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
那你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就像贪婪的魔鬼,带给中国人的是无穷的灾难,带走的却是中国无尽的财富。
鸦片的毒烟在中国的大地上蔓延,让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让无数士兵失去了挥动刀槍的力量,让无数的官吏为筹烟款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贪污受贿。
白银则像水一样流到英国人的海船上。
朝廷的有识之士对烟害忍无可忍。
湖广总督林则徐力主禁烟,上书道光皇帝说:“不革除烟害,十年后国家将没有可以筹集的饷银,没有可用之兵。
”道光皇帝感到了鸦片对满清统治的威胁,同意了林则徐的禁烟主张,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林则徐深知官场黑幕对禁烟的阻碍,先微服到广州召见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水军提督关天培,以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了解广东烟害,暗查与洋人勾结走私鸦片的官吏。
一切准备停当后,邓廷桢召集两广官员到总督府议事。
待官员们到齐,邓廷桢突然起身高声宣布:“钦差大臣林大人到!”官员们一震,未等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林则徐已在大堂肃然坐定。
林则徐威严地扫视一眼堂下的官员,令官员们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不宁和恐惧。
林则徐正气凛然地说:“此次奉皇上之命到广州禁烟,凡勾结洋人贩卖鸦片者,一律严惩,自首者从轻处罚。
”堂下一片嘈杂,但无人站起招认。
林则徐冷笑一声,蓦然喝道:“伍绍荣、伊里布……!”被点贪官顿时魂飞魄散,惊恐中哪里会想到林大人微服查访,早掌握了他们助纣为虐勾结洋人情况。
关天培早已布下兵士,此时冲进大堂,将这些贪官污吏绑了起来。
肃清了内奸,林则徐立即向英国商人下书,勒令他们缴出全部鸦片。
“这是对大英帝国的侮辱!”颠地在英国商馆高叫着,他是最大的鸦片商人,“一箱鸦片都休想从我手里拿走。
”“可是我们的许多鸦片就在码头的仓库里,林则徐已经封锁了港口。
(完整版)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代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溃退,国家处在存亡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返乡守孝。
1126 年金兵大力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 此刻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 " 精忠报国 " 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久铭刻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 " 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 " 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假如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而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以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此后, " 精忠报国 " 四个字就永不退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激励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英勇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往救援,多次战胜金军,遇到宗泽的欣赏,夸赞他 " 智勇才艺,古良将不可以过 ", 此后成为有名的抗金英豪 ,受历代人民所仰慕。
2.乐天做诗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十二月,白居易从校书郎调任盩厔县县尉。
当时正居住在该县的陈鸿和王质夫,有一天跟白居易结伴旅行仙游寺。
游完寺庙,在一块喝酒的时候,提及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三个人都感触不已。
王质夫站起来,邀白居易干杯,同时对白居易说:“那世上难得一见的故事,假如没有世上难得一见的人材来加以描绘润饰,就会跟着岁月的流逝,消逝得销声匿迹,未来就不再见有人知道了。
乐天兄擅长做诗,又是多情之人,写一写这个爱情故事,怎样?”白居易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就有了这首千古流传的有名诗篇《长恨歌》。
3.宋濂守信勤学宋濂小时侯喜爱念书,但是家里很穷。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1.《孝经》中的故事:《钮秉忠忠孝传家》故事背景:晋朝时期,有一位叫钮秉忠的人,他是个孝子,为了尽孝敬养父母,不怕困苦,无论天气如何,他每天早上都要走十里山路去山上砍柴,扛回家给父母炊火取暖。
故事情节:有一天,钮秉忠砍柴刚好赶上下大雨,他湿透了身子,但为了孝敬父母,他并没有抱怨,继续砍柴、劈柴。
母亲见状,心生悲凉,问他为何不回家。
他恳切地说:“我是为了给父母取暖,请让我继续砍柴。
”父亲听到儿子的话,感动不已,泣不成声,对着儿子说:“忠孝传家,有志向的人应该学着像你一样顶礼膜拜山河万物。
你为我们取暖,就是在给我们尊崇,你的品德行为为我们带来了荣耀和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面临困难和苦难,也要坚守孝道。
2.《红楼梦》中的故事:《贾宝玉传承优良家风》故事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贾宝玉是主要角色之一,他出身贵族,但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
故事情节:贾宝玉从小机智聪明,善良宽厚,对人友善。
他在贾府里与表妹林黛玉相互倾心,但他为了尊重家族的传统规则,选择放弃了爱情,配合家族的决定娶妻生子。
他对待家族的继承和身份更是持有一份敬畏和责任感。
他在红楼中恪守家训,尊敬姑妈和老姆,行事稳重,有礼有节,自觉地承担起作为家族传统继承者的责任。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以及尊敬家长、恪守规矩、守正出好的传统美德。
3. 《西游记》中的故事:《孟光修德归正》故事背景:《西游记》是明代长篇小说,其中孟光是一个小角色,却通过修德归正的努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故事情节:孟光是个无恶不作的盗贼头目,欺压百姓,为非作歹。
然而,他遇到了唐僧一行人,被其正直和善良所感动。
他决定改邪归正,帮助唐僧取经,修行成正果。
在取经的路上,孟光经过了种种考验和磨炼。
他为了救师父唐僧,舍己救人,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最后,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观音菩萨的宽恕,成为了正道人物。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蕴酿出了中华文明最深厚的内涵——中华美德。
那你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
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
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负荆请罪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
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
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
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
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
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许多名人都以自己的行动和故事,践行和传承了这一主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
1、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女性,她为了培养孟子的品德和行为,为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和家训。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源于孟子的家庭背景,她通过不断搬家来为孟子寻找更好的成长环境。
2、包拯:包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他以清廉、公正、刚直著称。
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他的家训中有一句名言:“清白做人,公正做事”,这句话一直被包氏家族传承至今。
3、钱学森:钱学森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认为,家庭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他的父亲钱均夫曾说过:“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能够拥有优秀的才华,还能够拥有优秀的品德。
”这句话对钱学森的影响非常大,也成为了他家庭教育的重要准则。
4、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的父亲邓叔群曾说过:“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句话成为了邓稼先一生的座右铭,也成为了邓氏家族的家训。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家风家训的传承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名人的优秀品质和家风家
训,为自己和家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战力,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了勤奋学习的典故。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国古代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
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
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
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
”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
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
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
”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2:举案齐眉见道义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
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
那你知道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朱显焚券在元朝真定这个地方,有一位叫朱显的人。
元世祖至元年间,朱显的祖父卧病在床,想到自己随时都会撒手人寰,于是他决定在弥留之际,将家产按等份分好,还立下了字据,把后事交代得非常妥当。
英宗至治年间,朱显的哥哥不幸过世了,留下了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一片萧瑟凄凉,令人分外感伤。
看到侄子们孤苦无依,朱显非常地难过,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对侄儿彦昉等人有着特别的照顾,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细致关怀。
看到侄子们年纪这么小,还没有能力自立。
如果就这样把财产均分,各奔前程的话,那有谁能够关心到孩子们的教育?又有谁能在身边料理,他们想象不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橕起这个家的话,往后的情形将会怎样?放他们不管的话,于心何忍?想到这里,道义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朱显就对他的弟弟朱耀说:父子兄弟,本就同气连枝,不可分离。
现在,哥哥已经离开我们了,他的孩子那么小,无论是情理还是道义上,我们都需要代替哥哥,来履行长辈应有的责任,把侄子的生活安顿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懮。
此外,如果没有长辈在他们品行上,日日督导的话,又怎能培养他们的厚道善良?所以我们是不是不要分家,全心全力来看护和照顾?平日,哥哥总是在默默地关怀年幼的侄子,那么地真诚无私,弟弟被他深重的情义所感动。
而今,哥哥又为了侄子,而决定放下这笔丰厚的遗产,让整个大家庭共同来分享。
对哥哥无私的心怀,他由衷地佩服与敬爱。
于是,他们一同来到祖父的墓前,把祖父留下来的分产证明,全部焚毁。
从此之后,这一家继续其乐融融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关怀照顾,非常地温馨。
年少就失去父母,这真是人间的至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那你知道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甄彬赎苎【甄彬赎苎】
甄彬赎苎。
得五两金。
送还寺库。
朝野同钦。
【原文】
梁甄彬、尝以一束苎。
就寺库质钱。
后赎苎。
于束中得五两金。
彬送还寺库。
武帝为布衣时。
闻之。
及践阼。
以彬为郫县令。
将行。
同列五人。
帝诫以廉慎。
至彬。
独曰。
卿昔有还金之美。
故不复相嘱。
由此名德益彰。
许止净曰。
传云。
君子见其大者远者。
小人见其小者近者。
无故而得五两金。
此其小者近者。
还金而得廉名。
此则大者远者。
君子见利思义。
身名俱泰。
即大利所存。
小人见利忘义。
身且不保。
利何有焉。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
南边梁朝里有一个人。
姓甄单名叫一个彬字的。
有一次、拿了一束苎、到寺观的钱库里当了钱来用。
后来把这束苎麻赎回来的时候。
在苎里面发现了五两重的金子。
甄彬就把这个金子送还到寺观的钱库里去。
当梁武帝做平民的时候。
就听到了这件事的。
等
到做了皇帝。
就叫甄彬到郫县地方去做县官。
临去的时候。
同班的一共有五个人。
武帝都警诫他们要廉洁谨慎。
轮到了甄彬。
武帝独对他说道。
你从前的时候。
有还金子的好品行。
所以我不再来嘱咐你了。
因为这个缘故。
甄彬的名誉德行愈加彰明了。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羊续悬鱼【羊续悬鱼】
太守羊续。
却献悬鱼。
缊袍示帝。
清介非虚。
【原文】
汉羊续、以功臣后。
累官太守。
清介自持。
府丞尝献生鱼。
续受而悬之。
丞又进。
续乃出前鱼示之。
以杜其意。
灵帝欲拜续为太尉。
时进三公者。
皆输东园礼钱三万。
续乃举缊袍示之。
曰、臣之所有。
惟此而已。
鲁公仪休以嗜鱼故。
而不受客之鱼。
已为美谈矣。
乃羊续竟悬鱼。
而俟其复进以示之。
于人不伤感情。
于己不失清节。
且可杜绝人之复进。
一举而数善备焉。
今之不得已而受人馈者。
盍仿羊续行之。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
有一个姓羊名叫续的人。
是功臣的后代。
屡次做了太守官。
可是廉洁的很。
有一次、他的下属官。
送一尾生鱼来给他。
羊续受了。
就把这条鱼挂了起来。
第二次、那个人又拿一尾生鱼送进来给他。
羊续就拿出前次挂着的一条鱼、给那个人看。
表示自己不要人家的东西。
并且杜绝那个人的意。
灵帝要叫羊续做太尉官。
这时候、凡是升官到三公位子的。
都要送给东园衙门里的礼钱三万。
羊续因为没有钱。
就把自己穿着的一件破旧的布棉袍子。
举了起来。
说道。
做
臣子的所有物件。
只有这个东西吧了。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孔明洁身【孔明洁身】
诸葛孔明。
盖世清贞。
鞠躬尽瘁。
不别治生。
【原文】
蜀汉诸葛亮、字孔明。
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
薄田十五顷。
子弟衣食。
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
随身衣食。
悉仰于官。
不别治生。
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
不使内有余帛。
外有赢财。
以负陛下。
及卒。
如其所言。
先君谓诸葛武侯。
奇才也。
后汉四十四年基业。
非侯焉能创此。
先主病笃。
且谓之曰。
嗣子可辅。
辅之。
如其不可。
君可自取。
是岂先主尚不知侯之廉洁耶。
盖深知后主昏暗也。
自表之文。
亦只以悟之耳。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
蜀汉有一个贤明的宰相。
复姓诸葛。
单名一个亮字。
表字就叫孔明。
他自己在后主那儿表着说。
做臣子的家里。
在成都地方有八百株的桑树。
有一千五百亩的薄田。
子弟们吃的穿的。
已经是很有余了。
至于做臣子的在外边做官。
凡是随身穿的衣服。
吃的食物。
都是靠着官家的俸禄。
另外不再办别的生财事业。
替家里增长分毫的财产。
假使做臣子的死了那一天。
一定不使得家里有着余多的布帛。
外边有着余多的钱财。
来对不住你皇上的呵。
后来等到他死了。
果然照他的说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