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黄河
【原创】《2.3中国的河流》 教学课件

新课讲解- 01 外流区为主
比较中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西江 梧州
长江 武汉
秦岭—淮河线为界,以 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 湿润地区,水量丰富, 汛期长,含沙量小,冬 季河流不结冰。
新课讲解- 01 外流区为主
比较中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 大,汛期短,辽河、海河和黄河含沙量大,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河床开始增高, 为了防止泛滥 人们筑堤束水。
河床不断抬高, 河底也相应加 高。
新课讲解- 03 滔滔黄河
“地上河”的形成
有些地上河会高出地面十米以上,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 堤,随时有决口的可能,且一旦决口,由于两岸海拔更低,水 往低处流,就造成全流的改道。
新课讲解- 03 滔滔黄河
6.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新课讲解-活动3
从上、中、下游来看,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哪一段? 长江上游落差最大。
上游
中游 下游
新课讲解-活动3
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 说一说长江流域水能资源 丰富的原因。
地形:长江流经地势的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流域面积广。
气候:流经地区降水丰 富,河流水量大。
新课讲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3
议一议荆江河段多曲流的原因,以及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堤人 约工
暴雨
②
束 筑 洪峰
三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 黄河、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B )
A .形成“地上河” B. 水能资源丰富
C. 水土流失严重
D.支流、湖泊众多
2.下列水电站或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的是( B )
A 飞来峡水电站 B 三门峡水电站 C 三峡水利枢纽 D 丹江口水电站
滔滔黄河的教学设计(湘教版初二地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学校: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能力目标)1.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了解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进一步认识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黄河环境问题的分析,知道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是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及综合治理。
难点是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学习[学法指导]1.读图分析法: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让学生初步掌握读图这一对终身学习有用的基本技能。
2.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3.角色扮演:让学生以“黄河医生”的角色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科学的人地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黄河漫画、黄河水系板图、学生课堂学习记录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新课导入)2′展示漫画《“母亲河”病了!》如果我们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中西医治疗。
西医手术治表,中医调理治本。
通过漫画思考,黄河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问题,调动探究兴趣。
望闻问切(认识黄河概况)13′环节一:感性认识黄河。
课件提供资料展示给学生认识。
环节二:理性认识黄河。
教师讲述: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出示:当堂导学环节三:讨论:学习河流一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归纳: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作品分析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作品分析1. 引言1.1 简介《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施如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是在1939年,抗战初期创作的,作为抗日战争期间宣传抗战的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宣传色彩。
这个作品共有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以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抗日战争的坚定信念为主题。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通过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展现了中国人民保卫黄河的决心和勇气。
整个乐章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这首协奏曲在演奏时要求演奏者具有非常高的技巧和力度控制能力,需要表达出战斗的紧张感和激烈的对抗。
演奏者还需准确地表现出作曲家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赞美,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激荡。
这首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部富有民族气息和强烈爱国情怀的音乐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音乐价值,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2 创作背景《黄河钢琴协奏曲》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更是这部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创作背景可以追溯至1939年,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指挥家谭元元指挥,并由钢琴家李延泽演奏。
这部作品创作在抗日战争期间,时任重庆国立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冼星海,受到了当时黄河抗击洪水和日寇侵略的启发,创作了这部代表中国人民抗战精神和爱国情怀的音乐作品。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人民饱受战火之苦,黄河更是中国人民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冼星海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保卫家园、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和信念。
《保卫黄河》这一乐章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旋律磅礴宏大,激情澎湃,极具感染力。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民族气节,更将黄河这条千年文明的象征融入体现了祖国大好河山与人民的伟大团结。
2. 正文2.1 音乐特点分析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部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音乐作品,其音乐特点也体现了这种情感。
2.3河流和湖泊(3)(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目标】1、能够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地、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的支流及流经地形区;2、能够说出黄河的贡献;3、能够说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忧患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48–51页及地理图册第22–23页。
1、黄河的概况(1)黄河形状呈巨大的字形,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往东流入海。
(2)读P48图2.32“黄河流域水系”,完成下列问题:①是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它位于自治区;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它位于省。
②黄河的主要支流有、、、四条。
③黄河干流自西向东流过的9个省区是: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东省。
(3)黄河流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参照P24图2.4)2、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3河段忧患忧患产生原因防治措施上游中游下游页1第【问题训练】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的“天上”和“海”是指()A.唐古拉山、东海 B.喜马拉雅山、南海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昆仑山、黄海2、“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经宁夏带来的好处主要是()A.提供了丰富的水能B.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C.提供了便利的航运D.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3、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A.气候干旱B.地上河C.地势低平D.工农业生产耗水过多4、读图完成填空(1)图中Array黄河两条支流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水利枢纽工程③是____________水利枢纽;著名的水电站④为___________水电站。
(3)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____(山脉),位于省,注入海,所在地是_______ 省。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⑤___________平原,⑥_________高原。
(5)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是_______________。
(6)黄河下游形成著名的“____________”,因此下游地区防治水患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某某、主要支流、主要地形区及其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上、中、下游主要水文特征。
3、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并举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教学重点】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
【教学方法】读图法、对比法、小组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预习展示长江黄河发源地干流长度注入海洋干流流经省区简称三游分界干流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预习课本,填表注意长江与黄河的对比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对比方法学习巩固长江知识,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合作探究【探究一】黄河的地位【提问】1、上节课我们学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那么“黄河能否称为第二大河?”【提示】结合课本40页图表中数据,分析说明“不能成为第二大河”的理由。
【说明】黄河长度和流域面积在中国属第二,但年径流量不是第二,所以不能称为第二大河。
【思考】为什么珠江的年净流量超过黄河?【提示】珠江与黄河主要流经东部季风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黄河在北方,珠江在南方,降水量有差异。
(可参考P35 干湿地区图)【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黄河》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
同学读P40图表,分析各项数据,看看黄河是否都是第二位?并小组内讨论原因,小组代表发言。
课本文字有误,让学生在课本上改过来。
同学根据前几节学到的“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来思考这个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让学生试着找出课本上以及老师讲课过程中的小瑕疵,给学生以自豪感,让学生更能认真的听课,认真分析每一句话。
【探究二】黄河的概况【自主学习】利用课本读图要求指导自学,找出思考题的答案。
1、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展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展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提问】诗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是指什么山,什么海?天上-----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海-------渤海【对比长江】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东海2、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提问】(1)、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顺口溜】青川甘宁内,陕晋豫鲁渤【对比长江:】青藏川滇渝粤湘赣皖苏沪东海边(2)、黄河与长江流经相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和_____ 【自主学习】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5的读图内容,代表上讲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学生根据图说明黄河的源地及去向,入某某。
人教版地理八上2.3河流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地 理八上 2.3河 流(第2 课时) (共14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地 理八上 2.3河 流(第2 课时) (共14 张PPT)
探究 黄河知识梳理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地 理八上 2.3河 流(第2 课时) (共14 张PPT)
习题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地 理八上 2.3河 流(第2 课时) (共14 张PPT)
随堂练习
1.跨黄河上中游的省是( 内蒙古 )跨黄河中下游的省是 ( 河南 )。
2.黄河流经的山东省的河段突出特征( 地上河 )。
3.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是( D )
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 B.退耕还林还草
渤海
山东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地 理八上 2.3河 流(第2 课时) (共14 张PPT)
新课学习
习题 1.黄河发源于___青__藏__高__原__的__巴___颜__喀__拉__山___,流入___渤__海__,
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黄河的形状呈巨大的____几__字_形状。
5.黄河进入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泥沙沉积,成为 地___上__河_,一旦决口,容易泛滥成灾。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地 理八上 2.3河 流(第2 课时) (共14 张PPT)
探究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地 理八上 2.3河 流(第2 课时) (共14 张PPT)
引入 资料
课堂导入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黄河每立方米的年平均 含沙量约为35千克, 高峰时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输 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 泥”。如果把这些泥沙铸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 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2.3 众多的河流

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引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同时本节课还学习了两条主要的河流黄河、长江,学习了他们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及灾害,我们要学会边还为利,与自然和谐相处。
2、出示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住我国主要河流。
2.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特别是黄河、长江,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
(1)塔里木河所在的地形区是什么盆地?
3.知道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性
Ⅲ、教学难点
1.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知道长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
Ⅳ、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Ⅴ、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情境导入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河流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三节——众多的河流。
黄金水道
1、航运条件
2、优越条件
四、黄河的治理
评价黄河
1、黄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你的成功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
Ⅵ、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习题及导学方案
Ⅶ、板书设计
2.3众多的河流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
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以及历史变迁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以及历史变迁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黄河的源头在哪里相关信息,供大家阅读!黄河的源头在哪里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
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
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地。
星宿海以上有三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
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
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
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
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
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正式派员勘察河源,是在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荣禄公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历时4个月,查明两大湖的位置(元史称“二巨泽”,合称“阿剌脑儿”),并上溯到星宿海,之后绘出黄河源地区最早的地图。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命拉锡、舒兰探河源。
探源后他们绘有《星宿河源图》,并撰有《河源记》,指出“源出三支河”东流入扎陵湖,均可当作黄河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地上河
解释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想 一想,历史上,黄河洪水泛滥与“地上河” 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上河”动画演示
水 面
河 床 面
地 面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 图
土质疏松 暴 雨 植被破坏
} →
流失 流速 减慢
地势 低平 水土
泥沙淤积河床
→
地 上 河
黄河之患:不患水多,而患过多的泥沙。
为什么黄河 下游会出现 断流现象? 黄河流量小、干旱少雨、 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多、水 利工程蓄水、引水过多等 是造成断流的原因。
如何解决黄 河的断流呢?
⒈合理调配上游工农业用水 ⒉调整黄河的水价
⒊重点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我国结冰期最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 我国最大最长的河流是
滔滔黄河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渤海
滔滔黄河
黄河流经的省区
甘 青 海
宁 夏
山 西
陕 西 河南
渤海
山东
肃
四 川
滔滔黄河
黄河水系图
河口
湟水
洮河
旧孟津
渭河
滔滔黄河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内 蒙 古 高 原
华 北 平 原
•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 治黄的根本在于治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 水土流失。
黄河综合治理措施:
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 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 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 沙下泄; 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 加固黄河大堤。
母亲河的忧患
今年黄河出现严重的缺水局面,沿岸 8 省区正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用水问 题,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减产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