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常规尺寸(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场、踏步与坡度、空间尺度)
园林坡度细则

园林坡度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景观设计中常见的尺度规范可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
以下是对各个尺度的规范整理。
一、宏观尺度规范:1.城市景观规划尺度要求: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师需要遵循城市层面的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规范。
2.场地选址尺度要求:设计师应根据项目需求,在城市规划中选择合适的场地。
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等因素。
3.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尺度要求:景观设计需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设计师需要根据生态保护的原则进行设计,并符合相关环保规范。
4.地形地貌尺度要求:设计师需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进行场地平整、填土、挖掘等处理,以适应设计需求。
二、中观尺度规范:1.建筑物与景观之间的尺度要求:景观设计应与周围建筑物相协调,建筑物的高度、形态、布局应与景观设计相适应,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
2.道路参数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道路宽度、速度限制、道路标志和交通信号等参数。
3.绿地系统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城市的绿地规划,合理设计公共绿地、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绿地系统,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4.水体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应根据场地的特点,合理设计水体,包括湖泊、河流、水塘等。
需考虑水源、水质、水循环等因素。
三、微观尺度规范:1.植物配置尺度要求:设计师应根据景观设计的需求,合理选择植物的品种、数量和布局,以达到美观和生态效益的目标。
2.道路与人行道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需考虑道路与人行道的宽度、坡度、材料选择等因素,以保证道路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3.车辆停车区域尺度要求:设计师需合理规划车辆停车区域的尺度,包括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以满足停车需求和交通流畅。
4.障碍物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应考虑到行人的通行安全性,合理设计障碍物的高度、坡度等参数。
5.照明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需考虑到景观的夜间效果,合理配置照明设施,以增加景观的美观和安全性。
人行园路尺寸标准

人行园路的尺寸标准因地区、用途和设计要求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行园路尺寸标准:
1.宽度:人行园路的宽度通常根据使用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1米,且应按0.5的倍级递增。
例如,小区路宽度为6~9米,组团路宽度为3~5米,宅间小路宽度大于
2.5米等。
2.坡度:人行园路的坡度应根据地形和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人行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以保证行人的行走舒适度和安全性。
3.步数:人行园路的步数应根据使用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步数不宜过多或过少,以保证行人的行走舒适度和安全性。
4.材质:人行园路的材质应根据使用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人行道应采用防滑、耐磨、耐压的材料,以保证行人的行走安全和舒适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尺寸标准仅供参考,具体尺寸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
同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行人的使用需求和安全因素,确保人行园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坡度)

15-10-23【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更多更多>>灯饰店投资电商平台招商pos机加盟干货连锁店五粮液招商灯饰加盟瓦缸烤鱼加盟收藏人:一只渴求的鸟电商培训班木炭无烟烧烤炉酒水代理灯饰店投资电商平台招商瓦缸烤鱼加盟最新文章强烈推荐10部超级治愈的青春爱情影视...盘点2015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汽车标志大全美胸就是战斗力4(西洋女)美胸就是战斗力3(西洋女)几种经典美容方法¥220.00¥1680热门文章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大圣你为什么没尾巴?大圣你脸为什么...修理马桶出水阀马桶弹簧钢笔行书字帖书法欣赏之偏旁部首一张图读懂世界十大顶尖家族家训!电影 | 神偷大盗,斗智斗勇:10大经典...教育 | 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农村到底有多黑……手上有个长寿穴,你按对了吗秋草依依美人娇有的夫妻为什么有些话宁愿去跟别人说记住你是女人,你得为自己漂亮地活着¥289.00¥12991白银新闻网12家庭中央空调2恒温水浴锅13飞机票预定3家用中央空调14股票 行情4恒温水槽15甘肃白银新闻5朝鲜旅游报价16行车记录仪6中央空调17龙腾传奇7朝鲜旅游18阳台护栏8个人写真团购19装修设计案例9甘肃白银20猎头公司居住区道路规范1.道路宽度: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1.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1.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 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1.6 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一些关于坡度得资料来源:徐姝妮得日志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得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与丘陵地区得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得排水边沟与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得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得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与利于消防车、救护车得通行,又应维护院落得完整性与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得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得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得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得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得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得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得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得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得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得边缘指路面边线。
景观设计的数据要点

景观设计的数据要点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 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二、车道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2≤8.0L≤200m≤5.0L≤600m非机动车道≥0.2≤3.0L≤50m≤2.0L≤100m步行道≥0.2≤8.0≤4.0L为坡长。
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三、道路宽度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5.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6.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四、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规范

居住区设计规范第一部分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 总平面设计1. 间距1.1 建筑平面搭接错位时,h值(净尺寸)不宜大于2.4m,以免影响采光。
2. 消防2.1 总图中应做好消防车道及消防车登高面设计,注意人车分流;当消防车道下面为地下室时,结构应考虑消防车总重300KN荷载。
2.2 登高面2.2.1 登高面宜在用地红线内解决,条件限制时可利用绿化带作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设硬地,并按消防车总重300KN计算。
2.2.2 当建筑物凹入处进深不大于4m(净宽)时,该凹入范围可计入1/4周边长度算作登高面;如凹槽宽度不大于2.5m(净宽),该宽度可不计入建筑周边总长度。
2.3 消防车道2.3.1 高层建筑周围宜设环形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18m×18m回车场。
2.3.2 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高层12m,多层9m。
2.3.3 消防车道最小宽度:登高面处6m,其它处4m。
2.3.4 消防车道的坡度:登高面≯1%,其它处≯7%。
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500mm转弯半径:12m(小区道路转弯处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0.6 m,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内)万科集团园林景观设计细则一、总体设计要求1 整体规划注重形成项目地貌,同时考虑的土方平衡。
2 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销售厅周边、会所周边及小区主入口等设计。
3 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程量、护坡、基础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4 设计必须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发展商的预算范围内,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武汉地区的实际状况:当地树种、当地材料、施工水平等因素,不应选用过于昂贵的装饰材料及过于繁琐的施工工艺,力争用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良的效果。
处理地型尽可能减少挡土墙的出现,减低其工程造价,并能提出巧妙构思解决高差问题。
5 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
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尺寸数据

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尺寸数据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营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室外空间。
在景观设计中,尺寸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的实施和效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尺寸数据。
1. 绿化带宽度:绿化带是指在道路两侧或建筑物周围设置的绿化空间,用于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
绿化带的宽度一般根据道路等级和用途来确定,常见的宽度范围为3-10米。
2. 步行道宽度:步行道是供行人通行的道路,它的宽度对行人的通行舒适度和安全性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步行道的宽度应不小于2.5米,如果是主干道或人流较大的地方,宽度应适当增加。
3. 车行道宽度:车行道是供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它的宽度对车辆的通行和交通流量有很大影响。
车行道的宽度一般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来确定,常见的宽度范围为3-10米。
4. 非机动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是供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通行的道路,它的宽度对非机动车辆的通行和安全性有很大影响。
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一般不小于2米,如果是人流较大的地方,宽度应适当增加。
5. 绿地面积比例:绿地是指城市中的公园、花坛、草坪等绿化空间,它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在景观设计中,绿地的面积比例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城市总面积的10-30%作为绿地面积是比较合理的。
6. 植物种植密度:植物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物的数量,它直接影响到绿化效果和景观的美感。
一般来说,植物种植密度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常见的密度范围为1-10株/平方米。
7. 喷泉水景高度:喷泉水景是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水景形式,它通过水的喷射和流动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美感。
喷泉水景的高度一般根据设计要求和场地条件来确定,常见的高度范围为1-10米。
8. 露天座椅数量:露天座椅是供人们休息和观赏景色的设施,它的数量和布局对人们的使用体验和景观欣赏有很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设计要掌握的数据一、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二、车道1.道路纵坡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2≤8.0L≤200m≤5.0L≤600m非机动车道≥0.2≤3.0L≤50m≤2.0L≤100m步行道≥0.2≤8.0≤4.0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3.道路宽度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5.道路与建筑物间距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道路级别与建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03.02.0多层3.03.02.0有出入口—5.0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02.01.5多层2.02.01.5围墙面向道路1.51.51.5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三、人行道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0~120。
四、停车场1.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用地面积以小型车计算,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距建筑外墙面约6m,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宁静和不影响景观环境地段。
2.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照当量小汽车位数计算。
停车场用地面积每隔停车位为25~30㎡,停车位尺寸以2.5m*5.0m划分(地面划分尺寸)。
3.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表车辆类型各种车辆外轮廓尺寸(m)车辆换算系数总厂总宽总高微型车3.5 1.6 1.8 0.7小型车4.8 1.8 2.01轻型车7.0 2.12 .61.2中型车9.0 2.5 3.2 2.0大型汽车(客)12.0 2.5 3.2 3.0注:本表摘自《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CJ100-98。
4.停车场的停车方式,根据地形条件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有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三种。
其中间最小距离以小型车为例,停车方式见下图5 .停车场最小坡度0.3%,与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纵坡为1%,与通道垂直方向为3%。
6.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7.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8.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9.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10. 自行车停放每个车位按1.5~1.8㎡,摩托车每隔车位为2.5~2.7㎡。
五、绿化覆土1.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构造层包括防水层、隔根层、排水层、过滤层、栽植土壤层、植被层。
2.如挖槽原土基本为自然土质(湿容重约为1600~1800kg/m3),可回填实施绿化。
回填厚度300cm,最低不小于150cm。
不应回填渣土、建筑垃圾土和有污染的土壤。
3.如地下设施覆土厚度仅为150cm,为防止部分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层,需在防水层上面铺设隔根层。
可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PVC卷材等多种材料,如用PVC卷材,厚度1~2mm,搭接宽度6cm。
如地下设施边缘有侧墙,则应向侧墙面上翻25~35cm,排(蓄)水设施必须铺设在隔根层的上面。
4. 为了防止栽植土壤经冲刷后细小颗粒随水流失,造成土壤中的成分和养料流失,并堵塞排水系统。
应在排(蓄)水层上面铺设过滤层,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根系穿透性。
可用级配砂石、细沙、土工织物等多种材料。
如用双层土工织物材料,搭接宽度必须达到15~20cm,覆土时使用器械应注意不损坏土工织物。
5.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植物根系生长适宜的覆土厚度一览表大乔木根系生长:150~300cm中、小乔木根系生长:100~150 cm大灌木根系生长:60~80 cm小灌木根系生长:40~50 cm宿根花卉根系生长:30~50 cm一、二年生花卉根系生长:20~306.威海规定:居住区地下车库屋面覆土不应低于1.5m,在居住区集中公共绿地下设置地下停车库时,屋面覆土不应低于2.5m。
六、植物树木与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m)管线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电力电缆1.5 3.5 0.5通讯电缆1.5 3.5 0.5给水管1.5 2.0—排水管1.5 3.0—排水暗沟1.5 3.0—消防龙头1.2 2.0 1.2燃气管道(低中压)1.2 3.0 1.0热力管2.0 5.0 2.0注:1本表摘自《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2 水平距离指:乔木地径外缘及灌木分枝外缘距管道外缘的净距。
此注也适用于下表。
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m)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测量水准点2.02.01.0地上杆柱2.02.0—挡土墙1.03.00.5楼房5.05.01.5平房2.05.0—围墙(高度不大于2m)1.02.00.75排水明沟1.01.00.5注:1本表摘自《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七、踏步与坡道1.踏步1.踏步常用高度及宽度,H=0.12~0.15m,W=0.30m~0.35m;2H+W=60~65(cm)。
2.可坐踏步:H=0.20~0.35m,W=0.40~0.60m。
3.连续踏步数最好不要超过18级,18级以上应在中间设休息平台,平台不小于1.20m。
2.坡道最小净宽1.5米,平台最小净深2米。
纵坡不大于2.5%扶手: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残障人轮椅使用扶手:H=0.68m\0.85m。
八、场地排水坡度1.各种场地的使用坡度(%)场地名称适用坡度最大坡度备注密实性地面和广场0.3~3.03.0平原地区最大坡度应为1%,山地最大坡度为3%。
广场兼作停车场0.2~0.51.0-2.0室外场地儿童游戏场运动场杂用场地0.3~2.5——0.2~0.50.3~2.9绿地1.5~1033—湿陷性黄土地面0.5~7.0注:摘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2.软质地表的排水坡度(%)地表类型最小坡度最大坡度适宜坡度草地1.0331.5~10运动草地0.521栽植草地0.5视土质而定3~5注:1.摘自《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2.人力修剪机修剪的草坪坡度不宜大于25%。
九、空间尺度1.在场地设计中D/H=1,2,3为最广泛应用的数值。
实验证明:D/H=1:当处于45°仰角时,是观赏任何建筑细部的最佳位置,相当于视点距离建筑物等高的位置;D/H=2:当处于27°仰角时,视点距建筑物有建筑物2倍的距离,这时,及能观察到建筑的细部,又能感觉到对象的整体性,进则观察细部,退则观察整体,乃观察建筑的最佳观察点。
D/H=3:当处于仰角18°时,视距相当于建筑物高度的3倍,能感觉到以周围建筑为背景的十分清楚主体对象。
2.人能较好的观赏景物的最佳水平视野范围在60°以内,观赏建筑的最短距离应等于建筑物的宽度,即相应的最佳视区是54°左右,大于54°便进入细部审视区。
3.垂直界面对空间的划分与控制作用,与其高度及相对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处理外部空间时,还要考虑建筑的高度(H),与围合空间的间距(D)之间的比例关系。
以人站在建筑围合空间的正中央为例。
D/H在1与2之间时空间最为紧凑。
在苏州园林中经常见到此类型空间D/H=2时,中心垂直视角45°,可观察到界面全貌,视线仍集中于界面西部,具有较好的封闭感。
D/H=4时,中心垂直视角为27°,是观察完整界面的最佳位置,为空间封闭感的上限。
故欲在广场和庭院营造围合感,其空间D/H不宜大于4。
此点时界定围合与开敞的分界点。
D/H大于4时,两界面间相互间的影响已经薄弱了,没有围合之感。
4.广场空间适宜尺度6m左右可看清花瓣,20~25m可看到人的面部表情,这一范围通常组织为近景,作为框景,导景,增加广场景深层次。
中景约为70~100m,可看清人体活动,一般为主景,要求能看清建筑全貌。
远景150-200m,可看清建筑群体与大轮廓,作为背景起衬托作用。
作为人们休闲、活动的文化性广场,尺度是由其共享功能、视觉要求、心理因素和规划人数等综合因素考虑的,其长、宽一般应控制在20~30m左右为宜。
在居住建筑或一般公共场地,尤其应该注意,忌大而空。
十、其他心理安全距离:L=3.0m谈话距离:L>0.70m座椅:高0.35-0.45m;座面倾角6-7°;座面宽0.4-0.6m;靠背与座面夹角98-105°;靠背0.3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