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体系沸点-组成图

合集下载

第二章 二元体系相图

第二章 二元体系相图

共晶反应: l(E)
冷却 加热
E
sA(G) + sB(H)
A 水
xB→
盐 B
相图应用
1.盐的精制 ① 理解利用相图原理进 行盐类精制过程; ② 量的关系:
m(B 硫铵) SG m(l 母液) SZ
G
Z
2. 水-盐冷冻液
在化工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要用到低温浴,配制合 适的水-盐体系,可以得到不同的低温冷冻液。另外, 冬天里汽车水箱等防冰冻也用这种方法。饱和盐水系统 低共熔温度如下:
编号 1 2 符号 A 温度 0 -5 液相组成 0 7.9 平衡固相 ice ice
3
4 5 6 7 8 9 10 11 Q E
-10
-15 -21.1 -15 -10 -5 0.15 10 20
14.0
18.9 23.3 24.2 24.0 25.6 26.3 26.3 26.4
ice
ice Ice+ NaCl.2H2O NaCl.2H2O NaCl.2H2O NaCl.2H2O NaCl.2H2O+NaCl NaCl NaCl
33.0
40.5 42.3 50.5 54.6 62.3 64.6
ice
Ice+ Mn(NO3)2.6H2O Mn(NO3)2.6H2O Mn(NO3)2.6H2O Mn(NO3)2.6H2O Mn(NO3)2.6H2O Mn(NO3)2.6H2O+ Mn(NO3)2.3H2O Mn(NO3)2.3H2O Mn(NO3)2.3H2O
说明: 水盐体系是凝聚体系,可以不考虑压力的变化,水盐体 系的固液平衡可以在没有水蒸气的情况下实现,所以气 相没有计入相数P中,水盐体系也不研究气相的组成

物化实验习题与答案

物化实验习题与答案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根据热化学的定义,关于燃烧热的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物质氧化时的反应热(B)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C)1mol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D)1mol物质完全还原时的反应热2.氧弹式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A)(A)能量守恒定律(B)质量作用定律(C)基希基希霍夫定律(D)以上定律都适用3.氧弹式量热计是一种(D)(A)绝热式量热计(B)热导式量热计(C)热流式量热计(D)环境恒温式量热计4.在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苯甲酸燃烧热的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是(D)(A)在氧弹充入氧气后必须检查气密性(B)量热桶内的水要迅速搅拌,以加速传热(C)测水当量和有机物燃烧热时,一切条件应完全一样(D)时间安排要紧凑,主期时间越短越好,以减少体系与周围介质发生的热交换5.在测定萘的燃烧热实验中,先用苯甲酸对氧弹量热计进行标定,其目的是(A)(A)确定量热计的水当量(B)测定苯甲酸的燃烧热(C)减少萘燃烧时与环境的热交换(D)确定萘燃烧时温度的增加值6.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热,实验直接测量结果符号表示为(C)(A)Q(B)Q P(C)Q V(D)△H7.燃烧热测定实验中,温差的修正可用哪种方法进行(B)(A)溶解度曲线(B)奔特公式(C)吸热——放热曲线(D)标准曲线8.给氧弹充氧气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减压阀出口压力指示表指针应指在(B)(A)小于(B)—2 MPa(C)3Mpa—4MPa(D) 5 MPa9.氧弹量热计中用水作为物质燃烧时燃烧热的传热介质,将水装在容器内正确的操作是(A)(A)3升水装在内筒(B)3升水装在外筒(C)3升水装在内筒但不放在外筒内(D)2升水装在内筒,1升水装在外筒10.固体样品压成片状,目的是(B)(A)便于将试样装入坩锅(B)防止轻、细试样飞溅(C)便于燃烧完全(D)便于连接燃烧丝11.对氧弹装样品时,连接燃烧丝正确的操作方法是(D)(A)燃烧丝与坩埚壁和两电极接触(B)烧丝只与坩埚壁接触(C)燃烧丝与两电极接触并悬空不与试样接触(D)燃烧丝与两电极连接导通并与试样接触12.实验操作过程中,向内筒准确加入3000ml水,如果将部分水撒在外筒,其结果是(C)(A)对水当量无影响(B)对燃烧热无影响(C)对水当量或燃烧热有影响(D)对水当量或燃烧热无影响13.氧弹量热实验中,对于测量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只能用热电堆(B)只能用贝克曼温度计(C)只能用热敏元件(D)三种都可以使用14.实验开始前,如果内筒里面的水没有檫干净就装水,对实验的影响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A)有影响(B)无影响(C)会腐蚀氧弹量热计(D)不确定15.实验过程中,点火一分钟后,实验数据没有上升,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A)停止实验,检查原因(B)重新点火进行实验(C)继续实验(D)将氧弹取出检查是否短路,如果没有短路再将氧弹放入内筒重新实验16.在安装氧弹量热计外筒内的搅拌桨时,如果搅拌桨与容器产生摩擦,对实验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是(D)(A)△T误差增大(B)Q V误差增大(C)Q P误差增大(D)不考虑调节搅拌浆,摩擦不影响结果实验二溶解热的测定1.溶解热测定实验中,温差的修正可在哪种曲线上进行(A)(A)雷诺曲线(B)溶解度曲线(C)标准曲线(D)吸热——放热曲线2.溶解热实验中所用KNO3样品的粒度对实验结果(A)(A)有影响(B)无影响(C)无影响,但损坏搅拌器(D)不能肯定3.溶解热测定装置的基本原理是(A)(A)能量守恒定律(B)质量作用定律(C)基希霍夫定律(D)以上定律都实用4.积分溶解热对于物质的量的要求是(B)(A)(B)1mol(C)2mol(D)任意量5.本实验对量热计进行水当量标定采用的方法是(C)(A)标准物质法(B)`电位滴定法(C)电加热法(D)酸碱滴定法6.实验中将KNO3与水加入量热计内的摩尔数比为(B)(A)1:100(B)1:200(C)2:100(D)2:2007.向杜瓦瓶中加入水和加KNO3时,不小心撒出少部分,对于实验结果(B)(A)无影响(B)有影响(C)可对温度进行校正消除影响(D)无影响,仅对反应器外面有腐蚀8.用容量瓶准确量取多少蒸馏水倒入反应器(C)(A)100ml(B)300ml(C)500ml(D)1000ml9.将加样管插入加样口中加样时,加样操作要求(B)(A)匀速(B)迅速(C)缓慢(D)加一半,另一半留用10.电加热校正水当量时,△T温度变化值(C)(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20C左右(D)不受限制11.积分溶解热的计算公式为Q=W×ΔT,式中的ΔT的正确说法是(B)(A)物质溶解热测量中经过热交换的量热计的温度变化(B)物质溶解热测量中经过热交换校正的量热计的温度变化(C)物质溶解热测量中经过热交换的量热计的实际温度值(D)物质溶解热测量中经过热交换的量热计的温度变化需要的时间12.测定积分溶解热的实验中常选用的测温技术正确的说法是(D)(A)只能用热电堆(B)只能用贝克曼温度计(C)只能用热敏元件(D)三种都可以使用13.本实验采用的是绝热式量热计,而反应器是杜瓦瓶,量热计与环境之间存在(B)(A)物质交换(B)热交换(C)气流交换(D)不能确定实验五二元液系相图1.根据测定的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图,可以确定( A )(A)恒沸温度及恒沸组成;(B)恒压温度及恒压组成;(C)恒容温度及恒容组成;(D)大气压下体系的熔点。

二组分溶液沸点-组成图

二组分溶液沸点-组成图

实验4.5二组分溶液沸点-组成图的绘制一、目的要求1.掌握阿贝折光仪及超级恒温槽的使用方法2.掌握沸点-组成图的绘制方法3.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二组分完全互溶液体系统蒸馏曲线可分为三类:(1)系统中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都不大,在T-x图上溶液的沸点总是介于A、B两纯液体的沸点之间,(如图)(2)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负偏差,在p-x图上出现最小值时,在T-x图上将出现最高点,(如图)(3)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正偏差,在p-x图上出现最大值时,在T-x图上将出现最低点,(如图)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称为最高恒沸点和最低恒沸点,对应的组成称为恒沸组成,其相应的混合物称为恒沸混合物。

系统中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都不大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负偏差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产生较大的正偏差本实验是在某恒定压力下则定乙醇—正己烷二组分系统的沸点与组成平衡数据,并绘制该液体混合物的蒸馏曲线,其类型是系统中两组分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都较大的类型。

三、仪器试剂超级恒温槽、阿贝折光仪、蒸馏瓶、恒流源、精密数字温度计、量筒、移液管、滴管、环己烷、无水乙醇、丙酮、重蒸馏水、80%、60%、40%、20%环己烷—-乙醇标准混合液;各种组成的环己烷—乙醇混合液。

四、实验步骤1.测定沸点与组成的关系:使用折光率仪测量上述混合溶液相应的折光率。

以折射率对浓度作图,即可绘制工作曲线。

2. 一定组成环己烷——乙醇混合液沸点及气液两相折射率的测定。

按图装好装置后,加入药品,环己烷/乙醇:26.21ml/0.45ml、25.44ml/1.23ml、23.41ml/3.25ml、19.46ml/7.21ml、17.15ml/9.52、11.61ml/15.85ml、6.4ml/20.23ml、1.41ml/25.26ml,加热回流。

3.待温度读数稳定后,将蒸馏瓶稍稍倾斜,使小槽中的冷凝回流蒸气瓶,发福倾倒三次,待小槽收集满后,记下沸点温度,停止加热,立即取出小槽中的气相样品,测其折光率。

实验D-7二元液系相图-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实验D-7二元液系相图-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实验D-5 溶液的二元液系T-X图实验目的1.采用回流冷凝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二元液系的沸点和气液两相组成,绘制其沸点∽组成(t∽X)图(包括液体折射率工作曲线的绘制),并描述其相图特征,找出其恒沸点温度与组成。

2.用阿贝折光仪测量液体和蒸汽的组成。

了解液体折光率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一个完全互溶双液体系的沸点∽组成图,表明在气液两相平衡时,沸点与气液两相组成的关系;它对于了解这一体系的性质及精馏过程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恒压下完全互溶的双液体系T∽X有下列三种情况:1.所有组成溶液沸点介于二纯组分沸点之间,如苯与甲苯(图D5-1A)。

2.有最高恒沸点,如卤化氢和水(图D5-1B)。

3.有最低恒沸点,如苯和乙醇(图D5-1C)。

A B C图D5-1 二元液系相图在图D5-1A中,A'LB'代表液相线,A'VB'代表气相线,等温水平线与气相线和液相线的交点分别代表在该温度时相互成平衡的气相和液相的组成.在图D5-1c中,绘制沸点∽组成图的原理说明如下:当总组成为X的溶液加热时,体系的温度沿着虚线上升,当温度达到T时(即和液相线相交时)溶液开始沸腾,此时平衡的气相组成为yV ,液相组成为X.温度升至Ti,气相组成为yi,液相组成为xi,在此相区f=C - P + 2式中:f为自由度;P为相数;C为组分数。

在本实验中C=2,在二相区(气、液二相),P = 2,∴f=2,由于压力指定(实验在恒压下进行)所以在二相区内f=l,因此,若指定温度则气液相浓度就不可改变,此时气、液两相的相对量亦不可变(服从杠杆原理);反之,若指定了气液相的相对量从而气液相组成一定,则沸点也确定了。

本实验采用后者使用Ellis平衡蒸馏仪利用回流方法保持气液两相相对量一定,测定平衡时的沸点,并分别收集气相冷凝液和液相的样品,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分析其组成,这样在T—X图上可找到此沸点T1时互成平衡的液相组成Xl和气相组成yl。

一些二元恒沸物的组成及沸点

一些二元恒沸物的组成及沸点
98.1
63.5
36.5

异丁酸甲酯
100.0
92.3
77.7
6.8
93.2

异丁酸乙酯
100.0
110.1
85.2
15.2
84.8

异丁酸正丙酯
100.0
133.9
92.2
30.8
69.2

异丁酸异丁酯
100.0
147.3
95.5
39.4
60.6

异丁酸异戊酯
100.0
168.9
97.4
56.0
44.0




混合物(Mixture)



乙醇
100.0
78.4
78.1
4.5
95.5

正丙醇
100.0
97.2
87.7
28.3
71.7

异丙醇
100.0
82.5
8.04
12.1
87.9

正丁醇
100.0
117.8
92.4
38.0
62.0

异丁醇
100.0
108.0
90.0
33.2
66.8

仲丁醇
100.0
122.9
89.0
25.0
75.0

甲酸(最大值)
100.0
100.8
107.3
22.5
77.5

乙酸
100.0
118.1
无(no)
无(no)
无(no)

二元相图

二元相图

实验二异丙醇——环己烷体系的气——液平衡相图一、目的1. 在常压下测定一完全互溶双液系在不同组成时的沸点和气液两相平衡时的组成并作出沸点——组成相图。

2. 了解沸点的测定方法。

3. 用阿贝折光仪测量液相和气相的组成,了解液体折光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两种在常温时为液体的物质混合起来而成的二组分体系称为双液系,两液体若能按任意比例互相溶解,称完全互溶双液系;若只能在一定比例范围内互溶,则称为部分互溶双液系。

例如异丙醇、环己烷双液系;丙酮、氯仿双液系;乙醇、水双液系都是完全互溶双液系,苯、水双液系是部分互溶双液系。

液体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和外压相等时的温度。

在一定的外压下,纯液体的沸点有确定的值。

但对双液系,沸点不仅是与外压有关,而且还和双液系的组成有关,即和双液系中两种液体的相对含量有关。

由两种挥发性液体所构成的溶液与气相呈平衡时,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经常不同,亦即在恒压下将该溶液蒸馏,馏出液和母液组成不同。

对理想溶液,每一组分在气相中所占的分压P B等于该纯组分的饱和蒸发压P B与液相中该组分之摩尔分数的乘积,此即拉乌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P B=P B X B。

对大多数实际溶液由于两种液体分子的相互影响,与拉乌尔定律发生很大的偏差,原因是在两种组分之间存在着化学反应的趋势或者发生缔合,致使溶液的挥发性变小,另外有些物质组成溶液后使缔合度变小,溶液的挥发度增大,在这些实际溶液沸点组成曲线上便出现了最高或最低点,其液相曲线与气相曲线相交于一点,即两相组分相同,再继续蒸馏,只是使气相的总量增加而溶液的组成及沸点均不改变,这溶液称为恒沸混合物。

本实验研究由异丙醇——环己烷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溶液,在蒸馏过程中,当达到一定沸点时,分别取出馏出液和母液试样,用物理方法,测其折光率分析其组成,尔后t-x相图。

折光率是一个物质的特征数值,溶液的折光率与组成有关,因此在一定温度下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溶液的折光率,作出该溶液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就可按内插法得到这种未知溶液的组成。

基础化学实验(物理化学)_湖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基础化学实验(物理化学)_湖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基础化学实验(物理化学)_湖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有两位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时,所用盐酸溶液浓度为c1,蔗糖溶液浓度为c2。

他们分别用等体积的盐酸与蔗糖溶液混合,不等体积的盐酸与蔗糖溶液混合,他们所测得的反应终止时体系旋光度分别为α1和α2,则:答案:α1¹α22.对旋光度不变的某样品,若用长度为 10 cm, 20 cm 的旋光管测其旋光度,测量值分别为α1,α2,则:答案:2α1=α23.蔗糖水解反应为:C12H22O11+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该反应为一级反应, H2O在反应前后浓度变化很小4.某同学做蔗糖转化实验时,记录反应数据的时间偏晚,对测定反应速率常数k值有无影响?答案:无影响5.溶液的旋光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答案:压力6.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实验中,为了测定乙酸乙酯的浓度变化,可用物理法,选用的测量仪器是:答案:电导率仪7.对于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答案:在此反应溶液中,CH3COONa是不完全电离的8.在极化曲线测定的实验装置中,都配有鲁金毛细管, 它的主要作用是:答案:降低溶液欧姆电位降9.一般的氢超电势由下列部分组成:答案:欧姆超电势、浓差超电势、活化超电势10.丙酮碘化反应是:答案:复杂反应11.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为了使测得的吸光度更精确,则应:答案:选择合适的波长,比色皿及溶液浓度,使吸光度值落在 0 ~ 0.8 区间内12.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中,对实验实际操作的如下规定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答案: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内部,每次浸入深度尽量保持不变13.溶液表面张力实验中,某一组实验发现,所测最大压力差明显偏大,且无气泡产生,最可能的原因是:答案:毛细管尖端被堵住14.在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活性物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时,当气泡所承受的压力差达到最大时,气泡的曲率半径r与毛细管的内径R之间的关系为:答案:r=R15.常温下一般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大,毛细管的内径为:答案:0.2-0.3mm16.在测定毛细管常数K时,标准物质的表面张力与待测液体的表面张力要在相同的温度下尽可能接近。

物化实验习题与答案

物化实验习题与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预习题及参考答案实验五二元液系相图1.根据测定的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图,可以确定( A )(A)恒沸温度及恒沸组成;(B)恒压温度及恒压组成;(C)恒容温度及恒容组成;(D)大气压下体系的熔点。

2..下列有关阿贝折光仪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D )(A)用它测定已知组成混合物的折光率;(B)先用它测定已知组成混合物的折光率作出折光率对组成的工作曲线,用此曲线即可从测得样品的折光率查出相应的气液相组成;(C)用它测定混合物的折光率和测试时的温度;(D)直接用它测定未知混合物的组成;3.二元体系的沸点—组成图可以分为三类,环己烷—乙醇体系相图实验属第(C)类二元液系沸点—组成图。

(A)理想双液系,其溶液沸点介于纯物质沸点之间(B)各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有负偏差,其溶液有最高沸点(C)各组分对拉乌尔定律发生正偏差,其溶液有最低沸点(D)各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有正偏差,其溶液有最高沸点4.为测定二元液系沸点—组成图,需在气液相达平衡后,同时测定( D )(A)气相组成,液相组成(B)液相组成和溶液沸点(C)气相组成和溶液沸点(D)气相组成,液相组成和溶液沸点。

5.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相图实验采用简单蒸馏,电热丝直接放入溶液中加热,目的是( C )(A)直接加热溶液更安全;(B)环己烷、乙醇溶液易燃,不能直接用电炉加热;(C)减少过热暴沸现象;(D)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高;6.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相图实验采用简单蒸馏,蒸馏瓶上冷凝管的作用是(D)(A)使未平衡蒸气凝聚在小玻璃槽中,然后从蒸馏瓶中取样分析液相组成;(B)使未平衡蒸气凝聚在小玻璃槽中,然后从中取样分析气相组成;(C)使平衡蒸气凝聚在小玻璃槽中,然后从蒸馏瓶中取样分析液相组成;(D)使平衡蒸气凝聚在小玻璃槽中,然后从中取样分析气相组成;7.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相图实验采用简单蒸馏,采用(B)可以直接测出沸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体系沸点--组成图测绘
1 实验目的及要求
(1)在大气压下,测定环己烷-乙醇体系气、液平衡相图(沸点-组成图)。

(2)掌握阿贝折光仪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原理
一个完全互溶的二元体系,两个纯液体组分,在所有组成范围内完全互溶。

在定压下,完全互溶的二元体系的沸点组成图可以分为三类
(a)溶液的沸点介于两纯组分之间;
(b)溶液由最低恒沸点;
(c)溶液由最高恒沸点。

(b)(c)两类溶液在最高候着最低恒沸点时气、液两相组成相同,加热蒸发只能使气相总量增加,气、液相组成及溶液沸点保持不变,此温度称为恒沸点,相应组成称为恒沸组成。

绘制沸点组成图的原理:加热总组成为x1的溶液,体系的温度上升,达到液相线上的1点时溶液开始沸腾,组成为x2的气相开始生成,但是气相量很少,x1x2二点代表达到平衡时液、气两相组成。

继续加热,气相量逐渐增加,沸点继续上升,气、液二相组成分别在气相线与液相线上变化,当达到某温度时并维持温度不变时,则x3x4为该温度下液、气两相组成,气相、液相的量按照杠杆原理确定。

从相律f=c-p+2得:当外压恒定时,在气、液两相共存区域自由度为1;当温度一定是,则,气、液两相的组成也就确定,总组成一定,由杠杆规则可知两相的量之比也确定。

因此,在一定的实验装置中,全回流的加热溶液,在总组成、总量不变时,当气相量与液相量之比也不变时,则体系的温度也就恒定。

分别取出气、液两相的样品,分析其组成,得到该温度下气、液两相平衡时各相的组成。

改变溶液总组成,得到另一温度下,气、液两相平衡时各相的组成。

测得溶液若干总组成下的气液平衡温度及气、液相组成,分别将气相点用
连线相连即为气相线,讲液相线相连,即为液相线,得到沸点—组成图。

3 仪器与试剂
恒温槽恒沸点仪折光仪镜头纸加热电源电热丝导线橡皮塞温度计放大镜量筒(30ml)洗耳球吸管环己烷(A.R.)无水乙醇(A.R.)
4 实验步骤
(1)调节恒温槽至20.0℃。

熟悉各个实验装置的使用方
法。

(2)在10个干燥洁净的沸点仪中,分别加入30ml液体,
每个沸点仪中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组成如表所示,
在其中一个沸点仪中安装好温度计及电热丝,使电
热丝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水银球约1/2~2/3
浸入液体中。

(3)确认冷却水已经通入沸点仪冷凝管中。

(4)将加热电源的输出线与电热丝断开,打开加热电源
的电源开关,将输出电压调至0 。

(5)沸点仪冷凝管上端口不能加塞,烧瓶上端口和取样
直管口要塞紧塞子防止漏气。

(6)将加热电源的输出线与电热丝联通,调高加热电源
的输出电压或者输出电流,通过电热丝直接加热使
液体升高至沸腾。

注意:调高电压的同时观察电热
丝在液体中的加热情况,避免加热电流过大引燃液
体;加热电压不要超过20v;沸点仪冷凝水要充足,
不能让蒸汽溢出。

(7)注意观察温度变化及液体沸腾前后情况。

当冷凝管
下端凹槽内馏液充满溢出后,且温度稳定数分钟不
变时,记下温度,即为沸点。

停止加热。

用一只比
较长的吸管从冷凝管上端伸入凹槽中取液,另一支
吸管从烧瓶中取母液样品。

立即在20℃下分别进行
这关率的测定。

(8)将温度计和电热丝取出,装入另一沸点仪中。

参照
上面的步骤进行操作,测定馏液与母液的折光率。

加入另一沸点仪中,温度计和加热丝上的残留的液
体不需要进行吹干处理。

(9)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其他沸点仪中溶液沸点、馏液
和母液的折光率。

5 数据记录与处理
有图像得到恒沸点为64度,组成为0.56,即环己烷的摩
尔数。

6 思考题
(1)本实验中,如何判断气、液相是否已达平衡?
温度恒定,没有大范围的变化。

(2)本实验体系中,恒沸组成的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所预测的蒸汽压大还是小?
拉乌尔定律指出,在一定温度下,气液相平衡时,溶
液上方气相中任意组分所具有的分压,等于该组分在
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乘以该组分在液相中的分子
分数。

所以实验所得的恒沸蒸汽压应该是比预测的要
小。

(3)收集气相冷凝液的凹槽的大小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基本没有影响,只要蒸馏出足够多的气相冷凝液,能
够进行折光率的分析即可。

(4)蒸馏是一次分离环己烷~乙醇的有效方法么?
为什么?
不是,环己烷沸点81度,乙醇沸点78度,相差太小,
不符合蒸馏的条件(沸点相差30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