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护理常规
PiCCO的相关护理

PiCCO的相关护理
一、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病人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并记录
观察股动脉压力波形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二、穿刺侧肢体护理
病人取平卧位,术侧肢体保持伸直、制动,必要时予约束带约束或药物镇静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渗液、肿胀或淤斑,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发现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三、动脉压力监测
动脉导管通路需要连续给予肝素盐水冲洗管道,保持管道畅通,肝素配比为2-4u/ ml,
加压袋压力维持在300mmHg(1mmHg=0.133kPa)
四、测量操作流程
点击picco模块第一按键→进去picco主菜单→输入患者信息(注意单位、导管位置)→cvp测量手动,cvp填写最近测量数值→点击打开picco测量界面→准备2~8°生理盐水→待界面提示推注盐水→15ml盐水快速推注完毕(5s内)→待界面出现数值→反复操作3次(10分钟内)→观察数值差异→出现异常报告医生→数值差距过大,重新校准(重复以上操作)。
五、注意事项
1、首次校正需暂停中心静脉输液30S以上
2、换能器正确校零、固定(腋中线四肋)
3、使用液体为冰盐水(2~8°)
4、每次推注5S完毕,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70s左右,10分钟内三组
5、注射完毕后关闭三通,待测量数值出现方可触摸或移动患者导管
6、保持加压袋压力维持在300mmHg(科内加压袋出现绿线)
六、导管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
2、保持管路固定、通畅,避免弯曲打折
3、每两天更换敷贴消毒穿刺点(PICC维护包),如有污染及渗血,卷边及时更换。
4、观察穿刺点皮肤情况,出现红肿、渗血及时报告医生
5、一般留置时间不超过10d。
PICOO监测与护理

t 动脉轮廓分析法得到的连续性参数 • 连续心输出量 PCCO • 动脉压 AP • 心率 HR • 每搏量 SV • 每搏量变异 SVV • 脉压变异 PPV • 全身循环阻力SVR •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 dPmax*
血流动力学和容量进行监测管理
PiCCO常用参数及意 义
心血管状态如何? 心输出量 (CO) 前负荷如何?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ml/m2
ml/m2 ml/m2 ml/kg % % % 1/min mmHg dyn*s*cm-5*m
四、PICCO监测护理
换 能 器 校 零
PICCO
定 标
参 数 监 测
导 管 护 理
换能器校零
置管完成后应分别对股动脉换能器和中 心静脉换能器校零;减少体位、输液、抽 血等因素的干扰。 每隔8h校零1次,调零方法:将换能器平腋 中线第4肋,与大气相通,按监护仪调零键, 直至数值为零,再转入三通开关使换能器 与各导管相通,调零完成,可连续监测动 脉血压和CVP。
CO/CI
心输出量/心输出指数 CO: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正常值:CI 3.5-5 L/min/m2 临床意义:其与前负荷(容量)、后负荷(血管 阻力)、心肌收缩力以及心率有关。 小于正常值说明容量不足或后负荷大或 心功能不全或心率过快/过慢,需结合其 他参数综合分析。
SV/SVI
临床意义:用于判断患者的容量状况
高于正常值
容量过多补液小心,甚
至利尿 低于正常值 容量过少 补液
ITBV/ITBI
胸腔内血容积/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ITBV是心脏4个腔室的容积 + 肺血管内的 血液容量
正常值:850-1000 ml/m2
PICCO技术在ICU的应用和护理(1)

CVP GEDV ITBV
SVV PVV SVR
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CO
每搏量 心功能指数
全心射血分数 左室收缩力指数 肺 血管外肺水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SV CFI
GEF dPmx EVLW PVPI
PiCCO护理要点
PiCCO 的定标、校准 PiCCO 波形监测 管路的管理 栓塞的观察及护理 ICU 护士的规范化专业培训
心指数(CI) 3.0 – 5.0 l/min/m2 每搏量指数(SVI) 40 – 60 ml/m2 全身血管阻力(SVRI) 1200 – 1800 dyn*s*cm5*m 平均动脉压(MAP) 70 – 90 mmHg 全心射血分数(GEF) 25 – 35 % 心功能指数(CFI) 4.5 – 6.5 1/min 心率(HR) 60 – 90 1/min 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 680 – 800 ml/m2 胸腔血容积指数(ITBI) 850 – 1000 ml/m2 每搏量变异(SVV) 10 % 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 3.0 – 7.0 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 1.0 – 3.0 ml/kg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给出了血管外肺水 (EVLW)与肺内血容量的关系,能够帮助 分辨是静水压还是通透性导致的肺水肿。
每搏量变异 (SVV)
对于没有心律失常的受控机械通气病人 SVV 反映了心脏对因机械通气导致的心脏前 负荷周期性变化的敏感性。
SVV 可以用于预测扩容治优势
与传统测量CO相关性好 创伤小 对每一次心脏搏动进行分析和测量(beat to beat)
picco监测与护理

PiCCO的护理
∆ 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 PiCCO 监测的准确性除了校正外, 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较好的、正常的动脉脉搏波形监测。
∆ 为获得精确的动脉压力波形,避免使用很长的连接管或多 个三通。严密观察各个连接处有无松动、脱出及血液反 流现象,保证三通、管路及换能器等连接牢固。
PiCCO的护理
∆ 保持动脉导管通畅:当压力曲线异常时,应分析原因。 如导管内有凝血而发生部分堵塞而导致波形异常时, 应 及时抽出血块加以疏通。
∆ 调零方法:将换能器平患者腋中线第4 肋,与大气相通, 按监护仪调零键,直至数值为零,再转三通开关使换能 器与各导管相通,调零完成。可持续监测动脉血压和 中心静脉压。
PiCCO的护理
∆ PiCCO定标:为了保持脉波轮廓分析对病人状况有更 准确的监测, 推荐病情稳定后每8 h 用热稀释测定一 次CO 校正,每次校正注入冰盐水。
压力调零
Light Sensor
前面板
全触屏或者导航键 („Touch it – Get it“) • 铝制外壳 • 清洁方便 • 防水
ON/OFF 帮助 打
静
首 上页 导航键
印
音
页
实时压力曲线
参数归纳 栏
信息栏
快捷键用户ຫໍສະໝຸດ 面参数区域热稀释 – 动脉压力轮廓校准
从中心静脉注入 一定量温度指示 剂(冰盐水) 10 15ml/次,匀速, 4秒内注射完毕 注射3次
PiCCO的护理
∆ 穿刺肢体的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卧床休息,术侧肢体保持伸直、制动,必 要时予约束带约束或药物镇静;
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牵拉,患者翻身或躁动时,注意导管 是否移位。
∆ PiCCO 的定标、校准 ∆ PiCCO 波形监测 ∆ 管路的管理 ∆ 栓塞的观察及护理 ∆ ICU 护士的规范化专业培训
PICCO的应用和护理

PICCO的应用和护理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eardiac output,PiCCO)是最近临床应用于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是一种较新的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它可测得单次的心输出量(CO),并结合脉搏波形轮廓分析连续测得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由于PiCCO监测系统拥有快捷、准确、实时、并发症少及受影响因素少等特点并具备其独特的循环监测指标,使其在多种重症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标签:PICCO使用方法;优缺点;护理1.PICCO使用方法PICCO的使用方法:建立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并在患者的股动脉放置一条PICCO专用监测管。
测量开始,从中心静脉注入一定量的冰盐水(0℃),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血管外肺水→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PiCCO导管接收端;计算机可以将整个热稀释过程画出热稀释曲线,并自动对该曲线波形进行分析,得出一基本参数;然后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1]。
2.PICCO的优点及禁忌症2.1 PICCO优点:①损伤更小,只需要利用一条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条动脉通路,无需使用右心导管②直观性,各类参数结果可直观应用于临床,无需加以解释③对每次心搏测量,治疗更及时④费用和时间节省,导管放置过程更简单,无需做胸部X线定位,不再难以确定血管容积基线,无需仅凭X线胸片争论是否存在肺水肿。
2.2 PiCCO的禁忌癥:股动脉移植术或是股动脉置管处严重烧伤,这都是PiCCO的禁忌。
在心内分流、主动脉瘤、主动脉狭窄、非切除术和体外循环的病人采用热稀释法得到检测数据是不准确的。
制造厂家提示当中心静脉导管置于股静脉时心输出量将被过高评估。
3.PICCO的护理3.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变化。
PiCCO 监测技术在ICU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铰好 的 临床 应 用 价 值 和 前 景 [ 1 ] 。本 文 通 过 对 2 0 1 4
扣国 l l 缶床 护 理 2 0 1 5年 5月 第 7 卷 第 3期
Ch i n e s e C l i n i c a l Nu r s i n g ,Ma y 2 0 1 5 ,Vo 1 . 7 ,No . 3
・ 1 9 5 ・
・
临 床 护 理
・
P i C C O监 测技术在 I C U 的 临床 应 用 与 护 理
( 上接 1 9 4页) 胃管深度 >5 0 c m、 患 者无 明显 不适 、 缺乏 充分证 据证实 胃管在 胃内时 , 更需要 临床 护士在 实践
的 对 比研究 . 护士 进修 杂 志 , 2 0 0 8 , 2 3 ( 2 0 ) : 1 8 3 6 — 1 8 3 7 .
[ 3 ] 谭亚男 , 吕晓玲. 侧 卧 位 插 胃管 在 I C U 人 工 气 道 患 者 中的 应 用 . 中国临床护理 , 2 0 1 0 , 2 ( 1 ) : 2 0 - 2 1 .
首 先 向患者 家属 作 充 分 解 释 , 让 其 了解 P i C CO 监 测 的意义 、 方法 及 配合 要 求 , 在 消除 患 者 害 怕 、 紧 张、 恐惧 心 理及 得 到患者 理解 与合 作后 , 将 患者 取去
枕 平 卧位 , 头偏 向 穿 刺对 侧 , 局部麻醉后 , 在右颈 内
( 3 ): 3 0 0 .
picco的监测与护理 ppt课件

与Fick方法对比
COTDa vs. COFick
Pauli C.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8, 2002 Tibby S.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3, 1997
18/54 24/120
0,03 ± 0,17 0,03 ± 0,24
0,98 0,99
什么是PiCCO技术?
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
两者的结合:PiCCO
a.经肺热稀释技术(TPTD)
b.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技术(PC)
中心静脉导管 • 颈内静脉 • 锁骨下静脉 温度指示剂注射
大部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都会做 以下监测 • 中心静脉导管
PCCO – COTDpa
Mielck et al.,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17 (2), 2003 Rauch H* et al. Acta Anaesth Scand 46, 2002 Felbinger TW et al. J Clin Anesth 46, 2002 Della Rocca G* et al. Br J Anaesth 88 (3), 2002 Gödje O* et al. Crit Care Med 30 (1), 2002 Zöllner C et al.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14 (2), 2000 Buhre W et al.,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13 (4), 1999
RAEDV
RVEDV
PBV
LAEDV
LVEDV
EVLW
PICCO容量监测仪临床护理应用

area of pressure
curve
compliance
shape of pressure
curve
第9页/共19页
适应征
PULSION PiCCO系统适用于需要监测心血管和循环容量的病人。
ICU常见适应症
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烧伤 外伤 / 低血容量休克 ARDS 重症胰腺炎
第10页/共19页
测量开始, 温度指示剂(冰盐水) 上腔V 右A 右V 肺A 血管外肺 水 肺V 左A 左V 升主A 腹主A 股A PICCO导管接收端 计算 机将 整 个“热 稀 释 ”过 程 画 出“热 稀 释 ”曲线 ,并自动对该曲线波 形 进 行 分 析 ,得 出 一 基 本 参 数 , 然 后 结 合PICCO 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 , 得 出 一 系 列 具 有 特 殊 意 义的重要临床参 数 , 每 搏 心 输 出 量 、心 脏 指 数 、动 脉 压 、血 管 外 肺水 、 水指数 。
SVRI 1500 ELWI 7
11/28/2011
09:00 CI 5.07 GEF 20% GEDI 950 ITBI 1150 SVRI 1100 ELWI 7 BP:100-110/55-65 分 析:心功能逐渐恢复,循环趋于稳定
PVPI 1
12/02/2011 转出
第12页/共19页
护理
进
一 步
被动抬腿试验
心彩超
检
查
补液试验
第3页/共19页
PiCCO是一种技术,是一种简便、微创、高效,对重症 病人的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工具。是采用“热稀 释”法测量单次心排血量,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下的曲线 面积来获得连续监测CO、CI和ITBV、EVLW及其他反映心脏 前后负荷和血管阻力变化的各种参数。使危重病人的血流动 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得到更进一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O监测护理常规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PICCO监测护理常规
【置管前准备】
1.签得知情同意书,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左或右股动脉及一腔
深静脉),患者取合适体位。
2.备好所需物品(PICCO及深静脉套组各一)及药品。
3.穿刺者准备。
【置管中配合】
1. 协助医生进行皮肤消毒及插管等操作。
2. 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协助置管者清理用物。
【置管后护理】
1.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见中心静脉导管):
2.股动脉导管测压及护理。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正确连接,保持管路连接紧密内无气泡。
3)保持导管在位,管路通畅,使用加压袋肝素盐水持续冲洗,保
持测压系统密闭。
4)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换能器置于正确位置(平卧位腋中线第四
肋间),测压前调零。
5)持续监测股动脉压力波形及数值,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3.局部护理:
1)深静脉导管同前
2)股动脉穿刺部位使用透明贴膜。透明贴膜24小时更换,以后每
周更换一次,必要时及时更换。
3)局部换药消毒使用碘伏,自然待干。
4)观察穿刺点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等时及时提醒,留取培养标
本,必要时拔除导管。
4.并发症监测及护理:疼痛和炎症;出血;空气栓塞;局部血肿;
气胸;心律失常;感染。
5.预防感染:
1)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必要时更换敷料。
2)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3)接触导管手卫生处置,输液或静脉注射前后严格消毒。
4)输注营养液和血制品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5)尽量避免由中心静脉管内抽血。
6.拔管后护理:
1)遵医嘱留取培养标本送检。
2)拔管后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静脉穿刺点按压5分钟,动脉
穿刺点5分钟以上,有出血倾向者、导管留置时间长或存在其
他出血可能者加长按压时间。
3)停止按压后,局部覆盖无菌纱布辅料,继续关注局部止血效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