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最苦与最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4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4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介 绍 作者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 《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 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 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 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等。
知 识 链接
孔孟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 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 的区别。孔子的敦厚中蕴藏着凛凛正气。而孟子更偏向愤世嫉俗。 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但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孟子则在 “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化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 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
用肯定句表述出来) ② 论据——证明观点的依据(道理、事实) ③ 论证——证明论点的方法(举例、道理、对比、比喻、类比、因果)
文 体 知识
➢ 议论文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 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了什么——其次通过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最后 得出了什么结论
文 体 知识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件事、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进 而阐明自己的见解或者反驳别人主张的一种文体。(重点:表达明确 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PPT课文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PPT课文电子课件

知识备查
文体知识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
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
议驳论论文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 述中心,提出论点。(引 论)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就是摆 出论据来证明论点。 (本论)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是得 出结论。(结论)
预习检查 读一读
精读细研
说一说: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 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 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合作探究
1.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 不同句式和修辞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最 背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苦 与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 乐
人生不能逃避责任
最苦与最乐
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 的一对,我们都是在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 在这悲喜交织、苦乐参半的人生路上,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 乐?
或许我们甚少去思考,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梁启超先生 的《最苦与最乐》,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卸却( xiè )
监督( dū )
(2)词义
【契】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投合。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 束,漫无边际。
句式示例: ⑴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精品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精品课件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 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 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连接论 点和论据的桥梁和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 证、对比论证等。
文体知识 • 议论文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卸(xiè )卸车
御(yù )防御 契( qì )契约 锲( qiè )锲而不舍 楔( xiē )楔子
多音字
( bēi )背包 背
( bèi )背井离乡
( y!n )应该 应g
( y$n )答应 g
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这里指自己跟 自己的约定。 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 松愉快。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娓道来,语重心长,读来使人深受教诲。文章综合运用多种句 式、表达方式、论证方法等,语言具有一股灵动之气。就句式 而言,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 。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记叙、抒情。
课文主旨
本文作者从最苦的事和最乐的事两个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 诫人们人生在世,要对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 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引用
3.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引用
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 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的好处: 文章的语言文字富于变化,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浅显易懂,极具 感染力;文章中道理的论证深入浅出,使人容易理解与接受,非常 有说服力。

《最苦与最乐》PPT课件

《最苦与最乐》PPT课件

10、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 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责 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人生 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 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1、第1-2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请找出相关 语句。 答应的事没办、欠人的钱没还、
举例论证:
受人的恩惠没报答、得罪人没赔礼
“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 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痛苦状态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 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 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讨论第3自然段
4、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5、在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具体阐述责任 与快乐的关系?请找出相关语句。 作者认为:A: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 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 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B: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 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C: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 任,便时时快乐。” 这说明快乐也与责任是分不开的,快 乐是建立在责任之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52、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 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 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当你面对失败而优柔寡断,当动摇自信而怨天尤人,当你错失机遇而自暴自弃的时候你是否会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实,自信心就在我们的心中。 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5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60、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6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62、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6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越努力,越幸运。 64、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65、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6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67、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68、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69、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罗夫· 华多· 爱默生 70、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 71、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7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73、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74、你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7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7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7、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78、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79、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80、智者用无上心智和双手为自己开辟独有的天空,搭建生命的舞台。 8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82、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 83、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84、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85、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8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87、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戴尔· 卡耐基 88、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89、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90、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91、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92、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93、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94、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95、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失败的反应。 96、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戴尔· 卡耐基 97、我们心中的恐惧,永远比真正的危险巨大的多。 9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99、两个人共尝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欢乐却有两个欢乐。 100、时光不回头,当下最重要。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梁启超《最苦和最乐》课件(24张)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梁启超《最苦和最乐》课件(24张)

略读提炼:本文的论点、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 应尽的责任未尽。(论/观点一)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 尽完了责任。(论/观点二) ➢得出结论: 人生应该勇于承担责任。
略读提炼: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第1段):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末苦于身上背负着一种 未了的责任。
精读梳理:找出作者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二)读“最乐” 1、什么事最快乐呢?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来形容尽责任之后 的“快乐”? 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名言: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①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②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
写作特色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 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 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 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凸显出文章凝重中的轻灵 。
添读总结:修身正心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因一份责任: 老王临去世前一天,念不忘恩情,为杨绛送去了香油和鸡蛋。 周敦颐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邓稼先去世前几个月还签署了一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闻一多先生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是为了给衰微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反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木兰征战十年,胜利而归,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父亲造好了台阶,高兴地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好。 梨花姑娘们,帮助了路人,芬芳了自己。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时时尽责任 ,便时时快乐。

《最苦与最乐》pptx课件(24页)

《最苦与最乐》pptx课件(24页)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3)

中心论点
苦 与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4)


议 论 文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5--6)

1.责任有很多种,你能从第3段中找出几种责任 呢?
对他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 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 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 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 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阻击战中”。
小练笔
请同学们写一写,作为一名学生,你对自己、 对家庭应尽到怎样的责任呢?
品读语言
1.阅读文章开头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 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 苦乐与责任的关于设问句的 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 之气。
他是谁? 梁启超
梁 启 超
1.学习文章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 语言。 2.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把握作者 观点。
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 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 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 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 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 集》。
⑤显然,这种认真的读书方法,动手用笔的读书方式,一 开始需要通过意志来培养。但经过反复实践,变成自己喜欢,
就不再觉得这是自己情感以外的特别要求了。譬如早晨和 晚间刷牙,起初需要别人指点,后来依靠毅力坚持,久而 久之,化成生活习惯;偶尔不刷牙,反而感到极不自然, 不合自己的卫生习惯。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0张PPT).ppt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0张PPT).ppt
2 学习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作技巧。
品格素养
搜集有关“责任”的名言,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 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简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

一。从师于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
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 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 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归纳总结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
段中的“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未来的责任”,第④段中的
“翻过来看……人生第一件乐事”,第⑥段中的“到了长成
……永远不能解除了”三处议论句,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
观点和论证思路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脉 观点。 络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 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jiě )解放

解 ( jiè )押解
( xiè )解数
( fó )佛祖 佛
( fú )仿佛
( dǎo )摔倒 汗
( dào )倒退
必考字词梳理


既( jì )既然

即( jí )即使
赔( péi )赔礼 陪( péi )陪伴
必考字词梳理

七下语文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精品课件

七下语文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精品课件

PART.04
悟读苦乐
悟读苦乐,回顾现实——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 的责任。因一份责任:
钟南山不顾自身安危,赶赴疫情一线; …… ……
悟读苦乐,回顾现实——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 人生第一乐事。
戍边烈士为国捐躯,虽死未悔; …… ……
主题概括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 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 庭、社会、国家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 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PART.02
略读梳理
略读课文,用红笔圈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第一段】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第三段】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
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第四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
生第一件乐事。 【第四段】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第四段】人生须知道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第四段】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第五段】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
例1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 头落了地’。”
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 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作者为何大量引用名言、俗语?在论证上有何作用?
例2 “无入而不自得”(孔子)
引用名言,增强论证的权威性。论证了“从苦中得来 的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从而得出下文“人生当勇于承担负 责”的结论。
“最”是一种“极值”,强调一种典型情况。有了“最” 字,文章的论证将更有针对性。
解题
最苦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知__足____,失意而不苦的 原因是____安___分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达__观_。作者认 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责___任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 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4.树立责任感,苦中求真乐。
.
3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
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 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 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 新会人。梁启超作品合编为 《饮冰室全集》。
.
4
注音: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 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 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 比论证等。
.
25
好处: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 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 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
26
2、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 作用?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好处: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气 势磅礴;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 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 的说服力。
.
27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 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 尽到什么责任。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2)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
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
12
(3)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 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 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 任。
.
13

.
14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
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 含义和作用。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 过于为理想奋斗。”张潮却随笔写下: “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 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 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 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 快乐,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 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
1
11.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
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最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 苦永远不能解除。
5、题目中“最苦”与“最乐”能否调换位置?为 什么?
不能。因为作者认为“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
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并且“苦中真乐”,先有苦
.
20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 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 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 永远不能解除。
.
21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
一、(1、2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痛苦”。
二、(3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三、(4、5段)论“人生当勇于负责
任”。
.8.Fra bibliotek9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 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知足 ,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安分 ,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达观 。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责任 。
契约(q)ì 揽( lǎ)n 悲天悯人( )mǐn
解释词语:
失意: 不得志。
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莫若: 不如。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
5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
书。 悲天悯人:哀叹时事的艰危,同情人民的疾
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
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
.
10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 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 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
11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 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1)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 有了责任。
(1)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2)古语——如释重负 (3)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尽了责任之后的轻松
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
.
15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尽了责任之 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 境界。
.
16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 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 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
17
(三)担责任
.
18
作用: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 1的、乐找才出作是者真引乐用,的从名而言得佳出句了,并想一 想“这人些生话当的勇含于义承以担及作负用责。”的结 论(。1)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2)曾子——任重而道远
(3)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 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 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
19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 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 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
志向有抱负的人。
.
6
一、默读课文,并填空。
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___________,
而不能 __________。 二、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
7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 要内容。
才有乐。
.
22
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 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
23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 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 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舟……
.
24
1、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 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
28
提示:
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 益的责任感。
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 失败。
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
29
反馈练习
读名言,说含义,举实例。
(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句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 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 的弥勒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