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质感解析

合集下载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2 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感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观察——表达——尝试——表现。

过程与方法: 灵活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

准确而恰当的表现物体的质感。

铅笔、橡皮,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一、讲交流。

1、什么是质感?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评价导入。

2、什么是肌理?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3、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二、对合作(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比较交流、观察比较一:牛仔——皮毛——丝绸观察比较二:玻璃——岩石——不锈钢(二)交流感受物体肌理、质感牛仔——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感受粗犷、奔放温暖、高贵华丽、典雅独立思考。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欣赏不同质感的图片,谈感受。

提高观察能力及达能力。

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晶莹、纯净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朴实、原始不锈钢——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冰冷、现代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粗质感的静物:如: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2、细质感的静物:如:上釉瓷器,金属器皿(不锈钢制品),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的蔬果(苹果西红柿等),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特点: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受光源及环境的影响。

三、深品味、不同质感静物的表现要点:学生探入提高。

1、通过粗细质感静物对比表现质感。

2、通过明暗对比表现质感。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设计(1)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设计(1)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设计(1)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这⼀课的内容,它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与评述的综合课型。

该课提出的是美术知识中的⼀个重要⽅⾯——“质感”。

通过这⼀课的学习,让七年级的学⽣了解质感,学习画出质感的⼏种⽅法。

初步了解质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意义,学⽣们在欣赏和动⼿尝试中感受各种材质的⾃然特质。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

他们对“质感”是陌⽣的,但对材质的⾃然纹理是⽐较熟悉的,因为他们都是来⾃农村的孩⼦,特别对⾃然材料感受很深。

他们只是不知道对这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就叫“质感”,也不清楚质感在美术作品中的⼴泛运⽤,更不知道如何去表现质感。

这需要教师使⽤正确的教学⽅法进⾏引导,更直观的进⾏实物效果展⽰,尽量使⽤多媒体去分析画家作品中的质感,讨论质感的运⽤,展⽰材质实物图⽚,增强视觉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第⼀课时教学⽬标:知识⽬标:了解质感,学习⽤形状去表现质感。

过程⽬标:通过欣赏与观察,了解质感。

通过观察与练习表现⽅式,体会质感的表现。

情感⽬标:感受材质本⾝的美,学习细⼼观察⽣活中的材料纹理,感受质感之美。

进⼀步提⾼观察能⼒及培养对⽣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质感,学习⽤形状去表现质感。

教学难点:感受材料中的质感,理解作品中质感的表现。

教学⽅法:欣赏、评述、练习表现、讨论交流。

教具:课本、教学课件、实物材料(⽯头、树⽪、⽻⽑、棉布等)。

学具:课本、铅笔、橡⽪、绘图纸张。

教学过程:⼀、导⼊新课欣赏作品《根》,同时播放歌曲“黄⼟⾼坡”,画家对黄⼟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

(板书:画家笔下的质感)⼆、共同学习新课1)何为质感教师提问:刚刚看了《根》这张画,黄⼟地感觉很强烈,那么什么是质感?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画家笔下的质感 二

画家笔下的质感 二
回顾上节课知识点
• 1、什么是质感? • 是指某个东西的材质、面料等给人带来的感觉 • 2、质感主要是通过哪两种手段感知物体的。 • 触觉、视觉
复习:列举不同的质感类型,并举出一 种属于这种质感的物质
• • • • • • • • 粗糙: 树、石头、板砖 细腻 皮肤、丝绸 柔软 羽毛、衣服 坚硬 玻璃、金属 光滑程度
软硬程度
用形状表现质感
• • • • P16 三种线描折叠的长条,从质感的硬到软进行排序 中——左——右 同样是长条,为什么会有质感的差别?体现在什 么方面? • 原因:轮廓线条的差别 • 1、线条的直与曲
• 2、转折过渡的尖锐与平缓
思考:练习:勾画纸与绸缎的外形轮廓表 现相应的质感
• 1、轮廓线 ——长、直还是弯、曲 • 2、转折 ——尖锐还是平缓
连连看:把线与所相应质感的物体相连
• 长直线 • 短弯线 • 轻、柔线 • 粗糙线 • 重线
毛绳 不规整的狗毛 石块 羽毛 规整的砖头
思考练习:请在三个木桩内用三种不同 的线条表现三种质感
用外形表现质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包 • 砖头 • 棉花
用线条表现质感
• 线条的类型:
• 长直线 • 短弯线 • 轻、柔线 • 粗糙线 • 重线 毛绳 不规整的狗毛 石块 羽毛 规整的砖头
长、直线
思考:粗糙的面包与细腻的石膏应该哪 个线条密集?哪个线条疏散?
• 粗糙的物体:线条粗犷、疏散
细腻的物体:线条细致、紧密
轻、细、长弯线
短、粗糙、重线

画家笔下的质感71825

画家笔下的质感71825
画家笔下的质感
美术七年级(下)第第 46 课课
教 师 :谢 永 强
A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质感(肌理)
A
9
一、质感的含义
质感:指触觉或视觉对不同物质的(如固态、液态、气态) 特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用不同 手法所所表现出的真实感。
感受 华丽、典雅
A
14
质感 柔软、蓬松
感受 温暖、舒适
A
15
质感 透明、反光强
感受 晶莹、纯净
A
16
质感 光滑、温和
感受 清新、高雅
A
17
活动二:探究学习
《根》油画 瞿亚申 贺大田 A
讨论: 你如何分析、欣赏、
领悟这幅作品? (提示:是什么→像
什么→什么质感→什么 主题→如何表现等)
满目黄土的高原上沟
出来。
A
27
A
28
A
29
A
30
A
31
A
32
A
33
A
34
A
35
A
36
A
37
谢谢观赏!
A
38
A
10
一、质感的分类与区别
质感可分为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
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 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
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
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
A
11
活动一:观看感受

画家笔下的质感

画家笔下的质感

《画家笔下的质感》
一、质感
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质感:(小活动)观察触摸实物,用大屏幕观察树木由嫩到老树干的变化,人由小到大到老皮肤的变化,地面由湿润到干涸的表面变化来展示质感
二、表现质感
(一)拓印表现
如何将物体的质感转化到画面中:(小活动)用拓印的方法迅速将物体的纹理表现在画面上(提供毛衣、粗布、树叶、衣服袖口、木块也可让学生就地取材:眼镜盒、衣服标志、袖口、鞋底)
(二)画笔表现
用形状表现质感:
可选用一张白纸,用几种状态体会不同的质感:一是整张A4纸时,二是将纸揉作一团体会表面质感,三是将纸折成扇子体会质感,四是现场将纸一端剪成细条状体会,五是将纸撕成小碎屑体会质感·····(教师演示学生谈体会)
用线条表现质感:
找生活中的线型物体:如能找到体现各种线条质感的绘画作品更好刚(毛衣针、烧烤的竹签)看用刚的线条表现的作品,光滑(丝巾搭在胳膊上下垂时的线条、头发)看作品,(以此类推)轻(羽毛、棉花绒绒)柔(线)粗糙(麻绳、粗毛线)重(铁丝)先让学生说,再展示手中的物体,再顺势在黑板上画一下线条
(接下来是学生活动:用线条表现质感小练习)
用笔触表现质感:作为用线条表现质感的一部分,用笔直接画即可,不用费很多时间
(以上是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
另外,本节课开头展现的作品好像还要体现一点爱国情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可联系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爱国;呼吁学生节约水源、保护环境。

初中美术_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学习绘画中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七年级各班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较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有一些学生的表现欲望较强,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美术技能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

所以这学期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要深入了解,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分层因材施教。

重点还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欣赏导入1、欣赏油画《根》。

提问:你觉得这幅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像什么? 学生欣赏、自主回答。

2、教师引导,引出课题《画家笔下的质感》。

活动2【导入】对比研究:1、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什么是质感?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体的触觉或视觉的感受。

2、探究、交流感受小组合作研究。

通过实物,学生从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感受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

皮毛质感:蓬松、有光泽、柔软;感受:温暖、舒适。

丝绸质感:细腻、有光泽、柔软;感受:华丽、典雅。

玻璃质感: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感受:晶莹、纯净。

石头质感: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感受:朴实、顽强。

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粗质感的静物: 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画家笔下的质感2

画家笔下的质感2

用线条表现质感
• 线条是表现质地的外部条件,是表现质 量感的一种手段。采用不同的线条,能表 现出物体不同的质感。所以质地不同,用 线的方法就有不同。如线条的长短、挺直、 弯曲、粗细、宽窄、轻重、深浅以及排线 的方法、疏密、繁简、层次的多少等等, 它们对物体的质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质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探索
•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周围的事物,选一种自 己喜欢的,然后试着改变它的质感,看看 能出现什么样的效果?
画家笔下的质感
昌乐外国语学校 王小健
回顾上节课知识点
• 1、什么是质感?
• 2、质感主要是通过哪两种运用绘画手段表现出几种不同物品的 质感。 • 关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 之美。
用形状表现质感 • 1、质感不同的物体形态变化是 不同的。 • 2、要特别注意转折的地方,硬 或软,薄或厚的不同都可以表 现出不同的质感。

画家笔下的质感分析

画家笔下的质感分析
升华体验
教学总结:
教师回顾本课时的学习情况,总结学生整个第1课学习的表现。
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为今后的美术学习过程指明方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表扬,对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透视知识掌握,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生对透视的掌握程度也产生了一些差异,但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感受声音联想物象,为创作提供提供了指导。
探究体验
2、评画并讲解
石头:线条粗而重,体现粗糙、坚硬的质感。
流水:线条弯曲而轻柔,体现透明、轻滑的质感。
狂风:线条直、重而流畅,体现猛烈、狂放、随意的质感。
3、小结:线条变化非常丰富,在描绘质感方面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质感,如曲线、直线、轻线、重线等。
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及写生经验,但素描基础薄弱,对色彩的认识比较肤浅。他们知识面比较狭隘,已形成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习惯,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设计思路
1、讲授课程内容过程中配以实物照片和写生效果,让学生结合老师的讲和自己的看,达到分析、比较、认识物体质感特点的目的。这个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找规律,主动分析认识物体的质感特点。
创作体验
展示几种不同质感的物体,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描绘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或组合的)形象和质感。
藤编篮子、绒毛玩具、玻璃鱼缸
学生创作,提供几种不同质感的物体,让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创作,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评议体验
展示学生作品
请同学自己介绍怎样理解所画物体的质感,你是怎样去体现的?
以学生自评为主,更好的展现了自己对不同物体质感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弼时》 油画 邵增虎
自主学习活动二:
分组讨论: 你如何分析、 欣赏、领悟这 幅作品? (提示:是什 么→像什么→ 什么质感→什 么主题→如何 表现等)
《根》油画 瞿亚申 贺大田
如此强调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
自主学习活动三:
围绕《冠军的诞生》这一主 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要求:从绘画内容、绘画工具、材 料、具体细节怎么表现等方面来讲。
清新、高雅
宁静迷清蒙晨的的湖露珠面,嫩绿的小草,大古自鬼磅老然礴斧为朴我壮神实们观工的带的的石来瀑奇屋无布石 斑驳限美沧妙桑的的自枯然树质感之美。
思考•练习
想一想,在生活中或旅行中有哪 些质感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试着 说出几组质感反差明显的物质。
分析领悟:
——画家笔下的质感
1.画家画了些什么? 2.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 3.画家所表达的情感 主题是什么? 4.是怎样表现这一主 题的?
画家笔下的质感ຫໍສະໝຸດ 察比较:请同学们观 察、触摸以下几 种物质,分组讨 论完成下表。
自主学习活动一:
质感:指触觉或视觉对不同物质的特质的感觉。
物质
羽毛
质感
轻巧、柔软
感受
飘逸、柔美
石头
坚硬、粗糙
顽强、坚毅
丝绸
光泽、柔软、细腻
华丽、典雅
毛皮
柔软、蓬松
温暖、舒适
玻璃
透明、高光反光强烈 晶莹、纯净
玉器
光滑、温和
《冠军的诞生》 油画 杨志坚
动手实践:
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主题,用草图的形式绘制能体 现质感的形象,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注:可以用文字详细说明)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