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时分层作业4柳永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 (1)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四 柳永词两首

课时作业(四)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珠玑.(jī)天堑.(qiàn) 豪奢.(shē) 钓叟.(sǒu) B.寒蝉.(chán) 堤.坝(dī)菱.歌(línɡ) 羌.管(qiānɡ) C.凄.切(qī) 凝噎.(yè) 骤.雨(zhòu) 清嘉.(jiā) D.吟.赏(yín) 嬉.戏(xī)暮霭.(ǎi) 罗绮.(qǐ)答案 C解析噎(yē)。
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珠玑 婉约 良宵 烟柳画桥B .虚设 菱角 繁华 繁花似锦C .暮霭 箫鼓 参差 晓风残月D .凄切 羌管 骤雨 良晨美景答案 D解析 “晨”,应为“辰”。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参差不齐)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有三秋..桂子(深秋)C.⎩⎪⎨⎪⎧对长亭晚.(傍晚)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念去去..(越走越远)答案 B解析 B 项,“三秋”应为“秋季”。
4.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B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杏花春雨江南。
答案 C解析其他都是意象的组合,名词短语。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②钱塘自古繁华③参差..十万人家④云树..绕堤沙⑤都门帐饮无绪..自古伤离别..⑥多情⑦暮霭....沉沉楚天阔⑧便纵有千种风情A.②③④⑦⑧B.①②⑤⑥⑦C.②③⑥⑦⑧D.①②③⑥⑦答案 D解析④云树:古义,茂密如云的林木;今义,云和树。
⑤无绪:古义,没有心思,心情不好;今义,纷乱无头绪。
⑧风情:古义,相爱、相思之情;今义,人的仪表举止。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4课 柳永词两首记一记一、字音参差..( ) 天堑.( )珠玑.( ) 叠( )羌.( )管 菱.( )歌钓叟.( ) 罗绮.( )凝噎.( ) 暮霭.( )答案:cēn cī qiàn jī yǎn qiāng líng sǒu qǐyē ǎi 二、字形⎩⎪⎨⎪⎧ 罗qǐ jǐ 角之势yǐ 马可待 ⎩⎪⎨⎪⎧ 暮ǎi 和ǎi yè 见⎩⎪⎨⎪⎧ líng 歌líng 厉léng 角 ⎩⎪⎨⎪⎧ 今xiāo 云xiāo 答案:绮 掎 倚 霭 蔼 谒 菱 凌 棱 宵 霄辨一辨三、一词多义1.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答案:优越 制服,战胜 超过,胜过 美好 尽2.去⎩⎪⎨⎪⎧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念去.去,千里烟波去.死肌,杀三虫 连峰去.天不盈尺答案:表示行为的趋向 离开 除去 距离3.将⎩⎪⎨⎪⎧ 异日图将.好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将.子无怒答案: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扶持 将领 率领 愿,请4.相⎩⎪⎨⎪⎧执手相.看泪眼枉用相.存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案:相互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帮助 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四、古今异义1.都门帐饮无绪..。
古义:今义:没有头绪。
答案:没有心思,心情不好2.烟柳画桥..古义:今义:画桥梁。
答案:雕饰华丽的桥梁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异日图.将好景(2)都门帐.饮无绪答案:(1)画图(2)设帐2.形容词作名词多情..自古伤离别答案:多情的人填一填六、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词人。
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精选高中语文第2单元4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少年壮志望海潮,暮岁悲情雨霖铃一、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 良辰.好景(chén)B.繁.华(fán) 凝噎.(yē)钓叟.(sǒu) 天堑.无涯(qiàn)C.豪奢.(shē) 堤.沙(dī)珠玑.(jī) 羌.管弄晴(qiāng)D.叠(yǎn) 凄切.(qiè)风帘.(lián) 菱.歌泛夜(léng)答案:D 解析:D项,“菱”应读“lí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霜雪凤池烟柳画桥吟赏烟霞B.今宵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C.梳妆箫鼓十里荷花寒蝉凄切D.钱塘针砭风帘翠幕晓风残月答案:B 解析:B项,蔼—霭。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去经年..经年:年复一年。
B.天堑..无涯天堑:天然壕沟。
C.异日图将..好景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D.吟赏烟霞..烟霞:晚霞。
答案:D 解析:D项,“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4.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
词人要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
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的情状。
“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了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
答案:B 解析:B项,“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自古”一词不是“和古人一样”的意思,而是“从古到今”之意。
5.根据课文填写所空缺的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自古繁华。
【新】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时分层作业4柳永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分层作业4 柳永词两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B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C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D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C [C 项,三秋:秋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天堑..无涯天堑..变通途 B.⎩⎪⎨⎪⎧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错落 C.⎩⎪⎨⎪⎧异日..图将好景此事异日..再议 D.⎩⎪⎨⎪⎧户盈罗绮..遍身罗绮..者 A [A 项,“天堑”前者指钱塘江,后者指长江;B 项,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C 项,异日:改日,他日;D 项,罗绮:借指丝绸衣裳。
]3.下列对相关词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1162030】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 .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C [C 项,“纯用白描手法”有误,应为“细节描写”。
]4.下列对相关词句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1162031】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作者通过具体的刻画,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夸”字透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大。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 摘取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宋词第4课 柳永词两首——白衣卿相 奉旨填词 一、基础巩固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堑.(qiàn) 骤.雨(zhòu) 千骑.拥高牙(qí)B .罗绮.(qǐ) 珠玑.(jī) 暮霭.(ǎi)C .雨霖铃.(línɡ) 都.门(dū) 无语凝噎.(yī)D .重.湖(chónɡ) 羌.管(jiānɡ) 参差.(cī)2. 下列词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C .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D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东南形.胜无案牍之劳形. B.⎩⎪⎨⎪⎧异日图将.好景天将.降大任 C.⎩⎪⎨⎪⎧ 竟.无语凝噎有志者,事竟.成 D.⎩⎪⎨⎪⎧ 乘.醉听箫鼓昔人已乘.黄鹤去4.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执手相.看泪眼A .洛阳亲友如相.问B .故曰教学相.长也C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D .两岸青山相.对出5. 下列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杏花春雨江南。
B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重湖叠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段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_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

课时作业4 柳永词两首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解析:B项,“参”应读“cēn”;C项,“”应读“yǎn”;D项,“骑”应读“j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解析:C项,三秋:秋季。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②钱塘自古繁华..③参差..十万人家④云树..绕堤沙⑤都门帐饮无绪..⑥多情..自古伤离别⑦暮霭沉沉..楚天阔⑧便纵有千种风情..A.②③④⑦⑧ B.①②⑤⑥⑦C.②③⑥⑦⑧ D.①②③⑥⑦解析:④云树:古义,茂密如云的林木。
今义,云和树。
⑤无绪:古义,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今义,没有头绪。
⑧风情:古义,相爱、相思之情。
今义,情怀,情意,风土人情。
其他几句加点词语古今意思完全相同。
故选D。
4.下列词句所用手法及其作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烘托出词人此时惆怅、凄凉的心情。
解析:C项,“纯用白描手法”错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
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生动逼真。
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
所以这里不仅仅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泪眼”“凝噎”属于细节描写。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2单元4柳永词两首含答案

4 柳永词两首本课话题——逆境与成才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一生落魄,屡试不第,考中进士时年近半百,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得到重用,甚至因作词得罪皇帝,被弃之不用。
他怀揣一颗破碎的心,混迹于瓦肆勾栏,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使他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林书豪刚刚加入NBA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两年中,是拿着最低工资的“临时工”,却带领状态低迷的纽约尼克斯队连创佳绩,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成了风靡一时的明星。
他的成功,得益于自身不断的努力。
即便是在联赛停摆、饭碗无着之时,他的训练也从未中断。
当那些与他同样的角色沉溺于迷茫、焦躁、抱怨、无所事事的时候,林书豪每天都在训练体能,聚精会神地“阅读比赛”。
林书豪的成绩能够如此绚烂夺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运动生涯中高峰与低谷的巨大落差,这让他明白了不断努力对人生的重要性。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1.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雨果2.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
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莎士比亚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普里尼4.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堤.沙( ) 天堑.( ) 珠玑.( ) 罗绮.( ) 叠( ) 嬉笑( )箫.鼓( ) 骤.雨( ) 凝噎.( ) 暮霭.( ) 雨霖.铃( ) 良辰.( ) 羌.管( ) 豪奢.( ) 都.会( ) 千骑.( ) 参.差( ) 【答案 dī qiàn jī qǐ yǎn xī xiāo zhòu yē ǎi lín chén qiānɡ shē dū jì cēn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无言以对.对.症下药(2)胜⎩⎪⎨⎪⎧ 东南形胜.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3)相⎩⎪⎨⎪⎧ 执手相.看泪眼会不相.从许儿已薄禄相.伯乐相.马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发⎩⎪⎨⎪⎧留恋处,兰舟催发.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引而不发.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答案 (1)动词,面对着 动词,回答 介词,针对 (2)形容词,美好 形容词,优美的 动词,超过 动词,能承受,禁得起 形容词,尽 (3)xiānɡ,副词,相互 xiānɡ,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xiàn ɡ,名词,容貌、福相 xiànɡ,动词,观察,鉴别 xiànɡ,动词,辅助,帮助 xiànɡ,名词,宰相,丞相(4)动词,出发动词,打开动词,射箭名词,头发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异日图.将好景( )________(2)嬉嬉钓叟莲.娃( )________(3)都门帐.饮无绪( )________(4)多情..①自古伤.②离别( )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画出美景图(2)名词用作动词采莲(3)名词用作动词设帐(4)①形容词用作名词多情的人②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忧伤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都门帐饮无绪..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没有头绪。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4 柳永词两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
B.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C.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优越D.羌管弄.晴弄:吹奏【答案】B【解析】经年:年复一年。
2.对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练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答案】C【解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
3.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答案】C【解析】C.为直接抒情,其他三项和“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融情于景。
4.下列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依声”。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4 柳永词两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B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C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D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C [C 项,三秋:秋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天堑..无涯天堑..变通途 B.⎩⎪⎨⎪⎧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错落 C.⎩⎪⎨⎪⎧异日..图将好景此事异日..再议 D.⎩⎪⎨⎪⎧户盈罗绮..遍身罗绮..者 A [A 项,“天堑”前者指钱塘江,后者指长江;B 项,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C 项,异日:改日,他日;D 项,罗绮:借指丝绸衣裳。
]3.下列对相关词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 .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C [C 项,“纯用白描手法”有误,应为“细节描写”。
]4.下列对相关词句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作者通过具体的刻画,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夸”字透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大。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广阔。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A[B项,“夸”字并非“透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大”,而是指当地官员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C项,作者借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表现自己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D项,通过凄清的秋景,倾诉词人的离情别绪。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景概括出来了。
(2)《雨霖铃》中有一个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具有相同写法的句子。
(3)《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恋人泪眼蒙眬,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叮嘱,却最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答案】(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杨柳岸晓风残月小桥流水人家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仿照例句,另选择两位不同的诗人再写两个句子,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等。
例句: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
例句的陈述对象是柳永,句式中选用了他的名句,落脚点扣住了他的词的特点“缠绵与悱恻”。
仿写时,要注意这些特点。
【答案】(示例)①苏轼于大江明月下的赤壁,唱响了豪放派诗词最为雄壮的乐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其人生的旷达与洒脱。
②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抒写了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诗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感叹人生的艰难与苦恨。
7.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导学号:】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调序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对偶上下联的字数和结构的对应特点重新排序。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二、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导学号:】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
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A[A项,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而是含糊其辞的。
]9.词的上阕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
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词的上阕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
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导学号:】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留滞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 11.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眼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由此可判定“惊”为首联的诗眼。
对于作者情感的分析,要紧扣诗句,结合时代背景,从整首诗的内容上进行解读。
【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导学号:】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霜空”“木叶稀”等词营造了寂寥、萧瑟的深秋氛围,为诗人“初行郊野”“独寻荒径”时内心的孤独失落做好铺垫。
B.颔联一个“频”字,意指频繁、多次。
频忆故乡事,可见诗人奔波在外,心中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他乡游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C.诗歌前两联写景叙事,通过写景营造深秋寂寥萧瑟的氛围以及叙述诗人行走在郊野荒径,引出后面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
D.“娟娟唯有西林月”中,“唯有”一词道出诗人晚归山居,既无亲友相伴,又无诗酒声乐的冷清。
C[C项,“前两联写景叙事”的说法不正确。
颔联“秋深频忆故乡事”已经明确表达思乡之情。
]13.这首诗的颈联与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比,在意境上有何不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两首诗颈联和颔联在意境上不同的比较,要注意抓住意象,描绘两种意境的具体特点;对情感上区别的分析,要注意根据两者营造的不同氛围来具体理解。
【答案】不同:在意境上,刘诗颔联描写了诗人孤寂地行走在荒径,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
而王诗颔联描写了一场秋雨后,只见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又闻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间,意境幽清明净。
区别:刘诗通过营造凄清寂寥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惆怅之情,王诗则通过幽清明净的意境,体现诗人的高洁情怀,流露出诗人对恬淡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