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陈)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陈)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3.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4.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应用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像的大小的调节

三、学习难点: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其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的调节。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回顾知识、自主预习

填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活动二:合作探究---幻灯机和投影仪:

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自学课本P11页“幻灯机和投影仪”部分内容,仔细观察上图以及课本11图6-14,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的距离,像距(v)是指的距离,两者的大小关系:。

②投影仪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投影仪成的是像。

③投影仪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④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物距u>2f,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自学课本P12页“照相机”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6-16,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四:合作探究---放大镜

1.学生活动:做一做---观察、使用放大镜。

A.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间、边缘,它是镜。

B.用放大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思考:

(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放大的像?;并且离文字越远,像越

活动五:合作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

阅读教材第12—13页“显微镜和望远镜部分“内容并观察图6-19,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并填写下列内容

五、达标检测:

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可见,通过凸透镜成什么性质的像,取决于。

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10厘米(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4.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于______,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一个倒立、_____的____像.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是应为投影片是______(选择正或倒)放的.

5.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上”字,幻灯片的插法应选用图中的()

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

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

璃的作用相当于_ 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 __像。

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8.如图,李东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

他所看到的“金鱼”是()

A.放大了的金鱼实像

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

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

D.缩小了的金鱼虚像

9.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10.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上的字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11.把一个物体放在甲凸透镜前40厘米处,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等大的像,再将此物体放在乙凸透镜前15厘米处,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得不到像,而且也观察不到虚像,则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之比是。

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作业设计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一、基础性作业 1.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 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 B. 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C. 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D. 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2.如图是小明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 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适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 离 3.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上”字,则幻灯片上的图片应是() A. B. C. D. 4.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 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 B. C. D. 5.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 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A. 大于30 cm B. 小于15 cm C. 等于30 cm D. 大于15 cm小于30 cm 6.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为 () A. 大于20cm B. 在10cm与20cm之间 C. 等于10cm D. 小于10cm 7.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 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 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 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2019~2020学年度)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掌握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 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课前预习: 1.照相机的结构: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 2.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3.投影仪的结构: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平面镜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 4.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5.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实质是一个短焦距的______透镜. 6.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7.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在光屏呈现的像是______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______侧;成虚像时,物像______侧.(填“同”或“异”) 合作探究: 一、照相机: 1.自学课本P94-95照相机。 (1)仔细观察图5.2-1,发现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立、像。 (2)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

(3)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4)现在生活中常使用数码相机,是用一种电荷耦合片代替胶片,把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方便记录物体的像。 2. 课后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1)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 二、投影仪 1、自学课本P95 投影仪,认真观察图5.2—3。 (1)投影仪的构造有:光源、镜头、反光镜、屏幕和投影片.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 (3)物体经投影仪成立、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填大于、小于)。 (4)平面镜的作用是。 (5)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6)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7)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C.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 三、放大镜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 环节一:仔细阅读,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回顾本节的学 习过程和所学 的知识,填写 下列表格: 环节二: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物距(u)是指,像距(v)是 指,两者的关系:(针对图甲用心体会一遍).仔细观察图甲和演示可发现照相机成的像比物体要,和 物体比较是立的,由于胶片上的像是实际 光线会聚成的,因此,照相机成的是像.所 以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分析 图甲的情形可知:照相机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要使胶片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 该. <二>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像距(v)是指,两者的关 系:(针对图5.2—4用心体会一 遍).仔细观察图图5.2—4和演示可发现投影仪 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 由于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因此,投 影仪成的是像.所以投影仪成的像是 (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分析图5.2—4的情形可知: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 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 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平面镜的作用 是. <三>放大镜:放大镜是,能使物体成(放大或 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 的,它是(倒或正)立的(实或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侧. <四>实像和虚像:实像总是立的,虚像总是立的;实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环节三:随堂练习: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像.2.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于______,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一个倒立、__的___像.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是应为投影片是____(选择正或倒)放的. 3.现在许多人在旅游时都喜欢使用一种小型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机”.这种照相机只需对着要拍摄的景物,不用调焦和光圈,只要按一下快门就能拍下所需的照片.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2)“软片室”内放置的是什么?.(3)照相机所成的像是怎样的?.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上的字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字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6、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像。 7、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8、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9、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10、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11、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 1.选择题: ⑴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凸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镜 ⑵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⑶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2.填空题: ⑴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 ⑵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 处,将成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 cm. 答案: 选择题(1)C (2)D (3)A 填空题(1)是使字距离凸透镜太远,在2倍焦距之外 (2)倒立缩小实像、小于10cm 探究活动 课题:学看照相机说明书 活动目的: 通过学看照相机说明书,学会在理解仪器工作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的操作仪器. 活动指导: ⑴记录说明书上你认为有用的内容,并根据说明书的提示进行简单操作. ⑵说明书上有一些看不懂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涉及的是产品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它并不妨碍我们正确的使用仪器. 成果形式: 每人交一张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在全班进行展出. 探究活动 课题:制作模型照相机 活动目的: 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物距、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3(新 版)新人教版 5、2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课前复习: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2、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合作探究:一、照相机:观察课本94页图 5、2—1回答 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镜? 2、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 3、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4、像和物与凸透镜的距离谁大? 对应练习:1、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

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 了,此时像距应该,同时增大物距(人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填"缩小"或"放大")答:人应该相机,同时使胶片 镜头。(填"远离"或"靠近")2、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答: 、二、投影仪: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照课本P95知识) 1、投影仪上安装的是什么透镜? 2、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 3、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 4、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 5、平面镜的作用是。 6、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 对应训练: 1、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2、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 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生活中的透镜 学案 doc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理解实像和虚像。 知识回顾: 1、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自主学习: 一、照相机 动手做一做:模拟照相机:拿一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光屏,移动透镜到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清晰的像,观察成像情况。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__。照相时,物体离镜头_____(远、近),像离镜头(远、近),像是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_________(实像、虚像).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物体离镜头比较_____(远、近),像离镜头比较(远、近),像是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_________(实像、虚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映投影仪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投影片的正确插法是图中的() 三、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时,放大镜离物体______,放大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四、 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实像能呈在光屏上。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 点而形成的,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 凸透镜成虚像的原理: 自我检测 1.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3.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4.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应用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像的大小的调节 三、学习难点: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其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的调节。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回顾知识、自主预习 填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活动二:合作探究---幻灯机和投影仪: 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自学课本P11页“幻灯机和投影仪”部分内容,仔细观察上图以及课本11图6-14,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的距离,像距(v)是指的距离,两者的大小关系:。 ②投影仪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投影仪成的是像。 ③投影仪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④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物距u>2f,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自学课本P12页“照相机”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6-16,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四:合作探究---放大镜 1.学生活动:做一做---观察、使用放大镜。 A.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间、边缘,它是镜。 B.用放大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思考: (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放大的像?;并且离文字越远,像越 活动五:合作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 阅读教材第12—13页“显微镜和望远镜部分“内容并观察图6-19,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并填写下列内容 五、达标检测: 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可见,通过凸透镜成什么性质的像,取决于。 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10厘米(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__学案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__学案 课前复习: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种透镜的有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以下问题: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合作探究: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1.照相机: 想想做做 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问题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2.投影仪: 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了解其构造

问题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3.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问题3:字是正立还是倒立?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课后思考与实践: ①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③请你利用凸透镜制成一种有用的装置,说明制作方法和用途。 ③将投影仪分离成两个可单独使用的仪器。 ④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⑤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使屏幕上成像。 3、放大镜成像。 当堂训练: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 一、选择题 1、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2、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 一定是平行光 B 一定会聚于一点 C 一定是发散光线 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3、下列光学仪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D.可能等于L 5、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d D.都不行 6、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凹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比原来光束发散. 7、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二、填空题 8、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1题图 5题图 4题图

9 、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0、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 1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2、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 ,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3、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主光轴. 1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下左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5、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 三、作图题 16、根据图 中所给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17、(1)完成图甲中的光路图. (2)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12题14题 16题 17题甲 乙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胶片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胶片 摄影胶片从色调上来分类,能够分为黑白和彩色胶片两大类. 最早发明的摄影术是黑白影像,黑白摄影从1839年的达盖尔银版法开始,到后来的玻璃干版、湿版、铁版进展到现在普遍使用以三醋酸纤维酯作为安全片基的软片,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彩色胶片从1935年柯达公司研究出柯达克罗姆反转片开始, 到后来推出的彩色负片, 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现在的黑白和彩色胶片, 差不多上在安全片基上涂布一层或多层感光乳剂,感光乳剂是由悬浮在明胶中对光敏锐的卤化银组成.卤化银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颗粒, 估量在一个单层平均胶片乳剂中,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可多达400亿卤化银晶体.卤化银晶体有一个特性是在曝光时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成团块,在胶片上形成潜影, 通过显影后, 潜影便转变为可见的金属银影像. 黑白胶片 黑白胶片的感色性要紧分为全色片、正色片、红外片三种差不多类型.全色片对所有可见光的敏锐性与人眼对它们的敏锐性大致相同,也是一般摄影最常使用的黑白胶片, 在商店里出售的差不多上差不多上全色片,全色片一样简称为〝PAN〞片, 多数胶片包装上均有标示.正色片是对除了红色以外的颜色都敏锐的一种胶片, 在全色片发明之前, 正色片曾被广泛应用, 但今天只用于专门目的.红外片是一种对红外光谱敏锐的专门胶片,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 当薄雾阻碍着可见光时, 它能穿过雾气将远景也拍照清晰.除了在科学实验和军事目的的应用外, 红外片能产生与全色片截然不同的专门影像成效. 黑白染料胶片是运用彩色胶片技术制造的黑白胶片,它采纳银盐作感光剂, 在冲洗过程中把银去掉留下染料影像.它的专门之处是使用同彩色负片一样的C-41冲洗工艺,冲洗制作能够通过彩扩店来完成.这种胶片的特点是由染料组成的无银底片,颗粒细、宽容度大, 它的标定感光度多是一个可变值, 能够依照不同使用目的来调整. 胶片的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锐程度, 也称胶片速度.对光反应比较灵敏的胶片,如感光度为400以上的胶片称快速片.相反,对光反应比较迟钝的胶片,如感光度为50以下的胶片称慢速片.一样比较常用的如感光度为100~200度左右的胶片称中速片.胶片的感光度是由胶片制造商提供的,往常各国没有统一的标示,1980年开始实行国际标准感光度, 它以美国使用的ASA制和德国的DIN制为基础,符号为ISO, 写法是ISO100/21°,前面100是ISO〔ASA〕值, 后面21是DIN值.一样高速胶片需要的曝光量少, 适合弱光下拍照或拍照高速运动物体, 如体育运动等.但高速胶片相对颗粒性比较粗糙,不如低速胶片细腻, 用它放大的照片显得颗粒较粗, 缺乏细节质感.假如要制作放大倍率高, 要求细节丰富,颗粒细腻的照片,便能够选用感光度50或以下的慢速片.低速胶片有时也能够利用慢速快门来表现动感成效.相关于以往, 现在的胶片的颗粒性差不多有了专门大的改进,ISO100~400之间的胶片均有专门好的图像品质,几乎能够适用于各种场合和拍照条件. 彩色胶片 彩色胶片能够分成两大类型, 即反转片和负片.彩色反转片有时也称为幻灯片,是一种通过反转冲洗后直截了当得到彩色透亮正像的胶片.彩色反转片能够用幻灯机直截了当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观摩, 也能够在观片灯箱上观赏,既能够直截了当印放照片,又能够作为原片用来分色制版印刷.彩色反转片色彩真实饱和, 影像的清晰度、明锐度比较高,不足之处是相关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挂图。 学习过程: (二)情景导入: 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照相机 (结合实物、挂图、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结合教材63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 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 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2、投影仪 (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1、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 2、物、像哪个大、哪个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4、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5、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课题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教师授课时刻 仪器材料照相机的挂图、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咨询【咨询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 么? 〔写成副板书,以便学生学习新知 识时使用.〕【摸索、回答】 ①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 ②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③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④u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虚像。学习重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路径。课堂导学: 1、照相机(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③还有快门(控制);④光圈(控制);⑤调焦环(调节)。(2)成像特点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____,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②成像________;③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④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2)成像特点:成像特点是:

3、放大镜(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2)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的像。 4、实像和虚像(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小明同学用镜头焦距为6cm的普通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相,按快门时不小心将中指的指尖触摸到镜头一小部分,这张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学指尖清晰的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新人教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 命题人:王婷审核人: 课堂笔记: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 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 3.比较物体和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物距)_____像到镜头的距离(像距)。(选填“大于” 或“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它们位于镜头的____ 。(选填“同侧”或“异侧”) 5.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反之,则成的像。 典型例题: 1.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离胶片一些;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离胶片一些。 2.如图2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图 2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 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在拍摄一座楼房时,已调节好照相机的距离,突然从取景框中发现楼房上左、右的两个屋角都没有在框内, 要拍摄一张完整的像,则需要() A 调节暗箱的长度 B 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 C 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D 将相机向后移动,暗箱的长度稍微增大一些 二.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 2.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3.物体经投影仪成立、的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_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 距_____像距。凸透镜离投影片越近,所成的像越,反之越。 4.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 5.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 典型例题 1.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像大一些,就要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友情 提示:物近像远像变大) 2.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为了 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 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像(填“实”或“虚”)。 3.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 这种成像原理 ( )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 4.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原理与投影仪大体相似,是利用成像制成的,只是它放映的不是单张的 片,而是连续的电影胶片,这样在屏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画面

八年级物理上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 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照相机简介 照相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但你对照相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相机的一些知识。 一、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重的光行差问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等),因此实际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它起着校正光行差的作用。它一般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组及中间一个发散透镜构成。 由于镜头在照相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用心保护,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防碰撞、防灰尘、防油气、防污垢,同时切忌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镜面。每次用完后,应立即用镜头盖盖好,并把距离拨回到无限远处(让镜头收进去)。如镜面有一些浮尘,可用干净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灰尘,如擦拭镜头,应用干净的控镜头纸或用干净的专用麂皮轻轻地从镜头中心起转圈向边缘试擦,揩拭的次数越少越好,以免镜头受伤。 二、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不但跟光圈口径有关系,而且跟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因此,镜头的通光量不能用光圈口径表示,而要用光圈的相对口径表示,光圈的相对口径等于光圈的口径与镜头的焦距比:f a 。因为分母的数值越大,就表示相对

初二物理经典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讲解(提高)

生活中的透镜(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2.知道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3.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5.掌握照相机和投影仪在使用中的调节。 【要点梳理】 要点一、照相机 1、【高清课堂《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构造:镜头(凸透镜)、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3、成像特点: (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像距小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要点诠释: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 要点二、幻灯机和投影仪 1、成像原理及示意图: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2、构造:凹面镜、光源、螺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要点诠释: 1、幻灯机和投影仪的调节: (1)透明胶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 (2)透明胶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所以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向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到光屏的距离。 (3)幻灯机(投影仪)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如下图: 类别构造作用 幻灯机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聚光镜加强照到幻灯片上的光 凹面镜反射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光屏承接像 投影仪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螺纹透镜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平面镜改变光路 凹面镜反射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光屏承接像 要点三、放大镜 1、成像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规律: (1)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2)放大镜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3)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放大的虚像便消失了。 要点四、实像和虚像 1、实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形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适度的位置,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 2、虚像:没有实际光线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虚像处发出。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编号:班级姓名小组学号等级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二、重难点 重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照相机、投影仪以及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三、学习活动 【任务一】知识回顾 1、有一个焦距是15厘米的凸透镜,想用它产生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______________。想用它产生放大的虚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是() A.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大. B.像逐渐靠进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C.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D.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大. 【任务二】进行新课 1、照相机 主要结构:镜头、暗箱、底片、快门、光圈 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照相机的底片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补充内容:控制进入镜头的通光亮通常靠调节光圈和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可以控制单位时间进入镜头的光量,快门速度可以控制光进入镜头的时间。 学生思考:照相机在底片上形成的是一个怎样的像 照相机成像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投影仪 演示实验: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 学生思考:投影仪在天花板上形成的是一个怎样的像 投影仪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屏幕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螺纹透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仪成像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大镜(放大镜实际就是一个凸透镜) 学生思考:同学们大多使用过放大镜,那放大镜形成的是一个怎样的像 放大镜成像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总结: 【典型例题】 1、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