 , 等. 鼻 中隔矫 正术或 联合下 鼻 甲骨 折 外移术对鼻腔模拟气流 场及气道 结构影 响的分析 [ J ] . 中华 耳 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2 0 1 1 , 4 6 ( 2 ) : 9 6 — 1 0 0 . [ 3 ] 王秋丰 , 乔小 良, 刘 金荣 , 等. 鼻 中隔矫 正术传 统切 口与改 良切 口的研究 分析[ J ] . 中国美容医学 , 2 0 1 1 , 2 0 ( z 3 ): 8 7 .

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年第7期(下旬)论著/冠心病 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房建斌康小平刘冬梅罗培吴明明(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如东2264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

回顾患者资料,其中32例在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观察组,28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对照组。

以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水平来评价两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R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为9.37%、21.4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对行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在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巩固疗效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急性冠脉综合征简称ACS,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引起的多种临床综合征[1]。

针对ACS的治疗,目前临床上还是推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尽管这种手术的效果显著,但术后因支架内晚期血栓出现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2]。

因此,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药物治疗逐渐受到重视。

本次研究以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ACS患者为例,探讨ACS患者PCI术后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狭窄和/或阻塞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坏死,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替格瑞洛(Ticagrelor)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属于P2Y12受体拮抗剂。

其通过抑制血小板上的P2Y12受体,阻断了ADP受体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替格瑞洛在ACS的应用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研究成果:
1. PLATO研究:这是一项全球性、随机、双盲、并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比较替格瑞洛与克洛吡格雷(另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在NSTEMI和STEMI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替格瑞洛治疗组在12个月内总发生率较克洛吡格雷治疗组减少16%(HR=0.84, P=0.001),且在所有预定研究终点事件中均优于克洛吡格雷。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临床试验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也对替格瑞洛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显示出比传统抗血小板药物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与其它抗血小板药物相比,替格瑞洛的费用相对较高,且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在个体化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指南的建议来确定是否使用替格瑞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上还需进一步仔细观察和可行性研究。
作者单位 :130021 吉林省人民医院
·150·
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7月第9卷第21期 China Prac Med, Jul 2014, Vol. 9, No. 21
参考文献 [1] 闫睿 . 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观察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
学杂志 , 2013,5(2):138.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 础上加行软通道微创早期引流术治疗 , 经 CT 扫描定位 , 常规 消毒铺巾 , 并利用 2% 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 利用手摇钻 将颅骨及硬脑膜钻透 , 然后将脑针置入血肿中 , 并抽出适量 液体 , 抽出的液体应为血肿量的 1/3~1/2, 之后定时利用液化 剂冲洗 , 并进行头颅 CT 复查 , 血肿消除后将引流管拔出。对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 1. 3 疗效判定 基本治愈 :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减少程度 >90% ;显著进步 :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减少程度 >45%, 但 <90% ;进步 :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评分减少程度 >18%, 但 <45% ;无效 :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减少程度 <18%[1]。总有效率 =( 基本痊愈 + 显著进 步 + 进步 )/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 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表 1 两组疗效对比分析[n(%)]
组别 氯吡格雷组 替格瑞洛治疗组
例数 50 50
急性心肌梗死 4(8.0) 2(4.0)
再发心绞痛 9(18) 3(6.0)
心源性猝死 4(8.0) 1(2.0)
总发生率 17(34) 6(12)
注 :两组疗效对比 , P<0.05
2. 2 并发症比较 本院通过对氯吡格雷组以及替格瑞洛治 情中 , 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病情 , 本院患者的病死
面 , 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技术手段的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首先采用氯吡格雷组对患者进行适量的药物治 疗 , 然后在给予阿司匹林科学治疗的基础上 , 接受大约 3 个 月的氯吡格雷进行维持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使患者先接受
的病理及生理方面基础 , 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 , 替格瑞洛负荷剂量进行基本治疗 , 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
组织损害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血肿分解产物等几种。现阶
段临床上尚未明确改善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有效方式 , 内科
保守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 但其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据
调查 , 经内科保守治疗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
50%~60%[3]。因此 , 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最终目的即及早清除血肿 , 解除
作者单位 :461000 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内五科
χ2 检验 , 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经软通道微创早期引流
术治疗后观察组 71 例患者中基本治愈 28 例 , 显著进步 32 例 ,
进步 7 例 , 无效 4 例 , 其总有效率为 94.4% ;经神经内科常
【关键词】 软通道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 探讨软通道微创早期 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 现对收治的 141 例患 者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软通道微创早期引流术两种不同的 治疗方式 , 疗效显著 , 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院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收治的 141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 断标准 , 其中男 78 例 , 女 63 例 , 患者年龄最小 46 岁 , 最大 75 岁 , 平均年龄 57.9 岁;患者高血压史最短 3 年 , 最长 19 年 , 平均患病时间6.9年;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3 h, 最长3 d, 平均发病时间 1.2 d ;以治疗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将 141 例患 者分为观察组 (71 例 ) 和对照组 (70 例 ),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高血压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 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治 疗 , 即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1.0 g 胞二磷胆碱治疗 , 连续治疗 15 d。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125 ml 甘露醇及静脉推注 20 mg 呋塞米治疗 , 每 8 小时 1 次。同时给予患者康复治疗、对症 支持治疗等。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观察
本院对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性的急性 冠脉综合征进行科学的观察以及仔细的研究 , 对于出现继发 完全以及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的病理作为基础的临床综合 征 , 其中包括患者出现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急性非 ST 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症状 , 对患者
[收稿日期 :2014-04-07]
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141 例疗效观察
宋秋环
【摘要】 目的 探讨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41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 以治 疗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将 141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 (71 例 ) 和对照组 (70 例 ), 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行软通道微创早期引流术治疗 ,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进 行比较。结果 行软通道微创早期引流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 明显优于对照组 的 7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为 (80.5±19.5) 分 , 明显优于 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 (65.5±22.4) 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软通道微创 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患者情况从稳定转向不稳定的状况 , 使斑块破裂导致血栓的 础上 , 接受大约 3 个月采用替格瑞洛进行维持治疗。在本院
产生。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中抗血小板起到非常重 治疗的两组患者, 除治疗之外, 患者在住院后都给予其他的扩
要的作用。现在的中国医学界 , ACS 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在 临床治疗时 , 采用标准用药即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同时使
注 :与治疗前比较 , a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 b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该病具有
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死率高等特点 , 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
管疾病 , 已逐渐成为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一项常见疾病[2]。部
分专家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含血肿占位效应、脑
疗组进行治疗 , 患者均没有出现重度出血的情况。在氯吡格 率以及发病率相对较高。经本院仔细研究和主要提示 , 使用
雷组的患者出现轻度的出血症状有 8 例 , 出血症状发生的几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从根本
率为 16%; 替格瑞洛治疗组患者出现轻度出血症状的有 5 例 , 出血发生的几率为 10%, 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 差异无统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数据软件进行科学的 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为均数 ± 标准差 ( x-±s) 来进行表
示 , 采用 t 进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 对进行检验 , 差
本院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进行检查 , 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瑞洛治疗组 , 氯吡格雷组 50 例患者 , 男 28 例、女 22 例 , 平 2 结果
规治疗后对照组 70 例患者中基本治愈 13 例 , 显著进步 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进步 12 例 , 无效 16 例 , 其总有效率为 77.1%, 两组患者治疗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
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
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方面进行对比 , 观察替格瑞洛治疗急 死 ; ②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期间内 , 出血的并发症出现的现象。
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科学的安全性。
总发生率 =( 急性心肌梗死 + 再发心绞痛 + 心源性猝死 )/ 总
1 资料与方法
例数 ×100%。
1. 1 一般资料 2012 年 7 月 ~2013 年 6 月在本院住院接受 治疗的 100 例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 在美国心脏病学会 和美国心脏学会 (ACC/AHA) 和 WHO 的诊断标准进行治疗 ,
冠、口服他汀类的药物 , β 受体受到阻滞剂作用下、皮下的 注射低分子肝素和控制危险因素等基本的常规治疗措施[1]。
用。替格瑞洛作为新型的口服抗血小板的药物 , 对于血小板 1. 3 观察指标 ①主要症状就是不良的心血管事件出现 :
受体的阻断具有可逆性。本院通过对替格瑞洛以及氯吡格雷 包括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再发性心绞痛、严重的心源性猝
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 , 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 x-±s, 分 )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 71 70
治疗前 30.3±20.5 29.8±19.2
治疗后 80.5±19.5ab 65.5±22.4a
均年龄 (56±0.5) 岁 ; 替格瑞洛治疗组 50 例患者 , 男 26 例、 2. 1 MACE 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本院 3 个月治疗之后 , 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