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2:1.1.3 蒸馏、萃取和分液

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掌握蒸馏、萃取操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蒸馏和萃取的操作【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操作三、教学器材投影仪,漏斗、铁架台、滤纸、烧杯、玻璃棒四、教学方法与过程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分离和提纯的两个基本操作,本节课再来学习另外两个。
〖介绍〗简要介绍下面的两个实验要用到三个新的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和分液漏斗——的构造和功能。
〖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3,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⑴蒸馏装置的安装:由下到上、从左到右,安装时要小心,防止损坏仪器和戳伤身体;⑵纯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或沸石),不妨做个对照实验(一个加碎瓷片一个不加);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因为它测定的是蒸汽温度;⑷冷凝水的流向:与蒸汽流向相反,使得热交换充分;⑸利用蒸馏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的适用对象:两种沸点相差较大(一般是能够互溶)的液体。
〖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过渡〗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的分离除了可以根据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外,还可以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加以分离。
〖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4,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⑴加入萃取剂之后、振荡之前一般都记得塞好分液漏斗玻璃塞,但是分液前容易忘记;⑵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面流出来,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口部倒出来;⑶利用萃取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的适用对象:两液体互溶(或一种固体溶于另一液体中),但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更大。
萃取与分液教学设计

4.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碘的四
【引导】咱们今天要学的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方法之
氯化碳溶液)。
一——萃取是这样的吗?咱们通过以下几组实验来探究
(二)过程与方法
一下吧。
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设计,逐渐养成问题意识,体会科
【实验】
学探究从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逐渐形成探究的 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教学难点:萃取的原理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试管(四只)、试管架、 胶头滴管;碘单质、四氯化碳、蒸馏水、酒精 四、教学过程
的阅读教学的材料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 元中,安排了这样的歌谣材料:
发展。
Monday,Monday Math on Monday.
②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的较好,溶解度较大,呈紫红
色;
③水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
④当碘单质、水和四氯化碳混合在一起振荡后,发现分
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1.可以表述“萃取”的概念及萃取剂的条件。
含义了。那这个“萃”,会集聚集之意的“萃”,和我们今天要
2.可以用实例来说明“分液”操作的适用情况。
学习的“萃取”有相近的意思吗?你能从字面来体会“萃取”
3.知道分液漏斗与普通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学会使 的含义吗?
用分液漏斗。
学生:聚集在一起提取出来的意思。聚而取之。
四、课件结构形式的预设 在课件的制作上采用了“超链接”方法,使用“返回式” 结构设计,在每个题目的后面了预设三种材料资源,一是视
频的具体事件;二是要在每个题目的后面预设中考真题,特 别是本地的中考真题,用来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及设问方 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三是每个题目要预设答案,在学生 无法完整地归纳时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 学习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方法;
3. 了解萃取分液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萃取分液利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一般是有机溶剂和水)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将需要分离的混合物分配到两种溶剂中,实现不同成分的分离。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萃取漏
2. 漏斗
3. 烧杯
4. 实验宽口瓶
5. 有机溶剂(如乙醚、氯仿)
6. 盐水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混合物充分溶解;
3. 将混合物和有机溶剂倒入漏斗中,轻轻晃动漏斗,使两种溶剂充分混合;
4. 放置漏斗,等待两种溶剂相分离;
5. 打开排液管,将两种溶剂分别收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溅出溶剂;
2. 注意溶剂的挥发性,避免有机溶剂接触到火源;
3. 实验后要对残留的溶剂进行处理,不可随意排放。
六、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萃取分液实验的分配系数,可获得不同溶剂中的混合物成分,从而实现分离目的。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掌握这种常用的实验技术,为以后的化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萃取和分液说课PPT教案

谢
欢
谢
迎
大
指
家
导
第34页/共3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5页/共35页
第22页/共35页
第23页/共35页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 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 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 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 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第24页/共35页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口的 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 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 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上层 液体从上口倒出。
方法
有90﹪ 的同学能够主动与他 人交流和讨论,体验到通过实
知识
验的方法可以获取知识信息
与技 能
课堂萃取分液操作正确率85﹪, 90%学生知道什么是原则萃取剂 和萃取
第31页/共35页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由于学生自主活动较多,花时较长,因此需要 严格把握学生的活动进度。同样这也使得本节课不能 安排一些必要的巩固习题,在以后的习题课中应安排 这方面的习题。
萃取和分液说课
会计学
1
说课内容
一、教学背景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第1页/共35页
一、教学背景
1 教材分析
本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
课 教
课标要求
等实验操作技能
学
既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衔接,又为
的 功
教材地位
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 把学生引入化学界。
萃取和分液-教案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方面面。
其中的部分内容如粗盐的提纯,蒸馏初中已经介绍过。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
所以萃取和分液是高一学生入学后首次接触的新知识,要求相对较高。
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对不同类型混合物的分离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学情分析我们是农村学校,优生少,差生多,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中下层次的居多,基础较差,底子薄,实验能力极为薄弱,有些同学初中基本没做过实验。
设计理念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按教材顺序介绍,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更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通过比较直观的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
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引申到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学会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会区别分液漏斗与普通漏斗、长颈漏斗,了解分液漏斗的常见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②初步学会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③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设计,逐渐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教学难点:萃取的原理教具准备实验仪器: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球形、梨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铁架台、烧杯。
实验药品:碘单质、四氯化碳、蒸馏水、酒精、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讨论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过滤、蒸发和蒸馏【过渡】今天我们再学习两种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
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习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萃取的原理(二)教学难点萃取的操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练习萃取和分液操作。
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设计5:1.1.3 蒸馏、萃取和分液

必修一教学案答案预习 1、蒸馏(1)原理:沸点(2)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2、萃取:互不相溶、溶解度问题探究(二) 蒸馏和萃取1、蒸馏(2)蒸馏时的注意事项:a. 2/3,石棉网,沸石(碎瓷片)。
b.蒸馏烧瓶支管,逸出气体。
c.下,上。
d.冷凝水,加热。
加热,冷凝水。
不。
[思考]1、为了使蒸馏出的蒸气与冷却水长时间充分接触,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
2、对于蒸馏来说,只有精确控制蒸馏的温度才能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而蒸馏烧瓶支管口的温度正是被蒸馏变为气体某组分的温度,故温度计水银球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3、酒精沸点低,先蒸出的是酒精。
4、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5、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6、取未知液,加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Cl-2、萃取萃取剂选择的原则:a.大。
b.不互溶。
c.不发生发应。
3、分液a.分液漏斗b.萃取剂,振荡限时训练1.C2.D3.C4.B5.B延伸拓展(1)蒸馏方法。
(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并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1.D2.D3.B4.C5答案:(1)C→B→D→A→G→H→E→F (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
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3)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很多。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化学实验是高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涉及到很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是在化学实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制备和容器分离方法,其目的就是将两种不能相互溶解、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开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方法1.萃取实验方法所谓萃取法,就是利用两种有机物不溶于水,而且酸、碱、不同溶剂相互不溶的特点,从中提取出想要的物质。
(1)实验步骤:a)将少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相等分量的水后用铺有滤纸的漏斗过滤,即可得到异丙醇水或二甲苯水溶液。
b)例如我们要从萝卜中提取出其中含量较多的类胡萝卜素,可以先将萝卜磨成泥,然后加入适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进行摇晃,待其充分摇匀后再放置静置,最后用滤纸过滤即可得到类胡萝卜素。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异丙醇和二甲苯均易燃,实验要远离明火。
c)摇匀时要注意控制力度,以免摇溅溶液。
2.分液实验方法所谓分液法,就是采用分别具有不同密度的液体,对于导热系数、黏度等性质的相似液体也可以实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
(1)实验步骤:a)准备好干燥的分液漏斗,将要分离的混合物倒入漏斗,注意开启止水夹。
b)后面的液体在漏斗内分层,等液体出现两层可注视到前面的层并且前面的层不再有液体进入漏斗时,关闭止水夹。
c)将分离后的液体分别倒入不同的烧杯中。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操作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层的时间点,以免错过分离的最佳时间。
c)若是要分离两种相似的液体,可以使用“旋转分离瓶”进行分离。
旋转分离瓶分离两种液体时,让瓶子快速旋转,液体就能分离成两层。
二、化学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保护环境。
化学实验过程中安全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并做好环保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执教人:广东华侨中学陈芸芸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什么是分液,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步骤。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掌握萃取和分液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使学生容易获得成功感,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萃取和分液的原理。
三、教学设计
通过粗盐提纯和自来水的蒸馏实验,学生已经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了复习以及对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
以往我们也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考虑到这个情况,现改为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构建知识结构的台阶,让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了解,什么是分层→分液的定义→什么是萃取→萃取的定义和条件→萃取的原理,最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萃取和分液这两个分离操作。
设计中由易到难,层层分化,先观察现象,再分析本质,最后掌握原理,逐步搭建台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体系。
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
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四、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苯、酒精、碘水、碘单质。
五、教学过程
第二步:关闭颈部活塞,从上口将油、水分别注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
第三步:打开上口活塞,再打开颈部活塞,当液体分界面到达活塞处时,关闭颈部活塞,再从上口将上层液体注入另一烧杯中。
物质。
讨论解
决办法。
倾听、思
考。
斗的使用
方法。
知识介绍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小勺碘单质分别放入水、
酒精、四氯化碳中。
由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水中的碘单质几乎
没有溶解,溶液不变色,碘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碘水
酒精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颜色呈棕黄色。
——碘酒(医务室常见的消毒剂)
四氯化碳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颜色呈紫红
色,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
——碘的四氯化碳
溶液
倾听。
通过碘单
质在不同
溶剂中的
溶解性实
验,让学
生知道碘
在水中的
溶解度较
小,在四
氯化碳中
的溶解度
很大。
搭
建第三个
台阶。
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三: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碘水,再加
入几滴CCl4,振荡,观察现象
流程及现象描述:
实验、观
察现象、
相互交
流。
学生回
答萃取
现象和
本质。
培养学生
观察与思
考的能
力。
搭建
第四个台
阶。
探索新知
、教师讲解让学生一起朗读课本P8萃取的定义。
朗读。
回归课
本。
根据实验现象概括:
1、定义:用一种溶剂(CCl4)把溶质(I2)从
它与另一种溶剂(H2O)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的分离方法(重点突出CCl4萃取碘水中的I2这一
学生观
察、分
析、思
考、回答
问题。
由于课本
中萃取的
定义较枯
燥难懂,
将其分解
成三部
六、课堂练习
3、已知溴(Br2)和碘(I2)十分类似,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C )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课后作业:《学习与评价》第一节练习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一开始,提出两个生活中的小知识作为问题情景的设置,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进行了探究实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台阶,让学生先观察什么是分层(台阶一),再进行分层实验的探究(台阶二),从而引出分液的定义和分液漏斗的使用范围,接着教师先进行碘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台阶三),然后在试管中进行萃取实验的探究(台阶四),得出萃取的定义以及萃取的条件一,最后进行酒精能否萃取碘水中碘的探究实验(台阶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萃取的原理以及分液和萃取的使用范围。
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学习后解决了问题,那种恍然大悟的舒畅感,使学生无比兴奋、愉悦,树立了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由于学生自主活动较多,花时较长,因此需要严格把握学生的活动进度。
同样这也使得本节课不能安排一些必要的巩固习题,在以后的习题课中应安排这方面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