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最新版高考名师导航: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课件2(291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课件2(291
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分析:
1、“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2、“在文中的含义”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重点掌握多义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古字通假等实词知识。
本考点不仅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还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词多义部分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
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一词多义现象示例
掌握一词多义需多读、多查字典、多积累。
另外,要掌握一些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巩固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多种义项
1.荆轲顾笑武阳。
《荆轲刺秦王》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伶官传序》
3.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4.三岁贯。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0
(4)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 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
【例如】
“秋”。 《说文》:“禾谷熟也。”本指
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 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 不见,如隔三秋”。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1
2、词义缩小
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 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 的现象。
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触龙说赵太
后》:“丈夫变爱怜其子乎?”这里指成年男子。
今义“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③“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女孩都
称子。现在“子”只指“儿子”。
④“臭”: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4
(3)词义义项的减少 【例如】
①“劝”:古义常用义项有鼓励、劝说、规劝。《劝学》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18
(2)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它 感情相似的意义。
【例如】
①甘”。
《说文》:“美也。”“物之甘美者也,甜
也。”现在常用的意义除了指味美,味道甜之外,
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
②“苦”。
《说文》:“苦,苓也。”“苓”是一种苦
菜,表示味苦的意思。现在的“苦”,不仅有
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谢Fra bibliotek你的关注谢谢你的关注
1
【考点阐析】
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 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 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 我们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 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一、 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
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 利条件。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 用声训原理(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 影 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 豁然开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以“娶”代之,则通,
05全国卷2第8题B项 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例: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容之一瞥; 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沧溟”二字都有表意形旁,其义应该与水 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断定 “沧溟”即“大海”,“啜”为口旁,与 吃喝说笑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就 不难推出其“吃”“尝”的含义了。
也。
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 “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 “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 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D项“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 假字,通“促”,意为“催促”,否则就讲
二、字音推断法
05全国卷2第8题D项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 往见优孟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旨”与美味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 关; “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 眼。
胡质之子威,少有志行,厉操清白。质之 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 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每至客舍,自放驴, 取樵炊爨。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一词多义

(五)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 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卑鄙‛,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 词;今义:品质恶劣。 ‚爪牙‛,古义:勇士、武将;今义:‚帮 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锻炼‛,古义:玩弄法律、陷人入罪,贬义 词;今义:完全是褒义。 ‚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今义: 恶意中伤。
35.约束: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 束‛ 古,准备;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6.整顿:如‚暂往柳监生寓中整顿行装。‛古, 整理;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37.失意:如‚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 古,意见不合;今,不得志。 38.牢笼: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古,包罗;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39.形容: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古, 形体容貌,名词;今,动词,描述。
Hale Waihona Puke 如何积累文言实词第一步:阅读文言课文和课 外文段时注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 和用法。充分利用早读把学过的 课文,口头直译一遍。 第二步:有意识地一个词一 个词地记忆。
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 最基本的意义,我们称它为这个词的本义; 这个词的其它义项都是由这个本义引 申而来的,叫引申义; 有时一个词还有些义项与本义毫不相 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 产生,我们称这种义项为假借义。 用打比方的方式形成的义项则叫做比 喻义。
25.从事: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随从人员,名词;今,干某项事业。 26.其实:如‚自以为得其实。‛ 古,它的真相;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 的是实际情况。 27.往往:如‚墙往往而是。‛ 古,到处;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28.颜色:如‚断头臵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脸色;今,色彩。 29.成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 开始存在。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1]PPT教学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1]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d956b633d4b14e852468b0.png)
2020/12/11
5
师事国子助教①包恺,受《史记》《汉书》,励精忘倦,恺 门徒皆出其下。大业初,授亲卫大都督②,非其所好,称 疾而归。 (节选自《隋书·李密传》)
[注]①国子助教:学官,协助国子监博士传授儒家经典。② 亲卫大都督:统领府兵的军官。
2020/12/11
6
结合《陈情表》,比较各组中两个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的一组是( )
2020/12/11
12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 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 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 潮头更大,何耶?——张岱
[注]:①三江:在浙江绍兴北,曹娥江之西。
2020/12/11
13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020/12/11
2
(1)知杭州仁和县 ( ) (2)以谢平昔奖进 ( )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 (4)所忧者气峻而骄 ( ) 答案:(1)主持,掌管 (2)往常 (3)希望 (4)高傲
2020/12/11
3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推测判断能力,其特殊之处在 于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好在选词较为常见,难度亦不甚 大。“知”做动词的常用义项有“知道”“主持”“掌 管”“了解”,根据语境显然为“主持、掌管”;“平昔” 义为“往常”,基本同于今义;“冀”后跟宾语,必为动 词,而其动词义项只有“希望”;“骄”的义项主要有 “骄傲”“高傲”“骄横”“傲慢”“放纵”,由其主语 “气”及与其并列的“峻”可推知为“高傲”。
2020/12/11
9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课件

《诗经.氓》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成语:屡试不爽
四、用法解题
(三)请找出划横线句子中的重要实词,
并翻译句子。
结构分析法
1、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
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屏而家
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2012市一中高三模拟卷 《义田记》)
退职回家等待补缺的人,也提供资助。出仕
•
20、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扰的根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要想得到,就得学会付出和坚持。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D.湘灵囊其所为诗遗余数百里之外 囊:袋子×
“囊”后有宾语“诗”, 应活用为动词,用袋子
四、用法解题
联想
法
3、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
(2011湖南《严祺先文集序 》)
超出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成语:拔地而起
4、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2011安徽《万贞文先生传 》)
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为官的人,就免去供给。
四、用法解题
语境分析法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 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未已,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 著。(《古今谭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05页PPT文档

对“句子”理解有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句式和用法”,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在文 言文翻译中,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5.筛选文中的信息
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 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其考查范围是文中 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重点 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思想、个性形象等的概括能力。
考查的内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 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是重点。
名题导航
(201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 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 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 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 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 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 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 之。
2.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 与2009年高考选文多样化(传记类、游记类、论说类、小说类、 序跋类、赠序类)相比,2019年选文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以传 记文为主,选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 治世、战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的倾向。
3.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受到重视。2019年高 考全国卷比较稳定地考查了文言实词、筛选信息、归纳概括、 翻译四项,在地方卷中,考查了文言虚词(广东、山东、湖 南、天津、北京卷等)、词类活用(广东、山东卷)、句式(天 津、江苏、福建卷)、断句(广东、辽宁、湖南、浙江卷),整 体来看,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的题型多样化,题量 趋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
5.筛选文中的信息
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 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其考查范围是文中 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重点 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思想、个性形象等的概括能力。
考查的内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 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是重点。
名题导航
(201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 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 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 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 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 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 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 之。
2.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 与2009年高考选文多样化(传记类、游记类、论说类、小说类、 序跋类、赠序类)相比,2019年选文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以传 记文为主,选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 治世、战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的倾向。
3.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受到重视。2019年高 考全国卷比较稳定地考查了文言实词、筛选信息、归纳概括、 翻译四项,在地方卷中,考查了文言虚词(广东、山东、湖 南、天津、北京卷等)、词类活用(广东、山东卷)、句式(天 津、江苏、福建卷)、断句(广东、辽宁、湖南、浙江卷),整 体来看,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的题型多样化,题量 趋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文档共24页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26
再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中: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2020/5/26
分析: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 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 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 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 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 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 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2020/5/26Fra bibliotek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总会碰到一些自己难以理 解的字词,有些字词甚至是不认识的。这时候,我们 不能胡乱去猜测,更不能置之不理,而应适当采取一 些科学合理的办法,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合理的 推测。
2020/5/26
一、字形推断法
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汉字初创时期,先人 造字侧重于表现字的内容,字形结构与字的意义有着 密切的关系,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是表意文字的特 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深入研究了汉字字形结构 的规律,将汉字的造字法归纳为“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前四种造字 方法均或明或暗地反映了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据统计,80%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标 示词义类属,指示词的本义。
2020/5/26
【参考译文】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 而是登记在册的人少,一般的住户征调到军中,心里 就会不高兴;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 自己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就多了(,就可以征军 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所以军 队就变得强大起来了。刘备由此知道诸葛亮有高明的 谋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对待诸葛亮。《九州春秋》 上所说的也是这样。
2020/5/26
2020/5/26
四、语境分析法 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 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语 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 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 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 境。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分析:结合我们平时熟悉的“音容笑貌”和“言 行举止”,即可理解其意为“容貌举止”。
2020/5/26
三、成语印证法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的意义来
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2020/5/26
分析:①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 “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②句中的“速”字, 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 引”的意思。
2020/5/26
例如: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促织》)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原列传》)
2020/5/26
分析:①句中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 “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 “随着,和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 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 故“应”为“应答”。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
下也。
(《阿房宫赋》)
2020/5/26
分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跬”和 “小”相对,即可以看出是“小步”“半步”的意思。 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 “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 “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分析:“罟”“罾”不容易理解,但也可根据其 形旁推测其大意。凡有偏旁“罒”的字,都与 “网”有关,这里的“罟”“罾”都是一种网。
2020/5/26
例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蜀道难》)
分析:“巉”是个很复杂而又不常用的字,但有 “山”字旁,意思应该与“山”有关,是山石高 耸的样子。
2020/5/26
3.(原创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
一项是( C )
A.亮乃北.行见备 B.备因手.自结之 C.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D.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2020/5/26
【考题精解】A.北:名词做状语,向北。B.手:名 词做状语,用手,亲手。C.籍:户籍,名词。D.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2020/5/26
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各种特殊用法及与 现代汉语的差异,即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偏义复词等。
近几年高考,实词的考查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从 2009年到2013年,连续五年都是要求选出“对下 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题型很 稳定。
2020/5/26
2020/5/26
【参考译文】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
帝刘备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自己的 身份屈尊,多次来草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 意见。”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拜见刘备,这是很明白 的了。虽然听到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 然而不一样到现在这个地步,也太让人觉得奇怪了。
2020/5/26
2020/5/26
近几年湖南《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的要求基本 没有变化,即“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 的关键。文言文阅读难,不是难在虚词,而是难在实 词。本考点应该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考“常见文 言实词”,二是考“在文中的含义”。这两点指明了 文言实词在高考命题中的考查范围,表明既要求考生 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知识,又要具有运用这些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0/5/26
六、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 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 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词 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2020/5/26
例如: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2020/5/26
例如: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兵车行》) (《捕蛇者说》)
(《琵琶行》)
2020/5/26
分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 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 之意。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 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③“信”处于 动词“弹”之前,作状语,为“随意”之意。
2020/5/26
2.(原创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
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
A.是时曹公方定河.北. C.先帝不以臣卑.鄙.
B.我聊以忘.忧.耳 D.备知亮非.常.人也
2020/5/26
【考题精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河北:黄河以 北,文中指代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现在指河北省。 B.忘忧:古今义相同,都是忘记忧愁。C.卑鄙:文 中指地位卑下见识短浅,现在指品德低劣。D.非常: 文中指不是一般,现在是程度副词。
2020/5/26
2020/5/26
考题 【参考译文】 《魏略》说:刘备把军队驻扎在樊城。当时曹操 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受曹军 进攻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 葛亮于是到北边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没有旧交情, 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就用接待一般的门客的礼 节接待他。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 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什么。刘 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 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就开始用手结毦。
2020/5/26
五、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 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根据 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 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它 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 义。
2020/5/26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2020/5/26
【考题精解】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可以用代入法解 题。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次” 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 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所以“次”应译为“第 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
2020/5/26
例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短歌行》)
分析:“酾”,在现代汉语中算得上是个生僻字, 难以理解时可以从字形上去推测,一般有“酉” 旁的字都与“酒”有关,这里应该是个与酒有关 的动词,斟酒。
2020/5/26
例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罾何为兮木上?
(《湘夫人》)
2020/5/26
例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
分析:“眄”,既然有个“目”字旁,就应该和 “看”有关,这里的“眄”就是“看、斜视”之 意。
在做题时,如果能有从字形上去分析判断的 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2020/5/26
二、联想推断法 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 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 善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做到相 互比照,辨其异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 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
我上次接受诏书,让我搜集三国时期相同或相异 的事情来给陈寿的《三国志》加注。陈寿的书权衡轻 重得当,史实大多清楚而正确,实在是像一座适宜游 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
再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中: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2020/5/26
分析: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 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 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 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 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 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 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2020/5/26Fra bibliotek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总会碰到一些自己难以理 解的字词,有些字词甚至是不认识的。这时候,我们 不能胡乱去猜测,更不能置之不理,而应适当采取一 些科学合理的办法,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合理的 推测。
2020/5/26
一、字形推断法
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汉字初创时期,先人 造字侧重于表现字的内容,字形结构与字的意义有着 密切的关系,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是表意文字的特 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深入研究了汉字字形结构 的规律,将汉字的造字法归纳为“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前四种造字 方法均或明或暗地反映了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据统计,80%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标 示词义类属,指示词的本义。
2020/5/26
【参考译文】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 而是登记在册的人少,一般的住户征调到军中,心里 就会不高兴;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 自己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就多了(,就可以征军 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所以军 队就变得强大起来了。刘备由此知道诸葛亮有高明的 谋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对待诸葛亮。《九州春秋》 上所说的也是这样。
2020/5/26
2020/5/26
四、语境分析法 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 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语 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 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 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 境。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分析:结合我们平时熟悉的“音容笑貌”和“言 行举止”,即可理解其意为“容貌举止”。
2020/5/26
三、成语印证法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的意义来
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2020/5/26
分析:①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 “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②句中的“速”字, 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 引”的意思。
2020/5/26
例如: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促织》)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原列传》)
2020/5/26
分析:①句中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 “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 “随着,和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 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 故“应”为“应答”。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
下也。
(《阿房宫赋》)
2020/5/26
分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跬”和 “小”相对,即可以看出是“小步”“半步”的意思。 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 “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 “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分析:“罟”“罾”不容易理解,但也可根据其 形旁推测其大意。凡有偏旁“罒”的字,都与 “网”有关,这里的“罟”“罾”都是一种网。
2020/5/26
例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蜀道难》)
分析:“巉”是个很复杂而又不常用的字,但有 “山”字旁,意思应该与“山”有关,是山石高 耸的样子。
2020/5/26
3.(原创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
一项是( C )
A.亮乃北.行见备 B.备因手.自结之 C.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D.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2020/5/26
【考题精解】A.北:名词做状语,向北。B.手:名 词做状语,用手,亲手。C.籍:户籍,名词。D.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2020/5/26
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各种特殊用法及与 现代汉语的差异,即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偏义复词等。
近几年高考,实词的考查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从 2009年到2013年,连续五年都是要求选出“对下 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题型很 稳定。
2020/5/26
2020/5/26
【参考译文】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
帝刘备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自己的 身份屈尊,多次来草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 意见。”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拜见刘备,这是很明白 的了。虽然听到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 然而不一样到现在这个地步,也太让人觉得奇怪了。
2020/5/26
2020/5/26
近几年湖南《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的要求基本 没有变化,即“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 的关键。文言文阅读难,不是难在虚词,而是难在实 词。本考点应该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考“常见文 言实词”,二是考“在文中的含义”。这两点指明了 文言实词在高考命题中的考查范围,表明既要求考生 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知识,又要具有运用这些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0/5/26
六、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 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 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词 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2020/5/26
例如: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2020/5/26
例如: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兵车行》) (《捕蛇者说》)
(《琵琶行》)
2020/5/26
分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 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 之意。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 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③“信”处于 动词“弹”之前,作状语,为“随意”之意。
2020/5/26
2.(原创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
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
A.是时曹公方定河.北. C.先帝不以臣卑.鄙.
B.我聊以忘.忧.耳 D.备知亮非.常.人也
2020/5/26
【考题精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河北:黄河以 北,文中指代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现在指河北省。 B.忘忧:古今义相同,都是忘记忧愁。C.卑鄙:文 中指地位卑下见识短浅,现在指品德低劣。D.非常: 文中指不是一般,现在是程度副词。
2020/5/26
2020/5/26
考题 【参考译文】 《魏略》说:刘备把军队驻扎在樊城。当时曹操 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受曹军 进攻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 葛亮于是到北边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没有旧交情, 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就用接待一般的门客的礼 节接待他。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 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什么。刘 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 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就开始用手结毦。
2020/5/26
五、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 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根据 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 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它 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 义。
2020/5/26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2020/5/26
【考题精解】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可以用代入法解 题。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次” 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 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所以“次”应译为“第 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
2020/5/26
例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短歌行》)
分析:“酾”,在现代汉语中算得上是个生僻字, 难以理解时可以从字形上去推测,一般有“酉” 旁的字都与“酒”有关,这里应该是个与酒有关 的动词,斟酒。
2020/5/26
例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罾何为兮木上?
(《湘夫人》)
2020/5/26
例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
分析:“眄”,既然有个“目”字旁,就应该和 “看”有关,这里的“眄”就是“看、斜视”之 意。
在做题时,如果能有从字形上去分析判断的 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2020/5/26
二、联想推断法 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 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 善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做到相 互比照,辨其异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 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
我上次接受诏书,让我搜集三国时期相同或相异 的事情来给陈寿的《三国志》加注。陈寿的书权衡轻 重得当,史实大多清楚而正确,实在是像一座适宜游 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