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置石在园林设计中的分析
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园林景观设计在古今中外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置石是一种十分独特的设计手法。
置石除了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增添景观的韵味,更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起到营造景观的效果。
本文将从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布局原则、搭配效果和保养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对置石进行分析。
一、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置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园林的各个角落。
比如可以应用在日本的庭园中,营造出自然和谐的美景;可以应用在欧式的花园中,突显出园林的高雅和贵气;还可以应用在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营造出耐人寻味的空间气息。
正是因为置石可以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各个角落,并且通过合理的布置、搭配和保养,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其美丽和独特的风采,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置石的布局原则置石的布局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注意石头的大小、形状和质地。
石头的大小、形状和质地对于整个景观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设计风格和场景进行选择和搭配。
其次,要考虑石头的色彩、材质和纹路。
不同的石头具有不同的色彩、材质和纹路,其效果也会截然不同,需要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此外,还需要注意石头与植物、水景等元素的搭配,以达到整个景观的和谐统一。
三、置石的搭配效果置石的搭配效果需要根据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场景进行选择和调整。
比如,当园林的设计呈现出浓郁的东方风情时,可以采用牛背石、水磨石等形态、颜色具有浓郁东方元素的石材,形成清雅、质朴的感觉;当园林的设计面向的是时尚、现代化,可以采用玄武岩、花岗岩等黑、白灰色的石材,形成简约、时尚、现代感;最后,还可以采用有毛石、水墨石等动态的石材,将番茄园的静态景观变成一个有生命力、有活力的景观。
不同的搭配效果都会营造出属于不同的风格和气息的景观。
四、置石的保养注意事项为了保持石材的整洁、美观和使用寿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定期进行清洗。
石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容易出现污迹和歪曲烦扰,需要定期进行清洗,以保持其整洁、美观。
园林假山置石造景手法详解

园林假山置石造景手法详解一、假山概念亭台楼阁是园林亭台中以造景为目的,园林中用土、石头堆砌而成以供欣赏的小山。
假山具有多方面的盆栽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玻璃钢,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布置庭院、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
又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欢乐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会。
因此,假山成为学业成绩中国自然山水园的特征之一。
二.假山造景手法相地布局,混假于真(即和结合环境条件确定山水的间架和山水形势)。
宾主分明,确定你需要主要突出的假山,再配上能其他的植物、小置石,突出主体部分。
兼顾三远(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说:“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城山;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乎平远。
”);依皴合山。
按照水脉和山石的自然皴纹,将零碎的山石材料堆砌有整体感和一定类型的假山,使之远观有“势”,近看有“质”和对比衬托,包括大小、曲直、起伏、险夷等。
在工程结构方面主要技术是要求有稳固耐久的基础,递层而起,石间互咬,等分平衡,达到“其状可骇,万无一失”的效果。
1.写意假山和形象假山写意假山:是以自然界的名山奇峰为蓝本堆叠,但并非简单的仿真,而是撷其神,取其意,与艺术手法有机紧密结合,创造出“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作品。
如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它以苏州大石山为模本,但并不以奇异的山峰取胜,而是从整体着眼,局部着手,在有限的空间里,掇出了可以乱真的石灰岩山水景观。
通过高远、平远、深远这三远变化,创造出了不断连绵起伏的山岭形象。
穿石洞,越天桥,翻悬崖,至顶峰,山回路转,余脉绵绵,使游人在闹市中享受到浓郁的山林野趣。
造园者就是利用相异,衬托和人的视觉差这些手法,孕育出了千岩万壑的气势。
形象假山:是中才模仿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姿势、神态堆筑而成,妙在似是而非相互之间,吸引游人驻足期间,激游人联想翩翩,达到了千变万化功效的艺术效果。
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合理应用及几个要点分析

2013年第5期现代园艺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合理应用及几个要点分析卢瑞庚阮霄羽(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城市绿化及园林造景中置石的造景功能非常强烈,只要合理摆布,与建筑、水体、道路、植物、景观小品等巧妙相宜予以结合,即可构造出富于自然风貌的园林景观。
本文从置石的功能、布置形式等方面分析了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合理应用。
置石;园林;景观;应用;分析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的作法。
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
散置石体量一般都不会大,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大散点处理,既减缓了对地面的冲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
小散点,如北京中山公园“松柏交翠”亭附近的作法,显得深埋浅露,有断有续,散中有聚,脉络显隐。
1.4山石器设为了增添园林的自然风光,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
北海琼华岛“延南薰”亭内的石几、石凳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
1.5山石花台山石花台在园林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挡土墙的功能性置石。
布置石台是为了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布置庭园空间和使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
园林中常以山石做成花台,种植牡丹、芍药、红枫、竹、南天竺等观赏植物。
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适当吸取篆刻艺术中“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手法,采取占边、把角、让心、交错等布局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远近和起伏等对比变化。
对于花台个体,则要求平面上曲折有致,兼有大弯小弯,而且曲率和间隔都有变化。
如果利用自然延伸的岩脉,立面上要求有高下、层次和虚实的变化。
有高擎于台上的峰石,也有低隆于地面的露岩。
苏州留园“涵碧山房”南面的牡丹台就是这样布置的。
1.6与建筑结合放置联体石如抱角、镶隅是为了减少墙角线条平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
置石于外墙角称抱角;置石于内墙角称镶隅。
建筑入口的台阶常用自然山石做成“如意踏跺”,明文震亨著《长物志》中称为“涩浪”;两旁再衬以山石蹲配,主石称“蹲”,客石称“配”。
假山置石在园林设计中的分析

假山置石在园林设计中的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假山置石在园林设计中的功能作用,并阐述了在实际设计施工中掇山置石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假山;置石;园林设计0 前言假山是以土、石为材料,以自然山体为蓝本并加以艺术提炼和再创造的的山石景观体。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个体的观赏特征。
假山置石在现代园林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置石,取材方便、应用灵活,可以用较少的花费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
1 假山假山是人工建造的山石景观,它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假山在园林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1) 作为自然山水园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一些采用主景突出的布局方式的自然山水园尤其重视该点。
同时,整个园子的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此假山为基础来变化。
(2) 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
中国园林善于运用“各景”的手法,根据用地功能和造景特色将庭园化整为零,形成丰富多彩的景区。
这就得益于假山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
假山是从地形骨架的角度来划分和组织空间的,具有自然灵活的特点,起着分隔空间和丰富园景的作用。
(3) 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景观。
山石的这种造景功能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运用非常广泛。
如苏州留园东部的庭院空间基本上是以山石和植物来点缀和美化的,其特点是“因简易从,尤特致意”。
2 置石置石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量虽少而对质的要求却很高。
布置的格局严谨、手法简练,“寓浓于淡”。
使每块(组)置石都有独到之处。
置石一般分为特置、对置、群置与散置等类型。
(1)特置。
特置山石又称孤置、孤赏山石,是由单块山石布置成为独立性的石景。
常在园林中用作入口的障碍、对景、或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处,也常结合花台、水也或草坪、花架来布置。
园林中特置的山石必须要具备独特的观赏价值,同时山石体量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对置。
即沿建筑中轴线两侧作对称布置的山石,这种方法在北方的古典园林中用得较多,如北京颐和园仁寿殿前对称安置的山石等,这类山石的布置必须掌握平衡,理之无失。
置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置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从置石、现代园林、园林设计的概念定义开始,将置石在园林中常见的布置方法,古典园林设计中置石运用的发展,实例分析故宫御花园的置石应用,现代园林设计中置石运用,现代园林置石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置石;现代园林;园林设计;应用研究1绪论置石,就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石手法。
它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现代园林,主要指从工业化国家先发展起来的,与现代城市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园林。
它是对人类生活方式极端人工化所产生后果的一种平衡或补偿,是城市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实现了创造者与使用者的同一[1]。
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现代的园林中,作为一种曾经是表达中国人哲学思想的造景要素,石景被大量地运用在现代造园中,依然作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存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对置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的研究。
2置石的作用和特点山石是中国传统园林之骨,也是重要的造园要素,置石组景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丰富了园林的内涵,也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
对于现代园林的建设,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置石艺术仍然发挥着作用,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园林中叠山置石,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
置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为人们生活环境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满足了现代人亲近自然的需求。
2.1置石的作用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首先是人文作用。
置石给人抽象、飘逸的感觉。
石是大自然的雕塑,是自然的精华凝缩。
石既可以是稳定凝固的,又可以是灵动变幻的,所以历来被文人墨客喜爱。
现存的古代事迹中很多是书法家用文字刻在石头上,在很多名山上及江南园林中随处可见。
其次,置石有构图的实际作用。
置石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究

置石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究置石是中国传统园林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本文介绍了置石的方法、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的山石布置、与植物相结合的山石布置(山石花台),归纳总结了现代园林中置石存在的问题,以期让置石在现代园林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标签:置石;园林建筑;山石花台现代园林提倡以生态为主,山石是天然的建材,在现代园林中有重要的构景作用。
置石应以现代园林发展趋势,创造有生态效益的环境为目的,进行生态置石。
1 置石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较小而分散。
置石可分为特置、对置、散置和群置。
1.1 特置特置山石又称孤置山石、孤赏山石,也有称作峰石的。
特置山石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成为独立性的石景。
特置山石必须具备独特的观赏价值,并不是什么山石都可以作为特置用的。
特置应选体量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的山石。
特置山石布置的要点在于相石立意,山石体量与环境相协调,有前置框景和背景的衬托和利用植物或其它办法弥补山石的缺陷等。
1.2 对置即沿建筑中轴线两侧作对称位置的山石布置。
在材料困难的地方亦可用小石拼成特置峰石。
须知两三大石封顶。
掌握平衡,理之无失。
1.3 散置散置即所谓“攒三聚五”、“散漫理之”的做法。
这类置石对石材的要求相对地比特置要低一些,但要组合得好。
常用于园门两侧、廊间、粉墙前、山坡上、小岛上、水池中或与其它景物结合造景。
它的布置要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具有“寸石生情”的效果。
1.4 群置群置也有称“大散点”。
它在用法和要点方面基本上同散置是相同的。
所差异之处是所在空间比较大。
如果用单体山石作散点会显得与环境不相称。
这样便以较大量的材料堆叠,每堆体量都不小,而且堆数也可增多。
但就其布置的特征而言仍是散置。
只不过以大代小,以多代少而已。
群置,处理成功,不仅起到护坡的作用,同时也增添了山势。
浅谈置石在园林中的应用

浅谈置石在园林中的应用园林景观设计中,置石也是一个非常常见而重要的元素。
它不仅可以起到美化效果,还能使园林更加自然,营造出不一样的景致。
在园林中置石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置石在园林中的应用。
一、营造自然氛围园林中常用的置石方式有山石、假山、石桥等等。
这些置石的作用既可以是美化园林,又可以让园林更加自然。
由于置石有着天然的纹理和形态,可以模拟出大自然的效果,使人们在走动的时候感到更加舒适和放松。
此外,在园林中摆放大石头,也能够让人们在走过去的时候触感到它的质感,亲近自然。
二、引导路径置石在园林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作为标识和引导路径。
通过在适当的位置放置石头,既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也能让人们在行走的时候更加方便。
例如,在假山的周围,放置几块大小合适的石头,让人们在观赏时可以顺着石头的路线来看。
再比如,在园林景区的入口处、或是不同景区之间,放置高大、有特色的石头,就可以让游客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三、打造重点区域在园林景区中,往往存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区域,例如,法云古寺中的香火宝塔、梵鐘等,这些地方普遍都是寺庙、园林景观中的重点区域。
这时,可以选择在这些区域周围放置大型的置石作为装饰,突出其重要性,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四、与花草搭配在园林中,将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石头与各种植物、花草搭配起来,可以更好地烘托美景。
置石可以让花草更加明显,花草也可以让置石更加生动。
在花园中,可以将石头堆积成一个小山,让其成为一道景观线,配合花卉添上柔和变化的颜色,使整个园林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置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它不仅可以起到美化效果,还能让园林更加自然,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场地。
除此之外,置石还能引导游客路径,对于景区的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一定要充分考虑置石的应用,根据场地的不同特点进行巧妙的设计和搭配,使园林更加优美而生动。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

所谓置石,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地方放置适合的石头,主要以观赏为主,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重点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常是园林造景中的点睛之笔,园林中因有了置石,会平添几分野趣、几分内涵、几分厚重。
置石一般体量较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它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的独立景观。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文作用。
置石虽是一种静物,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给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
园林中常用置石创造意境,或书帖题字寓意人生哲理,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
二是衬托主景作用。
置石作为特殊的园林局部构建,重点配合周围环境起陪衬主题的作用,并营造局部环境地形骨架,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三是使用作用。
现代社会人们想回到自然中去,由于条件限制或不想“苦其筋骨,劳其体肤”,故在城市绿地中置石,通过艺术加工,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1]。
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
置石组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
石玲珑剔透,有远古之意,石如抽象雕塑,有现代之感……千姿百态的置石,丰富了园林的内涵。
因而,置石在现代园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因此,研究置石在现代园林中的风格特色、发展趋势,探索现代园林中置石的新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置石能够继续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园林有着现实的意义。
1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所谓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
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1]。
置石一般体量较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它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性的独立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山置石在园林设计中的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假山置石在园林设计中的功能作用,并阐述了在实际设计施工中掇山置石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假山;置石;园林设计0 前言假山是以土、石为材料,以自然山体为蓝本并加以艺术提炼和再创造的的山石景观体。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个体的观赏特征。
假山置石在现代园林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置石,取材方便、应用灵活,可以用较少的花费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
1 假山假山是人工建造的山石景观,它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假山在园林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1) 作为自然山水园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一些采用主景突出的布局方式的自然山水园尤其重视该点。
同时,整个园子的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此假山为基础来变化。
(2) 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
中国园林善于运用“各景”的手法,根据用地功能和造景特色将庭园化整为零,形成丰富多彩的景区。
这就得益于假山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
假山是从地形骨架的角度来划分和组织空间的,具有自然灵活的特点,起着分隔空间和丰富园景的作用。
(3) 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景观。
山石的这种造景功能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运用非常广泛。
如苏州留园东部的庭院空间基本上是以山石和植物来点缀和美化的,其特点是“因简易从,尤特致意”。
2 置石置石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量虽少而对质的要求却很高。
布置的格局严谨、手法简练,“寓浓于淡”。
使每块(组)置石都有独到之处。
置石一般分为特置、对置、群置与散置等类型。
(1)特置。
特置山石又称孤置、孤赏山石,是由单块山石布置成为独立性的石景。
常在园林中用作入口的障碍、对景、或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处,也常结合花台、水也或草坪、花架来布置。
园林中特置的山石必须要具备独特的观赏价值,同时山石体量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对置。
即沿建筑中轴线两侧作对称布置的山石,这种方法在北方的古典园林中用得较多,如北京颐和园仁寿殿前对称安置的山石等,这类山石的布置必须掌握平衡,理之无失。
(3)群置。
将几块山石成组排列,作为一个群体来表现,此种方法称为群置。
群置要求石块大小不等,疏密相间、前后呼应、高低有致。
强调一个“活”字,切忌排列成行或左右对称。
群置可以有一个主题,也可以没有主题,仅起点缀、护坡或增加山势的作用。
(4)散置。
将许多块小石组成相互联系、相互呼应、若断若续、有分有合的统一整体,此种手法称为散置。
这类置石对石材的要求比特置的低,但要组合得好。
散置运用很广,林问、坡地、池畔、河旁均可运用。
如杭州云家山水园、南京药物园“樟荫台”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2. 1 点石成景艺术点石于园林,或附势而置,或在小径尽头,或在空旷之处,或在交叉路口,或在狭湖岸边,或在竹树之下。
要求高低错落、自由多变,切记线条整齐划一或简单地平衡对称。
多采用散点或聚点,做到有疏有密、前后呼应、左右错落,方能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如在粉墙前,宜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缀以花草竹木。
这样,粉墙似纸,点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照下,形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
嘉树之下,宜点以玲珑湖石或顽石。
在梅边点石,则宜古;松下点石,则宜拙;竹旁点石,则宜瘦;芭蕉点石,则宜顽。
只有如此,方能达到相映成趣的园林艺术效果。
在河流溪涧,林下花径,山脚山坡,池畔水际,散点数石,或断或续,或横卧或直立,或半含土中,如天生的一般。
不同的景石置于园林中又可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为了表达春天的意境,常用竹子,配置竖瘦的石笋,青竹虽直,但低弯的尖梢使石笋藏其身而露其头,产生虚实的变化,以此表达春意;在植以四季常青的桂花,给人以青春常在的感觉。
夏天的意境,则多用玲珑四通的湖石,构成深涧绝谷、峭壁危峰、山脚清流环绕、山顶乔木繁荫、盘根垂蔓等清意幽深的意境。
秋天则采用黄石来创作其峰峻峭之势、其色苍古之貌,创造出山石耸立、气势磅礴的意境。
冬天多采用色泽洁白、石体圆浑的雪石,叠置于墙的北恻,产生出积雪未化的艺术效果。
作为园林点景的山石注意凹与凸、透与实、皱与平、高与低的变化。
玲珑剔透的山石,混合自然,容易构成苍凉廊落、古朴清矿、妙极自然的特点,在配以得体的竹木,使得“片石多致、寸石生情”,既有绿意,又有情趣。
2. 2 独石构峰艺术独石构峰之石,大多采用玲珑剔透、完整一块的太湖石,并需具备透、漏、瘦、皱、清、丑、顽、拙等特点。
由于其体积硕大、因而不易觅得,需要用巨金购的。
园主往往把它冠以美名、筑以华屋,并视作压园珍宝。
上海豫园有块仅次于苏州留园冠云峰的巨石——玉玲珑,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玉玲珑高5.1米,宽2.0米,重5000多千克,上下都是空洞,赛似人工雕刻。
亭亭玉立,石显青黝色,犹如一支生长千年的灵之草,堪称天工奇石。
3 掇山置石的基本原则掇山置石是园林造景中的重要手段。
假山置石与园林中其他因素如建筑、园路、广场、植物等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园景。
它能柔化建筑物生硬的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
在假山置石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3. 1 相地合宜,造山得体掇山置石首先必选因地制宜,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山石组合单元,并且将山石景观与其他园林要素统筹考虑。
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和小金山两处景点,虽然是对江南园林中名景的模仿,但因其根据场地条件进行成功的变化处理,故能达到构园得体、有若自然的艺术效果。
3. 2 巧于因借、混假于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条件造山。
在“真山附近造假山,是用“混假成真”的手段,取得“真假难辩”的造景效果。
但要注意脉胳相通,纹理一致。
如建于元锡惠山东麓的寄畅园,其假山的走向都是南北向的,与惠山的走向一致,如同一脉相承。
后来清皇帝在颐和园仿照寄畅园建谐趣园,于万寿山的东麓造假山也有类似效果。
颐和园后湖则在万寿山之北隔长湖造假山。
真假山夹水对峙、曲折收放有致,令人真假难辨。
3. 3 先立主体、相辅相成相辅相成先立主体,即突出主景,然后考虑如何安排次要景物以衬托主体。
宋•李成《山水廖》谓:“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
在布局时假山必须根据其在总体布局中之地位和作用来安排。
(也有许多庭院中有建筑或植物为主的,山石只作为建筑或植物的陪衬。
)确定假山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以后,假山本身还有主从关系的处理问题。
《园冶》提出“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就是强调先定主峰的位置和体量,然后再辅以次峰的配峰,主、次配峰构图关系应处理得当。
不仅在某一个视线方向如此,而且要求在可见的不同景面中都保持这种规律性。
3. 4 三远变化、移步换景在处理假山主次关系的同时,还必须结合“三远”(高远、平远和深远)理论来安排。
正如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写道:“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又道:“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
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如此是一山而兼数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假山在处理三远变化时,高远、平远比较容易处理,而深远却不太容易做到。
它要求在游览路线上能给人以山体深厚的观感。
这既要考虑山体的组合,又要开辟合理的游览线路。
如苏州环秀山庄,经过匠师的巧妙安排,在面积很小的地盘上掇出酷似自然的石灰岩山水景。
整个山体分成三部分:主山居山而偏东南面,客山远居园之西北角,东北角又有平岗拱伏,这就产生了布局上的三远变化。
3. 5 远观山势、近看石质掇山既要强调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又要重现细部的处理。
所谓“势”,就是山的形势,即山体的轮廓、组合及其动势特征。
就一座山而言,其山体可分山麓、山腰和山头三部分。
(1)山头。
是山岳的最高部分,按其形态有尖顶、园顶、平顶之分。
山岳两坡顶部相交形成山脊。
山脊起着分水岭的作用,主干山脊往往代表山岳的走向。
(2)山腰。
山脊线以下,山麓带以上的部分为山坡。
按其倾斜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陡坡、斜坡及缓坡。
(3)山麓。
山麓为山坡下部过渡到其他地貌单元的地带。
“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赠”是山势的一般规律。
假山不仅整体要模仿自然山体的山势,在细部处理上也须使“掇水莫知山假”。
它体现在“近观石质”上。
不同的石质除了颜色不同外,其皴纹也不同的,如湖石类属石灰岩,外观圆润柔曲,玲珑剔透,涡洞相套、皴纹疏密。
山水画中的荷叶皴、披麻皴等内容丰富,轮廓分明。
亦即山水画中大斧劈,小斧劈,折带皴等所宗。
简单地说,就是掇山至少要分出竖纹、模纹和斜纹几种变化,使其符合自然规律。
3. 6 寓情于石、情景交融我国的掇山置石,常运比拟和联想的手法来造景。
所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也就是要求掇山置石因追求“弦外之音”。
中国山水园林的外观虽都是讲究自然天成的,然其中蕴含的意境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有喻为神仙境界的,如“一池三山”、“仙山谅阁”等;有具地方传统的,如“峰虚五老”、“狮子上楼台”、“十二生肖”等;或寓意隐逸、或寓意名山大川、名园等,如“武陵春色”、“小林屋洞”黄山奇峰、桂林山水等。
这些寓意又可结合石刻题咏,使其体现综合的艺术性。
4 结束语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居环境在不断改善,人们对山水的欣赏有迫切需求,堆山叠石前途广阔。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掇山理水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便是园林创造过程中的基本理念。
园林设计师只有先成竹于胸且运筹帷幄,方能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山石景观。
注:文章内所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