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陈)

合集下载

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通用7篇)

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通用7篇)

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通用7篇)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的特点。

2.理解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教具学具: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导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一)情景导入: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

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 照相机(结合实物、课本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想想做做:结合教材94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

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是实际存在的进行判断)2.投影仪(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① 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② 物、像哪个大、哪个小?③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④ 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⑤ 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3.放大镜用课桌上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交流)(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归纳: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倒或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侧。

6-3导学案

6-3导学案
《6.3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了解幻灯机和投影仪,显微镜等常用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研讨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和协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幻灯机和投影仪,显微镜等常用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你认为显微镜和望远镜最主要的构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完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提出来,和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择题
⑴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镜
⑵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
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2.照相机:物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成像大小的方法:像变大:____________________像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相机拍几张照片,想一下,拍完全身照后如何拍半身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处,将成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cm.
3.完成课后作业题.14页1,2,3,4.
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与同学分享
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
复习旧知
加深印象
对照课本,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上班级八(1)题生活中的透镜主备教师任思安副备教师陈齐辉上时间2014 年12 月8 日星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法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基本环节教师授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检查预习)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

通过复习引入新激发学生兴趣。

初学新(初步探究)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知识。

出示照相机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播放画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对照投影讲解: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学生回答喜欢看电影;不知道电影放映机的原理。

学生仔细观察相机镜头发现相机镜头是凸透镜。

学生观看影片对相机的原理有一个初步了解。

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引导释疑(合作学习)出示相机的构造解释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学会区分实像和虚像。

二、学习重点1、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三、学习难点1、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知识链接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五、学习过程(一)照相机1、结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调节(1)物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2)像距:像到镜头的距离。

当拍摄远处的景物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镜头应向后缩;当拍摄近处的景物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镜头应向前伸。

(二)投影仪1、结构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平面镜用于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屏幕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投影仪上的投影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调节(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2)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把投影仪镜头向下调,同时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三)放大镜1、原理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要使物体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并且眼睛要离放大镜适当的距离才能看清物体。

(四)实像和虚像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例如: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2、虚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例如:放大镜所成的像。

六、课堂练习1、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实像规律来工作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投影仪D 平面镜2、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____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像距)应____一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3)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姓名:湖北省丹江口市实验中学杨学亮学习目的: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课前自主学习作业:1.透镜按形状分为哪两种?2.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什么?据此它们又分别被称为什么透镜?3.凸透镜、凹透镜的焦点是如何确定的?4 生活中的透镜:透明刻度尺上滴一滴水滴,用它看书上的字从侧面看金鱼缸里的金鱼,你看到了什么?5 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__________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6投影仪上有两个光学仪器:__________镜和__________镜,作用分别是成__________的像、改变__________方向.7放大镜是一个__________,它可以成__________的像课内活动:一探究照相机:1 观察照相机,写出它的构造:2 制作模型照相机,讨论一下问题(1)像比物小还是比物大?(2)像是倒立还是正立?(3)像和物与凸透镜的位置如何?(4)你的照相机离物远了,要成清晰的像,应如何调节?(5)照相机的原理:二探究投影仪:观察投影仪的构造和使用,讨论以下问题:(1)观察投影仪,说出投影仪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2)投影仪成像有什么特点?(3)要想观察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怎样放置?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4)物距和像距有什么关系?三探究放大镜:学生活动,讨论:(1)凸透镜作为放大镜的条件是什么?(2)放大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3)放大镜离物体越近,像是越大还是越小?四探究实像和虚像:我们一起作图,探究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经历使用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实验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目标: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

难点: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理解四、自主学习:(一)照相机1.介绍结构,闪光灯、快门、光圈、调焦环、镜头、胶卷、暗箱。

2.让学生说说各部件的作用。

(教师补充说明)3.演示照相机成像过程。

(1)教师出示模型。

(2)提问:凸透镜和薄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哪个部件?(3)使物体靠近远离透镜观察像,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同时暗箱是拉长还是缩短了?(4)学生利用照相机模型找到老师的像(学生活动)(二)投影仪1.介绍结构,反光镜、凸透镜、灯泡,屏幕。

2.教师操作让学生观察其成像的过程。

3.投影仪的工作原理(1投影仪成的像是放大的,那它所成的像与原物体有什么差异?让学生看投影片上字母F的方向和开口一侧向着哪个方向放置,同时观察像的情况。

(2)引导学生归纳出像是颠倒,而且也颠倒。

(3)让学生观察投影片(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和像到镜头的距离谁较近一些,得出结论:4.提问:要想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则投影片如何放置?5.如何能让我们看着方便,字打在屏幕上?平面镜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三)放大镜1.让学生利用放大镜看书本文字。

(1)学生观察其成像特点,并回答观察到的像的特点。

(2)让学生用纸承接像,看能否承接的上。

(3)让学生观察放大镜到字的距离的远近变化与所看到的字的大小的变化情况。

2.小结:放大镜工作原理:(四)实像、虚像学生讨论:观察实、虚像的形成原因。

六、课堂检测1.利用照相机照相时,当镜头焦距一定时,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照人之间的距离应该____,此时还应将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调____,现在已经照了一个半身像,若再照一个全身像,照相机与被照人之间的距离应该____,然后____照相机的暗箱,即镜头向____(“前伸”或“后缩”).2.用放大镜看报上的字,报纸应放在____以内,看到的像是____.3.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在____外____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若使银幕上的画面大些,应将投影片离投影仪镜头____些,并且将投影片____,才能成正立的,放大的实像.4.实像可以用____接收到,也可以用眼睛____,而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____接收.5.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B.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C.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D.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6.拍集体照时,摄像师发现两侧都有人不在画面中,而该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变,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进入画面,应采取的措施是()A.使镜头离人群远些,离底片近些B.使镜头离人群远些,离底片也远些C.使镜头离人群近些,离底片也近些D.使镜头离人群近些,离底片远些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从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称为航空拍照,如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5 cm,则所成清晰像与镜头距离为()A.约15cm B.略大于5cmC.略小于5cm D.等于5cm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3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3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1、照相机的原理。

2、凸透镜成像的特征导学过程:前置测评: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3、光心有什么特点?导学达标:一、照相机:1、照相机的原理: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讨论、交流:放大与缩小、倒立与正立、变大与变小的含义放大、缩小:倒立、正立:变大、变小:照相机前面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成像在暗箱中的上。

被照物体离相机较远,成_____、_____的像。

2、照相机的结构:镜头……胶卷……快门……友情提示:实际照相机上有一个调焦环可以旋转,使镜头向外伸或是向里缩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快门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光圈用来改变进光孔的大小。

怎样才能既快又好的照出自己满意的照片呢?首先我们要通过改变相机与被照物体间的距离,得到大小合适的像,离物体越近,像越大,反之,离物体越远,像就越小;然后再旋转调焦环,改变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得到最清晰的像。

这两个步骤可不能颠倒啊!二、投影仪:1、结构:。

2、原理:影仪上的凸透镜可以成_____、_____的像友情提示:投影片倒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出现正常方向的图像。

通过旋转投影仪立柱上的旋钮,可能使凸透镜上升或是下降,从而改变透镜到投影片的距离。

3、练习:有一个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如果要得到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_(填“远离”、“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填“上”或“下”)移动。

三、放大镜:1、原理: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_____,能成_____、_____的像。

友情提示:在使用放大镜时,为了使看到的字更大一些,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放大镜离字的距离更远些。

2、练习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四、实像和虚像1、实像的概念:。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二、重难点重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照相机、投影仪以及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三、学习活动体验凸透镜成像1、用凸透镜观察近处(书上的字)物体,2、用凸透镜观察远处(大屏幕的字)物体,调节凸透镜与眼睛的距离直到看到清晰的像。

3,思考:用同一个凸透镜看到不同的像可能与有关【一】组装照相机模型,小组合作探究照相机成像特点并记录。

(使用蜡烛时注意安全)1、照相机主要结构:镜头、暗箱、底片、快门、光圈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照相机的底片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2,照相机成像特点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距大些还是物距大些?像和物体是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还是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3用手指遮挡住部分镜头还能得到完整的像吗?与之前的像有什么不同?。

【二】小组合作探究投影仪成像特点并记录。

1、投影仪主要结构:镜头、螺纹透镜、平面镜、玻璃板、灯泡投影仪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屏幕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2,投影仪成像特点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距大些还是物距大些?像和物体是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还是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用什么方法解决?。

【三】1、放大镜(放大镜的实质就是一个凸透镜)2,投影仪成像特点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和物体是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四】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实像特点:(能,不能)用光屛接到的像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会聚形成的像虚像特点:(能,不能)用光屛接到的像本节课知识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3.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4.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应用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像的大小的调节
三、学习难点: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其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的调节。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回顾知识、自主预习
填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活动二:合作探究---幻灯机和投影仪:
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自学课本P11页“幻灯机和投影仪”部分内容,仔细观察上图以及课本11图6-14,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的距离,像距(v)是指的距离,两者的大小关系:。

②投影仪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投影仪成的是像。

③投影仪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④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物距u>2f,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自学课本P12页“照相机”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6-16,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四:合作探究---放大镜
1.学生活动:做一做---观察、使用放大镜。

A.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间、边缘,它是镜。

B.用放大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思考:
(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放大的像?;并且离文字越远,像越
活动五:合作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
阅读教材第12—13页“显微镜和望远镜部分“内容并观察图6-19,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并填写下列内容
五、达标检测:
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

可见,通过凸透镜成什么性质的像,取决于。

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10厘米(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4.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于______,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一个倒立、_____的____像.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是应为投影片是______(选择正或倒)放的.
5.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上”字,幻灯片的插法应选用图中的()
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
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
璃的作用相当于_ 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 __像。

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8.如图,李东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
他所看到的“金鱼”是()
A.放大了的金鱼实像
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
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
D.缩小了的金鱼虚像
9.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10.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上的字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11.把一个物体放在甲凸透镜前40厘米处,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体等大的像,再将此物体放在乙凸透镜前15厘米处,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得不到像,而且也观察不到虚像,则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之比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