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合集下载

tcf蛋白的基因

tcf蛋白的基因

tcf蛋白的基因TCF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它在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TCF蛋白的基因编码了一系列的转录因子,包括TCF1、TCF3、TCF4和LEF1等。

这些蛋白质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肿瘤发生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TCF蛋白的基因位于人类基因组的不同染色体上。

其中,TCF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4上,TCF3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7上,TCF4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0上,而LEF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4上。

这些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中表达水平和模式也有所不同。

TCF蛋白的基因在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TCF1和LEF1基因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表达较高,参与了胚胎体轴的形成和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而TCF3和TCF4基因则在胚胎发育的后期阶段表达较高,参与了器官的发育和细胞命运的决定。

此外,TCF蛋白的基因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发现,TCF1和LEF1基因在干细胞和癌细胞中表达较高,参与了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

而TCF3和TCF4基因则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表达较高,参与了细胞的分化和特化。

此外,TCF蛋白的基因在肿瘤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TCF1和LEF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而TCF3和TCF4基因则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表达异常,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分化和转移。

总之,TCF蛋白的基因编码了一系列的转录因子,它们在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基因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肿瘤发生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进一步研究TCF蛋白的基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生物学和疾病发生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抗生育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抗生育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胎的成 功植入均依赖 于足 够的微血 管形成和血 液供应 , 抗血
管生成 药物可抑制肿瘤侵 袭转移及胚 胎植入 , 且两者有 相 同
的调 控 机 制 J 。
二、 抗生育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诸多的研究 表明胚胎细胞与肿瘤细胞具有相 似的生物 学 特性 , 基础研究和临床应 用表 明, 对胚胎细胞具有特异性作用 的抗生育药物具有不 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 。
3胚胎植入与肿瘤侵袭 旺盛增殖分裂的受精卵 向子宫 .
内定 向迁 移 , 呈 接 受 态 的子 宫 内 膜 细 胞 进 行 “ 话 ” 进 而 与 对 ,
启 动 黏 附 、 移 、 质 降 解 、 蚀 母 体 血 管 及 新 生 血 管 生 成 等 迁 基 侵
治疗急性白血病 、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和实体瘤 , 大剂量给 药对
化 时呈 高 表 达 , 胎 组织 中抑 癌基 因 R 胚 b的表 达与 胚 胎 滋 养 层
细胞 的免疫监视 , 同时表达非经典 的人类 白细胞抗 原 G类 分 子, 逃避 自然 杀伤 细胞 的识 别攻击 , 而造 成肿瘤 难于 治 故
疗。
5 血管 形 成 及 调 节 机 制 .
新 生 的பைடு நூலகம் 瘤 结 节 侵 袭 转 移 及 胚
而 干 扰 D A合 成 , 抑 制 肿 瘤 细 胞 的 增 生 。 临 床 上 用 于 N 可
2 细胞增殖和分化 在早期 胚胎发 育过程 中 , 胎细胞 . 胚
正常分化和增殖的机制与肿瘤细胞非正常分化和增殖的机制 之间存在 明显的相似性 , 并且肿瘤 细胞和胚胎细胞均 为增殖
力 强 且 处 于 分 化早 期 的细 胞 J 。
子, 抑制 T细胞 的分化 , 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 。胚胎与肿瘤细 胞具有相 似的免疫逃逸机 制 : 肿瘤 细胞与胚 胎滋养层 细胞表 面主要组织相容性 复合物 I 类分 子表达 下调或 缺如 , 逃避 T

肿瘤发生和演进的机制ppt课件

肿瘤发生和演进的机制ppt课件
26
在G2-M期,cyclin A、cyclin B与CDK1结合, CDK1使底物蛋白磷酸化、如将组蛋白H1磷酸化导 致染色体凝缩,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使核膜解体等 下游细胞周期事件。
27
28
29
细胞周期的时间
30
细胞周期和增殖:
1、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细胞周期的比例; 2、免疫组化检测Ki67或PCNA可以反应细胞增殖状态;
8
二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生长方式: 1、Expansive growth(膨胀性生长) 2、Infiltrative growth(浸润性生长) 3、Exophytic growth(外生性生长)
9
二)、肿瘤的生长速度
分化:细胞成熟的过程;一般说,良性肿瘤分化 好,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分化差,生长较快。 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即肿瘤细胞增加 一倍所需要的时间(细胞增殖周期?); 生长分数: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状态(S、G2、M) 的细胞比例; 细胞丢失:坏死和凋亡; 血管形成:营养的供应;
13
S期:DNA合成,在真核生物DNA与组蛋白结 合,形成核小体,以核小体为单位进行复制。 持续时间大约7-8小时。
G2期:DNA复制完成后的准备阶段:合成大 量蛋白质,能否进入M期,受G2期检验点的 控制,历时较短而恒定,哺乳动物细胞一般 为1-1.5小时。
14
细胞分裂期即M期:
从间期结束时开始,到新的间期出现时的一个阶段, 它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其主要变化特征, 可将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分期。 前期:染色质逐渐凝集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核膜及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在间期复制的中心体分开, 逐渐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每个中心体的周围出现很多放 射状的细丝,两个中心体之间的细丝连接形成纺锤体, 这些细丝即是微管结构。

肿瘤的发生模式

肿瘤的发生模式

异质性
恶性肿瘤
(二)、 肿瘤发生的DDS模式:
(-)
基因损伤与癌变(Damage of gene & Canceration)
DNA损伤修复机制 启动自杀程序
启动细胞周期素设置“关卡”
去阻与增殖(Derepression & Proliferation)
免疫监视与杀伤细胞 端粒作用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生长抑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激发剂和促癌物 致癌物引发初始变化称为激发作用。 (initiation) 促癌物的协同的作用称为促进作用。 (promotion) 完全致癌剂和不完全致癌剂 细胞癌变的机制




DNA损伤后诱发的凋亡细胞中伴有P53基因 表达增强 将野生型wP53基因导入缺乏内源性P53基 因的小鼠白血病细胞系和其它肿瘤细胞系后, 这些细胞系的细胞增殖停止,并发生凋亡 P53基因点突变或完全缺乏普遍存在于人的 肿瘤组织中
2. 启动细胞周期素,设置 G1→S , G2→M 的
“关卡”使恶变的细胞不能增殖
选择与演进(Selection & Progression)
2. 端粒的阻遏作用(端粒和肿瘤)


端粒(telomeres):位于染色体末端 的DNA高保守的重复序列(AGGGTT) 有三个功能:1、2、3、

端粒酶: 以 RNA为模板的逆转录酶,合成端粒 肿瘤的端粒危机: 端粒缩短 + 端粒酶活化
选择与演进(Selection & Progression)
3. 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Tumor angiogenesis)
肿瘤发生的DDS模式:
(-)
基因损伤与癌变(Damage of gene & Canceration)

EMT与肿瘤

EMT与肿瘤

文章编号: 1000-1336(2008)05-0523-04EMT与肿瘤张可华 宋建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1)摘要: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变(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也是维系生命体组织平衡的基本生物事件。

目前的研究表明成熟组织中不适当的EMT对多种肿瘤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EMT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以及肿瘤的转移,还可能使肿瘤细胞逃逸某些因素诱导的凋亡。

本文综合目前的研究进展,旨在阐述EMT与肿瘤的关系以及EMT发生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EMT;肿瘤浸润;肿瘤转移;β-转化生长因子中图分类号:Q291收稿日期:2008-03-15作者简介:张可华(1980-),男,博士生,E-mail:zhangkehua@sibs.ac.cn;宋建国(1956-),男,教授,联系作者,E-mail:jgsong@sibs.ac.cn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变(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概念在22年前被首次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与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受到了高度的关注[1]。

EMT是一种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必需的生理现象。

造肠运动前期原始中胚层的形成、发育中期神经脊发育成体节、骨和肌肉等组织需要EMT的密切参与。

由于EMT是上皮细胞获得迁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成体中成为了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上皮细胞癌浸润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据都表明,EMT在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原发性浸润和继发性转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研究EMT的发生和调控机制,对于寻找治疗恶性肿瘤特别是肿瘤细胞转移的目标靶点有重要意义。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

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学号:2120111423姓名:宋少堂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EMT的生物学作用摘要上皮细胞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病理现象,参与胚胎发育、组织重建和肿瘤进展,上皮细胞表型的缺失及问质特性的获得是其主要特征。

EMT最早发现于发育生物学,Garry Greenburg与Elisabeth Hay经细胞实验证明上皮细胞会暂时丧失他们的细胞极性,并且表现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特征,正式提出EMT的概念。

它不仅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生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肾纤维化)的发病以及肿瘤的发展过程。

它以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及其间质特性(成纤维细胞样的外形,波形纤维蛋白、Snail、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的获得为主要特征,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原位侵袭和远隔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胚胎发育肿瘤的发生与转移 EMT按照发育生物学观点,个体所有的细胞和结构都是由受精卵在基因调控下按特定时空顺序发育而来的。

然而,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肿瘤是非正常的生物体结构,有史以来极大地威胁着生物体的健康和生命。

发育生物学家认为,肿瘤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肿瘤是个体发育中自然选择的产物,只不过这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利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1].EMT是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必需的生理机制,同时在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就EMT的现象及分子机制以及在发育中的研究现状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表达情况做一些概括性的介绍,旨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发育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肿瘤的发生并寻找一些新的对抗肿瘤的思路。

1.EMT的概念多细胞动物由两种形态和功能均不相同的细胞组成,即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上皮细胞是粘连细胞,它们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粘连复合体紧密连接形成连贯的细胞层。

上皮细胞呈现顶-基地极性,这一特性使它们可以定位于基底膜,由基底膜将上皮细胞与其它组织分开。

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组织再生中扮演的角色

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组织再生中扮演的角色

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组织再生中扮演的角色胚胎发育和组织再生是生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而Wnt信号通路在这些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Wnt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传导机制,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命运决定,对于正常发育和组织再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组织再生中的作用。

胚胎发育是通过一系列精密的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过程实现的。

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主要包括胚胎轴形成、腔胚体腔形成、器官发生等。

首先,Wnt信号通路在胚胎轴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

胚胎轴是胚胎发育中重要的结构,它决定了胚胎各个部位的命运。

Wnt信号通过调控胚胎轴的形成,确定了头部和尾部的位置。

其次,Wnt信号通路在胚胎体腔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胚胎体腔的形成是胚胎内外环境分隔的关键步骤,Wnt信号通路参与体腔生物发生的调控。

此外,Wnt信号通路还调控器官的发生和形成,如肾脏、心脏、神经系统等。

因此,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与胚胎发育相似,组织再生也需要Wnt信号通路的参与。

组织再生是组织因损伤或其他原因而恢复功能的过程,同时也需要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和结构。

Wnt信号通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组织再生,主要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干细胞的调控。

首先,Wnt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促进组织再生。

当组织受到损伤时,Wnt信号通路的活性会增强,促进损伤区域细胞的增殖,修复损伤。

其次,Wnt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细胞分化,保持组织再生过程中的细胞命运。

细胞命运的决定对于组织再生非常重要,Wnt信号通路通过调控各类转录因子的活性,调节细胞的分化命运。

最后,Wnt信号通路还与干细胞的调控密切相关。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潜能,Wn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组织再生。

除了胚胎发育和组织再生,Wnt信号通路在许多其他生物学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Wnt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胚胎的发育和分化调控机制

人类胚胎的发育和分化调控机制

人类胚胎的发育和分化调控机制人类的生命从胚胎开始,胚胎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在受精卵形成之后,它会经过多次细胞分裂,不断发育,最终变成一个形态复杂的胚胎。

人类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是由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调控和基因表达机制控制的。

这些机制使得细胞在胚胎早期发育中按照特定的顺序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一个健康的人类。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胚胎发育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受精卵期、胚芽期和胚胎期。

在不同的阶段,细胞会经历不同的发育和分化过程。

1. 受精卵期在受精卵期,受精卵处于卵泡的内部,由于精子进入卵细胞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生活体。

此时受精卵还是一个单一的细胞,仅有一组染色体,称为原生质体。

在这一阶段,受精卵的细胞开始成为胚胎,这样就开始了胚胎形成的过程。

2. 胚芽期胚芽期是受精卵期之后的细胞分化阶段。

在此阶段,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形成团块,叫作囊胚。

它会随时间逐渐成长,分化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可以形成体的干细胞,称为分化前干细胞。

过程中,这些细胞将被分化为三个不同的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3. 胚胎期胚胎期是受精卵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时胚胎已经成长和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这个时段持续了从胚泡早期到胎儿八周左右,它会产生一系列的生命发育过程,包括心脏和神经系统进一步成熟、胃肠道开始运作和空气道开始形成。

分化和表型的控制机制分化是细胞从早期胚胎中分化出不同类型细胞所需的一系列过程。

细胞的分化是决定细胞形态和功能的这种长度斑斓、独特的过程,也叫作细胞分化。

分化是由复杂的分子和信号通路调控的。

在胚胎期间,这些机制有助于确保正确的细胞分化和组织发育,最终引导胚胎组织和器官的形成。

在分化和成型的发展过程中,胚胎内部存在着巨大的分子网络,涉及到繁多分子调节,如转录因子、信号传递通路、染色质改变等。

这个机制不仅包括基因表达调控,还包括环境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反应等细胞行为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抑癌基因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发现与原癌基因编码的蛋 白质促进细胞生长相反,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另一 类基因的产物能抑制细胞的生长。谓之抗癌基因 (antioncogenes)或肿瘤抑制基因(tumour-suppressor genes);当它们发生遗传上的错误改变而失活或功能丢 失时,细胞将失去这种重要的负性调控物质,正常细 胞即可能转变为肿瘤细胞。自1986年首次分离Rb后, 已发现10余个抑癌基因,它们以缺失、突变等方式在 人类肿瘤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9 was awarded jointly to J. Michael Bishop and Harold E. Varmus "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cellular origin of retroviral oncogenes"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二)胚胎植入与肿瘤浸润有一定相似性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胚胎植入与肿瘤浸润的相似性
1、胚胎植入生理过程与肿瘤浸润病理过程相似
胚胎植入过程
肿瘤浸润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2、参与胚胎植入与肿瘤转移的蛋白水解酶的相似性
胚胎滋养层细胞 肿瘤细胞
合成纤溶酶原激活因 子u-PA和 MMP
与ECM中LN受体结合 促进细胞在LN中扩展
降解ECM
促进胚胎植入
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3、生长因子在胚胎植入与肿瘤浸润过程中的相似性
雌激素 EGF/TGF EGF受体
子宫
胚胎滋养层

诱导u-PA和MMP表达
促进滋养层细胞侵入ECM
生长因子受体的持续激活可能诱导细胞癌变。
信号转导蛋白 GTP结合蛋白 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 核调节蛋白 转录活化因子 myc N-myc L-myc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周期素 周期素依赖激酶 cyclinD 易位 扩增 扩增 易位 扩增 CDK4 扩增或点突变 伯基特淋巴瘤 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套细胞淋巴瘤 乳腺癌,肝癌,食道癌 胶质母细胞瘤,黑色素瘤,肉瘤 ras abl 点突变 易位 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多种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胚泡外观与内部结构
胚泡外观
胚泡内部结构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Important issues
• Cell proliferation • Cell differentiation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二、肿瘤发生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四)肿瘤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embryo stem cell,ES ):从早期胚胎的内 细胞群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系,能永生化, 并能传代建系,增殖能力强,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具有 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有观点认为肿 瘤中存在干细胞,并可能来源于生殖嵴中的干细胞。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常见的 抑癌基因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原癌基因:本来就存在于正常细胞中,以非激 活形式存在的一类基因,它的异常表达或表达 产物的异常直接决定细胞恶性表型的产生。 抑癌基因:指某种基因当其受阻抑、失活、丢 失、或其表达产物丧失功能可导致细胞恶性转 化;反之,在实验条件下,若导入或激活它则 可抑制细胞的恶性表型。
♦ 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异常:caspase
♦ 肿瘤细胞端粒酶异常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Jack W. Szostak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9 was awarded jointly to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and Jack W. Szostak "for the discovery of 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肿瘤:多步骤发生、多基因突变的演进性机制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在细胞生长、复制的过程中,可能随机 地存在着破坏细胞生长分裂调控机制的基因 突变。如果这种突变发生,所产生的是“基 因受损(gene damage)”的子细胞,当“基因受 损”不断累积,细胞将失控性增长与分裂, 显示其异质性的生物学行为。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4、胚胎滋养层细胞与肿瘤细胞在免疫上的相似性
早期胚胎和肿瘤组织往往具有共同的抗原性。 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亦存在于很多恶性 肿瘤中,已经作为临床早期癌症诊断的指标。
免疫逃避机制:组织相容性抗原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三)血管新生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3) 胎期: 第9周-出生 器官、系统发育,出现功能活动。胎儿逐 渐长大至成熟娩出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胚胎发育阶段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卵裂的各阶段
受精卵
二细胞期 受精后 18~36h
四细胞期 受精后 36~48h
8细胞期 受精后 48~60h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桑椹胚
12~16细胞期 受精后第三天
移出血管外, 形成转移灶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三、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的相似性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一)发育过程与肿瘤发生受到相同基因调控
WNT基因
Wg( WNT1同源基因 )在果蝇体节形成中有重要 作用。而WNT在肿瘤发生中有很大的潜能。 Hedgehog/Patched/Smoothened通路 此通路对果蝇细胞命运起决定作用,同时与肿瘤细 胞分化有一定联系。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一、胚胎发育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人胚发育的三个阶段
1) 胚前期: 受精-第2周末
受精卵形成到二胚层胚盘出现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2) 胚期: 第3周-第8周末 细胞迅速增殖,形成各种器官、系统,演变为 雏形胎儿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发育生物学
J. Michael Bishop Harold E. Varmus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主要的癌基因,其活化方式和相关的人类肿瘤
分类 生长因子 原癌基因 活化机制 相关人类肿瘤
PDGF—β链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sis
hst-1 int-2
过度表达
过度表达 扩增
星形细胞瘤,骨肉瘤
胃癌 膀胱癌,乳腺癌,黑色素瘤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肿瘤发生的原因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肿瘤发生的调控机制
(一)细胞周期调控异常
Cyclin/cdk/CKI
v RB途径
v P53介导的校正点紊乱
v 信号转导分子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肿瘤发生的调控机制
(二)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受阻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机制 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过程:
1. 肿瘤细胞生长、浸润、原位释放
2. 肿瘤细胞向循环系统运动
3. 在循环系统中存活
4. 通过与远处循环管道内皮细胞和基质作用而停留
5. 迁移入组织
6. 在组织中生长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恶性肿瘤转移示意图
Cancer cell vessels NK cell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原癌基因
1970年Bishop,Varmus及同事们在研究鸡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RSV)时,发现RSV所携带的src基因能够使 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随后发现src基因亦存在于人类 的正常细胞。进一步研究表明,生物界有一类在长期的进 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高度保守基因,调控着正常细胞的 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增生、生长因子信号传递、细胞周期 进展、细胞存活以及DNA转录等。一旦这类基因发生某些 错误(如突变、缺失、扩增或重排等)或功能丧失时,极易 导致本来就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的以非激活形式存在的原癌 基因(proto-oncogene)转变为可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的 转化基因(transforming gene)或癌基因(oncogene)。 • 1989年的诺贝尔奖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proto-oncogenes:

The normal precursors of these above genes are termed proto-oncogenes and are essential for normal 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