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与写作训练(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好。”笔尖在汇款单附言栏划动着:“不要问钱从哪里来,把它用在最紧 要的地方吧。好心人。” 走出邮局,他长长地吁了口气。到学校快一个月了,妈还病着么?唉,妈怎么 就不听劝呢?不能怕花钱就不治病呀! 爹竟帮妈说话, 难道没看见妈病痛的样子么? 以后会治,总是以后,以后是哪一天呢?他叹了口气。 来城里上学时,爹非要把最后的五十元钱再给他带上。那怎么行呢?我带得已 经够多了。你说别人家的孩子一学期花多少,这哪能比呢?我不是他们,咱家也不 是别人家呀。真的够了!爹,你别难过,妈看见又要流泪了。我会吃好的,会看护 好自己,会常给家里写信。他眼里闪着泪花,扭头看看身边,行人匆匆,没有人注 意他。 开学后,学校评学习标兵。他没有想到学校一下子奖给他一百元!拿到钱,他 第一个念头就是把这钱给家里,让妈妈治病。但是怎么寄呢?想来想去,他决定以 “好心人”的名义把钱“捐”给家里。 有了这一百块钱,再借点儿,妈总可以去看一下病买些药了。对,一定要让妈 去治病,不能再拖了。得写封信再劝一下他们,今晚就写!他想着,似乎妈已经去 了医院,病也已经好起来了。他脸上露出一丝浅浅的笑。 太阳的余晖快褪尽了。火烧云在不断地变幻着形态。看,那不是爹在躬身犁地 么?不,像是在推车。哦,还有妈,多像拖着病体在地里劳作的妈妈呀!还看得见 她那飘动的白发„„ 十二天后的上午。天晴得真好。人不觉得太热,暖得很。放学时,老师叫住他, 递给他一张纸。看到那张纸的瞬间,他一阵眩晕。他的心在颤,手在抖,一张年轻 坚毅的方脸痛苦地扭曲着,强忍的眼泪还是泉涌而出。泪珠溅落在汇款单上,打湿 了附言栏中那两行小字:有个好心人给咱家寄了些钱,给你一百。要学好吃好,家 里平安,别挂心。
(选自“第五届世界华文中学生微型小说创作大赛初中组金奖作品”) 【思考题】 1.简要概括一下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写作训练 用插叙手法改写《一百元的旅程》,记叙要素齐全,中心思想不变。 五、小结
(2)
文字采用了什么记叙的顺序?依据是什么?
(3)
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二)一百元的旅程 “得知你家困难,寄钱一百略表寸心。”不行,不行,他一笔画掉,拧眉沉思 片刻重新写道:“不要问钱从哪里来,治病要紧,别拖了。”不行,还是能看出来。 他用笔敲一下头:怎么措辞才好呢? “已经下班了。”邮局的营业员催促。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 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 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 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 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 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 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 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 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 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 阅读网,有删改。)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记叙文阅读与写作训练(一)
一、训练目标:1、丰富学生记叙文阅读知识 2、培养学生记叙文阅读语感与能力 3、训练学生记叙文阅读技巧 二、记叙文阅读知识(一)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叙述的顺序: 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⑵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 ⑶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 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 续叙述。 3、记叙文的中心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四看一原则二分析”。 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辩明文体的特点,比如散文、小说等,根据文体特点 分析归纳。 二分析 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背景 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段、看重点句 三、阅读训练 (一)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 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
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 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 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 儿子考上了县一中。 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 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 30 斤米交给食堂,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 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 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 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 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 还是杂色米。 他想, 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 “不 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 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 了食堂。 ⑤,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 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 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 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 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 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 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