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掌握如何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2)理解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方法。
(3)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使用方程式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1)能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且与伙伴合作,互相切磋,提高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如何使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切实解决问题。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解题。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利用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
(2)课堂讲解法:针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进行逐步解释。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互动讨论,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介绍课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并且告诉学生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2. 讲解(1)老师通过多个实际问题的例子,向学生形象化地描述如何使用方程解决问题。
(2)解释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基本形式。
(3)介绍如何将所述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形式。
(4)对学生进行统计学习,让他们能了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操作演练老师与学生合作,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方程实例:(1)小丽比小芳多5岁,他们俩加起来是25岁,请问小芳多少岁?(2)硬币有两种,10毛和1元的,共有30枚硬币,总价值22元,请问这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3)一张长方形纸板,宽为12厘米,其中一个角落去了1*1厘米的正方形,请问剩余的面积是多少?……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将对方程的理解加深,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方程。
4. 案例导入让学生与老师一同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解决过程的体会,写出来。
例如,一道小学六年级的一道奥数题目:在1至1000中,有多少个不含数字2且是 7 的倍数的整数?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问题进行分类,形成严谨的思考,最后转换成方程,获得正确的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5课《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列一步计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第课时月日【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的例7及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的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所带来的成功和愉悦,形成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前思】:本课在学生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一步计算的方程基础上,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今后学习发挥基础作用。
例7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完整步骤,其中解方程留给学生。
教材还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列方程的多样性。
练一练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练习部分进一步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并准备当小老师,明天在全部讲解。
2、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
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3、归纳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解方程:3.8+X=5.6 X-2.6=7 14X=84 X÷42=3一、交流前置性作业:解方程:3.8+X=5.6 X-2.6=7 14X=84 X÷42=3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二、教授新课:1.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出示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的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0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0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编号:08第一课时备课时间:3.5 上课时间:3.11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9,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
这节课我们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继续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师生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例9。
(1)多媒体出示例9。
读题,理解题意。
(2)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生各自独立画线段图。
(3)展示交流,明确合适的画法。
(4)师:结合题目和线段图,你能说说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生答,师出示,齐读: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5)师:如果用x来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生答后师在线段图上标注好,并写出设句,齐读设句。
(6)让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师板:x +3x=290(7)说说这个方程与前面学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师随机板书过程,并说明:解这样的方程时,一般应先化简。
追问:求出的x的值表示哪个数量?水面面积该怎样求?生答师板:3x=72.5×3=217.5(8)问:这道题怎样检验?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让生看书P13的检验过程,说说每一步检验的是什么。
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篇

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篇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8、59页例1、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及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正式学习解方程的初始课。
主要讨论x+a=b,ax=b的方程的解法。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本课中较简单的方程,教材要求,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只要通过一次变形,即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上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就能求出方程的解。
【教学目标】:1、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
2、通过探究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天平、小球、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最简单的方程——简易方程。
板书:解简易方程。
(学生齐读课题)(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教学例1 师:请看挂图,请你说出图上的意思。
(盒子里有x个小球,盒子外有3个球,合起来一共是9个小球。
)师:能不能用我们新学的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出方程:X+3=9(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方程。
)师:同学们根据加法的意义的到方程X+3=9,(板书:X+3=9)那么X是多少?(异口同声说6)- 1X+3=9 解:X+3-3=9-3 X=6 提问书写解方程的`过程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书写格式,①、先写方程X+3=9。
②、接下来写“解:”。
③、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3。
④方程的左边只剩下未知数X。
方程的右边9-3是6。
得到方程的解是X=6。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解方程时每一步得到的都是一个等式,不能连等。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第 3 周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归纳法教学内容课本13---16页内容(第一个红点问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会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决问题,能通过进行两步变形解这种形式的方程,知道变形的目的,理解变形的依据。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列方程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3.培养学生养成做题格式规范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充分利用野生动物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找准等量关系,会列并会正确地解形如ax+b=c的方程。
2、找准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上海野生动物园是中国首家野生动物园,出示课本情境图,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梅花鹿比长颈鹿的3倍多2只,梅花鹿有38只。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长颈鹿有多少只?【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逛动物园的场景引入,不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引导学生读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提问题和应用数学意识。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一)理清思路列方程1.借助线段图,厘清数量关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分析长颈鹿和梅花鹿之间的数量关系。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尝试画出线段图。
师:你是怎么画的?怎么想的?预设:长颈鹿画一份,梅花鹿比长颈鹿的3倍多2只,所以梅花鹿画同样的3份,还多出2只,再画一小份。
小结:习惯上我们先画表示一份的数量,这样便于表示另一个数量。
2.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你能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预设1:长颈鹿的只数×3+多的只数=梅花鹿的只数预设2:长颈鹿的只数×3=梅花鹿的只数-多的只数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领学生评价。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标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列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将从基础的等式和不等式开始,然后逐步引入方程的概念,并学习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两个苹果,你也有两个苹果,那么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吃掉一个苹果,那么现在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些,但是学生仍然可以用算术的方法来解答。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除了算术方法之外,他们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这类问题。
(二)讲解新课首先,教师需要解释什么是方程。
方程是一个包含未知数的等式,比如“x + 2 = 5”。
然后,教师需要讲解如何解方程。
解方程就是找出能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例如,对于方程“x + 2 = 5”,我们可以先从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x = 3”。
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更复杂的方程,并讲解如何解这些方程。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方程“2x - 3 = 7”,并解释如何通过加法和除法来解这个方程。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方程。
这些题目应该包括一些简单的方程,以及一些更复杂的方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方程来解答。
例如,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有10元钱,你想买一本价值6元的书,那么你还剩下多少钱?”(四)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用方程来解答。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问题解决(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问题解决(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会根据问题的特点,总结找等量关系的方法,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画图分析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掌握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一、课堂引入1、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关键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六年级了,学了不少知识,孩子们,能尝试解释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吗?请自己说一说。
对,列方程解决问题是一种解题方法。
解题时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出问题的答案。
(1)设未知数(2)找等量关系(关键)(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写答语以上就是列方程解决问题有5个步骤?哪一步最关键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
2、多媒体出示一.请列出每题的等量关系,不解答。
(1)将一个棱长6分米的立方体钢材熔铸成一个底面积是48平方分米的圆锥形模具,这个模具的高是多少分米?(2)一条裤子48元,是上衣的三分之二,一件上衣多少元?(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师边读题边讲解,多媒体出示等量关系与算式。
3、小结方法。
通过刚刚的复习,想一想: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可以找等量关系?(1)是的我们可以:根据常用公式找,例如面积、体积、周长等公式(2)还可以从关键句中找,可以是题目中关键句的文字描述等(3)也可以按常用数量关系找.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时间×速度=路程等.······师:同学们真是厉害!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基础一起来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3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方程,以及用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谁能说说关于方程,你都知道些什么?2.(超市最近做促销)出示习题:妈妈买了苹果和梨各2kg,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口头回答:求一共付多少钱怎么计算)听说超市做促销,李阿姨也迫不及待去超市卖水果,她苹果和梨各要了2千克,一共付了10.4元。
已知梨每千克2.8元,你们计算出苹果每千克多少钱吗?本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板书)3.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请大胆地提出来。
预设:这节课要学习什么类型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找等量关系?解题步骤和以前学的一样吗?4、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自学课本77页例3,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1)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2)试根据题意写出不同的等量关系。
(3)根据你写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思考2x表示什么?2.8×2表示什么?那么2.8+x呢?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解方程。
(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5.学生自探,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1.小组合探:交流自探情况,特别是自探没有搞明白的问题。
2.学生自学要结束时,教师出示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展示评价分工、展示方式及要求。
展示要求:(1)口头展示的同学要求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明了;(2)书面展示的同学书写要规范、认真,思路清晰,排版整齐;(3)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认真倾听,迅速记录,做好点评准备,及时提问和补充观点。
评价要求:(1)点评同学对展示的内容从板书规范、内容正确性及方法归纳的合理性上做点评并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给展示小组打分(最高分10分);(2)老师给评价学生打分,从声音大小,语言完整度,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礼貌等方面打分。
(最高分10分)3.全班交流自探情况(1)交流第一个问题:这道题中,已知条件是苹果和梨各要2千克,梨每千克2.8元,一共10.4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学光盘、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二次备课1.阅读例题后,说一说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解
决哪些问题?
2.题目中是怎样说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关系的?你能
用等量关系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
求的?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回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5.尝试解答。
二、交流共享
根据先学提纲交流预习作业及例1
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出示例1)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题中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
提出要求: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吗?
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
+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7、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1)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2)弄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三、反馈完善
1、“练一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
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
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三位学生板演,交流反馈时,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补充练习——基本题。
(1)水果店运来梨100千克,比苹果的3倍少20千克,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2)某商场在一星期里的销售总额是51.2万元,前3天销售额共19.2万元,后4天平均每天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
5、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 –22 = 64
2x-22+22 =64+22
2x=86
X=43
检验:2╳43-22=64
答:小雁塔高43米。
课堂作业:练习一的第3-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