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检测: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a(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三4.4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三4.4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精选课时练(含解析):必修一 4.4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1、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0 B.1:8C.1:6 D.1:5【答案】B【解析】解: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中,Cu2S中铜元素由+1价被氧化为+2价、硫元素由﹣2价被氧化为+6价,硝酸起氧化剂与酸的作用,起氧化剂作用HNO3中氮元素被还原为NO2和NO,起酸作用的硝酸生成Cu(NO3)2.令NO2和N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Cu2S)×[6﹣(﹣2)+1×2]=2mol×(5﹣4)+1mol×(5﹣2),解得n(Cu2S)=0.5mol.由硫元素守恒可知n(CuSO4)=n(Cu2S)=0.5mol,根据铜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n[Cu(NO3)2]=2n(Cu2S)﹣n(CuSO4)=2×0.5mol﹣0.5mol=0.5mol.由氮元素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n(HNO3)=2n[Cu(NO3)2]+n(NO2)+n(NO)=2×0.5mol+2mol+1mol=4mol.所以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u2S):n(HNO3)=0.5mol:4mol=1:8.故选:B.2、将11.2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x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 )A.0.3mol NO2和0.3mol NOB.0.2mol NO2和0.1mol N2O4C.0.1mol NO、0.2mol NO2和0.05mol N2O4D.0.6mol NO【答案】C【解析】解:向Mg﹣Cu混合物与足量的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所以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21.4g﹣11.2g=10.2g,物质的量为=0.6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1.2g的Mg﹣Cu提供的电子为0.6mol,A、生成0.3mo1NO2和0.3mo1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3mol×(5﹣4)+0.3mol×(5﹣2)=1.2mol,得失电子不相等,故A错误;B、生成0.2mo1NO2和0.1mo1N2O4,N元素获得电子为0.2mol×(5﹣4)+0.1mol×2×(5﹣4)=0.4mol,得失电子不相等,故B错误;C、生成0.1mol NO、0.2mol NO2和0.05mol N2O4,N元素获得电子为0.1mol×(5﹣2)+0.2mol×(5﹣4)+0.05mol×2×(5﹣4)=0.6mol,得失电子相等,故C正确;D、生成0.6mol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6mol×(5﹣2)=1.8mol,故D错误.故选:C.3、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答案】B【解析】解: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1.0mol/L×1.0L=1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39.2g,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Cu(O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Cu(NO3)2]=n[Cu(OH)2]=0.4mol.A、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有 64x+144y=27.2,根据铜元素守恒有x+2y=0.4,联立方程解得x=0.2,y=0.1,所以n(Cu):n(Cu2O)=0.2:0.1=2:1,故A正确;B、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n(HNO3)=n(NO)+n(NaNO3),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3n(NO)=2n(Cu)+2n(Cu2O),所以3n(NO)=2×0.2mol+2×0.1mol,解得n(NO)=0.2mol,根据Na元素可知n(NaNO3)=n(NaOH)=1.0mol/L×1.0L=1mol,所以n(HNO3)=n(NO)+n(NaNO3)=0.2mol+1mol=1.2mol,所以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2.4mol/L,故B错误;C、由B中计算可知n(NO)=0.2mol,所以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C正确;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最后为硝酸钠溶液,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HNO3)+2n[[Cu(NO3)2]=n(NaNO3),所以n(HNO3)=n(NaNO3)﹣2n[[Cu(NO3)2]=1mol﹣2×0.4mol=0.2mol,故D正确.故选B.4、若35.4g 铜银合金与2L 0.5mol/L 的硝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收集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A.11.2 L B.6.27 LC.5.6 L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发生反应的有: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Ag+4HNO3(稀)=3AgNO3+NO↑+2H2O,设铜、银的物质的量分别wex、y,根据总质量可得:①64x+108y=35.4,根据消耗的硝酸可知:②x+y=0.5mol/L×2L,根据①②可得:x=0.3mol、y=0.15mol,0.3mol铜完全反应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3mol×=0.2mol,0.15mol银完全反应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15mol×=0.05mol,所以生成NO的总物质的量为:0.2mol+0.05mol=0.25mol,标准状况下0.25molNO的体积为:22.4L/mol×0.25mol=5.6L,故选C.5、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 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做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3g ②(a+b)×189g ③3(a+b) mol ④(Vc﹣)mol.A.②④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如果硝酸不足量,则未被还原的硝酸为生成硝酸铁部分的硝酸,根据N、Fe原子守恒得n(HNO3)=3n[Fe(NO3)3]=3n(Fe)=3[n(FeS)+n(FeO)]=3×(a+b)mol=3(a+b)mol,m(HNO3)=n(HNO3)·M(HNO3)=(a+b)×189g;如果硝酸过量,则FeS和FeO完全反应,被还原的硝酸为生成NO的硝酸,根据转移电子相等、N原子守恒得生成NO的硝酸量==mol,根据N原子守恒得未被还原的硝酸的量=Vcmol﹣mol=(Vc﹣)mol,故选B.6、将一定质量的镁.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7.65g,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生成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50mL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4.48L(标准状况下)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一定是9.9gD.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6mol【答案】D【解析】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HNO3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发生反应:3Mg+8HNO3 (稀)=3Mg(NO3)2+2NO↑+4H2O;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6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发生反应:Mg(NO3)2+2NaOH=Mg(OH)2↓+2NaNO3;Cu(NO3)2+2NaOH=Cu(OH)2↓+2NaNO3,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7.65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7.65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45mol,则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225mol,A.硝酸没有剩余时,当生成的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溶液中溶质为NaNO3,硝酸根守恒可知n(NaNO3)=2n(硝酸铜+硝酸镁)=0.225mol×2=0.45mol,由钠离子守恒由n(NaOH)=n(NaNO3)=0.45mol,故此时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15L=150mL,硝酸若有剩余,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150mL,故A错误;B.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0.15mol,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0.15mol×22.4L/mol=3.36L,故B错误;C.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225mol,假定全为镁,质量为0.225mol×24g/mol=5.4g,若全为铜,质量为0.225mol×64g/mol=14.4g,所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m)为5.4g<m<14.4g,故C错误;D.根据氮元素守恒n(HNO3)=2n(硝酸铜+硝酸镁)+n(NO)=0.225mol×2+0.15mol=0.6mol,故D正确,故选:D.7、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答案】B【解析】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1.0mol/L×1.0L=1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39.2g,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n=0.4mol.A、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有 64x+144y=27.2,根据铜元素守恒有x+2y=0.4,联立方程解得x=0.2,y=0.1,所以n(Cu):n(Cu2O)=0.2:0.1=2:1,故A正确;B、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n(HNO3)=n(NO)+n(NaNO3),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3n(NO)=2n(Cu)+2n(Cu2O),所以3n(NO)=2×0.2mol+2×0.1mol,解得n(NO)=0.2mol,根据Na元素可知n(NaNO3)=n(NaOH)=1.0mol/L×1.0L=1mol,所以n(HNO3)=n(NO)+n(NaNO3)=0.2mol+1mol=1.2mol,所以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2.4mol/L,故B 错误;C、由B中计算可知n(NO)=0.2mol,所以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C正确;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最后为硝酸钠溶液,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HNO3)+2n=n(NaNO3),所以n(HNO3)=n(NaNO3)﹣2n=1mol﹣2×0.4mol=0.2mol,故D正确.故选B.8、FeS 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Fe(NO3)3、Fe2(SO4)3、NO2、N2O4、NO 和H2O,当NO2、N2O4、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时,实际参加反应的FeS 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6 B.1:7C.2:11 D.16:25【答案】B【解析】设NO2、N2O4、NO 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生成物质的量分别都是1molNO2、N2O4、NO时,硝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5﹣4)+1mol×2×(5﹣4)+1mol×(5﹣2)=6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计算n(FeS),n(FeS)== mol,根据Fe2(SO4)3中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的关系式知,生成硫酸铁需要的铁元素的物质的量==,则剩余的mol铁元素生成硝酸铁,根据氮原子守恒知,生成Fe(NO3)3的硝酸的物质的量=mol×3=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得,生成物质的量分别都是1molNO2、N2O4、NO时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1mol+2mol+1mol=4mol,所以实际参加反应的FeS 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mol:(+4mol)=1:7,故选B.9、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9 B.1:7C.1:5 D.2:9【答案】B【解析】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中,Cu2S中铜元素由+1价被氧化为+2价、硫元素由﹣2价被氧化为+6价,硝酸起氧化剂与酸的作用,起氧化剂作用HNO3中氮元素被还原为NO2和NO,起酸作用的硝酸生成Cu(NO3)2.令NO2和N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Cu2S)×[6﹣(﹣2)+1×2]=1mol×(5﹣4)+1mol×(5﹣2),解得n(Cu2S)=0.4mol.由硫元素守恒可知n(CuSO4)=n(Cu2S)=0.4mol,根据铜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n[Cu(NO3)2]=2n(Cu2S)﹣n(CuSO4)=2×0.4mol﹣0.4mol=0.4mol.由氮元素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n(HNO3)=2n[Cu(NO3)2]+n(NO2)+n(NO)=2×0.4mol+1mol+1mol=2.8mol.所以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u2S):n(HNO3)=0.4mol:2.8mol=1:7,故选B.10、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为()A.2.24L B.1.12LC.0.672L D.0.448L【答案】C【解析】10mL混合酸中含有:n(H+)=0.01L×2×4mol/L+0.01L×2mol/L=0.1mol,n(NO3﹣)=0.01L×2mol/L=0.02mol,由于铁过量,则发生反应:3Fe+2NO3﹣+8H+=3Fe2++2NO↑+4H2O,Fe+2H+=Fe2++H2↑,则3Fe+2NO3﹣+8H+=3Fe2++2NO↑+4H2O0.02mol 0.08mol 0.02mol反应后剩余n(H+)=0.1mol﹣0.08mol=0.02mol,Fe+2H+=Fe2++H2↑0.02mol 0.01mol所以:n(NO)+n(H2)=0.02mol+0.01mol=0.03mol,V(NO)+V(H2)=0.03mol×22.4L/mol=0.672L,故选C.11、一定量的锌与100mL 18.0mol·L﹣1的浓H2SO4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0.1mol·L﹣1.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成的气体中S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B.生成的气体中S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C.溶解Zn的物质的量为1.5molD.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答案】A【解析】锌与浓硫酸发生:Zn+2H2SO4═ZnSO4+S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H2SO4═ZnSO4+H2↑,生成气体为SO2和H2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为=1.5mol,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n(H2SO4)剩=×1L×0.1mol/L=0.05mol,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n(H2SO4)消耗=0.1L×18.0mol/L﹣0.05mol=1.75mol,设混合物气体中含有xmolSO2,ymolH2,Zn+2H2SO4═ZnSO4+SO2↑+2H2O2xmol xmolZn+H2SO4═ZnSO4+H2↑ymol ymol则,解得x=0.25,y=1.25,A.生成的气体中S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故A错误;B.生成的气体中S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故B正确;C.由反应可知,溶解的Zn为x+y=1.5mol,故C正确;D.转移的电子为1.5mol×(2﹣0)=3mol,故D正确;故选:A.12、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344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6mol·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A.60 mL B.40mLC.30 mL D.15 mL【答案】B【解析】完全生成HNO3,则整个过程中HNO3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即Cu失去的电子都被O2得到了Cu失去电子等于氧气得到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Cu)×2=n(O2)×4n(Cu)×2=mol×4解得:n(Cu)=0.12mol所以 Cu(NO3)2 为0.12mol由Cu~Cu(NO3)2~2NaOH可知,Cu2+~2OH﹣0.12mol n(OH﹣)则NaOH 为0.12mol×2=0.24 mol则NaOH 体积V===0.04L,即 40 ml,故选B.13、取一定质量的均匀固体混合物Cu、Cu2O和 CuO,将其分成两等份,取其中一份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测得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6.40g,另一份中加入500mL稀硝酸,固体恰好完全溶解,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气体4.48L,则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3.6mol/L B.3.2mol/LC.2.8mol/L D.2.4mol/L【答案】B【解析】将Cu2O拆分为Cu、CuO,原混合物看做Cu、CuO的混合物,其中一份用足量的氢气还原,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6.40g为拆分后Cu、CuO的混合物中O元素的质量,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Cu元素守恒可知n(CuO)=n(O)=0.4mol;另一份中加入500mL稀硝酸,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溶液中溶质为Cu(NO3)2,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气体4.48L,NO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拆分后Cu、CuO的混合物中2n(Cu)=3n(NO)=3×0.2mol,n(Cu)=0.3mol,由铜元素守恒可知n[Cu(NO3)2]=n(CuO)+n(Cu)=0.4mol+0.3mol=0.7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n(HNO3)=n(NO)+2n[Cu(NO3)2]=0.2mol+2×0.7mol=1.6mol,硝酸的浓度为=3.2mol/L.故选B.14、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 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A.9.0 L B. 13.5 L C. 15.7 L D.16.8 L【答案】A【解析】若混合物全是CuS,其物质的量n(CuS)=n(CuO)==0.15mol,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15×(6+2)=1.2mol.NO和NO2的体积相等,设NO的物质的量为x、NO2的物质的量为x,则3x+x=1.2,解得x=0.3,故气体体积V=0.6mol×22.4L/mol=13.44L;若混合物全是Cu2S,其物质的量n(Cu2S)=n(CuO)=×0.15mol=0.075mol,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075×10=0.75mol,设NO为xmol、NO2为xmol,3x+x=0.75,计算得x=0.1875,气体体积0.1875mol×2×22.4L/mol=8.4L,故选A.15、将Fe和Fe2O3的混合物加入25mL 2mol/L的HNO3溶液中,反应完全后,无固体剩余,生成224mL NO气体(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全部沉淀下来,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至少是()A.40mL B.45mL C. 0mL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HNO3的物质的量为0.025L×2mol/L=0.05mol,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所以与一定量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NO3﹣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0.01mol=0.04mol,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全部沉淀下来,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NO3,所以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n(NO3﹣)=0.04mol,则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0.04L,即40ml,故选A.16、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1)将已除去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人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选填序号).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选填序号).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答案】(1)铁钉表面被氧化;(2)① d;② 66.7%;(3)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4)C+2H2SO4(浓硫酸)CO2 ↑+2SO2↑+2H2O;(5)C;(6)D中固体由黑色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解析】(1)铁钉放入冷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铁钉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答案为:铁钉表面被氧化;(2)①亚铁离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溶液中已经有三价铁离子,选择a会造成干扰,b能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选c生成两种沉淀,受氢氧化铁沉淀颜色的影响无法分辨,故选d;②SO2具有还原性,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SO2+Br2+2H2O=2HBr+H2SO4,生成的硫酸遇到氯化钡会产生白色沉淀,则n(混合气体)==0.015mol;SO2 ~BaSO41mol 233gn 2.33gn=0.01mol所以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66.7%,故答案为:66.7%;(3)A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B可以检验A中是否完全除去二氧化硫,故答案为: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4)在加热时,铁钉中不仅铁和浓硫酸反应,碳也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硫酸)CO2 ↑+2S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浓硫酸)CO2↑+2SO2↑+2H2O;(5)Q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择a或b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无法判断二氧化碳的存在,选d时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故选C;(6)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蒸气能使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色,同时有红色的铜单质生成,故答案为:D中固体由黑色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17、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对点复习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对点复习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对点复习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1.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B.硝酸能与FeO反应,只表现氧化性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镁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二氧化硫、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3.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B.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C.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4.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会产生大量白雾,下列关于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③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④盐酸具有挥发性⑤盐酸具有还原性⑥气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④⑤5.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脱水性)6.在解题时要特别警惕隐形的硝酸,这是潜在的“强氧化性”条件。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A.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会变成棕黄色B.Fe2+、H+、K+、NO-四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3C.某溶液加入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含有2SO-4D.与铝反应产生H2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或强碱性,若为强酸性溶液一定没有大量的NO-3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浓硫酸、浓硝酸与铝不反应D.反应CuSO4+H2S=CuS↓+H2SO4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8.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投入足量的下列四种酸中:①浓硫酸;②浓硝酸;③稀硫酸;④稀硝酸(必要时可加热),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②④①③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9.常温下,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50mL10mol/L硝酸(①)中,待其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2L(②),所得溶液能够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③),该溶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④)。

2015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015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2.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制取方案,其中从理论、操作、经济和环保等方面考虑,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 Cu ――→稀硫酸△CuSO 4 B. Cu ――→浓硫酸△CuSO 4 C. Cu ――→O 2△CuO ――→稀硫酸CuSO 4 D .Cu ――→AgNO 3溶液 Cu(NO 3)2――→NaOH 溶液Cu(OH)2――→稀硫酸CuSO 43.储存浓H 2SO 4的铁罐外口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体现了浓硫酸的( ) A. 吸水性和酸性 B. 脱水性和吸水性 C. 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D. 不挥发性和酸性4.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 2的量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C. 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D. 为确认CuSO 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5.在加热条件下,木炭和浓H 2SO 4可发生反应: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关于该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碳作还原剂B.该反应中浓硫酸发生还原反应C.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D.每有0.1 mol CO2生成,就转移0.2 mol电子6.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①炽热的木炭②H2S气体③Cu④FeO⑤NH3⑥蔗糖⑦CuSO4·5H2O ⑧铁、铝A. ③④B. ①②⑤⑧C. ①②③④⑦D. ⑥⑦7.下列有关浓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浓H2SO4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B. 浓H2SO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SO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C. 常温下,铁或铝不与浓H2SO4反应,所以可用铁槽车或铝槽车来运输浓H2SO4D. 浓H2SO4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H2SO4与FeS反应制取H2S气体8.)9.m g Cu与足量浓H2SO4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n L SO2,则下列式子不能表示被还原的H2SO4的是( )A. 64n22.4m mol B.m64molC. 98n22.4 g D.98m64g10.用20 mL 18.4 mol·L-1的浓H2SO4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加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SO2-4的浓度为3.18 mol·L-1,则此时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50 mol·L-1B. 0.75 mol·L-1C. 1.00 mol·L-1D. 3.18 mol·L-1二、非选择题: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训练: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Word版含解析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训练: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能作干燥剂B.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C.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D.在常温下都能用铁制容器贮存2.关于浓H2SO4与Cu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在反应中,浓H2SO4只表现出氧化性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在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D.每1 mol铜参加反应就有2 mol浓H2SO4被还原,同时生成2 mol SO23.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制的容器盛装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C.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D.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4.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B.浓硝酸与浓盐酸按3∶1的体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C.硝酸电离出的H+,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5.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物质①FeCl3,②Fe2O3,③Cu(NO3)2,④KNO3,铜粉溶解的是()A.只有①或②B.只有②或④C.只有①或②或③D.上述物质中任意一种6.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①铜跟浓硝酸反应,②铜跟稀硝酸反应,③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稀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不相等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D.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7.欲迅速除去铝壶底部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最好的方法是( )A .浓盐酸B .稀硝酸C .冷的浓硫酸D .冷的浓硝酸8.60 mL 18 mol·L-1的H 2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A .1.08 molB .0.54 molC .在0.54~1.08 mol 之间D .小于0.54 mol二、综合题9.(1)敞口放置的浓硫酸和浓硝酸,放置过程中,浓度会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含答案)

基础演练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D.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解析:硝酸是氧化性酸,且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A正确;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是NO2和NO,没有单质生成,故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硝酸是氧化性酸,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H2,而生成水,C 正确;铁与铝遇冷浓硝酸钝化,故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答案:B2.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不可用铝制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解析:常温下,二者均能使铝钝化,A项错误;露置在空气中,浓硫酸吸水质量增加,B项错误;浓硫酸在常温下与铜没有明显的反应,C项错误;在空气中,浓硝酸挥发、浓硫酸吸水,二者浓度都降低,D项正确。

答案:D3.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解析:①(试管)中浓硫酸过量且加热,向其中加水会发生暴沸,危及实验者和他人安全。

答案:D4.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2 mol·L-1H2SO4溶液B.18 mol·L-1H2SO4溶液C.6 mol·L-1KOH溶液D.3 mol·L-1HNO3溶液解析:Mg 不与强碱溶液反应;常温下,铝被浓硫酸钝化,而Mg 与浓硫酸或稀硝酸反应都不产生H 2,而是放出SO 2或NO ;因此只有稀硫酸与Mg 、Al 反应时有H 2放出。

综合可得答案为选项A 。

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2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03随堂对点演练
04课后优化训练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2.与非金属反应(只体现强氧化性) △ 非金属单质+浓硫酸――→高价态氧化物+SO2↑+H2O。 3.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还原性物质(如 H2S、HI、HBr)氧化。
13
01课前自主学习
△ C+4HNO3(浓)=====CO2↑+4NO2↑+2H2O
; 。

7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03随堂对点演练
04课后优化训练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3)王水 ①组成:浓硝酸 与 浓盐酸 ,体积比为 1∶3; ②性质: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 金、铂 等溶解。 2.不稳定性 (1)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典题探究] 例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等气体 △ 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2H2SO4(浓 )=====3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 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C.把足量铜粉投入含 2 mol H2SO4 的浓硫酸中,得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22.4 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 H2SO4,是因为浓 H2SO4 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1)浓硫酸在反应中做氧化剂被还原证明其有氧化性。 (2)钝化属于化学反应。 )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 HI、 H2S
2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合作探究
03随堂对点演练
04课后优化训练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01课前自主学习
3
01课前自主学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化学 · 必修1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情景设第计2 页
2003年1月29日、2月23日,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 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 “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必然成为 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与深入的思考。

S + 2H2SO4(浓)== 3SO2↑+ 2H2O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硫酸的用途
总结感第悟11 页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 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玻尔被迫离 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 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试剂瓶里。后来, 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 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 尔 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而 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 成之一是“硝酸”。
思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什么不同?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实验探第究8 页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现象分第析9 页
现象: ①固:红→黑 ②液:无→棕黑→蓝色 ③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使 品红溶液褪色。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总结感第悟10 页
4、强氧化性:
Cu +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总结感第悟14 页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硝酸的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Cu +4HNO3(浓)=Cu(NO3)2 + 2NO2↑+ 2H2O 3Cu +8HN03(稀) =3Cu(NO3)2 + 2NO↑+ 4H2O 2、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检测: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b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检测: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b Word版含解析

04 课后优化训练A.铜和浓硝酸B.碳和浓硝酸C.氢氧化钠和硝酸D.氧化铁和硝酸反应解析A中体现了HNO3的氧化性和酸性,C、D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体现HNO3的酸性,只有B中反应体现了HNO3的强氧化性。

答案 B2.[2022·银川一中高一期末]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消灭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0.45 molC.常温下,浓H2SO4可以用铁制容器贮存,说明铁与浓H2SO4不反应D.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CuS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2SO4解析浓H2SO4使蔗糖脱水碳化而变黑,A正确;由于铜与稀H2SO4不反应,故当浓H2SO4变稀后就不再反应,H2SO4并未完全参与反应,B正确;浓H2SO4可使铁钝化并不是不反应,C错;D反应之所以发生就是由于CuS不溶于稀H2SO4。

答案 C3.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B.硝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C.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反应,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D.硝酸与铜的反应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解析NO2和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相等,NO2不是酸性氧化物;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答案 D4.0.3 mol Cu2S跟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H2SO4和H2O,则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A.1.0 mol B.1.2 molC.0.3 mol D.2.2 mol解析未被还原的HNO3中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反应后硝酸铜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由Cu2S~2Cu(NO3)2得,n[Cu(NO3)2]=0.6 mol,所以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1.2 m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随堂对点演练
知识点一 浓H 2SO 4
1.[2015·广东省东莞市高一质检]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 .将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 .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解析 A 项,将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正确;B 项,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正确;C 项,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正确;D 项,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错误。

答案 D
2.用20 mL 18.4 mol/L 的浓H 2SO 4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加水稀释到100 mL ,所得溶液中SO 2-
4的浓度为3.18 mol/L ,则此时溶液中Cu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50 mol/L
B .0.75 mol/L
C .1.00 mol/L
D .3.18 mol/L 解析 反应后生成SO 2的物质的量为18.4×0.02-3.18×0.1=0.05 mol ,
由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可知,n (CuSO 4)=n (SO 2)=0.05 mol ,
c (CuSO 4)=0.05 mol 0.1 L
=0.5 mol/L 。

答案 A
3.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 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 2?
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中酸性KMnO 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F E C D B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品红溶液未褪色
(3)除去SO 2
(4)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知识点二 浓HNO 3
4.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
C .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D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
解析 浓硝酸、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均不产生H 2,B 错;铁、铝常温遇浓硝酸钝化,C 错;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D 错。

答案 A
5.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 )
A .铜和浓硝酸反应
B .铜和稀硝酸反应
C .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D .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
解析 A 、B 两项既浪费原料,又产生大气污染物;D 项硝酸银价格较高,成本较高,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6.下列反应中既体现硝酸的氧化性又体现其酸性的是( )
A .木炭与浓硝酸
B .铜与稀硝酸
C .氢氧化铜与硝酸
D .氧化铁与硝酸
解析 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只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这个反应体现硝酸的氧化性与酸性;Cu(OH)2+2HNO 3===Cu(NO 3)2+2H 2O ,Fe 2O 3+6HNO 3===2Fe(NO 3)3+3H 2O ,只体现酸性,故选B 。

答案 B
PEI YOU BU LUO ┃ 培优部落
易错点⊳对硝酸性质的理解不透彻致误
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u 可以溶解在稀硝酸中并生成H 2
B .浓硝酸不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C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元素得电子
D .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铁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易错选项] D
[易错剖析]
(1)易错选项分析
原因在于对重要知识点掌握的不透彻,根据常规判断物质性质的方法直接判断,导致分析错误。

不清楚一些物质除了常见的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性。

在常温下浓硝酸中加入Fe 会钝化,不会有NO 2生成。

(2)其他错误选项分析
实验探究⊳铜与硝酸反应的探究
铜与浓硝酸反应和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

Ⅰ.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体;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右边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向大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思考探究]
(1)设计步骤②、③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生成CO2排除试管内的空气,防止NO被氧化。

(2)设计步骤⑥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根据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Ⅱ.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

[思考探究]
(3)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提示:不同意,原因是铜的质量相等,则Cu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溶液的体积相等,故Cu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不可能是Cu2+浓度差异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