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试题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卷(多套)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卷(多套)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声音分()、低、()、弱进行分类,描述和记录。

2、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3、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空气的()又引起()的振动。

()可将振动传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

()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物体振动幅度越(),声音越弱。

5、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6、()时胸腔收缩,()时胸腔扩张。

【填“呼气”或“吸气”】7、每天我们都会食用种类丰富的(),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益处。

8、不“()”不“()”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9、推或拉都会产生(),让小车动起来的是()。

10、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运动的。

11、轮子可以看做()。

人类发现可以用()的方式前进,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12、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和(),也不会有()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面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振动C.物体不振动,也能听到声音2、在我们耳朵里,时时刻刻都在接收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的结构是()。

A.鼓膜B.听小骨C.听觉神经3、演奏家停止拨琴弦,琴声还能持续产生,主要原因是()。

A、琴弦还在振动B、人们还沉浸在音乐中C、空气能传播声音4、用越大的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越()。

A、强B弱C、没有变化5、吸气时,气体经过呼吸器官顺序正确的是()。

A.鼻腔→肺→气管B.鼻腔→气管→肺C.气管→鼻腔→肺6、()是增大肺活量最有效的做法。

A.保证充足睡眠B.多参加体育运动C.多吃肉7、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

A、糖类B、蛋白质C、营养8、为让身体保持营养均衡,一天当中()的摄入量应该最少。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练习教科版含答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练习教科版含答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练习教科版含答案1填空题(1)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______ ,它发出的声音_______。

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______它发出的声音________。

声音的强弱和物体_____有关。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_;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

(2)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称为声音的________。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__来描述。

2判断题。

(1)我们改变电视机的音量时,改变的是声音的强弱。

(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 (3)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会发生变化。

()3选择题。

(1)在弹奏吉他时,若想要使它发出的声音响一些,可以()。

A.调节弦的松紧度B.用的力气大一点C.用的力气小一点(2)某一根琴弦发出较强的“5”这个音,和它发出较弱的“5”这个音相比,琴弦振动()。

A.速度较大B.幅度较大C.幅度较小(3)敲击音叉的力越大,发出的声音()。

A.越高B.越低C.越响(4)声音的轻重不可以用()来描述。

A强弱B.音量C.音高(5)电视机的声音太小了,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

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6)下列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短相同时,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更强B同一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强C.同一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7)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由7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弦组成。

小雅弹古琴时,要使它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可以()。

A、弹更粗的琴弦B.弹得更用力一些C.轻轻地弹4探究题。

在鼓面上撒上一些豆子,敲打鼓面可以看到豆子上下跳动。

(1)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_____。

(2)轻轻敲打鼓面,豆子跳动的幅度小、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____,发出的声音_______。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预计时间大约:5分钟)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小匙2把、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填写结论。

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1.正确选取实验所需器材3分。

2.前两个步骤操作正确各10分。

3.第三个步骤:观察、比较5分。

4.得出正确结论5分。

5.实验报告填写(0~10分)6.整理实验器材2分。

(二)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预计时间大约:5分钟)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对着光线观察混合物中的颗粒,填写现象。

实验结论:对着光线观察混合物,发现了面粉颗粒,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1.正确选取实验所需器材3分。

2.第一步骤操作正确得10分,第二步操作正确15分,填写现象5分。

3.得出正确结论5分。

4.实验报告填写(0~10分).5.整理实验器材2分。

(三)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预计时间:15分钟)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在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 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进行过滤。

5.观察比较滤纸,观察实验结果,并填写。

实验结论:过滤后,食盐没留在滤纸上,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1.正确选取实验所需器材3分。

2.第一二三步骤操作正确各5分。

3.第四步操作正确5分,填写现象5分。

4.得出正确结论5分。

5.实验报告填写(0~10分)6.整理实验器材2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专项练习之实验探究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专项练习之实验探究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专项练习之实验探究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实验探究题1.实验目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相同的鼓,在按压的时候()(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在敲击的时候()(会"或"不会")发出声音。

这说明物体必须()才会发出声音。

2.下面是四(1)班同学们准备的一些器材,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用手拍桌子时,我们可以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你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感受桌子的振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探究题1.如下图,击打音叉,音叉发出了声音。

将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你会看到水()(A.迅速上升 B.溅起水花 C.没有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当用手用力捏住发声的音叉两端音叉将()发出声音(填"会"或"不会"),因为音叉不再()。

研究的物体研究的方法物体的状态鼓按压不振动敲击振动2.看下面这幅图,丙在写字,甲和乙都能听到丙写字的声音。

(1)甲和乙,( )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楚。

A.甲B.乙C.无法比较(2)甲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他耳朵的.乙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她耳朵的。

A.桌面B.空气C.笔三、实验探究题如右图,小明用橡皮筋将一块绷紧的气球皮扎在杯口上,并在气球皮上撒了一些碎纸屑,然后在杯子的上方敲击音叉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装置图完成下面各问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一、多项选择题。

1、通常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A、云量 B、降雨量 C、气温 D、风向 E、风速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A、晴天 B、多云天 C、雨天 D、阴天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A、雨 B、雪 C、冰雹 D、雾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A、积云 B、层云 C、卷云D、白云二、填空题。

1、()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4、“()”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有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

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10、()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是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

()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

()通常是灰色的。

()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半期实验复习题

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半期实验复习题

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归纳实验1:测量风向要求: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材料准备:吸管、硬纸板、大头针、剪刀、带橡皮的铅笔、胶布实验2:测量降水量材料准备:直筒透明杯子、刻度尺、胶带实验3:水能溶解一些物资材料准备:烧杯、玻璃棒、食盐、沙、面粉实验 4:验证物质是否溶解的方法:A.有没有沉淀B.有没有均匀分布C.过滤材料准备: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注意事项:①过滤物质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要用玻璃棒引流。

②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③漏斗颈的底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实验结论:能把物质过滤出来留在滤纸上,说明该物质不能溶解。

实验5:不同物资在水中的溶解材料: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食盐、面粉、沙实验6:液体之间的溶解材料:烧杯、玻璃棒、塑料匙、洗发液、胶水、醋、酒精、食用油实验7: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2 个烧杯、玻璃棒、水、食盐、小苏打步骤: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各分成6份(每份4克)。

②两个烧杯内分别放入50 毫升的水,温度相同。

③先在两个烧杯内各放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放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④统计食盐和小苏打各放了多少份。

实验结论:50 毫升的水中,食盐能溶解4份左右;小苏打能溶解 2 份左右。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强。

由此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8: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准备:汽水、注射器、橡皮塞步骤:①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或者用手堵住注射器的管口。

观察记录:慢慢地偶尔冒出气泡。

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

观察记录:冒出很多气泡,并且气泡变大。

③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

观察记录:气泡慢慢变小、变少,最后消失。

实验结论:水中能溶解少量气体,比如氧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水中能溶解少量气体,比如氧气和二氧化碳。

水中的气体是靠加压的方式溶解的,压力小气体就跑出来,压力大气体就溶解在水里的方式溶解的,压力小气体就跑出来,压力大气体就溶解在水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考核实验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考核实验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考核实验题一.用温度计测量气温1.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通常白天的最高温度更能反映当天的温度。

3.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测量气温时,手不能触碰温度计,以免影响到温度计的准确测量。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

等温度计稳定后再读数。

二.水的溶解实验实验器材:水槽1个,若干食盐、面粉、沙子,烧杯3个,搅拌棒、小匙。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充分搅拌;2.取一小匙沙子,放入第二个盛有同样多水的烧杯内,充分搅拌;3.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第三个盛有同样多水的烧杯内,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猜想:食盐和面粉都溶解在水中了。

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完成表格。

在水中的物质食盐慢慢溶解沙子沉在水底面粉变成的颗粒大小看不见了是否沉淀是否溶解实验结论:食盐和面粉溶解在了水中。

因为它们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并且不能自行沉淀。

三、过滤食盐、沙、面粉与水的混合物1.实验器材:滤纸,漏斗,烧杯,玻璃棒。

2.实验步骤:1)折叠滤纸;2)组装实验装置: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3)分别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3.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过滤前后滤纸上的变化液体的变化食盐与水的混合物沙与水的混合物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结论: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四.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器材:固体高锰酸钾,小匙,水槽,玻璃棒,烧杯。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高锰酸钾固体颗粒放入盛有水的烧杯内,观察现象并记录;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现象并记录;3.充分搅拌后观察并记录。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格: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五.研究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1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步骤:1.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2.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中都盛大约30毫升水;3.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到两个杯中,用搅拌棒搅其中一杯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试题
一、整理和分析题:
1、下表是降水量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降水量数据整理和分析。

变化柱形图
半年中降水量最大的是哪个月,半年的总降水量是多少?这个地区下半年的降水量是怎么变化的?
依据是什么?
我推测上午10时的气温大约是:
()
我的推测依据是:


二、实验及记录。

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的主题:
(2)我准备的材料:
(3)研究的方法:
4.把面粉、食盐、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后成为面粉、食盐和水的混合物。

(1)我们有办法把面粉从混合液里分离出来吗?请把办法写在下面。

(还可以画图来表示)
(2)我们有办法把食盐从水里分离出来吗?请把办法写在下面。

(还可以画图来表示)
5.图中的桌子上有一大盆水,还有两个小铃铛。

请在这样的材料条件下,设计一个说明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1)我的“气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2)我的“液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3)我的“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6.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

我的实验方案
研究的问题: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变化时,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我的假设: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长,音高越();
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短,音高越
()。

我的理由: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长,尺子的振动越(),音高就越();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短,尺子的振动越(),音高就越()。

实验材料:()厘米长的尺子、()等。

实验设想:
(1)试一试尺子在哪个长度范围内能振动发声。

(2)要使尺子振动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我选择()种不同的长度,分别是

)。

(3)我把音高分为

)。

(4)同一种长度的实验,我打算做()次。

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你能举个例子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吗?
(1)我需要的材料:
(2)我研究的方法:
(3)我得出的结论:
三、简答题
1.说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什么?
2.说沙子没在水里溶解,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什么?
3.溶解在水里的食盐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如果不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食盐呢?
4.说说使用酒精灯需要注意的地方。

5.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6.使用过滤装置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四、填图和读数
书本第24页填图、书本第36页填图、书本第37页填图、书本第57页填图、书本第70页填图、书本第75页填图、书本第77页填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