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分溶液沸点-组成图

合集下载

实验六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更新)

实验六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更新)

实验六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一、实验目的1、绘制在标准压力下乙醇-正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图;2、熟练掌握测定双组分液体沸点的方法及用折光率确定二组分物系组成的方法;3、掌握超级恒温槽、阿贝折射仪、气压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相图任意两个在常温时为液态的物质混合起来组成的体系称为双液系。

两种溶液若能按任意比例进行溶解,称为完全互溶双液系,如环已烷-乙醇、正丙醇-乙醇体系都是完全互溶体系。

若只能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溶解,称为部分互溶双液系,例苯-水体系。

在完全互溶双液系中,有一部分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如苯-甲苯系统,二者的行为均符合拉乌尔定律,但大部分双液系是非理想液态混合物,其行为与拉乌尔定律有偏差。

液体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

在一定外压下,纯液体的沸点有其确定值,但双液系的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而且还与两种液体的相对含量有关。

双液系两相平衡时的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并不相同。

通常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将双液系的沸点对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作图,所得图形叫双液系的沸点T(或t)-组成(x)图,即T(或t)—x图。

它表明了沸点与液相组成和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在恒定压力下,二组分系统气液达到平衡时,其沸点-组成(t-x)图分三类:(1)混合液的沸点介于A、B二纯组分沸点之间。

这类双液系可用分馏法从溶液中分离出两个纯组分。

如苯-甲苯系统,此时混合物的行为符合拉乌尔定律或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不大。

如图5-1(a)所示。

(2)有最低恒沸点体系,如环已烷-乙醇体系,t—x图上有一个最低点,此点称最低恒沸点,在此点相互平衡的液相和气相具有相同的组成,此时混合物的行为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最大正偏差,如图5-1(b)所示。

对于这类的双液系,用分馏法不能从溶液中同时分离出两个纯组分。

(3)有最高恒沸点体系,如氯仿-丙酮体系,t—x图上有一个最高点,此点称最高恒沸点,在此点相互平衡的液相和气相具有相同的组成,此时混合物的行为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最大负偏差,如图5-1(c)所示。

二元体系沸点-组成图测绘.

二元体系沸点-组成图测绘.
b.溶液有最低恒沸点,如环己烷-乙醇体系;
c.溶液有最高恒沸点,如丙酮—氯仿体系。
b、c两类溶液在最高或最低恒沸点时气、液两相组成相同,加热蒸发只能使气相总量增加,气、液相组成及溶液沸点保持不变,此温度称恒沸点,相应组成称恒沸组成。
图C7.1二元体系T-x图
下面以a为例,简单说明绘制沸点-组成图的原理。加热总组成为x1的溶液,体系的温度上升,达液相线上1点时溶液开始沸腾,组成为x2的气相开始生成,但气相量很少(趋于0),x1、x2二点代表达到平衡时液、气两相组成。继续加热,气相量逐渐增多,沸点继续上升,气、液二相组成分别在气相线和液相线上变化,当达某温度(如2点),并维持温度不变时,则x3、x4为该温度下液、气两相组成,气相、液相的量之比按杠杆规则确定。从相律f =c - p +2可知,当外压恒定时,在气、液两相共存区域自由度等于1,当温度一定时,则气、液两相的组成也就确定,总组成一定,由杠杆规则可知两相的量之比也已确定。因此,在一定的实验装置中,全回流的加热溶液,在总组成、总量不变时,当气相的量与液相的量之比也不变时(达气-液平衡),则体系的温度也就恒定。分别取出气、液两相的样品,分析其组成,得到该温度下,气、液两相平衡时各相的组成。改变溶液总组成,得到另一温度下,气、液两相平衡时各相的组成。测得溶液若干总组成下的气液平衡温度及气、液相组成,分别将气相点用线连接即为气相线,将液相点用线连接即为液相线,得到沸点-组成图。
实验中改换不同组成的溶液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用10个(再多几个更好)磨口塞锥形瓶和1个沸点仪,首先配制组成大致平均分布的10种溶液,存于磨口塞锥形瓶中,依次将每种溶液倒入沸点仪进行测量,然后全部倒出,再更换另一种溶液,使用过的溶液其他组同学还可以继续使用,或继续使用前对组成进行调整;第二种方法是使用10个沸点仪,首先配制组成大致平均分布的10种溶液,存于沸点仪中,测量完一种溶液后,将温度计与电热丝放入另一沸点仪中继续进行测量,沸点仪中的溶液被使用几次后应对其组成进行调整。下面以第二种方法为例介绍其操作步骤。

6-2二组分系统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2二组分系统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二组分系统液态互溶情况:
(a)完全互溶
(b)完全不互溶 (c)部分互溶
液态完全互溶系统 p-x、t-x图
理想系统 真实系统
一般正偏差 最大正偏差
一般负偏差 最大负偏差
液态部分互溶系统 t-x图
气相组成介于两液相之间 气相组成位于两液相同侧
液态完全不互溶系统 t-x图
完全互溶系统:理想液态混合物系统气-液平衡相图
1. 压力—组成图
A、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均符合拉乌尔定律
A组分分压: pA pA* xA pA* 1 xB
B组分分压: pB pB* xB
pA,pB,p和xB均成
气相总压: p pA pB
直线关系
pA* 1 xB pB* xB
pA* pB* pA* xB
液相线:气相总压 p 与液相组成 xB 之间的关系曲线
nL
解: (1) 先确定系统点的总组成
xM
nB nA nB
6 46
0.6
利用
nG (xM yB ) nL (xB xM ) 即 nG (0.6 0.2) nL (0.7 0.6) (1)
nG nL n总 =4+6=10mol (2)
解得
nG =2mol
nL =8mol
(2) 气相中: 甲苯 nB nG yB 2 0.2 0.4mol 苯 nA nG yA 2 0.8 1.6mol
(4)最大负偏差系统
p实际 p理想
且在某一组成范围内比 难挥发组分的饱和蒸气 压还小,实际蒸气总压 出现最小值
液相线
氯仿(A)—丙酮(B)系统
加上气相线:
一般正偏差系统
一般负偏差系统
最大正偏差系统
液相线 气相线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473
T
' c
等压
c'
两相
T/K
453
413
373
Tc
c
0.2 0.4 0.6
单相
0.8 1.0
0

质量分数 水-烟碱的溶解度图
烟碱
6.4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一、二组分固态完全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1. 热分析法
基本原理:二组分系统 C=2,指定压力不变,
f * = C +1 -F =3 -F
F = 1
f f 1 ** f f 2
*
相点 表示某个相状态(如相态、组成、温度等)的 点称为相点。 物系点 相图中表示系统总状态的点称为物系点。在T-x 图上,物系点可以沿着与温度坐标平行的垂线上、 下移动;在水盐相图上,随着含水量的变化,物系 点可沿着与组成坐标平行的直线左右移动。
单相区,物系点与相点重合;两相区中,只有 物系点,它对应的两个相的组成由对应的相点表示
B
3. 全部变为固体Bi后
f * C 1 Φ 1
t /s
温度又可以下降 纯Cd步冷曲线与之相同
Cd-Bi二元相图的绘制
w(Cd) 0.2
的步冷曲线
b
T /K
f* 2
C
D
f * 1
1. 加热到b点,Bi-Cd全部熔化 Φ 1 f * 2 1 Φ 2 温度可以下降,组成也可变 2. 冷至C点,固体Bi开始析出 Φ 2 f * 2 1 Φ 1 温度可以下降 3.D点固体Bi、Cd同时析出
Φ 3
f* 0 温度不能改变 f * 1 4.熔液消失,Bi和Cd共存
f 2 1 Φ 0
*

物理化学课件二组分相图相图

物理化学课件二组分相图相图

* A A
气相线(p~y图) 将气相线与液相线画在同一张图上得:
6
系统点
p
相点
t 一定
l (A+B) M
L
G
• 系统点: 表示系统总状态 p (总组成)的点(例如M点); 结线 • 相点:表示各个相的状态的 点( 只有一个相时,系统点 就是相点) (例如L、G点).
* B
* pA
g (A+B)
• 结线: 两个平衡相点的连 结线。 相点
0.18 l A+B)
气相线
g(A+B)
0.12
0.06 g (A+B) 0.2 0.4 xB 0.6 0.8 1.0 B
p
* A
0.0 A
•H2O(A) - C3H6O (B)系统的压力-组成图
20
具有最大正偏差系统的压力-组成图 液相线和气相线在最高点处相切
1. 0 60 50
t =35 ℃
l L G
* f AB < f AA * f AB < f BB
•若纯组分有缔合作用, 在形成混合物后发生离解, 因分子数 增多而产生正偏差.
•混合时常有吸热及体积增大现象. 关于负偏差: •若两组分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各纯组分分子间吸引力, 形成 混合物后, 分子就较难逸出液面而产生负偏差. * * f AB > f AA f AB > f BB
•若形成混合物后分子发生缔合, 因分子数减少而产生负偏差.
•混合时常有放热及体积缩小现象.
19
②. 压力-组成图
一般正偏差和一般负偏 差系统的压力-组成图 与理想系统的主要 差别是液相线不是直 线. 如: 统. 水和丙酮系

材料物化实验讲义-第二学期-实验5

材料物化实验讲义-第二学期-实验5

实验五 二组分完全互溶系统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Ⅰ、目的要求1. 绘制环己烷-乙醇双液系的T—x图,确定其恒沸物组成和恒沸温度。

2. 掌握回流冷凝法测定溶液沸点的方法。

 3. 掌握阿贝(Abbe)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Ⅱ、仪器与试剂沸点测定仪1套阿贝折光仪(包括恒温装置) 1套长、短吸管各9支温度计(50~100 ︒C, 0.1 ︒C) 1支移液管(胖肚,25 mL) 2支移液管(刻度,1 mL ,10 mL) 各1支量筒(100 mL) 1个烧杯 (250 mL) 1 个环己烷(分析纯)乙醇(分析纯)环己烷-乙醇标准溶液9种(w (乙醇)/% = 10~90)Ⅲ、实验原理常温下,两种液态物质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态混合物,称为双液系。

根据两组分间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三种情况。

液体的沸点是指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和外压相等时的温度。

在一定的外压下,纯液体的沸点是恒定的。

但对于双液系,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而且还与其组成有关,并且在沸点时,平衡的气—液两相组成往往不同。

在一定的外压下,表示溶液的沸点与平衡时气—液两相组成关系的相图,称为沸点—组成图(T—x图)。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T —x 图可分为下列三类:1. 混合物的沸点介于两种纯组分之间(如图1.1 (a)); 2. 混合物存在着最高沸点(图1.1 (b)) ;3. 混合物存在着最低沸点(图1.1 (c))。

对于后两类,它们在最低或最高沸点时达平衡的气相和液相的组成相同。

若将此系统蒸馏,只能够使气相总量增加,而气—液两相的组成和沸点都保持不变。

因此,称此混合物为恒沸混合物。

其对应的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称为最高恒沸点或最低恒沸点,相应的组成称为恒沸物组成。

为了测定双液系的T -x 图,需在气液平衡后,分别测定双液系的沸点和液相、气相的平衡组成。

实验中达平衡的气相和液相的分离是通过沸点仪实现的,而各相组成的准确测定是通过阿贝折光仪测量折射率进行的。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讲义完全互溶双液系沸点-组成图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讲义完全互溶双液系沸点-组成图的测定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沸点-组成图可分为三类(见图 3-11):液态混合物的沸点介于 二纯液体的沸点之间;液态混合物在某一组成具有最高沸点;液态混合物在某一组成 具有最低沸点。在最高或最低沸点处的混合物称为恒沸混合物,此时,平衡系统的气相 组成和液相组成相等。
图 3-11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沸点-组成图
仪器和药品
实验原理
室温下两种液体混合后,按其相互溶解情况,可形成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 互溶三种类型的混合物。完全互溶的双液系,因两种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性,故在一定 外压下混合物沸腾时,平衡共存的气、液两相的组成通常不同。同时,混合物的沸点也 会随着平衡组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恒压下将溶液蒸馏,测定其相平衡温度(沸 点)和相平衡组成(气相组成,液相组成),描述这种关系的图,称为恒压下的沸点-组成 图。获得此类相图的方法称为蒸馏法。
仪器:平衡蒸馏仪一套(见图 3-12);阿贝折光仪(附带超级恒温水浴);调压器; 数字式温度计;取样管;洗耳球;移液管,漏斗。
药品:环己烷(A·R);无水乙醇(A·R)。
实验步骤
1.配制具有不同组成的环己烷-乙醇溶液 22 mL。打开连接在阿贝折光仪上的超级恒 温水浴,恒温于 250.1 oC。
2.向干燥蒸馏瓶中加入 22 mL 无水乙醇,盖好磨口塞,通冷却水。打开加热器电源 开关,缓慢调节调压器的输出电压至 20 V 左右,加热蒸馏瓶,待蒸馏瓶内的液体稳定沸 腾 3~5 min 后,记录沸点及大气压,切断电源。
作曲线上查得的各试样组成记入表 3-3。
表 3-3 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原始数据记录表
试剂加入量 V/mL 环己烷 无水乙醇
沸点/℃
气相冷凝液
折光率
y 环己烷
平衡液相

实验二 双液系组分的测定

实验二 双液系组分的测定

实验二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一、实验目的:1.绘制在标准压力下乙酸乙酯-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2.学会阿贝折光仪的使用方法3.初步学会通过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4. 掌握测定双组分液体的沸点以及正常沸点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两种液态物质混合后的双组分混合液称为双液系。

两个组分若能以任意比互溶称为完全互溶双液系。

溶液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汽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在一定的外压下,纯液体的沸点有确定值;双液系的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而且还与两种液体的相对含量有关。

根据相律:自由度= 组分数-相数+ 2因此,气液共存的双组分体系的自由度为2。

只要确定一个变量,整个体系的存在状态可以用二维图象来描述。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可以画出体系的压力p和组分x的关系图(图1, 请参考实验教材),这就是相图。

在T-x相图上,还有温度、液相组成和气相组成三个变量,但是只有一个自由度。

一旦设定某个变量,则其它两个变量必有相应的确定值。

图1为完全互溶双液系的沸点-组成图。

组分分析:本实验使用数字阿贝折光仪对样品进行分析,关于数字阿贝折光仪的使用方法和折光仪的工作原理见《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62页。

五、实验步骤1. 沸点测定:用量筒取25ml乙醇或乙酸乙酯并倒入沸点仪中,注意电热丝应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打开冷凝水接通电源并调节电压)待溶液沸腾后,调节冷凝水流量,温度计的读数稳定后方可读取沸点,并记录环境温度计的读数,在上述过程中要不断把气相凝聚液倒回圆底烧瓶中。

投料表:计算乙醇含量:Y乙醇=2. 折光率的测定及组成的确定停止加热,用干燥的长滴管分别从支管和冷凝管的上口取样,注意一个滴管只能取一个样,不得使同一个滴管取不同的样,每取一个样要测定三次折光率。

这样就得到两个系列的溶液的折光率。

未知溶液的组成从对应的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查得。

将乙醇、乙酸已酯以及系列溶液的沸点和气、液两相组成列表并绘制乙醇-乙酸已酯的温度-组成相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4.5
二组分溶液沸点-组成图的绘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阿贝折光仪及超级恒温槽的使用方法
2.掌握沸点-组成图的绘制方法
3.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组分完全互溶液体系统蒸馏曲线可分为三类:
(1)系统中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都不大,在T-x图上溶液的沸点总是介于A、B两纯液体的沸点之间,(如图)
(2)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负偏差,在p-x图上出现最小值时,在T-x图上将出现最高点,(如图)
(3)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正偏差,在p-x图上出现最大值时,在T-x图上将出现最低点,(如图)
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称为最高恒沸点和最低恒沸点,对应的组成称为恒沸组成,其相应的混合物称为恒沸混合物。

系统中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都不大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负偏差
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正偏差
本实验是在某恒定压力下则定乙醇—正己烷二组分系统的沸点与组成平衡数据,并绘制该液体混合物的蒸馏曲线,其类型是系统中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都较大的类型。

三、仪器试剂
超级恒温槽、阿贝折光仪、蒸馏瓶、恒流源、精密数字温度计、量筒、移液管、滴管、
环己烷、无水乙醇、丙酮、重蒸馏水、80%、60%、40%、20%环己烷—-乙醇标准混合液;
各种组成的环己烷—乙醇混合液。

四、实验步骤
1.测定沸点与组成的关系:使用折光率仪测量上述混合溶液相应的折光率。

以折射率对浓度作图,即可绘制工作曲线。

2. 一定组成环己烷——乙醇混合液沸点及气液两相折射率的测定。

按图装好装置后,加入药品,环己烷/乙醇:
26.21ml/0.45ml、25.44ml/1.23ml、23.41ml/3.25ml、
19.46ml/7.21ml、17.15ml/9.52、11.61ml/15.85ml、
6.4ml/20.23ml、1.41ml/25.26ml,加热回流。

3.待温度读数稳定后,将蒸馏瓶稍稍倾斜,使小槽中的冷凝回流蒸气瓶,发福倾倒三次,待小槽收集满后,记下沸点温度,
停止加热,立即取出小槽中的气相样品,测其折光率。

同时用另一短取样管从磨口取出少量液相混合物测其折光率。

4.测完气、液相折光率后,将混合物从磨口倒回原试剂瓶中,不必弄干蒸馏瓶,继续取下一号混合液进行实验。

直到做完为止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工作曲线数据
工作曲线:
Y A x i s T i t l e
X Axis Title
实验数据
气温:25.3℃ 大气压:98.70KP
环己烷—乙醇混合液气液平衡相图:
沸点
ω气相
沸点
X=58.9285714,Y=64.4004095
六、实验分析:
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本实验的主要来源:给双液体系加热而产生的液相的组成并不固定,而且加热的时间长短不十分固定,因此而使测定的折光
率产生误差。

另外也有可能是数据处理时有一定的误差(即origin作图时有点偏差)。

注意事项
1.实验中尽可能避免过热现象,为此每加两次样品后,可加入一小块沸石,同时要控制好液体的回流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回流速度的快慢可调节加热温度来控制)。

2.在每一份样品的蒸馏过程中,由于整个体系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定,因此平衡温度会略有变化,特别是当溶液中两种组成的量相差较大时,变化更为明显。

为此每加入一次样品后,只要待溶液沸腾,正常回流1min~2min后,即可取样测定,不宜等待时间过长。

3.每次取样量不宜过多,取样时毛细滴管一定要干燥,不能留有上次的残液,气相取样口的残液亦要擦干净。

4.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折射仪的水温要恒定,使用折射仪时,棱镜不能触及硬物(如滴管),擦拭棱镜用擦镜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