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叙述角度、人称及表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 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 有何作用?请赏析。
问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 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 有何作用?请赏析。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 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 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第二人称问题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 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 个人物。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 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 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 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纵观近年高考试题考生应注意三种人称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浙江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2015年…… 2014年…… 2013年《牛铃叮当》李清明[中国] 2012年《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中国] 2011年《第9车厢》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俄罗斯] 2010年《静流》李丽娟[中国] 2009年《魔盒》大卫·洛契佛特[英国] 2008年《乌米》高尔基[苏联]
考点梳理
有限视角的特点: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 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 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 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 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有限视角的表达效果: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 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 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如海明威的 《桥边的老人》。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 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 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 发感情。
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 和故事无所不知,便于客观叙述,但它的叙述并不 那么亲切有距离感。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 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 孰劣。
作业检查
《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 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自己照看的小动物, 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 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注意发挥叙述 角度的作用)
示例一:
我已经走不动了,也无法再走下去了,这该死 的战争剥夺了我仅有的宁静生活。唉,我那些亲爱 的动物们该怎么办,他们能逃脱战争的炮火吗?真 的好想回去,回到和平的世界里,没有战火的威胁, 没有走不完的没有目的的路。有的只是蓝天绿草, 我可以和我的老伙计们一起喝杯小酒,可以和我的 动物们嬉戏玩耍。亲爱的上帝,如果你能看到这一 切,请还我们一个宁静和平的世界吧。
例一: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 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由 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 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 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所以我 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 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人称(或叙述视 角)?这样的叙述人称(或视角)能够取到怎样 的表达效果(好处)?等等。
【答题要领】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 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 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小说中的叙述角度、人称 及表达效果
考纲导航
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 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由于浙 江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 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浙江省高考中的 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外国小说 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 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 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 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 形式出现。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
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 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莫泊桑的《项链》,雨果的《炮兽》等。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 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问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 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 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问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 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 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1)将长城拟人化: 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2)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 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 怀。
例二: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 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 “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 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 的根,觉得可恶!你们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 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 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 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示例二:
……无情的战火已波及到这里,他不得 不离开这里,一想到这该死的战争,他感到 愤怒。可他又能做什么呢?他只是一个老人, 一个快入土的老东西。想到这,他又感到很 无奈。……
表达灵活自由、丰富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