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1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

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

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积累优美的语言;2、品析重点语句;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

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

进入第三个环节——(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

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爱莲说》,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能力,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散文,全文短短六句,以赞美莲花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者的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

3.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联系实际生活,谈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3.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阐述作者的人生态度。

3.5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小测,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爱莲说》课文文本。

5.2 辅助材料相关注释资料、参考译文、教学PPT等。

5.3 教学设施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6.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2 讨论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和个人感悟的理解。

6.3 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想。

6.4 案例分析法选取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本文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从语文知识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练,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对于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人文教育的角度来看,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但对于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态度方面,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激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疏通文意。

(3)学生能够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2)学生能够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疏通文意。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爱莲说》全文。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境。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人物情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莲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爱莲说》全文的学习与理解。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文章主题和意境的把握。

2.2 教学难点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来把握人物情感。

文章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在课堂上多次朗读《爱莲说》,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律。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3.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来把握人物情感。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3 讲解法对生字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对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美。

引出《爱莲说》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朗读与讨论让学生多次朗读文章,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律。

分组讨论,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来把握人物情感。

4.3 讲解与学习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讲解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爱莲说》。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背诵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选取其他描写莲花的古诗词,让学生与《爱莲说》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手法和情感。

引导学生探讨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达方式。

6.2 文化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爱莲说》说课稿(苏教版八年级下教案)

《爱莲说》说课稿(苏教版八年级下教案)
课文。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交流彼此的看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表达能力。
点拨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 进行适时点拨,启发 学生思维,促进学生
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PPT课件展示图片、 音频、视频等资源,丰富 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学演示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实验 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 观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有序 ?
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实现教 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学生的 参与和互动?
教学效果反思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 期目标?
教学效果是否需要进 一步改进和完善?
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反 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艺术手法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 富的象征,使莲花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和结构。
02 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提 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0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
网络资源利用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 关资料,拓宽知识面,培 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游 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习。
03
教学过程
导入
01
导入方式
通过展示莲花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 入课文情境。
02
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整体感知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莲花是友情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唯恐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日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观赏文学作品的力量。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头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带着导学目标,仔细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留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学问链接(1)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闻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谈论、抒情,但一般以谈论为主,说明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亮,给人以深刻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应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仔细、标准,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是时闻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以下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3、解释划线的字词:1)得意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行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初二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初二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初二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初二语文《爱莲说》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语文《爱莲说》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初二语文《爱莲说》说课稿1一、说教材: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

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

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

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

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含教案)一、教材分析《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全文仅一百四十四字,但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体会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莲花的喜爱,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分析莲的形象和品质。

4.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抄写课文,加强记忆;选取一篇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莲的形象和品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情感教育法,以课文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八年级语
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
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
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
的动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
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
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
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
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
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 2 -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
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
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
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
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
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
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
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
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
- 3 -

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
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
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
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
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
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
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
们一起学习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
图(用课件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课件)
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课件)
- 4 -

2、学习并识记文中的实词(课件)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课件),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
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
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
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
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
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习的基
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
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 5 -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
仅仅是莲花吗?(课件)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
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
领会文章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 6 -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
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