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检测一生物与生物圈(含答案)
2020年中考生物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专题卷(附答案)

2020年中考生物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专题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 )。
A.草原生态系统 B.荒漠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这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蒸腾作用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
这个实例说明A.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B.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C.生物对环境有依赖性D.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3.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4.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这个“薄层”就是生物圈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如同一张纸还薄的一个圈层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5.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6.某校生物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容器大小、孵组别水源水量(mL)水温(oC)蛙卵数(个)孵出蝌蚪数(个)①池塘水 500 24 250 245②池塘水 500 13 250 1657.生物圈包括()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下层、水圈上层、岩石圈下层C.大气圈上层、水圈下层、岩石圈下层 D.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8.有一种山羊,由于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而,放羊的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有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
结果,随山羊数量的激增,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造成草原沙漠化现象。
生物中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含答案

生物中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动植物种类繁多,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
【详解】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A错误。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但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类丰富,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
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冬天到了,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不适应环境B.松树适应环境C.它们都适应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柳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杨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01单元测试(一)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测试(一) 生物和生物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邵阳中考)下列生命活动中,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是()A.光合作用 B.简单反射C.自由运动 D.进行繁殖2.“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3.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 B.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C.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 D.离开小组,独自进行调查4.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5.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C.“草盛豆苗稀”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6.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C.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D.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7.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8.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9.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10.下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2020年中考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题

2020年中考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A.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可能是分解者B.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C. 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中积累有害物质最多的是乙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和丙的数量增加2.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空气B. 阳光C. 温度D. 水3.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
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A.光和温度B. 温度和水分C. 水分和光D. 土壤和温度4.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A.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 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5.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网)构成是( )A. D→B→C→E→AB.C. D. A→E→C→B→D6.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的原因?( )A. 二氧化碳减少B. 氧气减少C. 水循环失调D. 生物种类关系失调7.每当秋末冬初,杨树、柳树等落叶树纷纷落叶,而松树、柏树等针叶林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A. 落叶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 针叶树与落叶树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C. 落叶树与针叶树进行着生存竞争D. 落叶树和针叶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8.下列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箭毒蛙颜色鲜艳B.蜜蜂为桃花传粉C.蚯蚓能改良土壤D.森林能净化空气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B.葵花朵朵向太阳C.大树底下好乘凉D.春风又绿江南岸10.下图中甲是“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释放出氧气”的实验装置;乙和丙是两个辅助装置。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01单元测试(一) 生物和生物圈 试题及答案【推荐】.doc

单元测试(一)生物和生物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邵阳中考)下列生命活动中,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是()A.光合作用B.简单反射C.自由运动D.进行繁殖2.“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3.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B.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C.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D.离开小组,独自进行调查4.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5.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C.“草盛豆苗稀”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6.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C.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D.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7.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8.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9.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10.下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2020年初中八年级生物会考总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 测试试题

2020年初中八年级生物会考总复习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生物的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⑥2“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A.需要营养B.能生长C.能呼吸D.能排泄3.如果做“探究声音的大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对照实验,那么该实验的变量是( )A.声音的大小B.光照C.温度D.土壤颗粒的大小4.下列生物现象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是( )A.池塘里的鱼浮向水面B.向日葵向阳生长C.仙人掌叶变成针刺状D.动物随季节换毛5.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
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多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 )A.生殖和发育的特征B.生长的特征C.遗传和变异的特征D.进化的特征6.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珊瑚虫B.含羞草C.机器人D.蘑菇7.下列能够体现光照影响生物生活的是( )A.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B.苔藓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C.带鱼生活在海洋中D.椰子树在海南岛分布比较广泛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森林公园B.100棵杨树C.一群喜鹊D.树林中的蘑菇9.下列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人出汗B.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C.蘑菇从小长大D.雏鸡破壳而出10.记者暗访拍摄了某些餐馆的食品制作过程,报道质疑这些餐馆的诚信和卫生问题。
记者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资料分析法D.调查法11.下列属于生产者的是( )A劳动人民 B.藻类植物 C.山羊,野免 D.蘑菇等真菌12科研人员在长白山拍摄到濒危动物野生东北豹的照片。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野生东北豹的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13.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C蛇→青蛙→昆虫→草 D.鼠→蛇→鹰14海洋里由浅入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C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它不会遭到破坏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图和岩石图的全部16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如干早,洪涝等B.生物的繁殖能力强,而生存条件有限C人类在江同治以及林中大量捕杀动物D.人类的生产活动不按生态规律办事17.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①青蛙②蚯蚓③黏虫④蛇⑤番薯⑥猫头鹰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④⑤⑥18.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中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具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淡水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详解】A.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
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
没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符合题意。
D.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人类在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利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它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亚系统,是一种被人类驯化了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诗句能反映气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D【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生物中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含答案

生物中考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A.迅速增加B.逐渐减少C.保持不变D.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故选:D。
【点睛】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合理地保护、控制、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
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花生、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是食虫鸟B.乙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C.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甲D.作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中缺少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答案】B【解析】【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图片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花生、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其中甲是细菌和真菌,乙是花生,丙是菜青虫,丁是食虫鸟。
【详解】A. 箭头表示的是物质的流动,其中细菌和真菌能将食虫鸟、菜青虫和花生三种生物的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因此指向细菌和真菌的箭头有三个,从细菌和真菌指出的箭头有一个,图中只有甲符合要求,即甲是细菌和真菌,A不符合题意。
B.细菌和真菌能将食虫鸟、菜青虫和花生三种生物的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也就是说从细菌和真菌指出的箭头指向生产者(花生)。
通过A选项可知,甲是细菌和真菌。
从甲指出的箭头指向了乙,所以乙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一) 生物与生物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实例中,与“葵花向日倾”反映的生命特征不同的是( )
A.草履虫逃避食盐等有害刺激
B.小明听到上课铃声快步走进教室
C.树根向水肥充足的地方生长
D.夏天大雨过后树桩上长满了蘑菇
答案D
2.(2019·日照)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答案A
3.(2019·淮安)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淮安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鱼类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答案B
4.“南橘北枳”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生态因素有关?(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肥沃的土壤
答案A
5.对于生活在农田中的某只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其他生物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答案D
6.在气候炎热、干旱缺雨的东非和南非,有一种植物叫光棍树,叶子完全消失,枝条碧绿、光滑。
下图所示,光棍树没有叶子的现象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A
7.(2019·长沙)在研学中,一群学生看到几只鸟在水面游动,还会潜入水底,生物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绿头鸭。
据此推测,绿头鸭的足具备下列哪种形态特征?( )
答案B
8.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表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A.各放1只鼠妇即可
B.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答案B
9.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模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C
10.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长白山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答案A
1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
A.蘑菇与梧桐
B.黄杨与玉兰
C.草与蚱蜢
D.玫瑰与蜜蜂
答案B
1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
的是( )
A.水→草→牛
B.草→麻雀→鹰
C.阳光→鼠→蛇
D.草→吃草昆虫→食虫草
答案B
13.(2019·邵阳)下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与它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草属于生产者,其他都属于消费者
B.蚱蜢和螳螂都属于节肢动物
C.通常情况下,蜥蜴的数量最少
D.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答案D
14.为了保护南极的环境,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塑料、金属类废弃物、人的尿液和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
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土壤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答案D
15.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兴建了“生物圈Ⅱ号”,模拟与地球“生物圈Ⅰ号”相似的生态环境,8名科学家在其中生活了一年多。
无独有偶,日本在北部沿海也建造了一个全封闭
的人工生态环境“迷你地球”,两个科学家于2005年入住“迷你地球”,开展科学研究。
据此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圈Ⅱ号”中一定有生产者部分
B.“生物圈Ⅱ号”和“迷你地球”都不是生态系统
C.“迷你地球”里,两位科学家起到了生产者的作用
D.“生物圈Ⅱ号”和“迷你地球”中所需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发电厂
答案A
1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判断该食物网由几条食物链构成( )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答案B
17.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遭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答案D
18.在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则田鼠的数量将会( )
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最终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
19.如下图,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网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植物
B.鼠
C.鹰
D.蛇
答案C
20.(2017·营口)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草→鼠→狐”可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
21.(10分)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答案(1)生长现象(2)繁殖现象(3)遗传现象(4)变异现象(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2.(12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1)这里提到了哪些生物?(至少答3个)。
(2)它们的生存需要哪些非生物条件?(至少答3个)。
(3)诗中提到的生物中既可以生活在陆地,又可以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是,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答案(1)鹊、蝉、稻、蛙等(2)阳光、空气、水分(3)蛙消费者
23.(16分)(2019·菏泽)菏泽天香公园风景优美,湖内波光粼粼,岸边杨柳成荫。
春日花似锦,夏时
凉爽宜人,特别是每年4月份天香公园盛开的牡丹,堪与菏泽牡丹园里的牡丹媲美,公园内鸟啼虫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天香公园湖内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下面几种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成如下表格。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该生态系统有条食物链。
(3)下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
则c对应的生物
是。
(4)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固定太阳能开始。
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4 (3)水蚤(4)小球藻
24.(10分)图一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瓶,瓶中装有水草、小鱼、田螺和河水、砂石等,图二是生态瓶中不同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生态瓶可以看作是一个,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
是。
(2)图二中A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A代表的是生态瓶中的。
(3)图二中的C可以分解A、B遗体、遗物中的,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所以C
是分解者。
(4)生态瓶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流动的。
答案(1)生态系统太阳能(或光能) (2)水草(或植物) (3)有机物(4)食物链(和食物网)
25.(12分)“知了、知了……”,这种鸣叫声会使人的心情格外平和。
但烈日当头,天气异常炎热时,蝉的鸣叫声异常地密集而响亮,令人心烦。
小明想“蝉的鸣叫声与夏天的高温炎热有关吗”,于是他捉了10只鸣蝉,按不同的温度条件把它们分成十组,测得每组蝉发出的鸣叫声如下图所示。
(1)小明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2)小明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不足,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
②。
(3)据图小明得出结论:蝉的鸣叫声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这样的结论是不严谨的,请加以修
正:。
(4)据材料再提出一个影响蝉鸣叫的问题:?
答案(1)温度
(2)鸣蝉改为相同的鸣蝉10只鸣蝉应改为100只,然后均分成10组
(3)在24~37 ℃温度范围内,发出叫声的鸣蝉的数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多
(4)鸣蝉叫声的大小与光照强度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