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分子的性质》 教学设计

《分子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理解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分子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子运动现象的微观想象和理解。
(2)从微观角度理解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大烧杯、小烧杯、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注射器。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一杯水、一块糖、一瓶香水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质,它们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学生回答】由分子构成。
【引入】没错,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那分子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子的性质。
(二)新课讲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展示数据】展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²⁶kg,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
【提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回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举例说明】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²⁶kg,一滴水(以 20 滴水为 1mL 计)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如果 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 个,日夜不停,需要 3 万多年才能数完。
分子的性质教案初中

分子的性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大小、运动、间隔等。
2.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分子的基本性质。
2. 分子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分子的大小。
2. 分子运动的观察。
教学准备:1. 分子模型。
2. 显微镜。
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见的到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 学生回答:原子、分子等。
3. 教师总结:正确,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其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分子的大小a. 展示分子模型,让学生观察分子的大小。
b. 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并描述分子的形状和大小。
c. 教师总结:分子非常小,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
2. 分子的运动a. 学生观察分子模型,注意分子的运动。
b. 教师提问:分子是如何运动的?c. 学生回答: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教师总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 分子之间的间隔a. 学生观察分子模型,注意分子之间的间隔。
b. 教师提问:分子之间有间隔吗?c. 学生回答:有间隔。
d. 教师总结:分子之间有间隔,而且间隔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三、分子与物质性质的关系(15分钟)1.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a. 学生观察分子模型,注意分子之间的相似性。
b. 教师提问:同种物质的分子有什么特点?c. 学生回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d. 教师总结:正确,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2.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a. 学生观察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模型,注意分子之间的差异。
b. 教师提问: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有什么特点?c. 学生回答: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d. 教师总结:正确,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四、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现象(15分钟)1. 解释水的沸腾现象a. 学生观察水沸腾的实验。
23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人教选修3.doc

§2. 3 £•子的性;(教学设计)活动1.1.1:科学视野中的肥皂去污实例引入活动1.1.2:复习提问化学键、离了键、共价键的概念活动1.1.3:动画演示H :、HC1中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活动1」.4:讨论比较H2、HC1中的共价键活动1.2.1:讨论回答如何判断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活动122:练习指出共价键类型活动2.1.1:动画演示出、HC1分子形成过程活动2.1.2:引导归纳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概念 活动2.2.1:讨论判断双原了分了中的极性分了与非极 性分子活动2.4.1:引导学生完成表格活动2.4.2:小组讨论归纳共价键极性与分子极性关 系的一般规律任务2.5:通过实验探 讨分子的极性活动2.5.1: CCLi 、出0的静电引流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图】z \任务2.2:双原子 分子的极性判断2:分子的 极性任务2.3:多原子分 子极性的判断活动2.3.1:以CO?为例,分析分子的极性活动2.3.2:运用"合外力是否为0”方法判断分子 的极性活动2.3.3:依据“分了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 为0”判断分子的极性厂 、 任务2.4:总结键的极 性与分了极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任务2.1: 了解 极性分子与非 极性分子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科学视野引入】在洗衣服的时候,经常有这种现 象,直接用水洗油污,会洗不净,用肥皂、洗涤剂 却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通过阅读教材46页的“科 学视野”,请同学们自己先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过渡】在“科学视野”里提到了有关分子性质的一 些问题,其中原因还得从研究它们的结构开始。
【板书】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复习提问】1. 什么是化学键?举例说明离子键、共价键。
2. 写出比、CO 、2、HC1、CO?、出0的电子式。
【动画演示】H2、HC1中共价键的形成过程【问题讨论】Ph 、HC1都是靠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其 共价键是否相同?【教师引导】从两共价键的组成原子、原子吸引电子 对能力、共用电子对位置、成键原子电性等方面分 析,二者皆不相同。
《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学案

2、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3、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4、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A级 1.下列四种分子种,只含有极性键而没有非极性键的是( A.CH4 B. CH3CH3 C.CH2=CH2 ) ) D.CH≡CH
2.下列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 ) D.NH3、H2O、SO2
3.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A.CH4、CCl4、CO2 B.C2H4、C2H2、C6H6 C.Cl2、H2、性质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掌握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重点、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模式:“三五五”教学模式 Ⅰ、课前: 预案: 1、 键的极性 ⑴极性共价键:由_________原子形成,电子对发生________,两个键合成原子一 个呈_______性(δ+) ,另一个原子呈_________性(δ-) 。 ⑵非极性共价键: 由_______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电子对不发生__________。 2、 分子的极性 ⑴极性分子是指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分子的某一部分呈 ___________,另一部分呈___________的分子。 ⑵非极性分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子。 3、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⑴分子的极性是分子中化学键的_______________。 ⑵只 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分子___________非极性分子。 . (3)含有极性键的分子,当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是非极 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4、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分子 空间构性 分子的极 性 O2 CO2 BF3 CCl4 疑惑记录: HF H2O NH3 CH4 分子 空间构性 分子的极 性 教学资源:多媒体等
分子的性质参考教案

分子的性质参考教案第一章:分子的概念与性质1.1 分子定义: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独立的化学性质。
1.2 分子性质:1.2.1 分子质量小,体积小。
1.2.2 分子不断运动。
1.2.3 分子之间有间隔。
1.2.4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第二章:分子与原子的区别2.1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2 性质:2.2.1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2.2.2 分子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元。
2.2.3 分子具有独立的化学性质,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分子。
第三章:分子的组成与结构3.1 原子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3.2 分子结构:3.2.1 线性结构:如氧气(O2)、氮气(N2)。
3.2.2 三角形结构:如臭氧(O3)。
3.2.3 四面体结构:如甲烷(CH4)。
3.2.4 八面体结构:如二氧化碳(CO2)。
第四章:分子的性质与应用4.1 溶解性:分子间作用力与溶解性的关系。
4.2 沸点:分子间作用力与沸点的关系。
4.3 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反应: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
4.4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水的熔点、沸点等。
第五章:实例分析与应用5.1 水的分子性质:H2O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5.2 氧气的分子性质:O2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5.3 二氧化碳的分子性质:CO2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5.4 有机物的分子性质:如甲烷(CH4)、乙醇(C2H5OH)等。
本章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性质、结构及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子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后续章节将继续深入探讨分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相关性质。
第六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相态6.1 分子间作用力与固态:分子间作用力强,形态固定。
6.2 分子间作用力与液态:分子间作用力较弱,流动性好。
6.3 分子间作用力与气态:分子间作用力弱,自由运动。
6.4 分子间作用力与等离子态:分子电离,带电粒子运动。
分子的性质教案1

分子的性质教案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学案(第一课时)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旧知复习: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指出共价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思考和回答各原子所带电性H2 Cl2 HCl
CO2 H2O NH3
BF3 CH4 CH3Cl
思考问题:共价键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分子是否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新知学习:
从极性的角度将分子分为:和
完成下列表格
总结:判断分子的极性
a.双原子分子的极性由来决定。
b.多原子分子的极性,由来决定。
练习:1、填表,判断分子的极性
结论:⑴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分子;
⑵以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分子;
⑶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可能是分子;
⑷ABx型多原子分子,若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则为分子。
阅读:科学视野 P46
练习:
1.下列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D.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2.下列分子属极性分子的是
A. H2O B.CO2 C.BCl3 D. NH3
3.NH3、H2S等是极性分子,CO2、BF3、CCl4等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根据上述实例可推出AB 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A.分子中不能含有氢原子 B.在AB n分子中A原子没有孤对电子
C.在AB n分子中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
D.分子中每个共价键的键长应相等。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3.1.1教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课前预习:1、共价键有两种:和。
其中极性共价键指:,简称极性键;非极性共价键指,又简称非极性键。
2、分子有分子和分子之分。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可归纳为:(填“相同”或“不同”,下同)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如A-A型;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如A-B型。
学习过程创设问题情境: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通过观察、思考、讨论。
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
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
提出问题:(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
如:。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
如:。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一般规律: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
如:HCl、HF、HBr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分子的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案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分子的极性;3、了解范德华力定义,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过程和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和价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多原子分子中,分子极性的判断。
【学习难点】多原子分子中,分子极性的判断。
【探究方法】: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探究设计具体过程】:【学习目标展示】【知识回顾】什么是电负性?有何意义?什么是共价键?明确提出运用“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念来指导本节课的学习【提问】能从电负性的角度找出H-H和H-Cl的区别吗?【引导设问】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会导致什么不同?【学生归纳】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双方吸引电子能力相同,电荷分布均匀——非极性共价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双方吸引电子的能力不相同,电荷分布不均匀——极性共价键。
【结论】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多角度比较,填表【反馈练习】1、2【集体讨论】得出答案【过渡引入】键有极性,那分子是否有极性呢?【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极性【设问】我们怎么才能准确判断分子极性呢?【投影】(通过投影出示几种常见分子构型)【集体讨论】学生展开讨论【举例讲解】⑴已知分子的空间结构依据——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总结归纳】在合作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填表格方式对键的极性、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分子的极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思考与交流】分子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集体讨论】学生展开讨论【投影】(通过投影出示结论)【规律小结】只含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
含极性键空间构型对称——非极性分子;含极性键空间构型不对称——极性分子。
【举例讲解】⑵未知分子的空间结构经验规律——①ABn型分子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是否等于该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②ABn型分子中心原子有无孤电子对,若有为极性分子,若无为非极性分子【反馈练习】判断下列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PCl3、CCl4、CS2、SO2完成课本P45(思考与交流)【反馈练习】1、2、3【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46 科学视野—表面活性剂和细胞膜,解释三个问题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疏水基团?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什么?2、什么是单分子膜?双分子膜?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思考与交流]根据图2—28,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双原子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H202C12HCl
2.以下非金属单质分子中,哪个是极性分子,哪个是非极性分子?P4C60
3.以下化合物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CO2HCN H20 NH3 BF3CH4 CH3Cl
[汇报]1、H2、02、C12极性分子HCl ,非极性分子。
2、P4、C60都是非极性分子。
3、CO2BF3CH4 为非极性分子,CH3Cl HCN H20 NH3为极性分子。
[讲]分子的极性是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
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也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的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如果分子结构是空间对称的,则键的极性相互抵消,各个键的极性和为零,整个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投影小结]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分子共价键的极
性分子中正
负电荷中
心
结论举例
同核双原子分子非极性键重合非极
性分
子
H2、O2、N2
异核双极性键不重合极性CO、HF、
X2H2、N2非极
性键非极
性分
子
直线形
XY HCl、
NO 极性
键
极性
分子
直线形
XY2(X2Y) CO2、
CS2180°极性
键
非极
性分
子
直线形
SO2120°极性
键极性
分子
V形
H2O、H2S 104°30′极性
键
极性
分子
V形
XY3BF3120°极性
键非极
性分
子
平面三
角锥形
NH3107°18′极性
键极性
分子
三角锥
形
XY4CH4、
CCl4109°30′极性
键
非极
性分
子
正四面
体
[自学]科学视野—表面活性剂和细胞膜
[自学提纲]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疏水基团?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单分子膜?双分子膜?举例说明。
3、为什么双分子膜以头向外而尾向内的方式排列?
[汇报]1、分子的一端有极性,称为亲水基团。
分子的另一端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极性,称为疏水基团。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会形成亲水基团向外、疏水基团向内的“胶束”,由于油渍等污垢是疏水的,会被包裹在胶束内腔,这就是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
2、由于表面活性剂会分散在水的液体表面形成一层疏水基团朝向空气的“单分子层”,又称“单分子膜”。
双分子膜是由大量两性分子组装而成的,
3、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两侧都是水溶液,水是极性分子,而构成膜的两性分子的头基是极性基团而尾基是非极性基团。
教学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