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50957-57页PPT资料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50957-57页PPT资料

08.01.2020
中央民族大学 马列主义学院
12
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 秩序、安全、主权和稳 定而建立起来实施阶级 统治的强力政治机构---国家。
08.01.2020
中央民族大学 马列主义学院
13
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 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 概念,由一定区域的国土、国 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 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
08.01.2020
中央民族大学 马列主义学院
16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 国之间关系的道德 要求、政治原则和 法律规范,也是民 族精神的核心
08.01.2020
中央民族大学 马列主义学院
17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08.01.2020
中央民族大学 马列主义学院
22
教学内容
其次,热爱各族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 族一员的资格,而成 为世界公民。我是中 国人民的儿子,我深 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 人民。”
——邓小平
十三位农民
08.01.2020
中央民族大学 马列主义学院
23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08.01.2020
中央民族大学 马列主义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马列主义学院
28
教学内容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 同仇敌忾,抗御外辱
08.01.2020
中央民族大学 马列主义学院
29
教学内容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 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 而发展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 时期,随着各民族面临的不同历 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 时代价值。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认真学习和真正 了解祖国的历史, 了解祖国的历史, 深入理解祖国优 良的历史文化传 统
爱自己的国家
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个 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 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系在一起的,爱祖国 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 和命运, 和命运,就要把国家 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 位。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第八讲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 主义 的科 学内 涵
爱国 主义 的优 良传 统
爱 国 主 义 的 时 代 价 值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关于爱国的一种 集观点、 集观点、情感和行动为一体的复 合体, 合体,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 国的深厚感情, 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 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 国的依存关系, 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 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 民族精神, 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 会实践中形成的, 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 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 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 总和。 总和。它集中体现了一 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 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 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 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 特征、文化传统、 特征、文化传统、精神 风貌, 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教案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教案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教案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案: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引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教育的基石,爱国主义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重要价值;- 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重要性;- 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1.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承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品质。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关心;-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2. 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 中华文化的概述和基本特点;- 中华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庆祝方式;- 中国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符号的介绍;-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形式。

2.2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中华文化的概念、特点和重要价值,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 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庆祝传统节日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 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将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介绍中华文化和传统节日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 启发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与发展。

3.2 主体教学:- 讲解中华文化:通过PPT或者教材,简洁明了地介绍中华文化的概念、重要特点、价值观等。

- 学习传统节日:以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例,介绍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和庆祝方式,并组织学生亲身体验相关活动。

- 名人与文化符号: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和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符号,如孔子、诗词、青铜文化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的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人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

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

“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

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意志决定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2. 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4. 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2. 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2.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团结、勇敢和合作意识;3. 课堂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五、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与分享,梳理中华民族精神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小组讨论,解释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和内涵,并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Step 2: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1.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和课件,向学生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2. 学生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深入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Step 3: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品质1. 学生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展示如何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培养自己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2. 教师点评:教师通过点评和评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Step 4:总结和反思1.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回顾,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2. 学生反思: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参与情况: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口头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国主义的基本 要求是: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 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 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 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 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P40-41
P53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 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 他方面的创新。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 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
行为三个层面的内涵。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
裂,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思想感情,更是全体人民的最 高利益。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在祖国统一和民族 团结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 繁荣富强。
P44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世界文明的发展经过20世纪的空前繁荣后,已迈入
更加充满希望的21世纪。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 的竟争,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竞争,在和平与发展的大 趋势下愈演愈烈。中华民族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要想在新的世纪争得较为有利的国际地位,就必须最大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
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教案

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程类型
课堂理论教学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及人数
教学内容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上)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民族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传统。一个真诚的爱国者,必定是一个尊重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人。
授课对象及人数
教学内容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下)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就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视频
教材与参考资料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1996.
刘宏伟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课后小结
从课堂反应看学生是爱国的。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教案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程类型
课堂理论教学
授课时间
45分钟
45分钟
45分钟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政治觉悟和价值规范。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热爱祖国

爱国主义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热爱祖国

爱国主义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热爱祖国教案名称:爱国主义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热爱祖国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讲授和引导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同和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重要意义;2.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传统;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诚党和人民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爱国主义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共计课时:2课时)1.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及其事迹。

2.讲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爱国的含义。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爱国,以及爱国主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传统(共计课时:3课时)1.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孔子思想、道家思想等。

2.重点讲解中国尊老敬老、孝亲爱子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

3.介绍中华民族的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

第三课:热爱祖国,忠诚党和人民(共计课时:2课时)1.展示当代爱国主义者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如雷锋、王进喜等。

2.学习先进事迹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和成长。

3.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热爱祖国、忠诚党和人民的行动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引导相结合:通过介绍典型事例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多种展示形式: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爱国主义典型事例和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学资源及评估方式1.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具、纸质教材、活动手册等。

2.评估方式:小组讨论、个人书面反思和表演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评估教学效果并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快乐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明确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明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3、如何理解当前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4如何将爱国意识转换为爱国行为。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课程导入:展示钓鱼岛事件升级后我国国内民众的爱国游行示威运动图片,以及打砸抢烧事件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怎样看待钓鱼岛问题游行运动中得打砸抢烧事件?我们应当怎样爱国?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警告,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许多国人的愤慨,并以各种合理、合法形式支持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抗议日方的单方面行径,这些都是爱国心的合理体现,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连日来,成都、西安、长沙等中国城市却出现了这样一群“爱国者”、“爱国行为”和“爱国现象”——他们或闯入带有“日本元素”的店铺肆虐,或成群结队打着“抵制日货”的旗号,在街头冲砸他人的日系车辆,或对无辜的日籍华侨围攻、谩骂和侮辱,或对批评、反对、甚至仅仅不支持其行为的人极尽攻击谩骂。

“爱国者”用语言或肢体暴力“打日寇”、“惩办汉奸”,冲砸开发区或商业区建筑、商业设施,用移花接木等方式凝聚仇恨,用煽动性、侮辱性和刺激性语言攻击他人,是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

地出现连日砸他人日系车、在日料店吃霸王餐、借“抗日”哄抢珠宝店,甚至当街趁乱哄抢公民的手表、首饰等个人财物,以“群众正义愤怒”为名冲击、毁坏工厂、商铺、办公室及其设施等行为,在青岛丰田4S店,西安日资鼓楼饭店的熊熊火光中,在“强逼他人爱国”、打砸抢烧的影响下,各大城市包括伊藤洋华堂商场、711便利店、全家便利店在内的日资百货、日系商场纷纷关门歇业。

9月15日,西安市民李建利驾驶日系车途中遭遇反日示威人群。

随后车辆遭十几个人打砸,事发当天视频显示,李建利的卡罗拉轿车遭围堵后,他手持一块砖头护车,同犯罪嫌疑人发生冲突,被后者用一把U形钢锁重击头部四下,他的颅骨被砸穿,当即倒地昏迷。

在车被砸时,李建利妻子曾哀求,“都是老百姓辛苦攒钱买的车,我们买日本车不对,以后不买了,好不好。

”送医后,西安市中心医院对李建利做出的诊断为,开放性颅脑损伤(重型)。

10月2日,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刑警大队侦查员赵飞发出微博,称已抓住重伤西安市民李建利的犯罪嫌疑人。

随即,莲湖分局刑警大队官方微博@莲湖刑警确认了这个消息:“9·15李建利被伤害案告破,嫌疑人蔡某被成功抓获。

”冒烟的街区,翻倒的汽车,脸孔扭曲的人,这不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景象,而更像是可怕的蒙昧图景。

这不是真正的爱国者所为,真正的爱国者是不会损害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利益的。

这里头涌动着以爱国为名的无端戾气,包裹着纷繁社会矛盾的曲折表达,夹杂着意图改变现状的民粹情绪。

如果任由这种势头继续下去,不仅钓鱼岛问题不可能得到妥善解决,就连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无法保障。

买日系数码产品的中国人,购置日系汽车的中国人,只是在分享现代科技文明的成果。

开设日本料理店的中国人,只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谋求生计。

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的中国人,都有同样的中国心。

日系相机和汽车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国人用辛苦赚来的钱买的。

日餐店也不是日本人无偿援建的,同样是国人投入金钱和时间建起来的。

所有这些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不分青红皂白地予以打砸是强盗行径,是必须要受到谴责和制裁的行为。

不管出于怎样的心态,将暴力加诸于正常营业的商场和公民私有的汽车,都是对法律秩序的公然挑衅,都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

这些人以爱国的名义,干下了害国的勾当:此类行为对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毫发无伤,却给无辜的同胞造成财产损失,给国家和民族招来白眼和耻笑。

对于少数一意抡起棍棒打砸的人,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而对那些只是一时头脑冲动而祸害日系产品的人,则必须奉劝他们一句:保持冷静和克制,分清违法和爱国的界限,尽快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大学生对中日矛盾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不要一味的扎入历史看待问题,而该化愤慨为力量,转化到学习上,将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小事做起,从言到行,一步步报效祖。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概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国家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含义。

它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一项基本的法律规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

对祖国的热爱应体现为爱故土、爱人民、爱民族文化和爱国家的统一。

爱国主义是历史凝结和积淀起来的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祖国,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发展的辽阔大地。

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园”,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建设祖国繁荣昌盛,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种对故土家园、祖国山河的热烈、深沉、充满责任的爱,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古语说“民为邦本”。

正是各族人们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源远流长、繁荣昌盛。

热爱人民,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

爱人民是爱祖国的根本要求,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3)爱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是爱国主义的灵魂文化传统作为一个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人类文明经过历代传承,积累了珍贵的世界遗产,它荟萃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自然环境的精华,成为人类薪火相传的一段共同记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锦绣、山河壮丽。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刻苦学习祖国的文化,深入理解祖国的优良传统。

(4)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祖国”是指居住在一定疆域内的单个或多个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劳动和物质文化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共同体,主要包括国土、国民等基本要素,它凸现的是民族性和自然属性。

“国家”则指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于本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的政治共同体,主要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军事警察机关等强力政治机构组成,它凸现的是政治性和阶级属性。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源源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就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

爱国主义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主要包括那些内容呢?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顾炎武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示儿》诗说:“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陵驿二首》:“从今别郤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些名言名诗,都寄托了对祖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热爱和永不变色的赤诚。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古人云: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祥被俘后解往大都途中,写《过平原作》:“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

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人心思治,人心思统一是主流思想。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正是在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精神;开拓进取、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热爱和开发祖国山河,世代相承地发展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实行民族平等、和睦,反对民族压迫,不畏强暴、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坚决反抗外国侵略;向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反动阶级与社会势力进行英勇斗争,推动祖国不断前进。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柱古老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顽强地走到今天,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其中毋容置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到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唤起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自己祖国的挚爱并由此激发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成为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经磨难而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