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思考与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医学统计学(李晓松主编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附录 第3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医学统计学(李晓松主编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附录 第3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三章实验研究设计【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 实验设计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2. 实验研究中,随机化的目的是什么?3. 什么是配对设计?它有何优缺点?4. 什么是交叉设计?它有何优缺点?5. 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的目的是什么?二、案例辨析题“三联药物治疗士兵消化性溃疡”一文中,对2000~2006年在某卫生所采用三联药物治疗的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析。

内镜检测结果显示,痊愈13人,显效14人,进步7人,无效4人,有效率达89.5%。

据此认为该三联疗法的疗效较好,且由于其价格适中,可在部队卫生所中推广。

该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三、最佳选择题1.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实验场所B.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受试对象C. 受试对象、研究人员、处理因素D. 受试对象、干扰因素、处理因素E.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研究人员2.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A. 随机化、对照、重复B. 随机化、对照、盲法C. 随机化、重复、盲法D. 均衡、对照、重复E. 盲法、对照、重复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 处理因素B. 观察指标C. 抽样误差D. 观察时间E. 纳入、排除受试对象的标准4. 为了解某疗法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用12头健康雌性良种幼猪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仅实验组给予该疗法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

7天后观察两组幼猪的存活情况。

该研究采用的是A. 空白对照B. 安慰剂对照C. 实验对照D. 标准对照E. 自身对照5. 观察指标应具有A. 灵敏性、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客观性B. 灵敏性、变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客观性C. 灵敏性、特异性、变异性、均衡性、稳定性D. 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均衡性、客观性E. 灵敏性、变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均衡性6. 比较两种疗法对乳腺癌的疗效,若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分期构成不同可造成A. 选择性偏倚B. 测量性偏倚C. 混杂性偏倚D. 信息偏倚E. 失访性偏倚7. 将两个或多个处理因素的各水平进行组合,对各种可能的组合都进行实验,该实验设计方案是A. 随机区组设计B. 完全随机设计C. 析因设计D. 配对设计E. 交叉设计8. 在某临床试验中,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试验药+对照药的模拟剂,对照给予对照药+试验药的模拟剂,整个过程中受试对象和研究者均不知道受试对象的分组。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培训资料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培训资料

第三章思考题3.1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

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3.2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3.3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3.4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3.5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1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

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l 4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24131⎪⎭⎫⎝⎛+l m ml ?为什么? 3.6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3.7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3.7.4)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3.8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3.9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3.10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3.11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3.12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3.13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dt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3.14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3.15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第三章思考题解答3.1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确定刚体的一般运动不需3n 个独立变量,有6个独立变量就够了.若刚体作定点转动,只要定出任一点相对定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就确定了,只需3个独立变量;确定作平面平行运动刚体的代表平面在空间中的方位需一个独立变量,确定任一点在平面上的位置需二个独立变量,共需三个独立变量;知道了定轴转动刚体绕转动轴的转角,刚体的位置也就定了,只需一个独立变量;刚体的平动可用一个点的运动代表其运动,故需三个独立变量。

第三章 计划(习题答案)

第三章  计划(习题答案)

C. 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D. 组织中的工作设计
4.当环境存在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时,(B)就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A.具体性计划 B.指导性计划
C.战略性计划 D.战术性计划。
5.战略性计划通常查由(C )来制定的。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所有管理者
6.关键路线是 PERT 网络中(B)的事件和活动的序列。
期望时间(周) 10 6 14 6 3 3 5 5 4 3 1
紧前事件 — A B C C C D,E,F G D I,H J
36 36
40 46
4
D
I
3
49 49
00
10 10
16 16
6
30 30
33
5
36
41
41
46 46
1
J
10
6
14
3
5
5
0
A
B
C
E
G
H
3
50 50
K
3
5
F
33 36
关键线路是 A—B—C—D—G—H—J—K,这幢办公室楼所需要 50 周的时间。
2.某项工程的各工作及其持续时间如下表所示
工作名称
工作持续时间(天)
A
15
B
15Βιβλιοθήκη C14D10
E
6
F
6
G
1
紧前工作 — A A B,C B D D
H
30
I
8
要求:绘制网络图,确定关键路线,计算工程完工期。
E,G F,H
关键路线:ABDGHI 工程完工期:15+15+10+1+30+8=79 天

第三章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答案
kij ≡ −δ ji
17.为使图示多跨静定梁 D 截面两侧截面产生 ∆θ 的相对转角,需在 D 处施加一对多 大的力偶 M(如图 a) ?已知 EI = 常数,弹簧刚度 k = 3EI l 3 。
∆θ
答:解法一: 有弹性支座的位移计算公式为:

=
∑∫
MPM EI
dx
+

FRk Fk k
因此,除作单位和荷载 M 图外,还需求出弹性支座由荷载与单位广义力引起的反力。
刚架,忽略轴向和剪切变形对位移的贡献,其误差小于2%~千分之3。
9.如下图乘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三个结论都是不对的。原因为(a) yi 应该是面积 Ai 形心对应的直线图形坐标, 不应该是分割图形的对应坐标。(b)M 是折线图形,图乘条件必须有一个是直线图形。(c) 二次抛物线 hl 3 的面积公式必须是标准抛物线,也即顶点处图形切线必须与基线(轴线)
11.图乘法求位移时应注意避免哪些易犯的错误? 答:有如下一些情况应注意避免: 1)求面积范围内所对应的取纵坐标图形是折线而非一条直线。例如:
2)非标准抛物线图形没有分解。例如:
8
3)梯形图形相乘时,取坐标图形不能因求面积时分割而只取分割部分坐标。例如:
4)各杆件刚度不同时,没有考虑各杆件应该用其对应的刚度。或者遗漏分母刚度项。
应的虚曲率、虚轴向线应变和虚切应变,ds 为微段长度,ck 为 k 支座的已知位移,FRk 为与 已知位移 ck 对应的单位广义力引起的反力。
5.试说明荷载下位移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各项的物理意义。 答: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公式一般适用于一切线弹性结构的荷载位移计算,因为这
里荷载引起的应变量是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的。式中 M、FN、FQ 分别为单位广义力状态所 引起的杆件弯矩、轴力和剪力, M P 、 FNP 、 FQP 分别为荷载所引起对应的杆件弯矩、轴力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第四章思考与练习答案(课后练习)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第四章思考与练习答案(课后练习)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代谢》思考与练习答案第一节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一、选择题1. 很多有机物可以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其中,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是()A. 脂肪B. 葡萄糖C. ATPD. 蛋白质【答案】C【解析】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2. 人在静卧时24h内会消耗40kgATP,在激烈运动时每分钟可消耗0.5kgATP。

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ATP大量水解为ADPB. ADP可以快速生成ATPC. ATP-ADP循环转化迅速D. 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答案】C【解析】1个AT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

3个磷酸基团之间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正确。

3. ATP水解为ADP,可以用下图表示,图中X代表的是()A. H2OB. 磷酸C. 腺苷D. 葡萄糖【答案】B【解析】ATP水解形成ADP,同时生成一个磷酸,并释放能量,所以X代表磷酸。

4.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

该现象不能说明()A. 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B.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C.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D. 部分带有p的ATP是重新合成的【答案】B【解析】发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A不符合题意;该观察不能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B符合题意;放射性标记来自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ATP的含量变化不大,说明存在ATP的分解,C、D不符合题意。

二、简答题有研究者用萤火虫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将萤火虫的发光器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状,取两等份分别装入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的水并混匀,观察两支试管。

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习题与思考题3-8 按要求写出相应的指令。

(1)把寄存器R6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中。

(2)把外部RAM 1000H单元的内容传送到内部RAM 30H单元中。

(3)清除内部RAM 3FH 单元的高4位。

(4)使累加器A的最低位置1。

(5)清除进位位。

(6)使ACC.4和ACC.5置1。

(7)把外部ROM 2000H单元中的内容送到内部RAM的20H单元中。

(8)把外部ROM 2000H单元中的内容送到外部RAM的3000H单元中。

答案:(1)MOV A,R6(2)MOV DPTR,#1000HMOVX A,@DPTRMOV R0,#30HMOV @R0,A(3)ANL 3FH,#0FH(4)ORL A,#01H(5)CLR C(6)ORL A,#30H(7)CLR AMOV DPTR,#2000HMOVC A,@A+DPTRMOV 20H,A(8)CLR AMOV DPTR,#2000HMOVC A,@A+DPTRMOV DPTR,#3000HMOVX @DPTR,A3-10 编写程序段完成如下要求。

(1)将寄存器R0中的内容乘以10(积小于256)。

(2)将片内RAM 30H单元开始的15个字节的数据传送到片外RAM 3000H开始的单元中。

(3)将片外RAM 2000H开始的5个字节的数据传送到片内RAM 20H开始的单元中。

(4)有10个字节的二进制数存放在片内RAM以40H开始的单元内,编程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并存于内部50H单元中。

(5)将片外RAM空间2000H~200AH中的数据的高4位变零,低4位不变,原址存放。

(6)将外部RAM 2040H单元的内容与3040H单元的内容互换。

答案:(1) MOV B,#0AHMOV A,R0MUL ABMOV R0,A(2) ORG 0000HMOV R0,#30HMOV DPTR,#3000HMOV R7,#0FHLOOP: MOV A,@R0MOVX @DPRT,AINC R0INC DPTRDJNZ R7,LOOPSJMP $END(3) MOV DPTR,#2000HMOV R0,#20HMOV R7,#05HLOOP: MOVX A,@DPTRMOV @R0,AINC R0INC DPTRDJNZ R7,LOOPEND(4) ORG 0000HMOV A,40H;A寄存器放最大值,且初始化最大值(默认第一个数)MOV R3,#09H;比较次数MOV R0,#41HSTART: CJNE A,@R0,LOOPLOOP: JNC LOOP1;如果比A小,则跳转到LOOP1MOV A,@R0;如果比A大,则更新A的值LOOP1: INC R0DJNZ R3 STARTMOV 50H,ASJMP $END(5) MOV DPTR,#20000HMOV R1,#0BHLOOP: MOVX A,@DPTRANL A,#0FHMOVX @DPTR,AINC DPTRDJNZ R1,LOOPSJMP $(6) MOV DPTR,#2040HMOVX A,@DPTRMOV R0,#20HMOV @R0,AMOV DPTR,#3040HMOVX A,@DPTRXCH @R0,AMOVX @DPTR AMOV A,@R0MOV DPTR,#2040HMOVX @DPTR,A3-15 设有一带符号的十六位数以补码形式存放在R2、R3寄存器中,试编制求其原码的程序。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题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题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其基本公式如何表达?它具有什么用途?答: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利润等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即:销售收入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利润或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设销售单价为p,销售量为x,固定成本总额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利润为P。

则将这些符号代入上述方程式,则为:px-(a+bx)=P本量利分析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企业预测和决策常用的基本方法。

可用于保本点预测分析、目标销售量或目标销售额的预测分析、利润预测分析及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不确定性分析、经营风险分析、全面预算编制、责任会计与业绩评价等。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哪些内容?答:本量利分析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假设: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本量利分析必须在成本性态分析已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即假设本量利分析所涉及的成本因素已经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相关的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形成。

2.线性假设假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产销业务量范围内,总成本性态模型表现为线性方程式(y=a+bx);同时,在相关范围内,单价也保持不变,使得销售收入函数也是一个线性方程式(y=px)。

此外,总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均以同一产销业务量为自变量。

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假设企业只安排一种产品的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均能通过市场实现销售,并且自动实现产销平衡。

对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在总产销量发生变化时,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在全部产品总销售额中所占比重不变。

这种假设可使分析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单价、成本以及业务量对利润的影响上。

3、什么是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的实质是什么?答:贡献毛益,也称边际贡献、创利额,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统计学原理》(财经版、黄立华)第三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统计学原理》(财经版、黄立华)第三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思考与练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 )。

A.工人按性别分组B.教师按年龄分组C.学生按成绩分组D.商业按销售额分组2.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B )。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质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3.变量数列中各组变量值在决定总体数量大小时所起的作用就其实质而言(C )。

A.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B.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C.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有关D.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4.组距式变量数列的全距等于(D )。

A.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B.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C.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D.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5.对于越高越好的现象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如第一组为60以下,第二组为60~70,第三组为70~80,第四组为80以上,则数据(A )。

A.70在第三组B.60在第一组C.80在第三组D.70在第二组6.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1000.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250,则该组组中值为(C )。

A.1000B.500C.750D.8507.对连续性变量分组( B )。

A.要用单项式分组B.要用组距式分组C.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都可以D.要用等距式分组8.划分连续性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B )。

A.重叠B.相等C.不相等D.间断9.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C )。

A.划分分组界限B.确定组数C.选择分组标志D.划定分组形式10.次数分配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这种分布的类型是( B )。

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J型分布D.洛伦茨分布11.对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数列还是异距数列,决定于( A )。

A.次数的多少B.变量的大小C.组数的多少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12.区分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根据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练习】
一、判断题
1、各组名称和各组分配次数是分配数列的两个要素。

( )
2、单项数列只有一栏数值。

()
3、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其分组方法均对总体按某标志分组。

()
4、连续型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
5、简单表就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个标志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

()
答案:1、√2.×3.√4.√5.×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B.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
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
2、下列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
C.工人按性别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
3、变量数列中各种频率的总和是()。

A.大于100%B.小于100%
C.等于100%D.不等于100%
4、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2,组数为6,则组距为()。

A.8.6 B.8 C.6 D.9
5、某变量数列,如第一组为75以下、第二组为75-85、第三组为85-95、第四组为95以上,则数据()。

A.85在第一组B.75在第二组
C.95在第三组D.85在第二组
6、某小组5个学生的统计课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70分、62分、86分和76分,这5个数字是()。

A.标志B.标志值
C.变量D.指标
7、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成为()。

A.横行标题B.纵栏标题C.总标题D.指标数值8、统计表的纵栏标题是用来说明()。

A.统计表的名称B.各组的名称
C.统计指标的名称D.指标数值
9、在填列统计表时,若某项统计数据免填,其符号为()。

A.…B.×C.-D.0
10、区分简单表与分组表是看()。

A.对总体是否分组B.对总体按几个标志分组
C.宾词部分有几栏数值
答案:1.C;2.B;3.C;4.D;5.B;6.B;7.C;8.C;9.B;10.A
三、多项选择题
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是因为这些原始资料是()。

A.零碎的B.系统的C.分散的D.具体的
2、统计分组的关键()。

A.正确计算组距和组中值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C.按数量标志分组D.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3、下列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按工资分组B.按职业分组C.按产业分组
D.按地区分组E.按人均收入分组
4、下列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按性别分组B.按工种分组C.按人数分组
D.按平均工资分组E.按工龄分组
5、构成分配数列的要素是()。

A.各组名称或各组变量值B.组距C.组数
D.各组次数E.指标数值
6、统计表按对总体分组情况可分为()。

A.调查表B.简单表C.简单分组表
D.整理表E.复合表
7、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的构成包括()。

A.总标题B.主词栏C.横栏标题
D.指标数值E.纵栏标题F.宾词栏
答案:1.AC;2.BD;3.BCD;4.CDE;5.AD;6.BCE;7.ACDE
四、计算题
1.对某企业30名职工的产品日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某原始资料如下(单位:件):
98 81 95 84 93 86 91 102 100 103
105 100 104 108 107 108 106 109 112 114
109 117 125 115 120 119 118 116 129 113
根据上面的数据编制组距为10的分布数列,并绘制次数分布图。

(1)对原始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81848691939598100100102
103104105106107108108109109112
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5129
(2)确定组数和组限。

组数为(129-81)÷10=4.8,故应为5组,可采取相邻组组限重叠,不含上限的办法确定组限。

(3)分组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结果如下表所示。

次数分布图如下:
80 90 100 110 120 130
2.某统计专业班40名学生期末考试中,《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498149848687757372 68 75 82 92 89
688955798695767160 90 65 76 76 77
868589896457828778 87 70 68
假设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分组的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

解:(1)40名学生成绩的统计分布表: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是数量标志。

(3)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