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主营业务分析——华谊兄弟系列研究(二)

合集下载

华谊五年财务分析报告(3篇)

华谊五年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谊兄弟”)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影视制作、发行和艺人经纪为核心业务的大型综合性娱乐集团。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华谊兄弟过去五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全面评估其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为投资者、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公司概况华谊兄弟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娱乐企业之一。

公司业务涵盖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娱乐营销等多个领域,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产业链布局。

三、财务分析(一)收入分析1. 总收入趋势分析表1:华谊兄弟五年总收入及增长率| 年份 | 总收入(亿元) | 同比增长率(%) || ------- | -------------- | -------------- || 2018 | 42.57 | 9.47 || 2019 | 46.84 | 9.84 || 2020 | 50.27 | 7.23 || 2021 | 51.82 | 3.00 || 2022 | 53.42 | 2.73 |从表1可以看出,华谊兄弟的总收入在过去五年中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这可能与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政策调整等因素有关。

2. 收入结构分析表2:华谊兄弟五年收入结构及占比| 业务板块 | 收入(亿元) | 占比(%) || ---------- | ------------ | ---------- || 影视制作 | 20.00 | 37.42 || 影视发行 | 15.00 | 28.12 || 艺人经纪 | 10.00 | 18.73 || 娱乐营销 | 8.00 | 14.83 || 其他 | 0.42 | 0.79 |从表2可以看出,华谊兄弟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影视制作、影视发行和艺人经纪三大板块,其中影视制作占比最高,达到37.42%。

这表明华谊兄弟在影视制作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盈利能力分析1. 毛利率分析表3:华谊兄弟五年毛利率及变化率| 年份 | 毛利率(%) | 变化率(%) || ------- | ------------ | ------------ || 2018 | 47.21 | -1.02 || 2019 | 48.38 | 1.17 || 2020 | 49.56 | 1.18 || 2021 | 48.34 | -1.22 || 2022 | 49.12 | 0.78 |从表3可以看出,华谊兄弟的毛利率在过去五年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华谊兄弟为例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华谊兄弟为例

华谊兄弟融资战略管理分析(一)公司背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为HUAYI BROTHERS MEDIA CORPORATION。

1996年5月15日创建于北京,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公开发行4200万人民币普通股,发行价格为28.58元/股。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300027。

华谊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王中军为其法人代表。

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为电影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艺人经纪服务及相关服务业务。

作为国内首家境内上市的民营传媒企业,在业界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发展到如今庞大的娱乐帝国,华谊兄弟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崛起之路。

它的成长路径和运营模式[1]反映出了影视传媒企业从小到大, 不断做强的发展轨迹。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娴熟的人才运用、完整的产业链构成使得华谊兄弟在国内影视传媒业纵横捭阖、名震四方,在公司业绩上赚得盆满钵满,成为娱乐圈的焦点、业界的宠儿、民营影视娱乐公司中的典范和领跑者。

(二)案例内容1996年5月15日创建于北京,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公开发行4200万人民币普通股,发行价格为28.58元/股。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300027。

华谊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王中军为其法人代表。

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为电影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艺人经纪服务及相关服务业务。

时隔不久,华谊兄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广告公司,摇身变为拥有众多大牌明星的上市公司。

公司规模迅速地扩大主要是通过股权融资和股权回购的扩张型资本运营方式实现的。

(三)背景知识企业融资战略(Corporate Finance Strategic)融资战略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支持投资所采取的融资企业融资战略组合,融资战略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且还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因此,研究企业所处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影响企业融资战略的因素,对于正确选择融资战略以提高企业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 融资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企业的融资战略,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企业的理财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分析融资环境,选择企业的融资方式,衡量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实现融资结构的最优化,已经成为企业融资战略研究的重点。

华谊兄弟财务报告分析

华谊兄弟财务报告分析

华谊兄弟财务报告分析华谊兄弟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的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成立于1996年。

以下是对华谊兄弟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的分析。

首先,华谊兄弟的总营业收入为97.7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下降了42.98%。

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疲软以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导致的。

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速放缓,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对华谊兄弟的票房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还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导致影院关闭和人流量减少,加剧了华谊兄弟的营收下滑。

其次,华谊兄弟的净利润为-23.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95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公司在2024年亏损了。

影响公司利润的主要原因包括营收下降以及高额的营销和宣传费用。

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华谊兄弟在广告和宣传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票房表现疲软,这些费用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从而导致了亏损。

此外,华谊兄弟的资产负债表也出现了一些不利的情况。

公司的总资产为121.4亿元人民币,而总负债为58.8亿元人民币。

负债率为48.44%,相对较高。

公司的债务水平较高可能增加了公司的风险。

此外,公司的货币资金也大幅减少,这可能反映了公司在2024年面临的困难。

与此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也有所增加,这可能预示着公司在获取资金方面面临一些困难。

在这样的困难时期,华谊兄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其财务状况。

首先,公司应该重视市场调研和品牌推广,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并加强自身品牌建设。

此外,公司还应加强与院线和在线平台的合作,寻找更多的发行渠道,提高票房收入。

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应该审查和调整营销和宣传费用,确保其合理性和效果。

同时,公司还可以考虑与其他相关产业链公司合作,共享资源和降低成本。

总之,华谊兄弟2024年的财务报告显示了公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公司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都出现了下降,并且资产负债表显示了一些不利的情况。

然而,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品牌建设,加强合作和降低成本,华谊兄弟仍然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案例解析PPT(32张)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案例解析PPT(32张)

• (二)引入资本——王中军曾说:“一个 行业,没有资本介入,没法做大。”华谊 兄弟在十几年发展史上大致经历了三轮私 募股权集资,从而有了今天业内的领袖地 位。
• (三)借力金融——华谊兄弟在银行贷款 的融资方式上的资本运作也走在国内娱乐 业的前列。对于为何如此喜好银行贷款, 王中军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股权投资代 价太高,一部戏开发了半天,别人投了 50%,赚了钱分人50%,这样太不划算, 我们希望主渠道还是银行贷款。”
(六)合作共赢——华谊兄弟十 分注重合作共赢,合作过程不仅 使华谊兄弟学习到对方的先进管 理经验,更是降低风险、为影片 的大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企 业合作,在电影营销当中如果有 多个赞助商就会有多个渠道帮助 电影宣传,对于电影的投资方来 说只有好处,赞助商也希望借助 电影来推广所拥有的品牌。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案例分析
2010级市场营销2班 ——范芹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简介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英文:Huayi Bros. Media Group),创业板股票代码:N华谊 300027,是 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忠军、 王忠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开始时是由投资冯小 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
(四)产业链条——从艺人经纪、电影、电 视、音乐到营销、广告、活动等一环扣一环 的将整个娱乐产业链全面覆盖。从运作特点 看,华谊兄弟已经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 作到市场推 广、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生产 体系。
• (五) 大型项目——对华谊兄弟来说影视 投资方面越是大投人的大制作从投资回报 的角度来看反而越安全,同时还能为公司 带 来品牌上的巨大收益。
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 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 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 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华谊兄弟swot分析

华谊兄弟swot分析

业务板块 4.20% 2.96% 4.86% 2.64% 22.75% 电影及衍生 电视剧及衍生 艺人经纪及相 音乐 电影院 游戏 品牌授权及服务
20.33% 42.25%
影视剧作品位:百万)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净利润 营业收入
影视业
艺人经纪
◆2、运营体系的优势 在三大业务板块协同联动的产业 链基础上,公司通过多年的丰富实 践,将国外传媒产业成熟先进的管 理理念与中国传媒产业运作特点及 产业现状相结合,较早建立了国内 领先的“影视娱乐业工业化运作体 系”。
◆ 3、公司品牌的优势 基于公司所拥有的品牌优势,公司已开展 品牌授权业务,并在报告期内实现了一定 规模的收入和利润,这是公司充分挖掘自 身品牌价值,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 巩固品牌优势地位的一项积极举措。
威胁
产业政 策威胁
意识形态属性的重要产业,受监 督、管理严格
盗版威胁
侵权盗版短期 难以控制商业 大片收入波动 风险:受制于 各种因素票房 难以稳定。
影视行业的进入壁 垒还不是很高,一部 投入资金不多的好电 影同样可以威胁到大 公司的电影。 好莱坞大片抢占我国 绝大部分电影市场, 所谓的国产大片完全 不能与其相比。
◆ 4、专业人才的优势
公司目前业已建立了 包括王忠军、王忠磊、冯小刚、陈国富等在内的 一批优秀的影视业经营管理和创作人才队伍,同 时拥有包括李冰冰、邓超、张涵予等著名艺人在 内的国内最强大的签约艺人队伍,这构成了公司 突出的人才优势,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5、合作伙伴的优势 公司在多年的业务 发展中积累了一批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如 各大电影院线、各大电视台以及国外各大电影公 司等。这些战略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一定程 度上构成了公司影视作品的市场保证。

华谊兄弟报告

华谊兄弟报告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分析报告目录一、公司简介 (1)(一)我国经济环境分析 (2)(二)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三、华谊兄弟的产业分析 (3)(一)华谊兄弟产业的分类归属 (4)(二)产业分析对华谊兄弟投资的作用 (4)(三)华谊兄弟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5)(四)华谊兄弟与影视产业未来 (5)三、公司分析 (6)(一)公司基本要素分析 (6)1.行业地位分析 (6)2.公司战略经营分析 (7)3.公司组织管理能力分析 (8)4.公司产品分析 (9)(二)公司财务分析 (10)1.主要报表分析 (10)2.基本财务比率分析 (12)3.盈利能力分析 (14)4.每股能力分析 (16)(三)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16)1.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16)2.公司商业大片拍摄量及收入波动的风险 (17)3.影视作品销售的风险 (17)4.艺人经纪的合同风险 (17)四、技术分析 (18)(一)K线分析 (18)(二)技术指标—MACD与KDJ对比 (20)五、结语 (20)一、公司简介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英文:Huayi Brothers Media Group,简称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

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环球热力兄弟影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发行有限公司等。

华谊兄弟盈利模式分析

华谊兄弟盈利模式分析

华谊兄弟盈利模式分析
中国传媒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积极推动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七大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如此利好的政策驱动下,文化传媒产业在规模、结构上都发生着迅速变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

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精神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传媒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传媒产业在规模和实力方面仍比较弱,盈利模式还有待完善。

纵观中国传媒行业,华谊兄弟作为民营上市公司无疑是这一行业的翘楚。

它成立时间不是最早的,却是发展最快、具有影响力和主导力的企业,华谊兄弟总是走在行业前端。

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曾说过要把华谊兄弟打造成中国的迪士尼。

然而,目前看来两家企业差距较大,迪士尼的盈利模式更为成熟,盈利来源更加丰富。

良好的盈利模式有助于企业有效配置资源,获得持续不断的利润,满足客户需求,创造企业价值,形成竞争优势。

因此,华谊兄弟的盈利模式还需不断进行进优。

经查阅大量文献,笔者发现学者们还未对华谊兄弟的盈利模式进行过系统分析。

盈利模式的分析方法有多种,经综合对比,笔者认为冯春健提出的“一个核心,四个基本点”的要素分析法更能全面涵盖企业的盈利模式体系。

因此,本文采用上述要素分析法对华谊兄弟现有的盈利模式做了系统的分析,并与国内外标杆企业的盈利模式做对比,找出优势与不足,提出优化建议,以期对华谊兄弟完善其现有盈利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并对其他类似企业给予借鉴意义。

华谊兄弟企业基本情况

华谊兄弟企业基本情况

华谊兄弟企业基本情况华谊兄弟(Huayi Brothers)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文化传媒集团,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影视制作和发行公司之一,华谊兄弟致力于电影、电视剧、音乐、艺术表演等多个领域的投资和运营。

以下是华谊兄弟企业基本情况的详细介绍。

一、公司背景及发展历程华谊兄弟由王中磊和王中军两兄弟于1994年创立。

起初,华谊兄弟主要从事影视投资、制作和发行业务。

在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公司逐渐发展壮大。

2024年,华谊兄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电影公司。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消费需求的转变,华谊兄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公司逐步拓展了音乐、艺术表演、虚拟现实等领域的业务。

同时,华谊兄弟还积极推动与国外知名制片公司和电影人的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二、主要业务领域和重点项目1.电影制作:华谊兄弟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之一,投资、制作和发行了一大批优秀影片。

公司充分发挥在创意、融资、制作和宣发等方面的优势,与众多知名导演、演员、编剧紧密合作,打造了一系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作品。

例如,电影《后会无期》、《捉妖记》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2.电视剧制作:华谊兄弟在电视剧行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公司投资和制作了许多热门电视剧,包括《仁心解码》、《琅琊榜》等。

这些作品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3.音乐产业:华谊兄弟的音乐部门组织了许多音乐活动、演唱会,并签约了多位知名艺人。

华谊兄弟也是音乐版权经纪公司乐华娱乐的母公司,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和经验。

4.艺术表演和演艺培训:华谊兄弟通过自己的演艺培训机构,为青年演员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公司还举办各类演出、展览和艺术活动,推动艺术表演事业的发展。

5.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华谊兄弟积极拓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

公司投资了一些与虚拟现实相关的项目,如VR电影、VR游戏等,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谊兄弟主营业务分析——华谊兄弟系列研究(二)
(一)影视娱乐
1、影视业务快速发展,推动华谊兄弟成为龙头企业
华谊兄弟的影视业务最早开始于1998年,当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以此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之后华谊兄弟在影视行业的发展上一路顺风顺水。

从1999年到2010年,整整12年内,华谊兄弟与冯小刚不仅开创了中国“贺岁片”年代,数年中冯小刚的作品始终保持内地票房前三甲,更为华谊兄弟创收数亿元。

2、“去电影化”,成为影视业务转折点
在2010年后,王忠军就曾在不同场合提出过“去电影单一化”,之后公司的影视版块逐渐被边缘化。

在2014年,公司成立20年庆典上,王忠军正式提出“去电影化”路线。

而提出这一口号的当年,华谊兄弟就将“内地票房冠军”的桂冠拱手送给了老对手光线传媒。

到2015年,华谊兄弟电影更是全军覆没,全年未出一部爆款。

业内调侃“华谊兄弟去电影化做的格外彻底”。

3、欲重振主业,却陷入商誉危机
2015年,面对愈发难看的影视业绩,华谊兄弟曾一度想重振主业。

公司通过高额收购明星、导演工作室的方式,意图强化公司影视资源。

但此举非但没有挽回影视业务,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商誉泥潭。

4、影视业务遭遇“寒冬”
到2018、2019年,被华谊兄弟寄予厚望的多部电影频频遭遇撤档,使公司本就疲软的影视业务更加雪上加霜。

(1)《手机2》因牵出崔永元的“阴阳合同”事件,短期内上映无望。

(2)华谊兄弟2019年的重点项目——战争片《八佰》,原定7月5日公映,但在6月25日突遭临时撤档。

当时有媒体猜测被撤档的原因是“过分宣扬国民党抗日”。

该电影耗时18个月、搭建200亩实景重现1937年苏州河两岸原貌。

《八佰》从立项、拍摄都受到行业的极高关注,媒体预测该片票房有望突破30亿,被称作“2019年度最受期待影片”。

该电影的撤档对于华谊兄弟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3)另一部改档的华谊兄弟作品是由田羽生导演,魏大勋、彭昱畅、王大陆等主演的《小小的愿望》。

该片先是因内容涉及“青少年性行为”,被广电责令改名,由《伟大的愿望》改为《小小的愿望》;之后原定7月18日上映,在7月5日遭遇临时撤档;最终虽然在9月12日上映,又遭遇“主演番位之争”的负面新闻影响,最终票房止步于2.64亿。

而此前媒体预测该片票房为15亿,成绩让人大跌眼镜。

几部电影的接连撤档对华谊兄弟造成不小打击,也给公司2019年的业绩蒙上一层阴影。

5、储备项目
目前公司的储备项目有:已完成制作的管虎导演的战争巨制《八佰》将择期上映;陆川导演的新片《749 局》、根据现象级手游改编的电影《侍神令》(原名《阴阳师》)、常远导演并主演的新片《温暖的抱抱》、李玉导演的《阳光不是劫匪》、周星驰的《美人鱼 2》、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原名《一个村庄的文学》)以及曹保平导演的《涉过愤怒的海》等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其他多部影片正在筹备中。

(二)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
自从2010年华谊兄弟开始“去电影化”后,首先主力发展的就是“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版块。

●2011年,华谊兄弟公园在上海、苏州相继成立电影主题公园。

●2014年,适逢华谊兄弟成立二十周年,总投资高达55亿元的冯小刚
电影公社于海南成立,并正式营业。

●2017年,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相
继成立。

按照王忠军的说法,以“电影公社”为代表的实景娱乐将成为华谊兄弟成为迪士尼这类大型文娱巨头的关键。

但从现在来看,实景娱乐还完全不能成为华谊兄弟的支柱营收版块。

想依靠实景娱乐上演迪士尼一般美妙的童话故事,华谊兄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2015年~2018年,实景娱乐平均占营收比重仅为4.79%。

2019年上半年,华谊兄弟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版块营业收入2918.3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79.43%。

1、简化的“地产生意”
继承公司多年来的业务特点,实景娱乐对于华谊兄弟来说依然以“轻资产”模式为主。

目前已落地的项目中,华谊兄弟除了苏州电影世界项目控股25%左右外,其他全部为轻资产。

华谊兄弟从中获利的方式很简单,仅为向投资方收取1至2亿元的品牌授权费用。

目前华谊兄弟的项目还缺乏刺激消费的有效场景,其收入来源多在门票和房租,更像是一桩单纯的“地产生意”。

2、缺乏经典IP
实景娱乐需要有可以长期传承下去的经典IP,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链条,否则就会是短期收益的项目,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操盘老道如迪士尼,其成熟的实景娱乐产业背后还需影视主业的支撑。

从迪士尼的业务来看,支撑主题公园业务的根基在于耳熟能详的IP和人物角色。

相比之下,华谊兄弟虽也产出过颇具票房号召力的影视作品,但仍与迪士尼有着不小的差距。

3、影视内容“落地难”
实景娱乐业务属于华谊兄弟的下游板块,这个板块没有办法介入上游的产品创作和中间的营销运营,因此下游想要根据电影内容做出一个好的体验产品就很难。

华谊兄弟大部分电影在拍摄之初并未考虑IP衍生品的需求,仅仅是为了电影而拍摄。

对比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乐园+IP”的成熟做法,他们的IP是根据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打造而成,电影甚至只是服务于IP的衍生品。

4、主题公园行业性亏损
根据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截止2017年,国内主题公园有70%处于亏损状态,
20%盈亏平衡,10%盈利,约有1500亿资金套牢在行业投资之中。

更有研究报告显示,高达90%的主题公园在短期繁荣后便快速衰落。

华谊兄弟在不了解相关行业环境的情况下,贸然入局实景娱乐,不仅给公司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更成为其后王氏兄弟质押套现的导火索。

(三)互联网娱乐
在华谊兄弟多元化的布局中,真正为公司贡献实质性收益的主要是在游戏领域,但目前更多属于财务投资性质。

●2010年,华谊兄弟开始布局游戏,先后以1.49亿元收购掌趣科技
20.97%的股权;以6.7亿元收购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19亿收购英雄互
娱20%的股权。

●2016年,华谊兄弟出售掌趣科技股份,盈利10.14亿元,而当年公
司的净利润为8.08亿元。

●2017年,华谊兄弟又以6.47亿元出售银汉科技25.88%的股份,盈
利占到当年公司净利润的64%。

目前,华谊兄弟长期持股的英雄互娱营收依然处于增长态势,也支撑起了华谊兄弟并不算漂亮的财报数据。

除了单纯的投资外,华谊兄弟也在主业和游戏业务的联动上做出了一些尝试。

2016年,华谊兄弟参与投资的电视剧《幻城》上映,同期,由银汉科技制作的同名手游也宣布上线,但两个项目落地的效果均不及预期。

作为暑期巨制,电视剧《幻城》在当期收视率不到1%,同名手游也并未借助这一IP,在行业内擦出水花。

近5年来,华谊兄弟在互联网娱乐上获得的投资性收益为34.82亿元,占到公司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

主业不振,以游戏为代表的投资布局接连扮演着为华谊兄弟业绩输血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