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差异下的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文化差异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研究

文化差异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研究
—匪

崔 颖
( 河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文 化 差 异 在 文 学 翻 译 中 的 重 要 性 研 究

要 :翻 译 是 一 种 语 言 到 另 一 种 语 言 的转 换 。 由 于 两
种 语 言 所 处 的地 理 位 置 、 政 治、 历 史、 经济 、 生 活 方 式 等 不 同造 成 的 文化 认 知 差 异 ,翻 译 在 这 种 语 言 转 换 实 践 中扮 演 了至 关 重要的作 用。 如 果 不 了解这 种 文 化 认 知 的 差 异 , 译 者 在 翻 译 的
言 时 曾说 : “ …b u t w e h a v e o t h e r d r a g o n s t o k i l 1 . ” 这 里 的“ d r a g — o n ” 代 表西方恶 龙 , 应 译为 “ …… 我 们 还 有 很 多 的 困 难 需 要 克

服 。” , 这 里如果理解成东方神秘高贵 的“ 龙” , 就会造成误解 ,
甚 至是 误 会 。
在 中国. 我 们把 怕 老 婆 的 丈 夫 戏 称 为 “ 妻管严” . 这 个 词 和 “ 气管炎 ” 谐音 , 所 以有 时 开 玩 笑 时 我 们 会 说 : “ 这 个 人 有 气 管 炎 。” 如 果 这个 时候 我们 把 这 句 话 译 为 “ He h a s r a c h i t i c . ” . 那 么 外 国宾 客 就 会 以为 这 个 男 人 得 了 “ 气管炎 ” 这 种 病 。 由于 译 者 没有准确把握原文的文化 , 因此 造 成 这 种 误 译 的 产 生 。 我 们 在 翻译这句话 时应该体 现源文化 中的隐 含意义 , 那 就是 “ 怕 老 婆” 。 因此 , 上句应该译为“ H e i s a h e n — p e c k e d ma n . ” 在 以上两个例子 中 , 虽 然词汇相 同 , 但 词义却 千差万 别。 译 者在翻译 时, 要倍加 注意 , 强化跨文化 意识 , 避 免 误 译 的 产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子 翻 译 的影 响 进 行 了阐述 。
【 关键词 ] 词语 ; 句 子; 孔雀尾 式; 狮子 头式 [ 中图分类号 】 H 3 1 5 . 9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8 0 9 1 ( 2 0 1 3 ) O l一 0 1 1 4— 0 3
纵 观我 国的翻译史 : 从东 汉 时期 的佛 经 翻译 至新 中 国翻译 时 期 , 我 国 出
一 文

史 Biblioteka ● 哲 中 西 方语 言 文化 差 异 对 英 汉 翻 译 的影 响
口毕 玉 娟
[ 内容提要 ]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 间的相 互转换 , 更应该是 两种不同民族 之间思想 内容 的
对等交流。 中西方 国家 的人 们使用 两种 不同的语 言。 中国使用 的是 汉语 , 而西方 国家大部分 讲的是英语。英汉 两
种语言都具有独特 的文化背景和悠 久的历史。 由于 中西 方 国家 人们 的思维 方式和 价值观 不 同, 导致 了人们对语 言 内涵 的理解存在偏差 , 影 响 了人 们之间 的交流。 因此 , 研 究中西方 语言文化差异 , 实现 两种语 言之间的意义对等 转换 , 对促进 中西方 国家人们之 间的交流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本文 着重从 中西方语 言 文化差异 对词语 翻译、 句
( 1 ) A l l t h e p e o p l e i n C h i n a a r e a c t i v e i n S —
p o r t s n o w.

a t s e v e n o’ c l o c k e v e r y da y .


我父 亲 每 天 早 上 七 点 打 开 收 音 机 收 听 新 闻。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随着中国和俄罗斯的相互影响不断增强,俄汉翻译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俄汉翻译中存在很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语言差异
俄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存在很大差异。

这就导致在俄汉翻译中,有些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可能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俄语中存在很多未定式动词,而在汉语中则需要使用完整的句子。

此外,汉语的口语化和简化表达方式也会给俄语译者带来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策略包括使用更为简单的汉语表达方式,或者解释俄语中那些无法直接翻译的表达方式和惯用法。

二、文化背景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导致俄汉翻译中的问题。

例如,在俄语中,经常使用象征性的言语和引用,需要读者对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而在汉语中,则较少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进行俄汉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该文本的文化背景,并考虑是否需要对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一定的解释或调整。

三、翻译目的差异
在进行俄汉翻译时,不同的翻译目的也会导致差异。

例如,如果是为了商务翻译,则需要注意到一些性格的中文词汇。

如果是为了文学翻译,则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到译者的语感和情感因素,并考虑采用更为灵活的翻译方式。

总的来说,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极大,需要译者具备熟悉两种文化的专业知识,并协商双方之间的差异,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恰到好处地使用习语,可以为文章增添色彩。

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

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

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习语。

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习语,有助于掌握习语的意义和运用。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其差异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例如,中英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方位及其相应物上,就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尊北卑的传统,人们常把南的方位置前,如“从南到北,南来北往”等等,而英美人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则用“from north to south”来表达。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

明朝的兰茂有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唐朝韩翃的《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的消息的是西风。

西风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暖风,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

另一位英国诗人Alfred Tennyson有诗云:Sweet and low,sweet and low,Wind of the western sea,Low,low,breathe and blow, Wind of the western sea!(轻轻地、柔和地,轻轻地、柔和地西边吹来海风;轻轻地、轻轻地吹拂,西边吹来海风!)在翻译时,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理解,也有把“西风”译成“东风”的,例如在方重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中的诗句“When also Zephyrus with his sweet breath Exhales an air...”里,“Zephyrus”一词是西风的意思,而译文则是“当东风吹香……”。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伴随中外学术交流的频繁展开,英语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关注。

翻译工作者只有把握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让英语翻译表达更为准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英语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更好地展现语言的魅力。

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标签:英语文化;翻译效果;影响一、文化和翻译的内涵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沉淀。

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此外,文化也是不同的。

基于流畅性和准确性的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信息的文化行为。

翻译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迫切需要沟通和交流的背景下,同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任何翻译都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也不例外。

经验丰富的英语翻译和翻译研究人员都重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虽然理解了原文的意义,但远不止简单的语言理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段落理解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他或她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翻译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但由于翻译具有许多社会功能,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翻译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翻译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

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正确处理英语文化因素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并在英语翻译中成功传达。

否则译者很容易犯下社会语用错误。

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翻译工作无法进行,没有文化的翻译将是苍白无力的。

二、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影响1.社会历史背景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同,所以不同国籍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態度。

与此同时,民族语言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过程和民族的一切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尤其是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更加突出。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交流的扩大,英语笔译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化角度探讨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语音差异英汉语音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英语笔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例如,“r”音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当汉语口音较重的译者翻译英语时,容易将“r”音省略或发错。

此外,英语中的元音多而且变化多端,而汉语只有五个元音,且不具备元音变化的复杂性,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根据语言差异进行音译或意译。

翻译策略:1.注意区分英汉语音差异,保证语音表达准确。

2.根据语言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音译或意译。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存在很大的不同,译者需要根据句子结构、语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翻译。

英语语法灵活多变,汉语语法较为固定,表达方式单一。

因此,有些英语句子在汉语中翻译时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以使其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

1.注意区分英汉语法差异,掌握英语和汉语的语言风格和语法特点。

2.根据语言差异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和语言转换。

三、词汇差异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词汇量的差异,英语单词极其丰富且具有多义性,而汉语单词种类相对较少;二是词汇使用的差异,英语具有更为广泛的使用场合和搭配方式,而汉语则有着更为严格的表达方式。

1.了解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并保证准确理解文章意思。

2.在翻译中根据上下文和文章意图找到与之相应的翻译词。

四、文化差异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习惯用语、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

由于英语是国际性语言,因此它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英语笔译时,译者需要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避免在翻译中产生不同的文化水平和表达方式。

1.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避免产生文化误解。

2.在翻译中选择与文化背景和语境相符的表达方式。

总之,作为翻译者,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以便在英语笔译中找到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ut e 一 f eC l r ) 书 中提 出 的 : 文 化 是 一 种 复 合 体 , 用 “ v u “ 它 红眼” 表示嫉 妒 , 而英 美人却 用 “ r n—ee ” ge e yd 表
包括知识 、 信仰 、 艺术 、 律 、 德 、 法 道 风格 以及作 为社 示此意 。再如 , 中国人用动物说人 时一般 都是贬义 , 会 成 员 的 人 从 社 会 中 习 得 的 任 何 其 他 的 能 力 和 习 如 狗 东 西 、 老 虎 、 心 狗 肺 、 蝎 心 肠 、 鬼 蛇 神 母 狼 蛇 牛
文 化之 间存在 的典 型 差异及 由此 而产 生 的 中英 互 译 中的 一些语 言 障 碍 。在 跨 语 言 翻译 中 , 视 中英 语 言 中的 文化 忽
因素会 导致 交 际混乱 , 至令人 尴尬 , 甚 出现 不信 任感 。为 此 , 文 对 翻译 与文 化之 间的 关 系进行 了尝试分 析 , 本 并针 对 跨 文化 翻译 交 际 中出现 的 一些语 言 问题提 出 了作 者 自己的看 法。

的差 异 , 些 差 异 又 会 引 起 语 用 失 误 , 而 导 致 跨 语 这 进 言 翻 译 中 的误 译 、 译 甚 至 乱 译 。 错
1 词 语 内 涵 与 语 义 偏 离 .

中英 文 化 差 异 对 跨 语 言 翻 译 的影 响
谈文化差异 , 首先我们要 弄清什么是文化 。“ 文
现 象 。 比如 , 有 不 同文 化 背 景 的 中 国人 和 英 语 民 具 族 的 人 们 一 起 用 语 言 交 际 时 , 往 会 出现 交 际 障 碍 , 往
这是文化 冲 击或 文 化 休 克 ( u ua cls n o c — cl l oio r u t li r l r ul h c ) 循 文 化 原 则 的 文 化 翻 译 (utr rnlt n 强 调 译 t a s ok 所 造 成 的结 果 。这 种 由文 化 差 异 引 起 的 c ua t s i ) l l 译 语 外 , 跨 语 言 翻 译 交 际 中 的 语 义 偏 离 , 往 是 由 于 交 际 双 除 往
惯 。这之后 , 管 “ 化 ” 定 义层 出不 穷 , 大都 等 , ” 尽 文 的 但 甚至有时骂人 时也 称 对方 为 狗、 等 , 些显 然 猪 这 万 变 不 离 其 宗 。文化 人 类 学 家 在 分 析 文 化 构 成 时 还 都是 受汉 民族文 化 的影 响 。而在 英 语 民族 的心 目
维普资讯
第2 O卷 第 4期
(0 2年 第 4期 ) 20
湖北 民族 学 院学报 (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J u a f Hu e n tt t o t n l i s o r lo b iI si e f r Nai ai e n u o t ( hlsp ya dS ca c e cs P i o h n o ilS i n e ) o

No 4 Vo . 0 . 12 No 4 2 2 . oo

语 言 文 化 差 异 下 的 翻 译 研 究
马大森
( 湖北 民族 学 院 外 语系 , 湖北 恩 施 4 5 0 ) 4 00 摘要 : 作为 人类社 会发 展进 程 的一 个组 成部 分 , 国的 民族文 化 既具 有 共 性又 具 有个 性 。本 文 着 重探 讨 了 中英 各
表现形式 , 而文化 又决定 了语 言是 怎样 的 以及 怎样 意 。例 如 : ol o ( 活 人 ) atpdg 最 重 要 的 ajl dg 快 y , o ( o 使 用 语 言 , 多 语 言 现 象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民族 的 文 化 人 物 ) ul dg 脾 气 暴 躁 的 人 ) iighre 许 ,asr o ( y ,wln os l
化 ” 经 典 定 义 是 17 的 8 1年 由 英 国 人 类 学 家 泰 勒
词 汇 历 来 是 受 文 化 因 素 影 响 比 较 大 的层 面 。要 了解 词 汇 的文 化 层 面 意 义 , 能 忘 文 生 义 。 如 汉 语 不
( d adT 1 ) E l r y r在其所著 的《 w o 原始 文化 》 T ePi i ( h r — m
的 文 化 因 素 决 定 着 翻 译 的质 量 和水 平 。这 种 注 重 遵 还 应 了解 源 语 国和 译 语 国在 文 化 上 的差 异 , 而 通 进 方在文化互不认 同的前 提下进 行 交流 而发 生 的 , 从 过 恰 当 的 翻译 在 译 语 中既 保 持 该 民族 本 身 的 文 化 特 而 势 必 对 跨 语 言 交 际 的 重 要 手 段— — 翻 译 产 生 影 色 , 又 达 到 丰 富 各 民 族 文 化 的 目的 。本 文 主 要 谈 响 。 中英 民族 文 化 的 不 同会 产 生 很 多语 言 使 用 方 面 而 的 是 翻译 与 语 言 文 化 之 间 的这 种 密 切 的关 系 。
关 蔗 词 : 化 ; 言 ; 异 ; 译 文 语 差 翻
中图分 类号 : 0 9 H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4—9 1 2 0 ) 4-0 7 o 10 4 (02 0 0 7一 4
语 言 是 文 化 信 息 的 浓 缩 , 翻 译 则 是 各 民族 文 而
化 交 流 沟 通 的 桥 梁 。在 很 多 时 候 , 否 考 虑 到 语 言 是
通 常将文化 划分为 四个 大系统 : 技术——经 济系统 , 中 , 狗等动物拟人并非 都是贬义 , 视其 前面修饰 语 的 社 会 系统 , 念 系 统 和 语 言 系 统 。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产 不 同而 有 不 同含 义 , 不 可 硬译 一 通 , 成 翻译 中 的 观 绝 造 物 , 是 整 个 文 化 的基 础 , 人 类 文 化 传 递 的 工 具 和 谬 误 。 比如 , 语 惯 用 动 物 喻 人 , 译 汉 时 就 要 注 它 是 英 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