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纠纷

合集下载

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

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

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1. 2019年,某乡村发生了一起土地纠纷事件。

村民之间在土地分配和使用上产生了争议,最终演变成了暴力冲突。

原因是村委会在土地分配过程中没有公正公平,导致一些村民得不到应有的土地和利益,引发了冲突。

2. 2020年,某农村发生了一起家庭矛盾事件。

一对夫妻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最终导致丈夫动手打妻子。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凸显了农村家庭暴力问题的存在。

3. 2018年,某村庄发生了一起恶性伤害案件。

两个村民因为争夺水源发生争执,其中一个人拿起工具将另一个人砍伤。

这起案件揭示了农村水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农村资源争夺的关注。

4. 2017年,某农村发生了一起集体抗议事件。

村民们因为政府修建高速公路而征地,但在补偿和安置上存在问题,导致村民们联合起来抗议。

这起事件引发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凸显了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5. 2016年,某农村发生了一起农药中毒事件。

由于缺乏正规的农药使用指导和管理,一些农民在农作物种植中过量使用农药,导致自身和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这起事件引起了对农药使用安全性的关注。

6. 2015年,某农村发生了一起邻里纠纷事件。

两个邻居因为争夺道路使用权产生矛盾,最终导致双方动手打架。

这起事件暴露出农村道路使用权和管理的问题,引发了对邻里关系的思考和改善。

7. 2014年,某农村发生了一起集体上访事件。

村民们因为政府在农村发展中的一些不公平政策而上访,要求解决问题。

这起事件揭示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对农村发展政策的讨论和改进。

8. 2013年,某农村发生了一起种植合作社纠纷事件。

合作社成员在分红和管理上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引发了纠纷。

这起事件凸显了合作社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合作关系的脆弱性。

9. 2012年,某乡村发生了一起农民工工资欠薪事件。

一家农民工工程队在完成工作后未能按时获得工资,导致农民工集体维权。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农村矛盾纠纷案例。

农村矛盾纠纷案例在农村社会中并不罕见,这些矛盾纠纷往往涉及土地、房屋、财产、人身安全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村矛盾纠纷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

1.土地纠纷。

在农村地区,土地纠纷是最为常见的矛盾之一。

例如,A村和B村之间存在土地边界争议,两村村民因土地使用权问题发生纠纷。

又如,某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因流转协议不明确导致与承租方发生争执。

这些土地纠纷案例常常需要政府部门或法律机构介入,通过调解或诉讼解决。

2.房屋纠纷。

农村房屋纠纷也是常见问题,比如,某村民在建房过程中与邻居发生纠纷,因建房位置、高度等问题产生矛盾。

又如,某村民家中房屋因邻居违法建设而受到影响,引发纠纷。

这些房屋纠纷案例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或社区调解解决,以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3.财产纠纷。

在农村社会中,财产纠纷也时有发生。

比如,某村民家中财产遭到盗窃,引发与邻居或他村村民的纠纷。

又如,某农民因担保他人借款而引发债务纠纷,影响了家庭生活。

这些财产纠纷案例需要依法维护当事人的权益,通过司法途径或协商解决纠纷。

4.人身安全纠纷。

农村社会中,人身安全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矛盾之一。

比如,某村民因家庭暴力问题向村委会求助,需要及时介入解决。

又如,某农民在外打工期间遭遇意外伤害,需要及时得到社会救助。

这些人身安全纠纷案例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多方合力解决,保障村民的人身安全权益。

总结。

农村矛盾纠纷案例涉及土地、房屋、财产、人身安全等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法律机构、社区组织等多方合作。

通过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农村土地纠纷案例5篇

农村土地纠纷案例5篇

农村土地纠纷案例5篇1. 村民因土地流转问题发生纠纷。

在某个村庄,由于土地流转问题,引发了一起纠纷案件。

村民甲和村民乙就土地流转的具体范围和使用权问题产生了分歧,最终导致了双方的对立。

甲方认为乙方越界使用了自己的土地,而乙方则认为甲方在土地流转协议中存在违约行为。

双方在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将纠纷案件提交至当地法院进行处理。

2. 村庄拆迁引发土地纠纷。

在某个村庄的拆迁过程中,由于土地补偿等问题,引发了一起纠纷案件。

部分村民对政府的土地补偿方案表示不满,认为补偿标准过低,不符合实际情况。

他们要求重新进行土地评估,并提出了自己的补偿方案。

而政府方面则认为补偿标准已经合理,并不同意重新评估。

双方在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将纠纷案件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调解。

3. 农民因土地承包纠纷起诉村委会。

在某个农村地区,一位农民因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将村委会起诉至法院。

农民认为村委会在土地承包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

他要求村委会重新进行土地承包协议,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而村委会则辩称自己的操作合法合规,不认同农民的诉求。

最终,法院将双方传唤到庭,进行审理和调解。

4. 农民因土地流转纠纷与土地经营公司发生争执。

在某个农村地区,一家土地经营公司与农民因土地流转问题发生纠纷。

农民认为土地经营公司在土地流转协议中存在违约行为,未按照约定方式使用土地,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

而土地经营公司则辩称自己的操作符合协议要求,并不认同农民的指控。

双方在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将纠纷案件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调解和处理。

5.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引发社会关注。

某个农村地区发生一起土地承包纠纷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这起纠纷案中,农民与地方政府就土地承包补偿标准等问题产生了分歧,最终演变成一场公开的纠纷。

双方在舆论的压力下,最终通过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并解决了纠纷。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社会对农村土地问题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加强对土地承包等政策的落实和监督。

农村邻里纠纷案例大全

农村邻里纠纷案例大全

农村邻里纠纷案例大全农村邻里纠纷是指在农村地区,由于邻里之间的利益冲突、意见不合等原因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这些纠纷可能涉及土地、水源、道路、噪音、家庭矛盾等各种问题,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损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农村邻里纠纷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案例一,土地纠纷。

在某个村庄,两家邻居因为土地界限问题发生了纠纷。

一家人认为对方侵占了自家的土地,而对方则坚称土地是自己的。

双方争执不下,甚至闹上了法庭。

最终,通过法院的调解和村民的见证,确定了土地的真实归属,并达成了和解协议。

案例二,水源纠纷。

在另一个村子,几家邻居因为水源问题产生了矛盾。

由于水源紧缺,每家都想要独占一部分水源,导致水源的使用和分配成为了争执的焦点。

经过村委会的调解和引导,邻居们最终达成了共识,制定了合理的水源使用方案,解决了纠纷。

案例三,道路纠纷。

在一处偏远的村庄,村民因为共用一条小路而发生了纠纷。

由于道路狭窄,经常发生交通拥堵和摩擦,邻居之间产生了很多矛盾。

后来,村民们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共同出资扩建道路,解决了道路纠纷问题。

案例四,家庭矛盾。

在某个村子,两户邻居因为家庭琐事产生了矛盾。

双方经常争吵,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给周围的村民造成了困扰。

通过村干部的介入和调解,邻居们最终坐下来沟通,化解了家庭矛盾,重归和睦相处。

以上案例仅仅是农村邻里纠纷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都反映了农村邻里纠纷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在解决这些纠纷时,我们需要注重调解和协商,尊重事实和法律,化解矛盾,维护邻里和睦。

同时,也需要加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冲突解决能力,减少邻里纠纷的发生,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农村邻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解决,相信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美好的农村社区。

村民简单矛盾案例

村民简单矛盾案例

村民简单矛盾案例案例一:小明的牛和小红的鸡小明和小红是同一个村庄的邻居,他们之间发生了一起矛盾。

小明的牛经常跑到小红的菜地里吃菜,而小红的鸡也经常跑到小明的院子里啄食料。

双方都觉得对方的动物给自己带来了损失,争论不休。

案例二:张三和李四的水井张三和李四家的水井相邻,他们共用同一口水井。

一天,张三用完了水,李四却发现水井里的水几乎干涸了。

李四认为是张三用水太多导致的,因此责备张三不节约用水。

而张三则认为李四家的用水量也很大,两人纠缠不清。

案例三:村民甲和村民乙的土地纠纷村民甲和村民乙拥有相邻的土地,但两人之间的界限不明确。

他们的土地经常被牲畜践踏,导致争执不断。

甲认为乙的牲畜侵占了自己的土地,乙则认为甲没有正确划定界限,导致牲畜误入他的土地。

案例四:村民小明和村民小红的噪音纠纷村民小明和村民小红是同一栋楼的邻居,小明喜欢在家放音乐,而小红则喜欢在家看电视。

小明觉得小红的电视声音太大影响到了他的休息,而小红则认为小明的音乐声音太大干扰到了她的生活。

案例五:村民甲和村民乙的财产纠纷村民甲和村民乙都是村里的富豪,他们之间发生了一起财产纠纷。

甲认为乙占用了他的土地,乙则认为甲窃取了他的财产。

双方争论不休,最终导致村庄陷入了恶劣的氛围。

案例六:村民小明和村民小红的道路争议村民小明和村民小红住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两人都希望道路能够扩宽以便更方便出行。

然而,两人对于道路扩建的具体范围和费用分摊存在分歧,导致双方争执不休。

案例七:村民甲和村民乙的垃圾处理问题村民甲和村民乙都住在同一栋楼里,他们的垃圾处理方式却截然不同。

甲习惯将垃圾分类后投放,而乙则直接将垃圾扔在一起。

这导致了甲认为乙不环保,乙则认为甲太过于讲究。

案例八:村民小明和村民小红的停车位争夺村民小明和村民小红住在同一小区,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停车位。

然而,小明和小红的停车位相邻,每次停车时都会发生争夺。

小明认为小红经常占用了他的停车位,小红则认为小明没有权利限制她的停车。

农村邻里纠纷案例大全

农村邻里纠纷案例大全

农村邻里纠纷案例大全
农村邻里纠纷是指农村地区居民因为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矛
盾和纠纷。

这些纠纷可能涉及土地、水源、道路、噪音、家庭矛盾等方面,给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农村邻里纠纷的案例。

案例一,土地纠纷。

在某个村庄,村民小张和小李的土地相邻,小张的地里有一块枣树,但枣树的
树枝却长到了小李的地界上,小李认为这影响了他种植作物的正常生长,要求小张修剪枣树。

小张认为枣树是他祖祖辈辈种植的,不应该被砍掉。

两人因此产生矛盾,最终导致了一场激烈的口角冲突。

案例二,水源纠纷。

某村庄的居民因为水源问题发生了纠纷。

由于村庄地势高低不一,导致山上的
水流经过几家村民的地盘,最终注入下游的水塘。

在干旱季节,水源变得更加宝贵,一些村民为了获取更多的水源,私自改道水流,导致下游村民的用水困难。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口水战和争吵。

案例三,家庭矛盾。

某村庄的两家邻居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了纠纷。

一家的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打碎了
邻居家的花盆,邻居家主人要求赔偿,但孩子家长认为是邻居家的花盆摆放不当,不应该要求赔偿。

于是双方发生了口角冲突,最终导致了两家人的不和。

以上案例仅仅是农村邻里纠纷中的冰山一角。

农村邻里纠纷的发生不仅仅是因
为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利益冲突,更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

解决农村邻里纠纷需要村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更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和协调。

希望农村社会能够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邻里纠纷问题,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

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

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农村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案例:1. 2018年,某省农村发生一起土地纠纷事件。

一家农村家庭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与流转方产生了争议。

双方对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期限等问题产生分歧,最终导致双方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引发了暴力事件。

2. 2019年,某县农村发生一起农户之间的水资源纠纷事件。

由于农田灌溉用水不足,一些农户在抢夺水源时发生争执,最终演变成群体冲突。

该事件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隐患。

3. 2020年,某村庄发生一起农民工工资纠纷事件。

一家建筑公司在完成工程后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导致农民工集体维权。

双方在争议解决过程中产生了冲突,最终需要相关部门介入调解。

4. 2017年,某村民因流转土地时未能得到公平补偿而发生纠纷。

村民认为土地流转方违反了合同约定,未按照约定支付流转费用。

双方在协商过程中产生了争执,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5. 2016年,某乡村发生一起因土地承包权纠纷引发的冲突事件。

一家农民因与村委会在土地承包期限和承包费用等问题上意见不合,双方因此产生了矛盾,最终导致了冲突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6. 2015年,某村庄发生一起因农村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事件。

流转方在流转土地后未履行承诺的发展承诺,导致农民无法获得合理的补偿和发展机会。

农民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发生了与流转方的冲突。

7. 2014年,某县农村发生一起因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事件。

政府为了开展农村改革项目需要征用土地,但在补偿标准和安置政策上与农民产生了争议。

农民为了争取更好的权益,与政府发生了冲突。

8. 2013年,某村庄因农户之间的水资源分配不公引发争执。

由于供水量有限,一些农户在争夺水源时发生冲突,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采取了多种措施解决该问题。

9. 2012年,某农村因农田流转引发纠纷。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在土地流转费用和流转期限上产生了分歧,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争议。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

常见农村矛盾纠纷案例1. 土地纠纷在农村地区,土地纠纷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例如,两个农民之间可能发生土地界线争端,导致双方发生纠纷甚至打架。

另外,政府部门可能没有及时更新土地权属证书,导致农民之间的土地权益产生争议。

2. 水源纠纷农村地区的水源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

水源纠纷可能是由于农民之间对于水资源的使用权产生争议,或者是由于村庄间的水资源分配不公平引发争执。

3. 资金借贷纠纷农村地区的农民可能需要向亲戚朋友或者当地村庄组织借款来解决生产或者生活所需。

然而,由于借贷双方没有明确的合同或者证据,可能会导致借贷双方发生纠纷,甚至上升到法律诉讼。

4. 劳动争议农村地区的农民劳动力普遍较为集中,劳动争议也较为常见。

例如,雇佣农民的工资支付问题,劳动条件不合理或不符合劳动法规定,可能导致农民与雇主之间发生纠纷。

5. 违法建设纠纷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监管,违法建设现象比较普遍。

例如,有的农民私自占用公共土地进行建设,影响其他农民的使用权益,引发纠纷。

6. 农民合作社纠纷农民合作社是农村地区的一种组织形式,用于实现农民的共同经济利益。

然而,有时候农民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善,产生财务纠纷或者权益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导致合作社成员之间发生纠纷。

7. 生活垃圾处理纠纷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例如农民家庭对垃圾分类不规范,或者村庄的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等。

这将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并引发居民间的纠纷。

总之,农村地区的矛盾纠纷案例丰富多样,多涉及土地、水资源、资金借贷、劳动、违法建设、合作社、垃圾处理等问题。

解决这些纠纷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地纠纷从多年的实践看农村涉及农民土地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多为:地半纠纷(含丢垄)、离婚当事人分割承包田纠纷、子女分割父母承包田纠纷、私开滥挖引发的田间路通行、排水纠纷和宅基地使用权纠纷等。

(一)地半儿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地半纠纷在我们县特别是西部乡镇发案率最高,此类纠纷存在易激化、难调解、纠纷当事人求决心情迫切等特点,应当引起做调解工作同志们的注意。

有个数字:济沁河乡今年5月地半纠纷共发案38件,从几年来济沁河乡民间纠纷发案统计看,地半纠纷的发案数量,约占全乡纠纷总数的二分之一。

我觉得预防和化解地半纠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村民守界经营土地。

不贪图小利,按承包面积经营承包田是避免发生地半纠纷的关键。

多种地邻一点带来的后果是地邻关系的失和、在村民中的威信降低。

从法律层面说你多种那么一点点地属于侵犯他人承包田经营权的违法行为,不但要赔偿人家的损失,严重还要受到治安或刑事处罚。

有这么一个案例:地邻的一个地半长不足50米,被李某使用了,地邻索要多次他就是不给人家,铲地期间李某和地邻家的女主人相遇,女主人提出了返还地半的要求,“地不让人、老婆孩子不让人”,我的地凭啥给你一个半,这名妇女一听火冒三丈,把李某骂了个狗血喷头,失去理智的李某挥起锄头朝这位妇女打去,结果这位妇女的肋骨被打折3根,经法医鉴定,属于轻伤。

李某锒铛入狱,不但赔了人家10000多元伤害赔偿金,还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自私自利的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济沁河乡的7位调解主任堪为调解地半纠纷的专家,齐齐哈尔市模范调解员、桦树村调解主任王目坤同志,把村民的诉求视为命令,54岁了每到春季,把米绳子绑在摩托车上,村民随叫随到,今年5月受理地半纠纷13件,化解13件,调成率为100%。

原龙头村调解主任张宝贵同志经常放弃自家500亩土地的耕种,为村民的地半纠纷奔波忙绿,5月份化解地半纠纷11件,他们的事迹非常感人。

我觉得调处地半纠纷应把握好两点:1、公平公正处理纠纷。

村民手里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村委会有土地台账,处理地半纠纷的证据不难取得,土地没不了,关键是不分亲疏远近公正的处理纠纷。

偏亲向友,处理不好纠纷,矛盾激化了你付不起责任。

无调处不当引起的的矛盾纠纷激化也是司法行政机关对调委会基本要求。

2、要有责任心。

地半纠纷多发生在农忙时间,群众找到头上要及时到场,避免影响耕种土地。

前面提到的王目坤,村民有纠纷打个电话就到场,他的事迹受到县领导的肯定。

我当了多年所长,每到春季一怕上访和二怕地半纠纷处理不好,心情可谓如履薄冰。

2、教育村民流转承包田将面积约定清楚。

土地的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近几年我县农村承包田流转规模越来越大,流转的价款也越来越高,建议流转土地时与对方签订承包田流转协议,协议中注意将承包田的面积、垄数、实际地宽约定清楚,垄较长的建议多丈量几绳并写入协议之中,作为以后处理争议、维护权益的证据。

丈量土地时最好约上地邻并请地邻在承包田流转协议上签字。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小题大做,其实不然,先君子后小人,事前麻烦一点比日后对簿公堂强百倍。

去年4月的一天,我在所里忙着处理一起上访问题,突然接到会兴村一位张姓村民的电话,这位村民焦急的说:高所长快来吧,我因地的事快出人命了。

放下电话我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

纠纷现场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躺在张某的车前,老太太嘴里不住的嚷着:不把地半给我你别想种地,老人的儿子纠集一些亲属拿着棍棒数落张某连一个老人的便宜也占,不把地退出来就送张某回老家。

我将老人扶起为她拂去身上的尘土,我向老人保证一定把她的纠纷处理好并把老人搀扶回家。

老人的亲属见我对老人这样尊重也降了火气,我对他们说:如果我处理不明白你们再动粗也不迟。

我向老人下了保证,向老人的亲属吹了牛,一个司法所长连一地半纠纷处理不了我是什么所长?群众会怎样看我?双方僵持不下纠纷激化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激化了我还怎么面对当事人呢!我在心里不住的打鼓。

我找来米绳和村委会的土地台账,量了纠纷双方的地,又丈量了两家地邻的土地终于弄清了张某占用老人30厘米土地的事实。

我要求张某将多占老人的土地给让出来,可张某说啥也不同意,他说:地是从王家转包来的,要地找王家要去吧,我包地说的就是这些垄我一点也没多种,没办法我又与远在大连务工的王某接通了电话,用了近半个小时方说服王家给老人让出地半。

做完调解协议书回到乡里已是晚上9点多了,一身一鞋的土,晚饭也没顾得上吃,可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纠纷的两家可以高高兴兴种地了。

3、教育村民翻地起垄时注意界限。

因重打垄引发的地半纠纷为数不少。

重打垄前要搞清相互收取地半的关系,该给人家的半给人留下,该收半的先告知地邻,再进行收半,免得日后争议;打垄时还要注意驾驶好农机,千万不要越界。

我乡一村干部驾车技术实在欠佳,自家地重打垄时将垄弄得七扭八歪,不自觉的占了地邻的地,垄窄的40厘米,宽处70-80厘米,焉能不起争议。

4、坡地耕作别咬上家。

坡地耕作时为了自己的地够垄数,很多人往往使劲往上咬,常使坡上地主地数不够,反之,上家也别滚垄吃下家,因此引发纠纷。

建议耕作坡地时事先将犁杖调整好,注意界限。

5、学会处理地半纠纷。

发生了地半争议,应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应保持争议地利用现状,然后按《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收集证据,申请调解、仲裁或提起诉讼。

在纠纷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争议地利用现状即争议地以前谁种还由谁种,待纠纷解决完结再纠正错误。

处理地半纠纷的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3款规定,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1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诉讼。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2条规定,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诉讼。

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2条第2款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发生的纠纷;(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和气生财、冲动是魔鬼,这里送给朋友们几句话:相邻种地要和气,流转土地要量地。

翻茬起垄看仔细,守界经营是福气。

(二)离婚当事人分割承包田纠纷很多离婚的夫妇离婚时不对承包田进行分割,有的离婚时故意不分割,目的是将承包田作为子女的扶育费交由另一方耕种,但对哪块地是自己的、做子女抚育费的期限不做约定。

纠纷了找政府调解有的甚至提起了诉讼,这是对自己的权益的漠视。

建议夫妻离婚时将承包田分割清楚,在分割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公平的按地力,将承包田一块或几块归一方使用。

这种分割方法利于双方今后对土地的经营耕作,有为数不少的纠纷当事人常持这种态度,你不是要地吗?我块块给,以此阻止另一方要地,其实不给人家土地是侵犯他人承包经营权的行为,若一方请求权益是要赔偿人家损失的,得不偿失。

2、以地抵子女抚育费书面约定清楚。

离婚时一方若想以承包田的流转收益作为子女的扶育费,要将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地块、坐落、面积、每年抵顶子女扶育费的数额、期限约定清楚。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日后争议,也便于期限届满收回土地。

3、土地分割协议报村委会备案。

分割土地后要将土地分割协议书提交村委会备案。

这样做可以将地帐分开,避免日后领取粮食补助再起争议。

有这么个案例:王某与李某因感情不合,王某舍下出生刚刚两个月的孩子出走,后两人办理了登记离婚手续,两人协议一切财产归李某所有、孩子归李某抚育。

去年3月王某返乡向李某要地,遭李家拒绝,受理后我们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要求李某将承包田予王某返还。

李某的工作通了,可孩子的奶奶任我们说法讲理她就是听不进去,她认为孩子是我一把尿一把屎养大的,你连看都没看过一眼,还有脸要地,地归孩子了,爱那告那告去。

调解陷入僵局,把纠纷推向法庭我们可以相安无事,可依据这么明了的纠纷调不下来我们又觉得不是滋味。

为使孩子的奶奶转变观念,我们向李家的邻居高大婶普起了法,高大婶主动做起了工作,终于使孩子的奶奶弄明白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这个理,愉快的将前儿媳的土地返还了。

处理当事人离婚分割土地纠纷的法律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9条规定,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0条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三)子女分割父母承包田纠纷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父母的承包经营权同样不可侵犯。

现在国家给粮补、土地流转的价格不菲加之粮食收购价格较高等,年老的父母的土地成了一些子女争夺的焦点,有的兄弟姐妹间为争夺父母的土地大打出手,社会影响恶劣。

如何处理好父母的土地问题,我们建议做子女的要做好以下几点:1、尊重父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很多父母尚有劳动能力,他们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土地很有感情,愿意经营土地,存在不种地缺点啥的心理。

做子女的要尊重父母的承包经营权,不打父母土地的注意,父母经营有困难时帮助父母铲趟收割,收益归父母所有。

父母愿意部分或全部流转土地时尊重父母的意愿,不侵占父母流转土地的收益。

2、多子女家庭父母归某一子女时,父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仍归父母所有。

3、父或母去世一方时,父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由仍由健在的父或母所有。

4、父母均过世,父母的土地由和父母共同分地的子女经营,但土地台账已分开的子女无权经营父母的土地了。

5、父母的土地台账单立,父母均已过世,此时村委会有权将父母的土地收回,作为村机动地使用。

6、父母承包的林地,父母都去世时,子女在承包期内有继续经营父母承包的林地的权利。

林地的承包人有多个子女的,继续经营父母承包林地的权利可均分。

处理子女分割父母承包田纠纷的法律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规定,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的田地,照顾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1条规定,承包人应得的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林地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物权法》第124条第1款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