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六版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及答案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选择题1.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相差越大,则下列描述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正确的是()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能自发进行 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在电极反应S2O32-+2e SO42-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2O32-是正极,SO42-是负极 B.S2O32-被氧化,SO42-被还原C.S2O32-是氧化剂,SO42-是还原剂 D.S2O32-是氧化型,SO42-是还原型3.将反应:Fe2++ Ag+ = Fe3+ + Ag组成原电池,下列表示符号正确的是()A.Pt|Fe2+,Fe3+||Ag+|Ag B.Cu|Fe2+,Fe3+||Ag+|FeC.Ag|Fe2+,Fe3+||Ag+|Ag D.Pt|Fe2+,Fe3+||Ag+|Cu4.有一原电池:Pt|Fe2+,Fe3+||Ce4+,Ce3+|Pt,则该电池的反应是()A.Ce3++ Fe3+ Fe2++Ce4+ B.Ce4+ + e Ce3+C.Fe2+ +Ce4+ Ce3++ Fe3+ D.Ce3++ Fe2+ Fe +Ce4+5.在2KMnO4 + 16HCl 5Cl2 + 2MnCl2 + 2KCl +8H2O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下面的哪一种()。

A.Cl2 B.H2O C.KCl D.MnCl26.Na2S2O3与I2的反应,应在下列哪一种溶液中进行()A.强酸性 B.强碱性 C.中性或弱酸性 D.12mol·L-1 HCl中7.在S4O62-离子中S的氧化数是( )A.2 B.2.5 C.+2.5 D.+48.间接碘量法中,应选择的指示剂和加入时间是()A.I2液(滴定开始前) B.I2液(近终点时)C.淀粉溶液(滴定开始前) D.淀粉溶液(近终点时)9.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指示剂是()A.Na2C2O4溶液 B.KMnO4溶液 C. I2液 D.淀粉溶液10.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滴定方式采用()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永停滴定法二、判断题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氧化数降低;还原剂失电子,氧化数升高。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3.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种更合理答:用标准偏差表示更合理。

因为将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

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

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5.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得结果为%,%和%,乙分析得%,%和%。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解: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由绝对误差E 可以看出,甲的准确度高,由平均偏差d 和标准偏差s 可以看出,甲的精密度比乙高。

所以甲的测定结果比乙好。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20分。

1.用法扬司法测Cl 时,常加入糊精,其作用是--------------------------(B )A. 掩蔽干扰离子;B. 防止AgCl凝聚;C. 防止AgCl沉淀转化D. 防止AgCl感光2.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D )A. 滴定开始时加入指示剂;B. 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C. 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D. 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3.螯合剂二乙三氨五乙酸(EDPA,用H5L表示)的五个p K a值分别为1.94,2.87,4.37,8.69和10.56,溶液中组分HL4-的浓度最大时,溶液的pH值为------( D )A. 1.94;B. 2.87;C. 5.00;D. 9.62。

4. K2Cr2O7法测定铁时,哪一项与加入H2SO4-H3PO4的作用无关----------( C )A.提供必要的酸度;B.掩蔽Fe3+;C.提高E(Fe3+/Fe2+);D.降低E(Fe3+/Fe2+)。

5.用BaSO4重量分析法测定Ba2+时,若溶液中还存在少量Ca2+、Na+、CO32-、Cl-、H+和OH-等离子,则沉淀BaSO4表面吸附杂质为------------------------------( A )A. SO42-和Ca2+;B. Ba2+和CO32-;C. CO32-和Ca2+;D. H+和OH-。

6.下列各条件中何者不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A )A.沉淀作用宜在较浓溶液中进行;B.应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沉淀剂;C.沉淀作用宜在热溶液中进行;D.应进行沉淀的陈化。

7.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A )A.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小而定向速度大;B.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大而定向速度小;C.溶液的过饱和程度要大;D.沉淀的溶解度要小。

分析化学第十一章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十一章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试说明定量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答: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样品往往含有各种组分,当进行测定时常常彼此发生干扰。

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甚至无法进行测定,为了消除干扰,较简单的方法是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适当的掩蔽剂,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方法并不能消除干扰,因此必须把被测元素与干扰组分分离以后才能进行测定。

所以,定量分离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2.何谓回收率?在回收工作中对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回收率是用来表示分离效果的物理量,回收率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一般要求R A>90~95%即可。

3.何谓分离率?在分析工作中对分离率的要求如何?答:分离率表示干扰组分B与待测组分A的分离程度,用表示S B/A,S B/A越小,则R B越小,则A与B之间的分离就越完全,干扰就消除的越彻底。

通常,对常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分离率应在0.1%以下;但对微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则要求分离率小于10-4%。

4.有机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有什么优点。

答:优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沉淀的溶解度小,沉淀作用比较完全,而且得到的沉淀较纯净。

沉淀通过灼烧即可除去沉淀剂而留下待测定的元素。

5.何谓分配系数、分配比?二者在什么情况下相等?答:分配系数:是表示在萃取过程中,物质进入有机溶剂的相对大小。

分配比:是该物质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浓度之和与在水中各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的比值,表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当溶质在两相中仅存在一种形态时,二者相等。

6.为什么在进行螯合物萃取时控制溶液的酸度十分重要?答:在萃取过程中,溶液的酸度越小,则被萃取的物质分配比越大,越有利于萃取,但酸度过低则可能引起金属离子的水解,或其他干扰反应发生,应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控制适宜的酸度。

7.解释下列各概念:交联度,交换容量,比移值。

答:交联度:在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相互连接而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连接而成网状结构的过程称为交联。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及答案

第十一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一、选择题1.用PbS作共沉淀载体,可从海水中富集金。

现配制了每升含0.2μg Au3+的溶液10 L, 加入足量的Pb2+,在一定条件下,通入H2S,经处理测得1.7μg Au。

此方法的回收率为( )A、80%B、85%C、90%D、95%2.含有Ca2+、Zn2+、Fe3+混合离了的酸性溶液,若以Fe(OH)3形式分离Fe3+,应选用的试剂是( )A.浓NH3水B.稀NH3水C.NH3-NH4Cl D.NaOH3.用NH3-NH4Cl沉淀Fe3+,使它与Mg2+分离,为分离完全,应使( )A.NH4Cl浓度小一些,NH3浓度大一些B.NH4Cl浓度大一些,NH3浓度小一些C.NH4Cl、NH3浓度均大一些D.NH4Cl 、NH3浓度均小一些4.为使Fe3+、Al3+、与Ca2+、Mg2+分离,应选用( )A.NaOH B.NH3-NH4Cl C.Na2O2D.(NH4)2CO35.下列各组混合溶液中,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离的是( )A.Pb2+-Al3+ B.Pb2+-Co2+ C.Pb2+-Zn2+ D.Pb2+-Cr3+6.下列各组混合溶液,能用pH≈9的氨性缓冲溶液分离的是( )A.Ag+-Co2+ B.Fe2+-Mg2+ C.Ag+-Mg2+ D.Cd2+-Cr3+7.含量为10.00mg的Fe3+试液,在浓HCl中用等体积的乙醚萃取,已知Fe3+-乙醚萃取体系的分配比为99,当用等体积的乙醚2次萃取后,残留于水中的Fe3+的量(mg)为( )A.1.0 B.0.10 C.0.010 D.0.00108.属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NH3OH B.RCOOH C.RNH2CH3OH D.RN(CH3)3OH9.下列树脂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NH3OH B.ROH C.RSO3H D.RCOOH10.下列各类树脂中,最易与H+起交换作用的是( )A.R=NH2+Cl-B.RONa C.RSO3Na D.RCOONa11.萃取的本质可表述为A.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过程B.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C.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D.将物质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的过程12.水溶液中的Ni2+之所以能被丁二酮肟-CHCl3萃取,是因为在萃取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何种变化A.Ni2+形成了离子缔合物B.溶液酸度降低了C.Ni2+形成的产物的质量增大了D.Ni2+形成的产物中引入了疏水基团13.在pH=2.0,EDTA存在下,用双硫腙-CHCl3萃取Ag+。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答: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030.01/)(1)(2221=-∑-∑=--∑=n n x x n x x s i %045.01/)(222=-∑-=∑n n x x s i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离子选择电极的测量方法有两次测量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10、是否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和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简述原因。
玻璃电极的内阻很大(50~500MQ),用其组成电池,在测量电动势时,只允许有微小的电流通过,否则会引起很大的误差。如玻璃电极内阻R=100MQ时,若使用一般灵敏检流计(测量中有10-9A电流通过),则产生相当于1.7pH单位的误差;而用电子电位计时,测量中通过电流很小,只产生相当于0.0017pH单位的误差。可见,测定溶液pH必须在专门的电子电位计上进行。
石灰石样品中m(CaCO3)=0.0008542×100.1=0.0855(g)
石灰石的纯度=0.0855/0.2815=30.37%
如果以CO2表示,m(CO2)=0.0008542×44.01=0.0376(g)
CO2的百分质量分数为:0.0376/0.2815=13.35%
25、解:酚酞做指示剂,消耗盐酸12.00mL,说明试样中有Na3PO4。
(1)纯水的pH和乙醇的pC2H5OH2。
(2)0.0100mol/LHClO4的水溶液和乙醇溶液的pH、pC2H5OH2及pOH、pC2H5O。(设HClO4全部离解)
解:(1)
(2)因HClO4全部离解,故水溶液中:
pH=-lg0.0100=2.00,pOH=14.00-2.00=12.00
乙醇溶液中:
解:Pb3O4~3PbCrO4~9I-~(9/2)I2~9Na2S2O3
13、解: 6FeO ~ 6Fe3+~K2Cr2O7
14、精密称取漂白粉试样2.702g加水溶解,加过量KI,用H2SO4(1mol/L)酸化。析出的I2立即用0.1208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用去34.38mL达终点,计算试样中有效氯的含量。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十章~《}第十一章气相色谱分析法(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思考题1.试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将色谱分析分类。

答:按流动相分类: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液相色谱。

按固定相分类;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栽附在固体物质(担体)上的液体(又称为固定液),所以按所使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不同,色谱法可以分为下面几类:气相色谱:气固色谱——流动相为气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气液色谱——流动相为气体,固定相为液体(涂在担体上或毛细管壁上)。

液相色谱:液固色谱——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液液色谱——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液体(涂在担体上)。

2.简单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优缺点。

答:优点:、(1)分离效能高。

能分离、分析很复杂的混合物或性质极近似的物质(如同系物、异构体等),这是气相色谱分析法突出的优点。

(2)灵敏度高。

利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以检测出10-11~10-13g的物质.常用来分析痕量组分。

(3)分析速度快。

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很复杂的试样分析。

(4)应用范围广。

分析对象是在柱温条件下能汽化的有机或无机的试样。

缺点:不适用于沸点高于450℃的难挥发物质和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3.简单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流程。

答:气相色谱分析是在气相色谱仪上进行的。

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的控制和测量);(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汽化室);(3)色谱柱;,(4)检测器;(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记录仪,有的还带有数据处理装置)。

将试样用注射器(气体试样也可用六通阀)由进样口定量注入进样系统,在气化室经瞬间汽化后,由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各个组分随载气先后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组分及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量转变为易测量的电信号(电压或电流),通过自动记录仪记录下信号随时间的变化量,从而获得一组峰形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选择题
1.用PbS作共沉淀载体,可从海水中富集金。

现配制了每升含0.2μg Au3+的溶液10 L, 加入足量的Pb2+,在一定条件下,通入H2S,经处理测得1.7μg Au。

此方法的回收率为( )
A、80%
B、85%
C、90%
D、95%
2.含有Ca2+、Zn2+、Fe3+混合离了的酸性溶液,若以Fe(OH)3形式分离Fe3+,应选用的试剂是( )
A.浓NH3水B.稀NH3水C.NH3-NH4Cl D.NaOH
3.用NH3-NH4Cl沉淀Fe3+,使它与Mg2+分离,为分离完全,应使( )
A.NH4Cl浓度小一些,NH3浓度大一些B.NH4Cl浓度大一些,NH3浓度小一些
C.NH4Cl、NH3浓度均大一些D.NH4Cl 、NH3浓度均小一些
4.为使Fe3+、Al3+、与Ca2+、Mg2+分离,应选用( )
A.NaOH B.NH3-NH4Cl C.Na2O2D.(NH4)2CO3
5.下列各组混合溶液中,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离的是( )
A.Pb2+-Al3+ B.Pb2+-Co2+ C.Pb2+-Zn2+ D.Pb2+-Cr3+
6.下列各组混合溶液,能用pH≈9的氨性缓冲溶液分离的是( )
A.Ag+-Co2+ B.Fe2+-Mg2+ C.Ag+-Mg2+ D.Cd2+-Cr3+
7.含量为10.00mg的Fe3+试液,在浓HCl中用等体积的乙醚萃取,已知Fe3+-乙醚萃取体系的分配比为99,当用等体积的乙醚2次萃取后,残留于水中的Fe3+的量(mg)为( )
A.1.0 B.0.10 C.0.010 D.0.0010
8.属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
A.RNH3OH B.RCOOH C.RNH2CH3OH D.RN(CH3)3OH
9.下列树脂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
A.RNH3OH B.ROH C.RSO3H D.RCOOH
10.下列各类树脂中,最易与H+起交换作用的是( )
A.R=NH2+Cl-B.RONa C.RSO3Na D.RCOONa
11.萃取的本质可表述为
A.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过程B.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
C.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D.将物质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的过程
12.水溶液中的Ni2+之所以能被丁二酮肟-CHCl3萃取,是因为在萃取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何种变化A.Ni2+形成了离子缔合物B.溶液酸度降低了C.Ni2+形成的产物的质量增大了
D.Ni2+形成的产物中引入了疏水基团
13.在pH=2.0,EDTA存在下,用双硫腙-CHCl3萃取Ag+。

今有含Ag+溶液100ml,每次用20ml 萃取剂萃取2次,已知萃取率为89%,其分配比为
A.100 B.80 C.10 D.50
14、移取25.00 mL含0.125 g I2的KI溶液,用25.00 mL CCl4萃取,平衡后测得水相中含0.00500g I2,则萃取两次的萃取率是
A. 99.8%
B. 99.0%
C. 98.6%
D. 98.0%
15、实验室中,离子交换树脂常用于
A 净化水
B 鉴定阳离子
C 作显色剂
D 作萃取剂
二.填充题
1、溶液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作用导致物质相互分离,这是色谱法的一般原理。

在纸色谱中,固定相是______________,流动相是_______________。

2、萃取的本质是将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常用的萃取体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离子交换树脂对离子的亲合力随________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随________________的增大而减小。

4、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越小,则对水的溶胀性能________,交换反应的速度________,交换反应的选择性________。

5、离子交换树脂法用于Fe3+、Al3+分离时,先用HCl处理试样,然后经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此时,______________留在柱上,而___________流出柱子,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三、计算题
1、某纯的二元有机酸H2A,制备为纯的钡盐,称取0 .3460g盐样,溶于100.0 mL水中,将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并水洗,流出液以0.09960mo1/LNaOH溶液20.20ml滴至终点,求有机酸的摩尔质量。

M Ba=137.33
2、某溶液含Fe3+l0mg,将它萃取人某有机溶剂中时,分配比=99。

问用等体积溶剂萃取1次和2次,剩余Fe3+量各是多少?若在萃取2次后,分出有机层,用等体积水洗一次,会损失Fe3+多少毫克? 0.10 mg 0.0010 mg 损失Fe3+约1mg.
3、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 (Ⅱ),称取试样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用1.0 cm吸收池在510 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0.430,计算试样中的w(Fe)(以百分数表示);当溶液稀释一倍后透射比是多少?(ε510=1.1×104)
4、饮用水常含有痕量氯仿。

实验指出,取100 mL水,用1.0mL戊烷萃取时的萃取率为53%。

试问取10 mL水,用1.0 mL戊烷萃取时的萃取率为多大?
5、某含铜试样用二苯硫腙-CHCl3光度法测定铜,称取试样0.2000g,溶解后定容为100 mL,取出10mL显色并定容25 mL,用等体积的CHCl3萃取一次,有机相在最大吸收波长处以1Cm比色皿测得吸光度为0.380,在该波长下ε=3.8⨯104L·mol-1·Cm-1,若分配比D=10,试计算:
a.萃取百分率E;
b.试样中铜的质量分数。

(已知M r(Cu)=63.55)
12下分析化学自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选择题
1、B
2、C
3、B
4、B
5、B
6、D
7、D
8、B
9、A 10、B 11、D 12、D 13、C 14、A 15、A
二、填空题
1、( 滤纸 ) (滤纸上吸附的水)
2、(亲水性) (疏水性)
3、( 离子价数的增大) (水合离子半径的减小 )
4、(越好 ) (越快) (越差)
5、(Al 3+) ( Fe 3+)
三、计算题
1、M Ba =137.33
2、解:等体积溶剂萃取1次,剩余Fe 3+量0.10 mg
等体积溶剂萃取2次,剩余Fe 3+量0.0010 mg
分出有机层,有机层中的Fe 3+量为 99.999 mg , 用等体积水洗一次,损失Fe 3+约1mg.
3、解:540.430(Fe) 3.9101.0 1.110
A c b ε-===⨯⨯⨯ 353(Fe)50.010(Fe)(Fe)100%0.5003.91050.01055.85 100%0.022%0.500
c M w ---⨯⨯⨯=⨯⨯⨯⨯⨯=⨯= 溶液稀释一倍,
215.02
430.0==A %0.61%10010=⨯=-A T
4、解:w
o
100%D E V D V =⨯+ 即: %1000
.1100%53⨯+=D D 解得: D =113
%92%1000
.1/10113113=⨯+=E 5、解:(1)萃取百分率 E=[D/(D+V W /V O )] ×100%
=[10/(10+1)] ×100%=90.9%
(2) 由A=εbC 0
C 0=A/(εb)
=0.380/(3.8×104×1)=1.0×10-5(mol ·L -1)
故水相中的浓度为:C W =1.0×10-5×(25/10)/90.9%
试样中Cu 的质量分数为:
ωCu =(C w ×V ×10-3×M Cu /m S ) ×100%
=(1.0×10-5×100×(25/10) ×10-3×63.55/0.2000) ×100%=0.0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