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合集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作文500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作文500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
扬中国革命道德作文500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神圣的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领导新文化运动,将中国革命运动的精神渗入社会的道德标准,它代表着中国的崇高理想、先进文化和正确的社会观念。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肩负起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重任。

首先,要积极研究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是指先民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规范自己行为,以承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使之持续发展、传承发扬。

我们应当以身作则,做一个尊重传统价值观、拥护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大学生。

其次,要践行革命道德。

革命道德是指在中国领导下,具有革命精神、先进文化和正确的社会观念的道德标准。

我们要践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以先进文化的思想和行为来推动新时代的发展。

再次,要始终行善积德。

行善积德是指以善行来改善社会,不断积累优良品质,以达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我们要把爱国爱祖国的精神发扬光大,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要广泛宣传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

我们要以身作则,通过宣传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的理念,传播优秀的文化,倡导正确的社会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结识新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会视野,使自己更加自觉地拥护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重任,要把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融入日常生活,做好自身,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1 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大学生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积极在课外汲取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资源,增加自身传统文化底蕴;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文化不应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应该在应用中继承与发扬。

大学生们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多学习掌握传统技能,比如空竹、风筝、汉服等;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目前大多只限于知识分子们所喜爱,大学生们应积极宣传传统文化的精华,吸引更多的各阶层人士及外国友人,扩大传统文化的受众;四、在继承中发扬,在创新中传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实用、更贴近生活,才能更为百姓所接受。

大学生可以利用科技创新,将中药、印染等传统与医学制剂、电子印刷相结合,从而获得文化继承与经济创收的双赢。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2 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比较而言,审美教育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教育。

它强调的是陶冶,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让人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传承5000多年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许多成功的审美教育范例。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种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由内心集义所生(集义,犹言积善,指事情皆合于义。

见《孟子公孙丑上》朱熹注),不待外求。

后人把浩然之气理解为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爱国主义正是这种正气和节操的集中体现。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公主岭市范家屯一中尹贵山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现方面一、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二、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

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

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

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

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四、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

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对于传统美德的弘扬。

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国家或区域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优秀品德和价值观念,它们是民族的魂灵和精神力量的源泉。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呢?首先,传承文化需要从教育入手。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

传统美德是祖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应通过教育向后代持续传递。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直、勤奋、守信等传统美德。

教育部门应当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让他们在教育的培养下,成为有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公民。

其次,传承文化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

传统美德并不是停留在文化遗产中,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得到体现。

在现代社会,一些人在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弘扬传统美德。

例如,在家庭中,我们可以注重家风家训的培养,教育子女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社区中,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帮助邻居和弱势群体,体现互助精神和友好关系;在工作场所,我们可以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这些点滴的行为,会逐渐积累成社会习惯和价值观念,对传承文化和弘扬传统美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传承文化还需要通过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弘扬。

文化艺术是传递文化内涵和情感的媒介,它能够通过各种形式传达和展现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文化艺术的扶持和培养,在音乐、戏剧、舞蹈等领域加大投入,培养和推广传统文化艺术。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推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文化艺术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进一步传承文化和弘扬传统美德。

此外,传承文化需要通过强化法律法规的保护来实现。

结合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结合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结合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
统美德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能忽视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肩负起继承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的重任,让它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要有一颗爱国之心。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我们应该骄傲地认识到我们是一个拥
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传承中华亲情、友情、爱情等传统美德,加强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传统美德强调的是人文关怀、
互助友爱、尊重师长、保护环境等,这些都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高
度契合的。

我们要坚守与时俱进的价值观,秉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法律、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建立诚实、宽容、有人情味的
社会风气。

最后,要落实行动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实质的传承和弘扬是
在行动中进行的。

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行动示范和宣传,
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扬传统美德,弱化奢靡
色彩,将节俭、勤劳、善良、勇敢等美德融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新时代大学生应
该肩负起的责任。

只有在继承与创新中发掘中华传统美德的新内涵,
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新形式,才能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中发扬
光大。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长、是人类历史文明中的瑰宝,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汇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其教育资源十分丰厚,是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的载体,更是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核心元素。

传承传统文化、宣扬传统美德,是固国之根本、更是夯实本土文化之根基。

传统美德的树立及传播,离不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通过引导、传播、实践,可进一步改善民众的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方面,助推传统文化与美德的发展,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以及巩固我国文化产业地位,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

通过利用多渠道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使社会风气更为和谐,人们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可互帮互助,谦虚礼让,促使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得以提高。

同时,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下,人们的道德思想及行为将更具规范性及道德化。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交技能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前,受于外界因素,以及自身原因的影响,人际关系所显现出的特点相对紧张,而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下,人际关系中的紧张感、倦怠感将得到改善,使得人们的相处过程更为愉悦及和谐,对此人们可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平等交流。

最后一方面,发扬传统文化与美德的最终目的,是致力于营造文明及和谐的社会,让人们逐步养成团结、奋斗等伟大民族精神,让传统美德所呈现出的价值能够厚植国民内心。

我国传统节日种类繁多,是传承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重要路径,且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故事与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特点。

将传统节日作为美德的传承媒介,可帮助人们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岁月的年轮中不断显现,具有极强的定力与生命力,通过不断唤醒与激活其中的活力,可为构建命运共同体,以及精神文明提供了实质性参考。

如,农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在清明节举办清明祭扫活动,吸引众多群众来参加,有助于特定群体可以此为契机,表达内心的思念之情;在端午节,可通过组织地区群众参与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使人们在活动中不仅形成了良好的体验感,更让人们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在上元节,可联动地区民众参加猜灯谜知识竞赛活动,以此可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不仅点燃了民众的参与热情,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传统文化之光更加光明、耀眼;在春节来临之际,各地可开展相关的“迎新春、贺新年”主题活动,可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写春联”活动,在节日气氛的烘托下,以及在一阵阵烟花爆竹声中,有了“年”味道,促使人们可再一次传递及回顾昔日的习俗,深究每一节日背后的文化精髓,可充分起到代代传承的作用。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底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1000字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底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1000字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底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1000字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怀着对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崇敬之心,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风范。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秉承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孝顺、尊老、爱幼、敬师、友善、乐群、勤劳、诚实、宽容、谦虚等。

这些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美德,以此来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其次,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革命道德包括爱国、忠诚、勇敢、诚信、牺牲、奉献等。

这些道德品质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抗争外敌、追求独立和自由的重要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中国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呢?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道德修养。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比如尊重老师、关心同学、爱护环境等,这些都是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行动。

我们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从内心深处培养起自己的道德品质,做到言行一致、做人有责,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担当、有爱心的新时代大学生。

其次,我们应该学习先进的道德模范,向他们学习和致敬。

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电影、多听故事等方式,学习和了解那些有着高尚品德和优秀道德品质的人物,如雷锋、孔子、朱德将军等。

这些道德模范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力量。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

我们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以实际行动为我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注入更多的力量,让我们的行动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结合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结合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中国革命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红色基因。

结合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

大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弘扬传统节日和礼仪习俗等方式,加深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传承。

2.注重品德修养:大学生要注重培养优秀的品德修养,包括诚信、助人为乐、孝敬父母、友善待人等美德。

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展现出中华传统美德中所倡导的高尚品质和表率行为,为他人树立榜样。

3.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公益: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关注社会公益项目等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例如,参与扶贫助困、环保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等,体现出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仁爱之心和关注弱者的精神。

4.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用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成果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发展。

同时,要具备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5.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信仰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与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相结合,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贡献。

通过这些努力,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道路上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班级:13级电气本科三班
姓名:***
学号:***********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摘要: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知道今天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其中也有保留落后的部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取的动力。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必将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爱国主义仁爱宽容吃苦耐劳
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含义
中国传统的道德乃是道和的两个词的缀合,道、德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深刻的内涵。

实质上是一种涵括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多层面、多难度的动态生存方式。

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修为核心兼“道”、”佛“等为辅助的道德理念,包括”仁”、“礼”、“德”等,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便始终是主线之一,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始终是许多仁人志士的抱负所在,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荣,主张舍小家为大家。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倡“夙夜为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国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事情,《尚书》也有”以公灭私,其民吮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代替自己的私欲,这样才会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二)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
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仁”、”礼“、”德”,并把“仁”作为自己伦理思想的核心,这种社会伦理道德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还包括:
提倡“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个把”人“和”仁“联系在一起,并把”仁”解释为“爱人“。

“仁者爱人”就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的思想。

(三)谦敬礼让的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谦虚礼让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恭敬之心,礼也”,”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孔子说:“不学礼,不以立”,《左传》也说:“礼,人之千也,无礼,无以立”。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克教防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支。

谦敬礼让的同时,历史也在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

老子曾以江河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诉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谦敬礼让的典范鲍叔牙千年以前就以举贤让位于管仲启示着我们青年:谦敬礼让,将助我们走向成功……
(四)提倡吃苦耐劳的精神: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之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千百年来。

多少仁人志士在这一精神鼓舞下,不屈不饶、艰苦磨练,造就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不朽事业。

二.弘扬传统道德的含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世纪以来,所有国家的现代化表明,现代化是不能从一个社会外部向内部作直接的嫁接和移人的。

西方的现代化技术,实业和市场,都是从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上合乎规律地生长出来的,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批判精神继承传统文化的结果。

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应当从自身的传统文化背景的创造性转变中有机地、合乎规律的生长出来的,这必然是一个按照社会主义精神对包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相统一的历史过程。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和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的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的主干,虽然本质上有别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其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积极因素,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历史依托于优良的文化资源,如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应该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和”三德“建设都有着内在
的历史联系,知道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

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应该吸收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青少年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人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共有家园的建设,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

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判断的标准,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我国现在的道德状况
1.失信现象泛滥。

中国目前正处于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在当领导机关,个别干部钱权交易、买官卖官乱用职权等现象屡禁不止。

2.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近年来,我国社会上一些人的道德感、公德心十分缺乏。

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3.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缺失。

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家庭美德受到了冲击,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出现新问题,为一些不幸的家庭蒙上了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严重危害。

4.价值理想失落。

人人都去追逐金钱、崇拜物质、寻求感官刺激,二唯独缺少对自己灵魂、精神、信仰的关注和拯救,使自己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成为经济动物。

四.弘扬我国的传统道德的方法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总的来说对现代的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其中包括两部分,精华和糟粕。

其中的精华部分,表现出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既不能全盘否定,亦不能全盘吸收,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第一,要分析。

分析,就是如是地把传统文化传统看成一个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自有其历史性和阶段性。

它主要形成和发展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其中既有占统治阶级地位的地主阶级伦理道德文化,又有以农民为主体得劳动人民的伦理道德文化。

就地主阶级的道德文化来说,也不是从来如此、地铁一块的,而是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它们之中也有过不同层次的阶层和集团,产生过革新和保守、进步和反动的斗争。

因此,马克
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精神要求,必须承认这种历史性和阶级性、差异性和矛盾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原则,认真地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为了揭示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自身的特点,做出正确的事实判断。

这是把握事物的一种基本的认识方法。

第二,要鉴别。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精神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要谨慎地鉴别,就是要进行评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是把握事物的有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而要做出这种价值区分,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必须明确评价的应有主体,树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文化水平有评估对象的复杂构成,这就是: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私利或好恶出发;对待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既要看其历史上是否曾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承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就其整体结构和特定历史形态而言,已经过时了,又要看到这个整体的某些内部构件,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定势,却常常具有超时空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3.弘扬传统美德共建和谐世界
4.中国传统道德和谐思想的解构与现代道德教育模式重构探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