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经典文言文训练

合集下载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 70 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 70 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1、商鞅立信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

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

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

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2、田登为郡守田登为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张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田登是一郡的太守,以别人说到他的名字而愤怒,违者必定受到苔刑,于是举州百姓都称“灯”叫“火”。

正值元宵节张挂彩灯,官吏在市集上张榜,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天。

”所以有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就是说这个。

后喻在上者可为非作歹,在下者却处处受限。

3、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4、伊犁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汲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汲须修绠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汲取水。

一位佐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

现今城中多有老树,如果它们下面没有水,树怎能存活?”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不过汲水需要长绳罢了。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2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2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2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

”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

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注】①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

(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弱冠:二十岁B.客死归州官舍矣客死:死在异乡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寒燠:极其寒冷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步履:行走(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②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请概括作答。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________②幸尚宽________③后贼追至________④携拯如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经典名篇文言文大全【五篇】

经典名篇文言文大全【五篇】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名篇⽂⾔⽂⼤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名篇⽂⾔⽂⼤全:隆中对 魏晋: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吟》。

⾝长⼋尺,每⾃⽐于管仲、乐毅,时⼈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君与俱来。

”庶⽈:“此⼈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汉室倾颓,*⾂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欲信⼤义于天下;⽽智术浅短,遂⽤猖蹶,⾄于今⽇。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于袁绍,则名微⽽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武之国,⽽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天府之⼟,⾼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善!”于是与亮情好⽇密。

关⽻、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也。

愿诸君勿复⾔。

”⽻、飞乃⽌。

翻译 诸葛亮亲⾃在⽥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吟》。

他⾝⾼⼋尺,常常把⾃⼰和管仲、乐毅相⽐,当时⼈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

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

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汝往矣,予悲汝之愚钝也。

闻告尔,欲习文言,非为饰辞花语,实为求其真谛。

予今特为尔编撰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愿以千言百字为尔开道示范。

愿尔如数掌握,进而能够独立阅读经典之作。

一、孟子之《离娄上》孟子曰:“温故而知新者,可以为师矣。

”夫亦知温故之难,兹将为尔分解。

龙门山外,有庐娄之国。

国君智巧过人,常有怪力。

人皆畏之,犹如畏虎。

有鬼龙,负不斩之罪。

国君闻而想除之,谓之“离”龙。

卒有奇男子,微风运才,救国主于危难之中。

乐幸运之余,予闻知者云:“龙之离者,真知也。

”此,则离国之真谛。

乃知道通往,令王子学者可得温故以知新。

二、韩非子之《解铃系铃》韩非子曰:“非子之言曰‘解之者系之’。

”是故予欲以此文章解析其中奥秘。

夫解之者,欲求其意。

而系之者,则为构建行文之骨架。

甚也哉!若蜿蜒蠕动之蛇,不与人类同出入而使人不知踪迹。

君王有一铃,锁于内室,欲使王亲当小乐之时,铃作引领与之。

臣子识之,默契万全不言失声。

何以解铃之法?庖犬气吞山河时,藉由解铃之术引破之。

三、《孔乙己》曰:“我常觉得人活着挺好。

”此乃余为尔篇章重排理顺之文,吾偕尔后始知盗御牛者心想事成而我暗驱度者之忧虑也。

孔乙己,特立独行,不按常理出牌。

亦无奈何,可亦亦何奈何。

书之于尔,亦欲藉此教之孔乙己曰:“百忧思友之谓。

”我望儿时行将过己门时之友,皆深知友谊至深,亦为之轻松。

良友间,凭空之氛围提乎我心头。

可谓心灵的寄托。

四、《弟子规》曰:“爱国爱民,见义勇为。

”夫尔何人,胸怀爱国爱民之志,不见亦知之。

“弟子规”是千百年来子弟必背之言行告诫。

爱国爱民,则当少年登高望远,为中华之崛起负重前行,意非木郎长不忘努力。

见义勇为,则当亦神思感应,以无畏之勇前行,四洲兮六峰兮。

胸中之志如大宇之一粟。

五、《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

”此乃道家之经典,予因尔之求解,以此书之。

道可道者,非常道也。

此意欲表达,道无法言传,道法自然,道非有可描述之道也。

凡夫俗子赋诗作文,尽被一道一事之字句所束缚。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人恒过(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____________ 委:放弃B.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 池:水池C.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 得道: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中有足乐者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__________ 或异二者之为C.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D.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训练

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一)班级姓名完成作业时间一.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B.岛初赴/举京师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郭纯哭母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

使①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

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注释】①使:刺史。

【2015湖南株洲中考】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群鸟争来食.之:(2)其后数.如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3.概括文中的内容和主旨。

(1)内容:(2)主旨:翻译:东海郡有个叫郭纯的孝子,他的母亲去世后,每次思念痛哭母亲时,都有许多鸟雀聚集到他家庭院上课。

刺史调查后发现确实如此,,于是官府为这位孝子立牌坊,用来表彰(旌表:表彰,封建社会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用牌坊、赠匾额等予以表扬)他这一族人(门闾:家庭)。

后来得到消息,原来是这位孝子每次痛哭前,就在地上撒上饼子,成群乌鸦争着来抢食。

以后多次这样做。

后来乌鸦听到哭声就认为是有饼子吃了(度:制度),没有不竞相赶来的(凑:趋,奔向),并非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答案:1.(1)吃(2)多次,屡次2.(乌鸦)没有不争相赶来的,并不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3.(1)本文叙述了郭纯在母亲去世后痛苦时,在地上撒饼引来鸟群,以至于让官府以为是孝心感动了上天的故事。

(2)抨击伪孝行为。

2、势利鬼吴生有吴生者,老而趋势。

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①,意色殊傲。

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②也。

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

”时人嗤之。

【注释】①酬其揖:鞠躬还礼。

②张伯起:张锋翼,明朝著名戏曲家,字伯起。

【2015上海崇明二模】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见.主人待之甚恭:(2)更.欲殷勤致礼: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时人嗤之。

3.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用哪个成语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A.趋炎附势B.前倨后恭C.刮目相看D.见风使舵翻译:有一吴姓的人,总是趋炎附势.有一次参加一个盛大的聚会,见到一位比他来得晚、穿著粗布衣服的人,只是马马虎虎的向他鞠躬还礼,神情非常傲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篇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太和中学张磊一,小人无朋欧阳修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注释】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

答案:1.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

2.(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

《小人无朋》译文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是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结成朋党。

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小人所喜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财。

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

等到他们见利而各自争先,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却反而互相残害,即使对其兄弟亲戚也顾不得。

所以臣认为小人无朋党,他们暂时为朋党,是虚伪的。

君子就不是这样。

他们所依据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

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则能够和衷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

二,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苏轼始,尚书郎赵君成伯为眉之丹棱令,邑人至今称之。

余其邻邑人也,故知之为详。

君既罢丹棱,而余适还眉,于是始识君。

其后余出官于杭,而君亦通守临淮,同日上谒辞,相见于殿门外,握手相与语。

已而见君于临淮,剧饮大醉于先春亭上而别。

及移守胶西,未一年,而君来倅是邦。

余性不慎语言,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脏,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

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以此尤不可与深中而多数者处。

君既故人,而简易疏达,表里洞然,余固甚乐之。

而君又勤于吏职,视官事如家事,余得少休焉。

君曰:“吾厅事未有壁记。

”乃集前人之姓名以属于余。

余未暇作也。

及为彭城,君每书来,辄以为言,且曰:“吾将托子以不朽。

”昔羊叔子登岘山谓从事邹湛曰自有宇宙而有此山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堙灭无闻使人悲伤。

湛曰:“公之名,当与此山俱传,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夫使天下至今有邹湛者,羊叔子之贤也。

今余顽鄙自放,而且老矣,然无以自表见于后世,自计且不足,而况能及于子乎!虽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数百年之后,得此文于颓垣废井之间者,茫然长思而一叹也。

16.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余出官于杭卸任B.视官事如家事对待C.乃集前人之姓名以属余通“嘱”,嘱托D.然无以自表见于后世显现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舍其邻邑人也则移其民于河东B.剧饮大醉于先春亭上而别见欺于王而负赵C.必吐出乃已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吾将托子以不朽申之以孝悌之义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名记是将担任此官者的业绩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评判其优劣,文中所说的“不朽”、“表见于后世”等话,实际上是在警醒自己。

B.文如其人,文以载道,文字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本文是苏轼是对自由心灵的抒写,只有尽尝生活艰辛的人,才能发挥到极至.C.文章中,苏东坡记叙了与赵通判共事的经历,感叹自己经常因说话不慎而遭祸,同时作者对官员间的告讦之风表示反感。

D.《密州通判亭题记》把抒情、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成分糅合起来,以胸中的感受、联想为主,信笔写去,文章结构似乎松散,但却于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昔羊叔子登岘山谓从事邹湛曰自有宇宙而有此山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堙灭无闻使人悲伤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君既罢丹棱,而余适还眉,于是始识君。

(3分)(2)君既故人,而简易疏达,表里洞然,余固甚乐之。

(4分)答案16. A 出任17. A 都解释为“他的”,作代词B在\被C才\却D表目的,来\介词,用18. D 手法说明错误,本文并没有写景19.昔羊叔子登岘山/谓从事邹湛曰/自有宇宙而有此山/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堙灭无闻/使人悲伤20.(1)赵君从丹棱县令卸任后,我恰好回到眉州,于是结识了赵君(2)赵君是我的老朋友,性格又直率旷达,表里如一,我本来就很喜欢他。

参考译文当初,尚书郎赵成伯君曾任眉州丹棱县令,他家乡的人至今称颂他。

我是他邻县的人,所以了解得很详细。

赵君从丹棱县令卸任后,我恰好回到眉州,于是结识了赵君。

后来我出川任职于杭州,而赵君也担任了临淮郡通判,我们同日上朝辞行。

相见于殿门外,握着手互相交谈。

没过多久,又在临淮见到赵君,豪饮大醉于先春亭上,与他告别。

等到我移任密州知州后,不到一年,而赵君也来到密州担任通判。

我生性说话不谨慎,与人交往不分远近,动不动就把心里话掏出来,如果不能完全说尽,就像有东西卡在喉咙里,一定要吐出来才算痛快。

可有的人就把这些话记录下来上疏给朝廷,说我怨恨朝廷,所以我最不愿意与城府深而心术过多的人相处。

赵君是我的老朋友,性格又直率旷达,表里如一,我本来就很喜欢他。

而他做事又很勤勉,处理公事如同做自己的家事那样尽心尽力,这样我也就稍得空闲。

赵君曾说:“我们通判厅还没有通判题名记。

”于是他收集了前任通判的姓名、任期交给我。

我一直没有得空写。

后来我改任徐州知州,赵君每次写信来,都要提到这件事,并且说:“我还想托你的大名流传不朽呢!”当年羊祜登上岘山,对从事邹湛说:“自从有了宇宙就有了这座山,登上此山远望,像我和你这样的人很多,都已经湮灭无闻了,真使人感到悲伤。

”邹湛说:“羊公的大名,一定会与此山一起流传千古,像我这样的人,才会像您说的那样湮灭无闻呢。

”使天下人至今知道有邹湛这个人,的确是羊祜的功劳。

可如今我顽钝无能,疏懒自放,年纪也老了,却没有什么成就能够自我表现流传后世,自己还顾不上自己呢,还能帮得了赵君吗?话虽这么说,我也不能不为赵君写上几句,使那些几百年之后,在颓垣废井之间发现这篇文章的人,能够想到我们,叹息一声也就足矣。

三,《寒花葬志》练习题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

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是明朝后期古文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

归有光,字又字开甫,世称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魏孺人媵也(),(2)事我而不卒()(3)年十岁,垂双鬟()(4)曳深绿布裳()(5)爇火煮荸荠熟()(6)婢削之盈瓯()(7)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8)目眶冉冉动()(9)奄忽便已十年(10)魏孺人笑之()3、用原文语句填空:⑴文章明写寒花,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之情的句子是:①②⑵文中从寒花的外貌方面活现出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形象的句子是:⑶文中表现主仆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没有半点隔阂的句子是:⑷文中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表达作者深痛悼念之情的句子是:⑸文中抒发作者对生命脆弱,时光快逝,人生际遇不可捉摸的句子是:4、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描写寒花日常生活的两件小事。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寒花在作者印象中是个怎样的人?5、文中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附:参考答案1、熙甫、震川先生2、(1)媵: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

这里指随嫁的女子。

(2)事:侍奉。

(3)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4)曳:拖着,这里是穿的意思(5)爇:点火,焚烧。

(6)瓯:小瓦盆。

(7)饭:吃饭。

(8)冉冉:形容眼睛缓慢转动的样子。

(9)奄忽:很快的。

(10)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3、1)①魏孺人笑之②孺人又指予以为笑(2)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3)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4)吁,可悲也已!(5)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4、寒花拿走熟荸荠不给作者吃;寒花倚在小桌旁吃饭。

天真质朴、稚气调皮、活泼好动。

5、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是为了表现魏孺人性情温厚,善良,慈爱,是个贤妻良主。

说明作者生活在夫妻感情真挚深笃,主仆关系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中。

表现作者对亡妻一颦一笑无尽的怀念和时过境迁的伤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