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 给水加热 2教案 首师大版
《给水加热》作业设计方案

《给水加热》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给水加热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电热水壶2. 温度计3. 温度计支架4. 水5. 计时器6. 实验记录表格三、实验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电热水壶来加热给水。
通过电热水壶的加热过程,可以了解到给水加热的基本原理。
当电热水壶通电加热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直至达到一定温度。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电压下电热水壶加热水的时间和温度变化,来探究电压对给水加热效果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水倒入电热水壶中,并确保水位在最低水位线以上。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 将电热水壶插上电源,选择合适的电压(如220V),启动电热水壶。
4. 启动计时器,记录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和加热时间。
5. 当水温达到一定温度时,关闭电热水壶,停止计时。
6.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最终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7. 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或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不同电压下电热水壶加热水的平均温升和平均加热时间。
2. 绘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不同电压下水温的变化规律。
3.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电压对给水加热效果的影响,提出合理的结论。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注意电热水壶和电源的安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2. 加热过程中应注意水温的变化,避免水沸腾溢出造成烫伤。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仪器和材料,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七、实验评价: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给水加热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电热水壶加热过程的理解,为日常生活中更加科学地使用电热水壶提供参考依据。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给水加热首师大版

教学内容: 给水加热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力
(1)知道水的沸腾现象。
知道蒸发和沸腾现象的异同。
(2)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认识沸腾现象的过程中,学习边观测边记录搜集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 知道沸腾现象。
教学难点
做给水加热的实验。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或三脚架、温度计、石棉网、烧杯、水 实践活动
学生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现象,认识沸腾。
板书设计:
5.给水加热
蒸发 沸腾
不同 (学生给水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相同
水 吸热 水蒸气
教学过程:。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首师大版五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1水到哪里去了
2给水加热
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4冰
5云雾雨
6腊
7生锈
8发霉
9推力和拉力
10浮力
11摩擦力
12找找身边的力
期中检测
(一)《变化的水》单元
体现新课标:在这一单元,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的探究,进行试验、观察、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先思考的习惯,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
单元教学内容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第2课给水加热。
《给水加热》

《给水加热》 [五年级、7册、2课]教材分析“给水加热”是五年级科学教材,《变化的水》这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沸腾的概念和水沸腾的特征。
是在上一节课“蒸发“的基础上对水的变化认识的延续。
其中沸腾概念(现象)和沸腾的特征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学生观察水沸腾时气泡变化和水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分析图像得出水沸腾时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蒸发。
对于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对沸腾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水烧开了这种现象是沸腾现象。
许多同学会说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但是,是不是水沸腾时温度一定是100℃?水在100℃时一定沸腾吗?一般情况下,学生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对于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和沸腾时的温度特点认识得就很少了,因此还没有对沸腾现象形成确切的认识。
能力方面:学生通过近一年的分组实验和探究学习,在动手操作和合理分工、合作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用探究的方式了解问题也不是第一次,基本环节学生已经知道,在本课中的探究的环节有侧重,比如在记录上,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进一步提高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四年级已会初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液体温度;在数学课中初步接触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会对图像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方法的分析本课采用发现式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观察“烧开水前、烧开水时、烧开水后”为线索,重点训练学生的搜集、整理和使用信息的技能,确保了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提升。
设计理念指导思想: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实际教学中,我留给学生近20分时间都投入“给水加热,观察现象”的课堂探究实验之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去发现,并在充分的交流讨论中碰撞思维,形成科学概念。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本课探究环节侧重于猜想和记录,通过有效猜想和科学记录将学生浅层次的兴趣引往深层次的思考中。
3、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充分利用学生课上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沸腾现象。
五年级科学上册 给水加热 3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变化的水2.给水加热教学目标能够正确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
知道水的沸腾现象以及蒸发和蒸发现象的异同。
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
知道水的沸腾现象。
知道蒸发和蒸发现象的异同。
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做的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
1.谈话:今天我们做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
我们先来学习如何使用酒精灯(出示实物进行介绍)。
2.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过程。
我们应先学习如何使用酒精灯。
然后介绍酒精灯有灯身、灯芯管、灯芯和灯帽组成。
酒精灯里装着酒精。
酒精很容易燃烧,使用时一定要按要求去做。
酒精灯的操作步骤是:把灯帽打开,放在旁边。
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火。
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中焰、焰芯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不用时,用灯帽灭火(用灯帽盖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操作一遍,掌握使用酒精灯的技能。
分组练习:点燃、熄灭酒精灯。
学会使用酒精灯。
二、新授1.提问:如果用酒精灯持续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水会有什么变化?请你猜想:水没开之前温度怎样变化?水中有什么变化?水开时温度怎样?水怎样?水开以后,再持续加热一会儿,温度会怎样?水会怎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猜想,并做简单记录。
初步学会在探究科学问题前做出假设。
2.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有人观察温度计,有人观察水。
进行实验时,要有人负责在表格里用简单的文字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活动。
初步具有边观察边记录的实验能力。
3.汇报观察结果。
思考:水为什么会翻腾?那些气泡是什么物体?水量为什么会减少?继续给水加热,为什么温度不在提高?4.讲述: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北京地区通常是98℃-100℃之间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冲出水面,使水不断地翻腾,继续加热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2.给水加热》word教案(4)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变化的水2.给水加热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水沸腾是水在100摄氏度时迅速地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习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两种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使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沸腾现象。
2.难点及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实验认识沸腾现象。
三、课前准备:酒精灯、火柴、试管、水、试管夹、试管架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目标(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用到开水,你能说说开水是怎样来的吗?2.提问:水哗哗地开了,这是怎么回事?3.谈话: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使用酒精灯,再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使用酒精灯介绍酒精灯:这是酒精灯,它由灯身、灯芯管、灯芯和灯帽组看图思考并回答注意听讲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了解酒精灯的构造成。
实验时常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
酒精灯里装着酒精,酒精很容易燃烧,使用时要按要求去做。
指导学生自学(提示:用灯帽盖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指导学生正确点燃、熄灭酒精灯2.学生认识水的沸腾讲解、演示实验方法:①在试管里倒入适量的水(约为试管的1/3),将试管从试管底部套进试管,夹在试管的上部。
②按要求点燃酒精灯。
③加热:先将试管在酒精灯火焰内上下晃一晃,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试管稳定在外焰中持续加热。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管口不要对着人,防止水涌出烫着人。
④在加热过程中,注意观察水有什么变化,特别注意观察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
⑤实验完毕,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按要求熄灭酒精灯。
自学教材,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步骤汇报学习结果A 使用时,把灯帽打开,放在旁边。
B 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火。
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中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
C 不用时,用灯帽灭火。
给水加热 ppt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
冷水袋
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加热后的水
袋浮在冷水中是否与质量有关?
一、需要验证的问题:加热的水袋浮在冷水中是
否与它的 质量 变化有关?
二、可以使用的材料:天平、砝码、冷水袋、热 水、烧杯、抹布、餐巾纸、勺子。 三、实验验证的步骤:
四、实验验证的结果:
一、需要验证的问题:加热的水袋浮在冷水中是
否与它的 质量 变化有关?
二、可以使用的材料:天平、砝码、冷水袋、热 水、烧杯、抹布、餐巾纸、勺子。 三、实验验证的步骤:
称冷水袋→热冷水袋→捞出擦干 →再称水袋→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四、实验验证的结果:
温 馨 提 示:
▲ 先称出冷水袋的质量,再小心把热水倒入烧杯中。 ▲ 把冷水袋轻轻放入热水中加热1分钟。 ▲ 用勺子取出后擦干,放到天平上再称质量。 ▲ 观察天平是否仍保持平衡,分析是否与质量有关。 △ 看完提示后,请材料员从材料区领取1号水槽。
开 始 实 验!
温 馨 提 示:
实验完成后,请材料员及时整理材料 放回材料区,其他同学分析加热后的水袋 浮在冷水中是否与它的质量有关?
一、需要验证的问题:加热的水袋浮在冷水中是
否与它的 质量 变化有关?
二、可以使用的材料:天平、砝码、冷水袋、热 水、烧杯、抹布、餐巾纸、勺子。
三、实验验证的步骤:
称冷水袋→热冷水袋→捞出擦干
→再称水袋→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四、实验验证的结果:冷水袋(
)克,加热后
(
)克,冷水袋加热后,温度升高,质量不变,与质
量无关。
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
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怎样来实验验证呢?
温 馨 提 示:
仔细观察试管口气球皮的变化,可以借用放 大镜,根据现象分析结论!
《给水加热》说课汇总

给水加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了解学生初始概念
学生实验并观察、记录水量、气泡、“白气”等 现象;利用温度计测量水加热时的温度变化绘制 成折线图发现水温的变化
建构沸腾概念(水温、水量、气泡、“白气”) 等)
通过“小水珠” “白气”思考什么是凝结现象
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分析
1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创设情景谈话
级
.
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变
化 4、冰 的
水 单 5、云、雾和雨
元
自然界 的物质 是变化 的,变 化是有 规律的
第二部分 教学背景分析
3 对教材的理解分析
研究问题
提出猜想
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
我的修改
《给水加热》实验 记录表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第二部分 教学背景分析
4
学情分析
本教学施教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 在知识上: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蒸发的概念,对“沸 腾”这个词并不陌生,但不能用准确语言表述,对沸腾的准确概念学生 的认识是模糊的,尤其是在给给水持续加热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很多 学生认为温度是不断上升。 在能力上:学生学习了正确使用酒精灯并能够用正确的方法给物体加热,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实验仪器,组装装置进行研究;能够对实验过 程中看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并对数据、现象进行分析、概括。 在认知特点上:五年级学生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的 时期。他们已经理解、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能够初步进行逻辑推理, 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创 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因为探 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 学学习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变化的水
2.给水加热(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态度、情感
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知道科学探究要胆大心细。
(二)科学能力
学习使用酒精灯,初步学会加热试管里的水。
(三)科学知识
知道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酒精灯,初步学会加热试管里的水。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使用酒精灯,初步学会加热试管里的水。
四、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水、废物盒、试管、酒精灯的使用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给水加热
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水
第二课给水加热(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态度、情感
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知道科学探究要胆大心细。
(二)科学能力
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
知道水的沸腾现象。
知道蒸发和沸腾现象的异同。
二、教学重点
知道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现象的异同。
三、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或三脚架、温度计、石棉网、烧杯、水、废物盒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给水加热
蒸发相同:都是水变成水蒸气,都要吸热。
沸腾不同:蒸发是常温,沸腾是100度;蒸发是慢慢的,沸腾是迅速的。
蒸发是发生在水的表面,沸腾是发生在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