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在心理方面特征和问题的学科,让老年人更了解自己是谁、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怎样的,也能让老年人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及做出正确的心理判断。

老年心理学不仅研究了老年人的心理方面的发展特点,还研究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老年心理发展。

老年心理学研究老年人在心理上的发展特点,无论是老年期整体的社会心理变化,还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状况,都是老年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如老年期的认知能力、情绪变化、社会调适能力,对老年人的思考及相关行为实践等等。

二、老年心理卫生。

老年心理学研究老年心理健康方面,即老年心理卫生问题,比如老年抑郁症、健忘症等等,并研究如何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三、老年心理调适。

老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卫生不同,它不是用药物来治疗某种心理疾病,而是让老年人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习更积极的心理处理途径,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五、老年心理社会工作。

老年心理学不仅要求老年人学习良好的心理机制,而且要求老年社会工作者进行协助、辅导、咨询等社会支持事务,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实现心理行为及情绪的调节,获得更好的生活幸福感。

我们的老年心理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上述几项都是重点和核心内容。

经过不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人在心理上的发展特点,以及老年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老年期社会心理问题,为老年人获得更长久的心理幸福感做出贡献。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

03
生活习惯发展
• 饮食:学会规律饮食,形成良好 的饮食习惯 • 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 • 卫生习惯: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
03
学前期(6-12岁)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期的认知发展:学习、记忆与思维能力
学习发展
• 阅读:学会阅读,提高获取 信息的速度和能力 • 书写:学会书写,提高表达 和记录的能力 • 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和技能
• 协调性:身体协调性得到进一步 提高,动作更加灵活 • 灵活性:提高身体灵活性,能够 完成更多复杂的动作 • 力量:肌肉力量得到增强,能够 完成更多高强度的运动
• 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 • 饮食:学会合理饮食,保持健康 的饮食习惯 • 卫生习惯: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
• 逻辑思维: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 决问题 • 分类:能够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 分类 • 因果关系:进一步理解事物之间 的因果关系
• 想象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 造力和创造力 • 创造力:能够用独特的方式解决 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同伴关系、道德观念与自我认同
同伴关系发展
道德观念发展
老年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家庭、朋友与社区关系
家庭关系发展
• 家庭角色:适应家庭角色的变化, 如成为祖父母、外祖父母 • 家庭关系:关注子女和孙子女的 成长,维护家庭和谐 • 家庭责任:承担家庭责任,为家 庭的幸福做出贡献
朋友关系发展
• 朋友交往:保持与朋友的联系, 参加社交活动 • 倾诉交流:与朋友倾诉交流,分 享生活经历和感受 • 互助支持:互相帮助和支持,共 同度过困难时期
运动能力发展
• 粗动作:学会翻身、爬行、站立等基本动作 • 精细动作:学会抓握、捏取等手指动作

201108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201108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二)老年期视觉减退 (二)老年期听觉减退
(三)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
所谓退行性行为是指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 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欲望的一种心理防 卫术。 这儿的退行性是指衰退.
(一)视觉退化 由于视觉器官功能下降,眼睛晶状体弹性变小,视调节能力 下降,老年视力明显降低,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导致老年人 视力减退的主要病因有白内障、黄斑病和青光眼。 (二)听力下降 老年人听力下降者众多。一般而言,人的年龄超过50岁,听 力就有所下降。言语听觉理解力,在20岁以后就随年龄增加而逐 渐下降,70岁以后下降得尤为明显。说话声音比较大,认为小了 别人听不清楚。 (三)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 一过50岁,人的味觉刺激阈限便增大,味觉多样性随着年龄 增长而减退;60岁以后嗅觉辨别能力减退明显,70岁嗅觉急剧衰 退。总体来说,60岁以后各种感觉都有。如烧菜时盐放得多,因 为少了就觉得淡。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启示?
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一)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 (二)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 (三)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1.老年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 2.老年人记忆障碍是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 互作用的结果 3.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4.文化因素对记忆影响显著 (四)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 1.加工速度理论 2.工作记忆理论 (五)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
十一、幸福家庭公式 欣赏、尊重、表达+沟通、 理解、包容+付出、互动、 创新=幸福+快乐。
十二、为自己好好活一把 人生大半辈子为事业、为父母、 为家庭、子女而忙碌、活得很累。 如今剩余时间不多了,该为自己 好好活一把啦!怎么开心就怎么 过,做你想做和愿意做的事,不 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因为我 们不是为别人的好恶而活,活出 一个真实自我吧!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60岁到衰亡)
2、老年丧失期观点和毕生发展观是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3、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视觉衰退:视觉敏度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暗适应所需时间延长;
听觉减退:对高音的听力减弱更明显;
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50岁以后。

4、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70岁是记忆衰退的关键期。

5、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衰退慢;再认能力表现出逐渐老化现象,但比回忆保持较好;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是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

这一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追及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

发展心理学过去老年学多属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日益增加,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从理论到应用都受到重视,成为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不同观点对老年心理的变化,研究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的有老年期是“丧失期”和“毕生发展观”两种。

(一)老年丧失期传统的观点认为,老年期是在人生老化之前,一生获得的丧失的时期。

这里主要指:“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的丧失。

这些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的相继丧失,被认定是老年期的基本特征。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老年的心理变化描写成只是不断老化和衰退,而没有发展。

其主要依据是: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认为年龄(即时间)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

(二)毕生发展观自从巴尔特斯(B.P.Bdtes)等人提出毕生发展观以来,对传统的老年心理学观点予以很大的冲击。

毕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的;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也有差异,发展较早者(如感知觉),减退也早,发展较迟者(如逻辑推理),衰退也晚;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即由于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个体心理发展也会出现发展形式的变化;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主要有成熟(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

年龄并非影响心理发展的惟一要素。

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就是儿童期发展迅速,中年期有所减速但较为平稳,老年期走向衰退。

这一发展趋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这一趋势的描述,特别是对老年期心理变化倾向的描述,是老年心理变化基本特征的反映。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老年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变化
记忆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 能力逐渐衰退,尤其是短期记忆
的衰退更为明显。
记忆策略
老年人可以通过使用记忆策略来弥 补记忆能力的衰退,例如使用组织、 分类、联想等技巧来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训练
通过特定的记忆训练,如记忆游戏、 背诵练习等,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 记忆能力,延缓记忆衰退。
人际关系的变化
家庭关系
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发生变 化,如与子女、孙辈的关系,可
能更加亲近或疏远。
朋友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朋友圈 可能发生变化,一些老朋友可能 离世或疏远,新朋友可能加入。
社会关系
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 与社会的联系逐渐减少,可能导
致孤独感增加。
角色与地位的变化
职业角色
思维方式
思维创新
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更加注重经验和直觉,而相对较 少地依赖逻辑和理性思考。
虽然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可能较为传统 和保守,但也有一些老年人能够保持 较高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思维速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思维速度 可能会减慢,这可能与神经传导速度 的下降有关。
03
老年期的社会心理发展
坚持适度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 健康,增强自信心,缓解焦虑 和抑郁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
老年人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兴 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 等,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 质量。
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
如有需要,老年人可以寻求心 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治 疗、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解决
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应用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人类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心理变化的学科。

从婴儿时期到老年阶段,人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将分别从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五个阶段来探讨人类发展心理学所包含的心理变化。

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一般指出生后的前两年,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婴儿对世界的理解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实现。

他们的行为通常是反应性的,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简单。

在婴儿期,社交能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婴儿开始注意到家庭成员和其他重要的人,形成亲社会行为。

他们学会区分亲近和陌生的人,并对陌生人表现出一定的恐惧。

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婴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通常从2岁到12岁,是个体认知和社交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并能够建立友谊。

在儿童期,自我身份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变化。

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

同时,他们开始学习规则和道德价值观,逐渐建立起对社会的认同感。

三、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期是指从12岁到18岁的年龄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上的变化,性格和身份的形成,以及与家庭、同伴等社会群体的关系。

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意愿,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信念。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地位,并追求独立性。

同时,青少年还会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和探索自我身份的挑战。

四、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成年期是指从18岁到大约40岁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变化和调整。

成年人经历职业发展、建立家庭和维持社交关系等多重角色的转变。

成年期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自我发展和情感成熟。

个体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开始追求成就感和个人满足感。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老年期是指60岁至衰亡的这段时期
1.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Ⅰ 老年丧失期观点
老年丧失期间所丧失的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到老年期,随年龄增长而衰退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Ⅱ 毕生发展观
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共同决定的
1成熟因素对儿童期影响强度最大
2社会文化因素对成熟期影响强度最大
3个人因素,如智力、个性等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变化的影响强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老年期的影响强度最大
2.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进入老年后,个体的认知活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退化性变化
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1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
2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3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对老年人记忆减退的解释:
1加工速度理论:是老年人认知(记忆)减退的主要原因
2工作记忆理论:工作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变小是老年期记忆减退的另一根本原因
3. 老年人的人格特征
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
1不安全感
2孤独感
3适应性差
4拘泥刻板并趋于保守
5回忆往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也称晚年期,一般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

一、观点
1、、老年丧失期观;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期以后心理机能开始衰退,称作“老化”,心理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丧失。

理论依据: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心理活动随着有机体的变化而变化;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不可逆转的;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的。

2、毕生发展观;德国心理学家巴尔特斯提出的毕生发展观: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中老年也在发展;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性;心理发展由生长和衰退两方面结合而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不单纯是年龄。

消除对老年人的偏见;很多老年人虽然在速度及反应能力上有所减退,但其社会经验、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及智慧可以弥补。

二、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
记忆的年老变化:记忆广度、机械记忆、再认和回忆等渐退或下降,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关于记忆力下降的机制解释:1、记忆加工过程速度变慢是下降的根本原因;2、工作记忆容量变小是根本原因。

思维的年老变化,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思维过程的效能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

三、 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
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适应退休的四个时期: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
人际关系的变化:夫妻关系;与子女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
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趋于保守;回忆往事
死亡的来临:库伯勒-罗丝提出死亡过程的5个阶段:否认;愤怒; 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情绪、情感特点
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情感:1、冷落感2、孤独感3、疑惑感4、忧郁
感5、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