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面的质感是如何通过绘画技法来表达的;
2.能够认识到画家在绘画质感上的表现手法,通过实际画作进行练手锻炼,提升自己的画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质感表现的手法;
2.练习画家笔下不同材质的质感表现。
难点
1.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2.在绘画中灵活运用质感表现技法。
三、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谈论质感在我们身边存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质感的重要性;
2.向学生介绍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二、学习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1.向学生展示几幅经典名画,并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尝试模仿画家的手法,练习各种质感的表现。
三、实践绘画
1.以布、纸、木板等材质为对象,让学生进行质感表现的实践绘画;
2.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进行指导、点拨,并对学生绘画成果进行评价。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
2.归纳总结今天所学的质感表现技法,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质感表现的技法,并练习运用;
2.自选材质进行实践绘画,并在绘画过程中运用所学质感表现技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理解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质感的表现形式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绘画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绘画技法。
后续教学需要进一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和提高。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利用线条的组织排列(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小结:色彩表现质感,突显情感的表达。粗糙、疏松的物象质感靠枯笔来表现;有弹性的轻扫笔触能有效地表现轻柔物象的质地感。干笔触使物体有坚实的质地感,湿时衔接的笔触使物象质地呈现滋润感。
动手实践
1.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
质地光滑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高光可以留出轮廓清晰的白纸底色
质地柔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其高光边缘与反光模糊。
学习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可以丰富表现技巧,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质感的相对真实。
根据材质的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笔触和质地:利用运笔的缓疾、提按、刚柔、方圆、轻重、疏密等变化表现物体不同的质地。如玻璃、金性、树皮等材质适宜用挺拔紧密的线条,绒毛,丝绸等材质适宜用轻柔的线条。
学生作业
尝试表现一件作品,要求结合形状与线条明暗表现物体的材质特征。(鞋子、文具、玻璃鱼缸、藤编竹篮、绒毛玩具等)
作品展示分析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手段描绘出物体的质感,将会获得有趣的艺术体
验。今天只是一次尝试,同学们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再深入学习素描,作画者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学好素描是基础。
板书设计: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教学后记
年月日
课题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手段表达质感的方法(用形状、用线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质感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表达——尝试——表现。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难点:准确而恰当的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教师带领同学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图片。
1、油画——《根》。
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满目黄土的高原上沟壑纵横,一如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根,黄土高原又是我们华夏子孙的根。
)2、油画——《任弼时》。
提问:这幅画有哪些物体的质感表现?带给你怎么样的感觉?画面因为这些质感表现又给观赏者什么感受?3、油画——《冠军的诞生》。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这幅画,画面中排球的表面剥落、损坏、漏气变形……同学们能理解这幅画为什么叫做“冠军”吗?请同学上台说一说你的理解。
二、对比学习。
同学们,不仅是画中表现的质感多种多样,生活中各项事物的质感也是不尽相同的。
观察你身边的事物,看看它们的质感有什么区别。
三、提高阶段。
1、选择一件实物(如玻璃杯、金属器皿等),用素描的表现手法表现其材质特点。
分析讨论素描的表现方法和步骤。
2、画基本形体。
3、画大体明暗关系(注意高光与反光)。
辅导提示:主要强调学生务必仔细观察分析对象的明暗关系与体块结构特点,提示可以尽量描绘一个比较细小的局部,集中尽力抓住对象的质感特征。
四、活动阶段。
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用草图的形式绘制能体现质感的形象,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注意:铅笔的软硬、所选作品的比例及要临摹的一些要领。
五、展示与评价。
1、展示表现较清晰的学生作品,请作者自己谈谈感受。
2、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
六、实践练习。
试着选择一个简单的形,通过线条的变化,画出几种不同的质感来。
七、总结阶段。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体系——肌理和质感的有关知识,感受了生活中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对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还亲自尝试制作了简单的肌理效果。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美术教学课堂设计方案年级七年级学科美术课题3、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内容质感的表现方法教学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质感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表达——尝试——表现。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难点准确而恰当的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合作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第一课时一、讲评导入。
交流。
1、什么是质感?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
2、什么是肌理?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3、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独立思考。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二、对比研究。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观察比较一:牛仔——皮毛——丝绸观察比较二:玻璃——岩石——不锈钢(二)交流感受物体肌理、质感感受牛仔——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粗犷、奔放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温暖、高贵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华丽、典雅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晶莹、纯净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朴实、原始不锈钢——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冰冷、现代学生欣赏不同质感的图片,谈感受。
提高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25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粗质感的静物:如: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2、细质感的静物:如:上釉瓷器,金属器皿(不锈钢制品),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的蔬果(苹果西红柿等),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4、赏析邵增虎的油画《任弼时》。
假如改变画面中军衣、草地、树的质感。新旧质感比照,有什么感受。
5、通过新旧排球质感的比照,领悟《冠军的诞生》这幅作品。
动手实践
赏析三张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用草图的形式绘制能表达质感的形象,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乐平二中李建军
课目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多媒体使用
(第一课时)
观察比较
1、请一位同学说说对羽毛的感觉。
2、引出质感的概念。
3、教师讲述人工质感和天然质感的概念。
4、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一:
质感:指触觉或视觉对不同物质的特质的感觉。
物品
质感
羽毛
玻璃
石头
5、说说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质感反差较大的几组物质。
评析
学生展示作品并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总结。
欣赏领悟
1、欣赏瞿亚申、贺大田合作的油画《根》。
思考:(1)这幅画描绘了哪些内容?(2)说说高原地表的质感。(3)这样的质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2、教师示范:改画两个口袋,通过线条处理表达新旧口袋表现的区别。
3、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二:
问题设置
解决问题
作品主要描绘了哪些内容?
请你说说这些物体的质感。
请你说说画面色彩的特点。
画家笔下的质感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时间:2015年4月7日班级:初一年(10)第1课时课题: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质感的表现,提升学生的观察水平,表现水平,创造水平。
2、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灵活使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难点:准确而恰当的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过程:一、自学导入:1、欣赏作品:《任弼时》、《冠军的诞生》等作品2、什么是质感?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使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它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
3、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二、对比研究。
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粗质感的静物:如: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水平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2、细质感的静物:如:上釉瓷器,金属器皿(不锈钢制品),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的蔬果(苹果西红柿等),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特点: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受光源及环境的影响。
三、深入探究。
(不同物体的质感表现方法各是什么?)不同质感静物的表现要点:1、通过形状对比表现质感。
2、通过线条对比表现质感。
3、通过明暗对比表现质感。
4、通过暗部反光部分表现质感。
5、通过高光表现质感。
四、尝试练习。
1、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质感。
2、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的质感。
水平提升: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重点表现出质感。
五、小结。
展示作业: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展示作业,教师适当点评。
板书设计:画家笔下的质感(观察——表达——尝试——表现)质感:线条、笔触。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质感,能够运用绘画手段表现出几种不同物品的质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画家作品笔下的质感,能够描述物体表面不同质感给予的触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学习画出质感的几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
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关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质感,感受质感并对作品进行分析描述,学习多种表现质感的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恰当的手法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把收集来的各种物品(光滑的水杯和粗糙的陶罐),直观的给同学们进行展示,并请同学们都来摸一摸,说一说你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了解质感,进入主题。
(二)新课教学:首先给学生们展示几组物品的图片:羽毛、岩石、丝绸、皮毛、玻璃等,让学生大胆尝试用词语表达物体的美。
运用提问法,交流感受:物体的肌理、质感感受1.羽毛——轻巧、柔软(飘逸、柔美)2.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顽强、坚毅)3.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华丽、典雅)4.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温暖、舒适)5.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晶莹、纯净)由此得出:基本概念质感: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了解质感的分类与区别。
质感可分为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
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
展示物体图片(木材、陶瓷、花朵),提问: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从而加深对质感的认识。
(三)欣赏讨论:分别欣赏画家作品《根》、《任弼时》、《冠军的诞生》和《钢水·汗水》,运用讨论法,分析、欣赏、领悟作品。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第一篇: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画家笔下的质感》第一课时预习案:一、学生自主预习《画家笔下的质感》课文内容。
二、准备好疑问。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新课: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
(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
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3.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
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4.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第一、色彩表现。
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第二、明暗、线条。
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第四、领悟材料美: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狗轻巧、蓬松弯曲而轻柔的短线
皮手套光泽、纹理细腻的短线及明暗关系
小结:不同线条、笔触的浓淡变化、落笔的轻重力度、运笔的快慢节奏都能体现对象的质感、体积感,可以将软硬、粗细、光涩等多种感觉形式表现出来,笔触与物象表面贴切吻合,能造成很强的真实感。
表现质感的方法:明暗、线条。
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3.画家作品展示(PPT)
4.绘制质感的技巧
主要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
例如,表现坚硬光滑的物体如铁器,陶器,玻璃等,要有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表现松软物体如毛线制品、棉花制品等,要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画绸缎,笔触和色调要有跳跃感,以表现其闪光的特点,但在跳跃之中,笔触和色调的过渡要柔和,以表其光滑柔软的特点。
质地光滑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高光可以留出轮廓清晰的白纸底色
质地柔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其高光边缘与反光模糊。
学习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可以丰富表现技巧,提高素描造型能力。
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质感的相对真实。
根据材质的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笔触和质地:利用运笔的缓疾、提按、刚柔、方圆、轻重、疏密等变化表现物体不同的质地。
如玻璃、金性、树皮等材质适宜用挺拔紧密的线条,绒毛,丝绸等材质适宜用轻柔的线条。
学生作业
尝试表现一件作品,要求结合
形状与线条明暗表现物体的材质特
征。
(鞋子、文具、玻璃鱼缸、藤
编竹篮、绒毛玩具等)
作品展示分析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色彩、
明暗、笔触、线条等手段描绘出物
体的质感,将会获得有趣的艺术体
验。
今天只是一次尝试,同学们如
果有兴趣,你也可以再深入学习素
描,作画者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学
好素描是基础。
板书设计: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